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复位支撑钢框架摩擦装配式节点性能研究
1
作者 徐龙河 黄楚城 谢行思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39-1249,共11页
自复位支撑在激活后具有较大的刚度和承载力,支撑连接节点及梁柱受力复杂,损伤风险高。提出了一种基于摩擦连接的自复位支撑钢框架装配式节点,利用摩擦滑移连接实现自复位支撑极限轴力可控,并为整体结构提供附加耗能。阐述了该摩擦装配... 自复位支撑在激活后具有较大的刚度和承载力,支撑连接节点及梁柱受力复杂,损伤风险高。提出了一种基于摩擦连接的自复位支撑钢框架装配式节点,利用摩擦滑移连接实现自复位支撑极限轴力可控,并为整体结构提供附加耗能。阐述了该摩擦装配式节点的构造、组装和工作原理,通过数值模拟对其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并分析了该节点设计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节点的自复位支撑钢框架滞回响应更为饱满,整体结构耗能能力提升了20.81%,节点对总水平剪力的实际限制作用达17.56%,有效减缓了节点区塑性发展。通过改变支撑连接节点的摩擦片摩擦系数和高强螺栓预紧力,能够实现起滑位移与起滑力可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 复位支撑连接节点 预制装配 摩擦耗能 滞回响应
下载PDF
基于剪力比的自复位支撑结构体系主体框架设计
2
作者 王涛 孔涛 +2 位作者 孟丽岩 潘雨桐 刘吉胜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9-76,共8页
为了解决自复位支撑结构体系中支撑与主体框架的匹配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剪力比的自复位支撑结构体系主体框架初步设计方法。根据不同的复位比和剪力比,设计了多组SCBRB钢框架结构,通过结构模型的反应谱分析和弹性时程分析,确定了剪力... 为了解决自复位支撑结构体系中支撑与主体框架的匹配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剪力比的自复位支撑结构体系主体框架初步设计方法。根据不同的复位比和剪力比,设计了多组SCBRB钢框架结构,通过结构模型的反应谱分析和弹性时程分析,确定了剪力比的合理取值范围和主体钢框架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建议取值。研究结果表明,剪力比的合理取值范围为0.3~0.5;当剪力比为0.3、0.4、0.5时,主体钢框架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建议取值分别为1/263、1/238、1/2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框架 复位支撑结构 剪力比 复位
下载PDF
自复位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评估与损伤演化分析
3
作者 徐龙河 鞠子薇 江浩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77,共10页
为研究自复位耗能(SCED)支撑失效前后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抗震韧性及损伤演化规律,设计了一单榀三层自复位支撑钢框架(SCBSF)并对其进行精细化有限元模拟,探究了支撑第二刚度和摩擦力在考虑支撑失效时对结构宏观响应和关键构件损伤状态的... 为研究自复位耗能(SCED)支撑失效前后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抗震韧性及损伤演化规律,设计了一单榀三层自复位支撑钢框架(SCBSF)并对其进行精细化有限元模拟,探究了支撑第二刚度和摩擦力在考虑支撑失效时对结构宏观响应和关键构件损伤状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SCED支撑作为SCBSF第一道抗震防线,激活工作后为结构提供了稳定的耗能与卓越的复位能力,相比屈曲约束支撑(BRB)框架残余变形角最大减小了84.9%,显著降低结构震后修复成本;支撑达到最大行程破坏失效后,结构层间变形加剧,框架梁和柱塑性耗能占比增加了92.33%,主体结构损伤值增加了48.45%,结构的抗震性能与韧性水平明显降低。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提升支撑的第二刚度和摩擦力能有效降低结构响应,但具有较大第二刚度和摩擦力的支撑框架仍抵抗不了强震作用时,可能导致更多的支撑失效破坏,结构损伤加剧。因此,设计SCED支撑时,需要适当提高支撑第二刚度和摩擦力,建议第二刚度取值为第一刚度的7/50~4/25,支撑摩擦力与预压力比值取为1~1.2;提升支撑第二刚度相比提升摩擦力对结构损伤值控制效果更好,随着地震动强度增大,摩擦力与第二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位耗能支撑 钢框架 抗震韧性 损伤分析 耗能能力 残余变形
下载PDF
主余震下自复位支撑RC框架结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徐龙河 敬祺轲 谢行思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124,共8页
