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腰椎骨折复位床托用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体外复位的系统护理 被引量:13
1
作者 古永恒 马笃军 +2 位作者 彭力平 周熙霖 李翠玲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5年第6期2129-2131,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复位床托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体外复位的系统护理。[方法]对135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采用胸腰椎骨折复位床托进行体外复位治疗及治疗前后的系统护理,随访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疼痛视觉模拟评...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复位床托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体外复位的系统护理。[方法]对135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采用胸腰椎骨折复位床托进行体外复位治疗及治疗前后的系统护理,随访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疗效。[结果]127例获6周随访,无神经系统损伤,治疗有效率100%,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恢复明显,VAS评分、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胸腰椎骨折复位床托治疗病人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性骨折 骨折复位 复位床 护理
下载PDF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床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9
2
作者 郑伟杰 马航展 曾展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6-331,共6页
目的 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床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按入院顺序,... 目的 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床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按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床联合PVP组(复位床组)、单纯PVP组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组(PKP组),比较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局部Cobb角、vas评分、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水泥渗漏、术后随访期间邻椎椎体新发骨折情况、手术当天骨水泥注入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骨密度以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 复位床组和PKP组与单纯PVP组比较,术后Cobb角更小,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更高,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更低,骨水泥注入量更多;复位床组和PKP组比较,住院费用更低;术后同一时间,3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水泥渗漏、术后随访期间邻椎椎体新发骨折、术后骨密度、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复位床联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Cobb角更小,恢复伤椎椎体前缘的高度更高,降低住院费用,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复位床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胸腰椎压缩骨折复位床托快速复位法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30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谭锐泉 彭力平 《当代医学》 2013年第20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胸腰椎骨折复位床托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9月住院治疗的30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予快速复位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伤椎高度恢复率、伤椎高度矫正率、症...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胸腰椎骨折复位床托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9月住院治疗的30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予快速复位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伤椎高度恢复率、伤椎高度矫正率、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和功能活动评分等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快速复位后患者伤椎高度恢复率、伤椎高度矫正率、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和功能活动情况均优于复位前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腰椎压缩骨折复位床托快速复位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肯定,治疗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临床并发症少,有效减轻患者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骨折复位床 快速复位治疗 胸腰椎压缩骨折 疗效
下载PDF
腰椎用拉压复位床的设计与制造
4
作者 陈钢 胡志民 《医疗装备》 1994年第2期13-15,共3页
腰椎用拉压复位床的设计与制造山东省立医院陈钢,胡志民腰椎疾病是多少年来一直被列为医疗上的一种顽症,就其病情多样,难以治疗和病人的痛苦程度而言,确实是一种很普遍但又十分难治疗的病症。多年来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而中医... 腰椎用拉压复位床的设计与制造山东省立医院陈钢,胡志民腰椎疾病是多少年来一直被列为医疗上的一种顽症,就其病情多样,难以治疗和病人的痛苦程度而言,确实是一种很普遍但又十分难治疗的病症。多年来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而中医所采取的拉压复位的治疗方法,在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疾病 拉压复位床 设计 制造
下载PDF
腰椎用拉压复位床的技术改进
5
作者 陈钢 唐世尧 《医疗装备》 2000年第8期32-33,共2页
腰椎疾病是多年来一直被列为医序临床上的一种顽症 ,特别是近些年来由高年龄重体力向低龄城市群体发展的趋势 ,就其病情的多样 ,难以治疗和病人的痛苦程度而言确实是一种很普遍但又十分难治疗的顽证 ,86年我们自行研制的自动控制油压拉... 腰椎疾病是多年来一直被列为医序临床上的一种顽症 ,特别是近些年来由高年龄重体力向低龄城市群体发展的趋势 ,就其病情的多样 ,难以治疗和病人的痛苦程度而言确实是一种很普遍但又十分难治疗的顽证 ,86年我们自行研制的自动控制油压拉压复位床已经有多年的临床应用得到临床认可 ,但是随着临床使用和因该设备是直接用于病人更加对设备的可靠性以及精确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这其中包括油缸泄漏与摩擦力之间矛盾的解决 ,活塞杆在运动情况下初始到终止之间速度的问题以及提高拉伸长度实际测量精度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用拉压复位床 技术改进 工作阻力 峰值检波
下载PDF
复位床托闭合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浩雄 林松青 谢增军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7期5-6,共2页
