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昆仑塔什库尔干苦子干碱性杂岩体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亚伟 廖小莹 +5 位作者 刘良 校培喜 曹玉亭 杨文强 康磊 梁莎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4期1-24,共24页
苦子干碱性杂岩体是塔什库尔干新生代碱性岩带的主要组成之一,主要由霓辉正长岩、石英霓辉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组成。霓辉正长岩、石英霓辉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的SiO2含量差别较大,分别为50.26%~54.11%、59.74%~60.43oA、69.5... 苦子干碱性杂岩体是塔什库尔干新生代碱性岩带的主要组成之一,主要由霓辉正长岩、石英霓辉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组成。霓辉正长岩、石英霓辉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的SiO2含量差别较大,分别为50.26%~54.11%、59.74%~60.43oA、69.59%~72.13%;霓辉正长岩与石英霓辉正长岩的里特曼指数相近,分别为7.83~10.97、8.51~9.05,明显不同于碱性花岗岩(2.49~3.71)。这3种碱性岩石都表现出富集轻稀土,以及K、Rb、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的特征。其中异常高的Sr、Ba和∑REE含量暗示可能还有富集地幔物质的加入。利用原位锆石LA—ICP—MS同位素测试方法,获得石英霓辉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9±0.1Ma和11.9土0.4Ma,代表了岩石的结晶年龄;石英霓辉正长岩锆石εHf(t)值为-9.78~3.24,碱性花岗岩中锆石εHf(t)值为-13.54~5.78,均显示岩浆源区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依据这些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研究的综合分析,笔者初步提出西昆仑塔什库尔干苦子干碱性杂岩体的形成是由于青藏高原在~25Ma期间主体拆沉作用发生后,造成软流圈物质向北逃逸,并受到北面塔里木克拉通岩石圈山根阻挡而上涌,进而发生壳幔混合作用的产物。因此,该杂岩体是青藏高原大规模拆沉后浆活动的远程效应,且标志着研究区在~11Ma期间已处于伸展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塔什库尔干 苦子干碱性杂岩体 壳-幔混合作用 藏北新生代岩浆活动
下载PDF
海南岛晚二叠世大岭岩体岩石成因: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5
2
作者 温淑女 庞崇进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4-662,共9页
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海南岛大岭闪长质岩体形成于255. 7±1. 9 Ma,锆石的εHf(256 Ma)值为-4. 7~-0. 2,变化范围较大。计算结果表明,低εHf(256 Ma)值锆石的εNd(256 Ma)值为-5. 6,这与岩体全岩εNd(256 Ma)值(-5. 8... 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海南岛大岭闪长质岩体形成于255. 7±1. 9 Ma,锆石的εHf(256 Ma)值为-4. 7~-0. 2,变化范围较大。计算结果表明,低εHf(256 Ma)值锆石的εNd(256 Ma)值为-5. 6,这与岩体全岩εNd(256 Ma)值(-5. 8)以及海南岛中-新元古代结晶基底火成岩的εNd(256 Ma)值(-7. 42~-4. 19)范围相一致;但高εHf(256 Ma)值锆石的εNd(256 Ma)值为-4. 19~-2. 25,明显高于岩体和结晶基底火成岩的εNd(256 Ma)值,暗示存在一个来自相对亏损(εHf(t)> 0)地幔源区的端元组分的贡献。结合全岩主微量元素特征,大岭闪长质岩浆很可能是相对年轻的富集交代岩石圈地幔来源的基性岩浆与中-新元古代结晶基底火成岩来源的酸性岩浆发生混合的产物。因此,壳-幔岩浆混合成因模式可以很好地解释海南岛大岭闪长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锆石微区Hf同位素组成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侵入岩 年代学 锆石HF同位素 -岩浆混合作用 海南岛
下载PDF