基于地震动峰值和频谱,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地震工程领域、流程简单的主余震序列构造方法,构造出7条主余震序列地震动。对一12层的预压碟簧自复位耗能(PS-SCED)支撑RC框架结构在主余震下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并与防屈曲支撑(BRB)结构进行对... 基于地震动峰值和频谱,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地震工程领域、流程简单的主余震序列构造方法,构造出7条主余震序列地震动。对一12层的预压碟簧自复位耗能(PS-SCED)支撑RC框架结构在主余震下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并与防屈曲支撑(BRB)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支撑都具有稳定的滞回性能,且滞回环饱满;PS-SCED支撑还具备良好的自复位特性,PS-SCED支撑结构最大残余位移角比BRB结构减小74.7%;在主余震序列作用下,PS-SCED支撑结构的顶层残余位移角和结构耗能比仅主震作用下的值增大,最大增幅为35.3%和19.6%。余震会使结构的耗能和损伤增加,PS-SCED支撑能够显著提高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余震序列 复位支撑 RC框架结构 抗震性能 耗能能力
下载PDF
自复位支撑-摇摆框架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分析
5
作者 孙振超 兰文改 《科技与创新》 2023年第5期109-111,115,共4页
简单介绍了可恢复功能结构,自复位支撑-摇摆框架结构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可恢复功能结构,拥有良好的平衡各构件之间变形的能力和自复位能力,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中对普通钢框架结构和自复位支撑-摇摆框架结... 简单介绍了可恢复功能结构,自复位支撑-摇摆框架结构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可恢复功能结构,拥有良好的平衡各构件之间变形的能力和自复位能力,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中对普通钢框架结构和自复位支撑-摇摆框架结构建立分析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和非线性时程分析,通过对比2种结构的层间位移和残余变形,得出自复位支撑-摇摆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层间变形协调能力和残余变形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恢复功能结构 复位支撑-摇摆框架结构 时程分析 模态分析
下载PDF
地震-风耦合作用下钢框架-自复位支撑筒结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徐龙河 刘媛媛 谢行思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6-195,共10页
基于自回归模型分别模拟重现期为1年、10年和50年下不同高度处的风荷载时程,并与不同峰值加速度的地震动记录进行组合,对一布置预压碟簧自复位耗能(PS-SCED)支撑的50层钢框架-自复位支撑筒结构在地震-风耦合作用下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 基于自回归模型分别模拟重现期为1年、10年和50年下不同高度处的风荷载时程,并与不同峰值加速度的地震动记录进行组合,对一布置预压碟簧自复位耗能(PS-SCED)支撑的50层钢框架-自复位支撑筒结构在地震-风耦合作用下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风耦合作用下,风荷载强度的增大对结构层间位移角的增大效果并不显著,结构层间位移角主要由地震动强度控制;风荷载强度越大,结构层间变形集中程度越小;地震动强度越小,风荷载对结构基底剪力影响越显著;地震动强度越大,地震-风耦合作用下结构各层加速度放大系数与地震单独作用下的结果差异越显著;PS-SCED支撑在地震-风耦合作用下能充分发挥耗能能力,有效保护主体结构,其良好的自复位特性能有效减小结构的残余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风耦合作用 复位支撑 高层钢结构 残余变形 耗能能力
下载PDF
基于低摩擦和SMA的新型自复位支撑力学性能与设计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顾琦 宋固全 +2 位作者 胡淑军 郭琪 姜俊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19年第3期265-270,303,共7页
结合形状记忆合金、扩孔型螺栓连接和低摩擦原理,提出一种强耗能、自复位、低残余变形的新型自复位支撑。采用校正的有限元方法对合理设计的新型自复位支撑模型进行分析,以得到其滞回曲线、应力、骨架曲线和累积耗能能力等,由此明确其... 结合形状记忆合金、扩孔型螺栓连接和低摩擦原理,提出一种强耗能、自复位、低残余变形的新型自复位支撑。采用校正的有限元方法对合理设计的新型自复位支撑模型进行分析,以得到其滞回曲线、应力、骨架曲线和累积耗能能力等,由此明确其力学性能。通过理论分析推导新型自复位支撑的力学模型和设计方法,且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验证力学模型的正确性。研究表明:新型自复位支撑呈现出饱满的滞回曲线,且残余变形较小,具有良好的自复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位支撑 形状记忆合金 低摩擦 长圆孔 力学性能