目的:探索复位床托闭合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患者止痛后仰卧于自制复位床托上,手控升高床托,C臂X光机监视下复位,再结合PVP治疗。在术前、术后3天、术后... 目的:探索复位床托闭合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患者止痛后仰卧于自制复位床托上,手控升高床托,C臂X光机监视下复位,再结合PVP治疗。在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体征、活动能力评分、计算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和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结果:38例44个椎体均收到满意疗效,骨水泥向椎体前方、侧方渗漏各2例,无椎体后方椎管内渗漏。VAS评分由术前8.23±1.24降低至2.25±1.14,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由术前28.74±4.46改善至14.04±3.36,Cobb角由术前20.4°±7.3°改善至11.4°±5.2°。结论:复位床托闭合复位结合PVP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位床 闭合复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胸腰椎压缩骨折
下载PDF
脊柱复位床治疗胸腰椎屈曲型骨折
7
作者 林德健 《实用骨科杂志》 2002年第4期310-311,共2页
关键词 脊柱复位床 治疗 胸腰椎屈曲型骨折
下载PDF
脊柱复位床治疗胸腰椎屈曲型骨折
8
作者 林德健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24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胸腰椎屈曲型骨折 脊柱复位床 治疗 胸腰椎骨折 2009年 装置
下载PDF
复位床托闭合复位联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9
作者 邓亚寿 冯意红 蒙锡波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复位床托闭合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佛山市顺德区北滘医院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均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 目的:探讨复位床托闭合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佛山市顺德区北滘医院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均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20)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观察组(n=20)采用复位床托闭合复位结合PVP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体征、功能均比术前有显著改善;椎体前缘压缩率、椎体中间压缩率和Cobb值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高于对照组;椎体中柱高度恢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复位床托闭合复位联合PVP治疗,能够更好的恢复伤椎椎体的前缘高度,但椎体中柱高度恢复率略低,在临床中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灵活应用,更好地造福广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复位床托闭合复位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力学研究在四肢骨折复位床整复骨折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李锋 魏计珠 +1 位作者 冉丽华 刘平 《中华物理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62-62,共1页
力学研究在四肢骨折复位床整复骨折中的应用李锋,魏计珠,冉丽华,刘平我们根据人体的生物力学特性,结合机械力学研制了四肢骨折复位床。它将各种正骨手法通过机械调节得以实现,将传统整个肢体的纵向牵引改为与之方向一致的分段推顶... 力学研究在四肢骨折复位床整复骨折中的应用李锋,魏计珠,冉丽华,刘平我们根据人体的生物力学特性,结合机械力学研制了四肢骨折复位床。它将各种正骨手法通过机械调节得以实现,将传统整个肢体的纵向牵引改为与之方向一致的分段推顶复位,对机体无明显损伤,经临床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 四肢 骨折 复位床
原文传递
床托快速复位法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文铭 彭力平 余阗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13期98-100,共3页
目的:观察床托快速复位法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入院治疗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垫枕复位法,观察组行床托快速复位法。采用视觉... 目的:观察床托快速复位法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入院治疗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垫枕复位法,观察组行床托快速复位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常功能活动受限程度评分法评估两组的疼痛和活动功能,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伤椎高度矫正率、脊柱后凸角度(脊柱Cobb角)。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功能评分为(1.31±0.82)、(0.86±0.2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伤椎高度矫正率分别为(0.81±0.13)cm、(89.38±4.52)%,显著高于对照组,脊柱Cobb角为(4.48±2.55)°,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缓解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26±1.15)、(12.86±1.33)、(18.08±2.01)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床托快速复位法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使伤椎恢复正常高度,提高其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快速复位 胸腰椎压缩骨折 椎体前缘高度 VAS评分
下载PDF
腰椎拉压复位治疗床的原理分析及改进
12
作者 陈钢 胡志民 《中国医疗设备》 2010年第10期88-90,共3页
本文主要对STK-1000及多种早期生产的腰椎用拉压复位治疗床中的液压和测量部分的原理、功能进行了分析,并对存在的油缸摩擦力与机械阻力大、测量精度低等问题进行了改进,实践证明改进后,提高了设备在临床使用的效果和安全可靠性。
关键词 腰椎拉压复位治疗 机械阻力 锁紧回路 比例控制 峰值检波
下载PDF
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拱床复位及辨证施护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秀娟 《光明中医》 2015年第8期1771-1772,共2页
目的促进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功能康复。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采用拱床复位配合辨证护理和对照组垫枕复位,两组均同时配合抗骨质疏松、非甾体类镇痛及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6周、随访3月后结束试验。结果患者功能康复和满意... 目的促进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功能康复。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采用拱床复位配合辨证护理和对照组垫枕复位,两组均同时配合抗骨质疏松、非甾体类镇痛及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6周、随访3月后结束试验。结果患者功能康复和满意度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拱床复位操作简易、费用低廉,同时配合骨折三期的辨证护理,提高了治疗效果,发挥了中医护理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 复位 辩证施护 垫枕复位
下载PDF
经甲床复位注射器针头固定治疗手指末节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邹高峰 徐福全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1415-1416,共2页
目的:探讨经甲床复位注射器针头固定治疗手指末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5例手指末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5 mL注射器针头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克氏针治疗。结果:随访3个月~2 a,治疗组愈合时间与对照... 目的:探讨经甲床复位注射器针头固定治疗手指末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5例手指末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5 mL注射器针头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克氏针治疗。结果:随访3个月~2 a,治疗组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例术后伤指外形满意,指甲生长平坦。末节屈伸功能良好,指腹感觉正常。结论:经甲床复位注射器针头固定治疗手指末节骨折方法,简便易行,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末节骨折 经甲复位注射器针头固定 克氏针固定
