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确开口插髓内钉再复位对闭合复位困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复位质量及炎性反应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全清 李敏 龚汉银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35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正确开口插髓内钉再复位对闭合复位困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复位质量及炎性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40例闭合复位困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以单双号分组形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传统... 目的探讨正确开口插髓内钉再复位对闭合复位困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复位质量及炎性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40例闭合复位困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以单双号分组形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传统复位手术)和观察组(20例,正确开口插髓内钉再复位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复位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复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的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GF-β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髋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临床治疗闭合复位困难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正确开口插髓内钉再复位手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复位质量,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进而取得理想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确开口插髓内钉再复位 闭合复位困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复位质量 炎性反应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辅助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较难复位的股骨粗隆下骨折
2
作者 吴咏德 熊家伟 +1 位作者 陈波 吴立莹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8期833-835,共3页
目的 评估直接前入路辅助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较难复位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1-01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16例股骨粗隆下骨折,首先在平卧位下进行牵引闭合复位,X线透视验... 目的 评估直接前入路辅助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较难复位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1-01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16例股骨粗隆下骨折,首先在平卧位下进行牵引闭合复位,X线透视验证骨折复位不满意,采用直接前入路辅助复位骨折,骨折复位满意后置入髓内钉固定。结果 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4(11~24)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14例,良1例,可1例。术后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无骨折延迟愈合、畸形愈合与骨折不愈合发生。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患侧下肢未出现髋内翻畸形、旋转畸形。结论 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较难复位的股骨粗隆下骨折时,直接前入路辅助复位对前方结构破坏少,可直视下复位骨折块,配合牵引可矫正三维空间上的骨折移位,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下骨折 骨折复位困难 直接前入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5
3
作者 高大龙 罗冬冬 张智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7期768-769,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手法复位困难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5-10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的33例儿童桡骨远端骨折,透视下于桡骨远端背侧用直径2.5 mm克氏针经皮置入桡骨远端骨折断...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手法复位困难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5-10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的33例儿童桡骨远端骨折,透视下于桡骨远端背侧用直径2.5 mm克氏针经皮置入桡骨远端骨折断端,2位助手持续牵引,根据骨折移位方向以骨折近端为支点向上或向下撬拨,直至骨折复位。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26~45 min,平均31 min。术后采用Stewart改良的Sanniento评价标准评定骨折复位固定效果:优30例,良3例。3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6(6~12)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4.6(4~6)周。末次随访时采用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6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3.9%。结论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手法复位困难的儿童桡骨远端骨折操作方便、简单实用、创伤小、骨折复位满意,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困难 经皮撬拨 克氏针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克氏针在较难复位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大春 郑章 +1 位作者 黄斌鑫 徐爱飞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探讨克氏针在较难复位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9-06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100例较难复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介绍克氏针在进针点开口、骨折复位及临时固定、股骨近端外侧壁重建、髓... 目的探讨克氏针在较难复位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9-06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100例较难复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介绍克氏针在进针点开口、骨折复位及临时固定、股骨近端外侧壁重建、髓内钉远端锁定时的辅助应用方法。结果本组骨折复位质量按Kim分级标准评定:Ⅰ级90例,Ⅱ级10例。96例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12~24)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7(6~9)个月。随访期间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90例,良6例。结论克氏针可充分应用于较难复位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骨折复位质量、准确完成髓内钉远端锁定、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闭合复位困难 克氏针 髓内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头钉切口内复位技术结合膨胀式髓内钉治疗难以复位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2
5
作者 岳立群 哈斯巴特尔 +3 位作者 张斌锋 杨帆 宋爱国 朱国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8期821-822,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头钉切口内复位技术结合PF型膨胀式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难以复位的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08-2010-12收治34例难以复位(5次闭合手法复位未成功)的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均采用头钉切口内复位技... 目的探讨应用头钉切口内复位技术结合PF型膨胀式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难以复位的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08-2010-12收治34例难以复位(5次闭合手法复位未成功)的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均采用头钉切口内复位技术结合膨胀式髓内钉固定治疗,于头钉切口处切开5.0cm,利用骨膜剥离器、骨撬撬压,点状复位钳或持骨器复位,必要时结合克氏针临时固定。再常规置入PF型膨胀式髓内钉固定。结果术中平均出血88.2ml,术中X线透视时间平均37s,术后2~3d患者可扶助行器离床活动。34例均获随访18—29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90.8分,优良率94.1%。结论头钉切口内复位技术结合PF型膨胀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难以复位的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放射线暴露时间,创伤小,功能恢复快,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下骨折 内固定 PF型膨胀式髓内钉 复位困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