下载PDF
SMA-VED混合自复位支撑钢框架地震易损性与风险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吕兆华 平奕炜 +1 位作者 方成 陈以一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20,共11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黏弹性阻尼器(Viscoelastic Damper,VED)自复位支撑,设计了普通预应力筋自复位支撑钢框架与SMA-VED自复位支撑钢框架。采用组合模型以及改进材料模型准确模拟了支撑的力学行为...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黏弹性阻尼器(Viscoelastic Damper,VED)自复位支撑,设计了普通预应力筋自复位支撑钢框架与SMA-VED自复位支撑钢框架。采用组合模型以及改进材料模型准确模拟了支撑的力学行为,详细讨论了考虑构件失效的模拟方法,通过试验确定了VED的失效应变范围,最后基于概率统计方法进行了易损性分析以及全周期风险分析。研究发现:SMA-VED自复位支撑可显著提升框架抗震性能;倒塌风险以及残余变形超越概率均显著低于普通预应力筋自复位支撑钢框架,下降比例最高超过50%。预应力筋断裂失效导致框架倒塌风险可提高5倍以上;SMA-VED自复位支撑失效会造成残余变形超越概率有所上升但幅度不大。总体来说,SMA-VED自复位支撑钢框架具备更好的地震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位支撑 形状记忆合金 黏弹性阻尼器 易损性分析 风险分析 抗震框架
下载PDF
考虑主余震效应的自复位支撑RC框架结构设计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谢行思 徐龙河 敬祺轲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32-38,共7页
自复位支撑集成耗能与复位能力,在地震作用下有效保护主体结构,消除残余变形。地震过后常伴有强度较大的余震发生,易加重累积损伤,导致结构发生更严重的破坏甚至倒塌。为此,提出了考虑主余震效应的自复位支撑RC框架结构设计方法,以结构... 自复位支撑集成耗能与复位能力,在地震作用下有效保护主体结构,消除残余变形。地震过后常伴有强度较大的余震发生,易加重累积损伤,导致结构发生更严重的破坏甚至倒塌。为此,提出了考虑主余震效应的自复位支撑RC框架结构设计方法,以结构损伤等效为原则,引入地震影响系数修正系数并给出建议取值。通过改变自复位支撑设计参数,对一支撑框架结构进行改进设计,并将其与初始结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结果表明:改进后结构在主余震作用下的残余位移更小,均值仅为0.05%,层间位移角较初始结构明显减小,加速度响应较初始结构减小12.7%~29.4%。随着地震强度增大,结构在余震时期耗能增长的主要来源由结构阻尼变为支撑,说明强余震作用下,自复位支撑充分发挥耗能能力,避免结构发生倒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余震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复位支撑 抗震性能 设计方法
下载PDF
自复位支撑框架体系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小辉 武振宇 +1 位作者 温四清 董卫国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6-79,共4页
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平台,开发了超弹性单轴本构模型,并用于模拟自复位支撑的力学行为。接着对比分析了自复位支撑框架与普通支撑框架的地震时程反应。分析结果表明:自复位支撑框架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可以更快地衰减地震反应,具有较小... 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平台,开发了超弹性单轴本构模型,并用于模拟自复位支撑的力学行为。接着对比分析了自复位支撑框架与普通支撑框架的地震时程反应。分析结果表明:自复位支撑框架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可以更快地衰减地震反应,具有较小的震后残余变形,从而可以减少结构的震后修复难度和费用。因此,自复位支撑是适应基于性能抗震设计需要的一种新型防震减灾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位支撑 ANSYS二次开发 本构模型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 地震时程分析
下载PDF
设置自复位支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徐龙河 张格 颜欣桐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0-97,共8页