桂北地区寨滚锡多金属矿区闪长玢岩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崔安民 覃小锋 +3 位作者 王宗起 马收先 宫江华 李东 《矿产与地质》 2021年第4期680-692,共13页
寨滚锡多金属矿赋存于桂北宝坛地区寨滚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其围岩是一套中—基性杂岩体,主要由(辉长)辉绿岩-辉绿玢岩和闪长(玢)岩组成,以闪长玢岩为主。利用电子探针(EMPA)对闪长玢岩进行矿物化学分析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角闪石和黑... 寨滚锡多金属矿赋存于桂北宝坛地区寨滚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其围岩是一套中—基性杂岩体,主要由(辉长)辉绿岩-辉绿玢岩和闪长(玢)岩组成,以闪长玢岩为主。利用电子探针(EMPA)对闪长玢岩进行矿物化学分析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角闪石和黑云母的结晶温度范围分别为662℃~705℃和550℃~650℃;结晶压力分别为0.40 GPa~0.70 GPa和0.18 GPa~0.26 GPa,相对应的形成深度分别为13.16~23.17 km和5.95~8.45 km。综合特征表明,寨滚中—基性杂岩体的原生岩浆主要来源于幔源,在高温条件下幔源岩浆底辟上侵到地壳较深部位(13.16~23.17 km)时,与壳源性质的长英质岩浆发生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新岩浆快速上升至地壳浅部(5.95~8.45 km)发生冷凝结晶分异作用,最终形成现在的具壳-幔混合性质的寨滚中—基性杂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基性杂岩体 矿物化学成分 -岩浆混合作用 寨滚锡多金属矿区 桂北宝坛地区
下载PDF
桂东北花山-姑婆山侵入杂岩体和暗色包体的锆石微区Hf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岩指示意义 被引量:32
4
作者 赵葵东 蒋少涌 +4 位作者 朱金初 李亮 戴宝章 姜耀辉 凌洪飞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3716-3725,共10页
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花山-姑婆山侵入杂岩体中的主要岩体(牛庙、同安、花山、里松)和里松花岗岩中的暗色包体均形成于160~163Ma.花山花岗岩中锆石的εHf(t)值为-2.8~+0.3,里松花岗岩中锆石的εHf(t)值为-2.3~+0.3,而里松花岗岩中所包... 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花山-姑婆山侵入杂岩体中的主要岩体(牛庙、同安、花山、里松)和里松花岗岩中的暗色包体均形成于160~163Ma.花山花岗岩中锆石的εHf(t)值为-2.8~+0.3,里松花岗岩中锆石的εHf(t)值为-2.3~+0.3,而里松花岗岩中所包含的闪长质暗色包体中锆石的εHf(t)值为+2.6~+7.4,明显不同于寄主花岗岩,表明暗色包体和寄主花岗岩形成于不同来源的岩浆,为岩浆混合作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暗色包体中锆石最高的εHf(t)值为+7.4,显示该基性端元岩浆来自一个相对亏损的地幔源区.结合对区域地质情况以及同时期基性岩和碱性岩的研究结果,我们推测该岩浆端元并不是玄武质新生地壳的重熔,而可能为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但还有待确定到底是软流圈地幔还是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花山花岗岩和里松花岗岩可能是该幔源岩浆端元与壳源岩浆端元的较完全混合形成,暗色包体是这种岩浆混合过程中幔源岩浆的残余.牛庙辉石闪长岩体中锆石的εHf(t)值为-1.1~+2.1,同安石英二长岩体中锆石的εHf(t)值为-1.7~+1.7,都明显低于里松花岗岩中的暗色包体,说明它们并不与里松花岗岩中暗色包体所代表的熔浆具有同源性.牛庙岩体和同安岩体中锆石的εHf(t)值只是略高于花山花岗岩和里松花岗岩,并且在岩体中也可以见到大量的暗色包体,因此它们可能是与花岗岩同源的壳-幔岩浆混合的岩浆经较少程度分离结晶作用和地壳混染作用形成.在中晚侏罗世之交,湘东南和桂东北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壳拉张减薄事件,造成了强烈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并随着分离结晶作用,形成了该区众多的闪长岩和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 HF同位素 -岩浆混合作用 桂东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