下载PDF
自制顶升复位固定床治疗胸腰椎屈曲型骨折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敏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38-139,共2页
自制顶升复位固定床治疗胸腰椎屈曲型骨折叶敏孙单纯性胸腰椎骨折,是骨科常见病之一,寻找简、便、廉、效、安全,病人痛苦少的治疗方法,是许多骨科医师努力探寻的目标之一。根据屈曲型胸腰椎骨折应以过伸牵引才能达到整复的原理,我... 自制顶升复位固定床治疗胸腰椎屈曲型骨折叶敏孙单纯性胸腰椎骨折,是骨科常见病之一,寻找简、便、廉、效、安全,病人痛苦少的治疗方法,是许多骨科医师努力探寻的目标之一。根据屈曲型胸腰椎骨折应以过伸牵引才能达到整复的原理,我们设计制作了脊柱骨折顶升复位固定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屈曲型骨折 顶升复位固定
下载PDF
骨盆骨折槽型固定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附62例临床分析
16
作者 陈德满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6年第10期14-15,共2页
为解决骨盆不稳定性骨折固定难,易产生并发症的难题,结合骨盆的特征进行研究,设计出一种新型骨盆骨折固定器,经62例骨盆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观察,随访6个月~2年零6个月,治疗前后X线检查及临床疗效评定:治愈50例,好转12例,认为... 为解决骨盆不稳定性骨折固定难,易产生并发症的难题,结合骨盆的特征进行研究,设计出一种新型骨盆骨折固定器,经62例骨盆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观察,随访6个月~2年零6个月,治疗前后X线检查及临床疗效评定:治愈50例,好转12例,认为该固定器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有加压、撑开、纠正旋转等多项功能结合干一体,仅通过四枚4mm螺纹针,穿入髂骨的髂前上棘处,是一种治疗骨盆不稳定性骨折比较新颖和理想的外固定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不稳定性骨折/治疗 骨折固定术 槽型骨盆复位固定器川言研究
下载PDF
床托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浩雄 赵亮 林松青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20-22,共3页
目的:探索复位床托闭合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为床托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术,对照组为... 目的:探索复位床托闭合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为床托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术,对照组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VAS评分,体征、活动能力评分;伤椎前中高度压缩率和脊柱后凸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的VAS评分;体征、活动能力评分,术后椎体前中高度压缩率、后凸Cobb角度较术前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两组组间的伤椎前中高度恢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托复位结合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都能有效的恢复伤椎高度及后凸角,前者恢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后者优。床托复位结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位床 闭合复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胸腰椎压缩骨折
原文传递
Percutaneous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bone graft in treatment of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 被引量:1
18
作者 Wang Xianhui Mei Jiong Li Shanzhu Ni Ming Shang Hongjing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9年第1期38-44,共7页
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experience and key points of percutaneous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bone graft to treat calcaneal fractures. Methods: Percutaneous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bone graft w... 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experience and key points of percutaneous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bone graft to treat calcaneal fractures. Methods: Percutaneous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bone graft was performed from April 2004 to April 2006 on 15 cases (16 sides) with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 including 13 males (14 feet) and 2 females (2 feet) ,with average age of 36. 6 years (24-61 year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radiography including lateral and axial views for calcaneus, oblique view for foot and three-dimensional CT imaging re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Sanders classification, there were 12 feet of type Ⅱ (3 type Ⅱa, 3 type Ⅱb and 8 type Ⅱc) and 2 feet of type Illac. The length of calcaneus was recovered through traction by Steinmann pin which passed through calcaneal tubercle perpendicularly and the posterior facet was elevated until reduction by a curve scissors through an 0.5 cm incision along the primary fracture line of lateral calcaneus. The calcaneus was fixed with different cannulated cancellous screws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fractures. Then bone graft was injected to fill the defect of calcaneus through lateral incision.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n average of 18.4 months (ranged, 12 to 34 months). No complication such as wound infection, screw breakage and calcaneum varus was found postoperatively. The average time for bone healing was 10 weeks. The results were excellent in 12 cases, good in 4 cases according to the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 hindfoot score. The rate of excellent and good clinical results was 100%. The mean AOFAS hindfoot score in tongue type group (86.5±4.4) was better than in joint depression type group (81.2±1.7, P〈0.05). Radiography showed basic restoration of Bohler's angle, Gissane's angle and calcaneal shape.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percutaneous reduction and injectable bone graft is suitable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Sanders Ⅱ and Ⅲ type calcaneal fractures, with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fewer complications and good clinic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ANEUS Percutaneous reduction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Artificial bone