提出了一种能准确描述预压弹簧自复位耗能(PS-SCED)支撑滞回性能的力学模型,引入状态变量区分支撑不同工作阶段从而确定其力学响应。基于ABAQUS平台对该力学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将开发的PS-SCED支撑单元模拟结果与支撑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进... 提出了一种能准确描述预压弹簧自复位耗能(PS-SCED)支撑滞回性能的力学模型,引入状态变量区分支撑不同工作阶段从而确定其力学响应。基于ABAQUS平台对该力学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将开发的PS-SCED支撑单元模拟结果与支撑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并对设置PS-SCED支撑的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支撑单元模拟得到的滞回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准确描述支撑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强震作用下,PS-SCED支撑能够充分耗散地震能量,有效控制结构的塑性变形;此外,PS-SCED支撑框架结构相比于原框架结构残余变形减小了72.1%~92.1%。PS-SCED支撑具备良好的耗能能力和自复位特性,能够显著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位耗能支撑 力学模型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抗震性能 耗能能力 残余变形
下载PDF
自复位支撑-钢框架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支撑参数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龙河 杨雪飞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1-148,共8页
该文提出了预压碟簧自复位耗能(PS-SCED)支撑-钢框架结构的等效阻尼比公式并验证其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采用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对一6层PS-SCED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支撑参数进行设计并分析。结果表明,不考虑等效阻尼比设计的支撑刚... 该文提出了预压碟簧自复位耗能(PS-SCED)支撑-钢框架结构的等效阻尼比公式并验证其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采用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对一6层PS-SCED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支撑参数进行设计并分析。结果表明,不考虑等效阻尼比设计的支撑刚度偏于保守,支撑承载力需求偏大,而考虑等效阻尼比设计的支撑刚度和承载力需求更小且能使结构满足预定的性能目标;在相同性能目标下,支撑刚度比对结构的位移响应影响不大,按照所提出的刚度比区间设计的支撑参数能使结构满足变形限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 复位耗能支撑 等效阻尼比 支撑刚度比
下载PDF
基于自复位支撑模型的敏感性分析
13
作者 刘行 陈昌萍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7,共7页
为了研究自复位支撑模型在建筑结构发生较大变形后,能够较快地使结构耗散能量并回归初始位置的特性,利用直接微分法,推导实现自复位支撑模型响应的参数敏感性分析算法,并通过二次开发,将自复位支撑模型嵌入非线性有限元软件OpenSees。... 为了研究自复位支撑模型在建筑结构发生较大变形后,能够较快地使结构耗散能量并回归初始位置的特性,利用直接微分法,推导实现自复位支撑模型响应的参数敏感性分析算法,并通过二次开发,将自复位支撑模型嵌入非线性有限元软件OpenSees。结果表明:采用自复位支撑模型不仅可以弥补结构因较大灾害而永久丧失承载功能的不足,还有助于减少结构的最大变形和残余变形;基于直接微分法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差分法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基于直接微分法的敏感性分析算法的正确性、精确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敏感性分析 复位支撑模型 直接微分法
下载PDF
自复位复合阻尼耗能支撑滞回性能研究
14
作者 徐龙河 杨智博 谢行思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9-36,共8页
为解决自复位支撑耗能能力不足且来源单一、耗能材料成本高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自复位复合阻尼耗能支撑。支撑由金属屈服阻尼装置、黏弹阻尼装置并联预压碟簧自复位装置组成。对其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进行阐述,通过精细化模拟研究了... 为解决自复位支撑耗能能力不足且来源单一、耗能材料成本高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自复位复合阻尼耗能支撑。支撑由金属屈服阻尼装置、黏弹阻尼装置并联预压碟簧自复位装置组成。对其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进行阐述,通过精细化模拟研究了支撑的耗能、复位、承载和变形能力。结果表明,在往复荷载作用下,支撑的滞回响应具有稳定饱满的旗形特征,拉压对称、无残余变形,能够兼顾不同加载频率下的性能需求。揭示了支撑加载制度和设计参数对其滞回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载频率从0.3 Hz增加到2.0 Hz,黏弹阻尼装置提供的阻尼力增大,支撑耗能量由8.32 kJ增加到11.93 kJ;随着碟簧预压力的增加,支撑激活力从378.98 kN增加到562.67 kN,复位性能始终得到充分发挥;支撑耗能能力主要受三角形钢板个数和黏弹材料剪切面面积影响,增加4个三角形钢板或将黏弹材料剪切面面积从140 mm×140 mm增加到300 mm×140 mm,支撑的等效黏滞阻尼比分别同比增长39.93%和16.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位支撑 黏弹阻尼 金属屈服阻尼 碟形弹簧 滞回性能 残余变形
下载PDF
形状记忆合金滑动摩擦阻尼器自复位支撑受力性能研究
15
作者 邱灿星 杨勇波 刘家旺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50,共12页
当设置SMA滑动摩擦阻尼器延展为自复位支撑时,连接的刚度可能影响支撑的力学性能,支撑可能会出现面内旋转和整体失稳。为检验由形状记忆合金滑动摩擦阻尼器和钢管串联而成的自复位支撑能否实现预期的滞回性能,针对支撑的轴向刚度、转动... 当设置SMA滑动摩擦阻尼器延展为自复位支撑时,连接的刚度可能影响支撑的力学性能,支撑可能会出现面内旋转和整体失稳。为检验由形状记忆合金滑动摩擦阻尼器和钢管串联而成的自复位支撑能否实现预期的滞回性能,针对支撑的轴向刚度、转动刚度和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往复加载试验获得了形状记忆合金棒的滞回曲线和摩擦机制的动摩擦系数。制作了1个1/3缩尺的支撑试件,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和频率为1.0 Hz的动载试验,结果表明,轴向荷载作用下,支撑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呈光滑稳定的旗帜形,展示出优越的自复位能力和良好的耗能能力。基于滞回曲线,分析了支撑的承载力、割线刚度、耗散能量和等效黏滞阻尼比等滞回性能参数,发现其等效黏滞阻尼比可达16%。建立了支撑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通过数值模拟对钢管的轴向刚度予以分析,发现当钢管的轴向刚度降低至文中基准模型刚度的20%时,可能导致钢管屈服和支撑整体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位支撑 形状记忆合金 往复加载试验 数值模拟 滞回性能
原文传递
碟簧-钢绞线组合自复位防屈曲支撑滞回性能
16
作者 鲁军凯 戴首昆 +4 位作者 许国山 李文鹏 李金平 李毅飞 许兴哲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94,共12页
为解决传统自复位防屈曲支撑变形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碟簧-钢绞线组合自复位防屈曲支撑(Disc Spring-Steel Tendon Self-centering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T-SCB).DT-SCB采用串联的钢绞线及碟簧组成的复位系统提供复位能力,通... 为解决传统自复位防屈曲支撑变形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碟簧-钢绞线组合自复位防屈曲支撑(Disc Spring-Steel Tendon Self-centering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T-SCB).DT-SCB采用串联的钢绞线及碟簧组成的复位系统提供复位能力,通过两个并联的一字型内芯耗散地震能量.介绍了DT-SCB构造、各阶段工作机理及恢复力模型.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复位比率αsc、钢绞线与碟簧组刚度比K1、复位元件与耗能系统刚度比K2等参数对支撑滞回性能、自复位效果及耗能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DT-SCB恢复力模型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所有DT-SCB支撑在最大加载位移(2.5%轴向应变)内未发生明显破坏,支撑滞回曲线呈旗帜型特征,且具有稳定的耗能能力.相比于传统基于钢绞线的自复位防屈曲支撑,DT-SCB具有更强的变形能力.DT-SCB最大残余变形随复位比率αsc提高显著减小,而刚度比K1的增加会削弱复位比率对支撑残余变形的控制效果.钢绞线与碟簧组刚度比过大(K1≥2.0)会导致碟簧组提前被压平,进而降低支撑的变形能力.DT-SCB耗能能力受刚度比K2影响较大,其等效黏滞阻尼比随刚度比K2的增大而降低.罕遇地震下支撑-框架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DT-SCB可以有效减少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及残余层间位移角,提高结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位防屈曲支撑 碟簧 钢绞线 数值模拟 滞回性能