下载PDF
Experience of valve replacement under mild hypothermia on pump-beating heart: an analysis of 800 cases
19
作者 陈柏成 肖颖彬 +4 位作者 陈林 钟前进 王学 周骐 易广兵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4年第4期247-252,共6页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outcome of valve replacement under mild hypothermia on pump-beating heart and to discuss the risk factors of cardiac valve surgery. Methods: In the period from November 1997 to May 2003, a to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outcome of valve replacement under mild hypothermia on pump-beating heart and to discuss the risk factors of cardiac valve surgery. Methods: In the period from November 1997 to May 2003, a total of 800 cases of valve replacement were carried out in our institute.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viewed and the technique of mild hypothermia and pump-beating heart to replace cardiac valve was described in detail. Results: 800 patients, 308 male and 492 female, with age range from 8 to 66 years, weighing 19 to 88 kg, underwent operation. The average cardiopulmonary bypass time was (109.38± 40.64) min, the average clamping time of the vena cava was (77.87±27.99) min and the averag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was (17.78±12.21) h. There were 17 patients died in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stage with an early mortality rate of 2.13%. The causes of death were failure in the weaning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in 2 cases, severe low output syndrome in 3 cases,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in 3 cases, obstruction of coronary ostium of mechanical prosthetic valve in 1 case, hepatic failure in 2 cases, pulmonary failure in 1 case, multiorgan failure in 4 cases, and prosthetic valve dysfunction in 1 case. Severe postopertiv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51 cases (6.375%), which included reexploration because of excessive bleeding in 16 cases (2.0%), lavage of poststernal infection in 2 cases (0.25%), postoperative strike in 7 cases (0.875%), pulmonary failure in 5 cases (0.625%), hepatic failure in 4 cases (0.5%), multiorgan failure in 11 cases (1.375%), ventricular arrhythmia in 5 cases (0.625%) and peripheral circulation failure in 1 case (0.125%). Conclusion: Mild hypothermia and pump-beating heart result in satisfying clinical outcom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valve replacement. The integrated sequenced deairing procedure ensures the avoidance of air embolism during operation. Pump-beating heart technique offers a safe and practical option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ritical valvular disor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lve replacement integrated sequenced deairing procedure pump-beating heart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下载PDF
两种方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彬 林松青 +3 位作者 尤志强 陈肖 谢增军 温清波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无神经系统损伤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与自制胸腰椎骨折复位床托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2010年6月-2013年6月对深圳福田区中医院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胸腰椎后路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 目的:探讨单节段、无神经系统损伤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与自制胸腰椎骨折复位床托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2010年6月-2013年6月对深圳福田区中医院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胸腰椎后路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44例,行本科自制胸腰椎骨折复位床托治疗39例。结果:手术组及保守治疗组均取得满意疗效,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VAS评分、压痛评分、功能活动评分、椎体高度及Cobb角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床托组在VAS评分及压痛评分上的疗效优于手术组,手术组在椎体高度、Cobb角及功能活动评分上的疗效优于床托组;治疗4周后,两组的VAS评分、压痛评分、椎体高度及Cobb角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功能活动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手术组优于床托组;治疗8周后,两组的功能活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节段、无神经系统损伤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中,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都能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但短期都有各自的利弊,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意愿、经济情况、症状及体征,手术科室的医疗状况等诸多因素综合考量,从而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复位床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