下载PDF
组合碟簧自复位防屈曲支撑滞回性能试验
17
作者 丁玉坤 郑帅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为控制防屈曲支撑(BRB)的残余变形,采用碟簧自复位系统(DS)和BRB并联形成自复位防屈曲支撑(SBRB)。通过拟静力试验考察组合碟簧刚度、端部连接、复位比率等对SBRB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BRB相比,SBRB的残余变形大幅降低;SBRB表现... 为控制防屈曲支撑(BRB)的残余变形,采用碟簧自复位系统(DS)和BRB并联形成自复位防屈曲支撑(SBRB)。通过拟静力试验考察组合碟簧刚度、端部连接、复位比率等对SBRB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BRB相比,SBRB的残余变形大幅降低;SBRB表现出旗型的滞回曲线,试验后期钢板支撑受拉断裂,其他部件保持完好;SBRB试件中DS部分和BRB部分分别是承载力和累积耗能的主要来源;由于组合碟簧间的摩擦等作用,DS部分的耗能占整个SBRB耗能的23%~36%;其他构造相同时,采用组合碟簧刚度较大的DS部分启动后承载力增幅较多,且DS部分启动力较大的复位比率也较大,残余变形更小。总体上,端部连接形式对残余变形影响不大,刚接SBRB试件因承受额外的端部弯矩,钢板支撑断裂更早,铰接SBRB试件表现出更好的耗能能力。随复位比率增大,SBRB的残余变形逐渐减小,为有效地控制支撑残余变形,同时避免对DS部分要求过高,复位比率宜取0.7~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位防屈曲支撑 组合碟簧 滞回性能 端部连接 复位比率 残余变形
下载PDF
碟簧-钢绞线自复位防屈曲支撑力学性能分析与数值模拟
18
作者 戴首昆 张瑶 +2 位作者 包智博 李冠奕 鲁军凯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1期112-114,共3页
介绍了碟簧-钢绞线自复位防屈曲支撑及其受力特性,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数值模型,研究支撑滞回性能、自复位特性以及耗能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碟簧-钢绞线自复位防屈曲支撑具有较好的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及自复位特性,该支撑的自复位... 介绍了碟簧-钢绞线自复位防屈曲支撑及其受力特性,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数值模型,研究支撑滞回性能、自复位特性以及耗能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碟簧-钢绞线自复位防屈曲支撑具有较好的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及自复位特性,该支撑的自复位性能随着复位比及刚度比的增加而提高,耗能能力随复位比及刚度比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碟簧 钢绞线 复位防屈曲支撑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ABAQUS对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简化模型的验证与参数分析
19
作者 刘玮博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6期131-133,共3页
防屈曲支撑在大震下不易屈曲且耗能能力优秀,现广泛用于高烈度地区结构。但其耗能机制导致支撑震后残余变形过大,不利于震后修复工作的开展。故对防屈曲支撑增设自复位系统,以大幅度降低其残余变形。但是,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独特的“旗形... 防屈曲支撑在大震下不易屈曲且耗能能力优秀,现广泛用于高烈度地区结构。但其耗能机制导致支撑震后残余变形过大,不利于震后修复工作的开展。故对防屈曲支撑增设自复位系统,以大幅度降低其残余变形。但是,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独特的“旗形”滞回模型导致其模型复杂且计算量过大,不便应用于实际工程中。针对以上问题,首先通过杆单元和非线性弹簧叠加建立了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简化模型并验证了该简化模型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参数分析得到了各类实际参数取值对自复位防屈曲支撑承载力、自复位能力的影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位防屈曲支撑 简化模型 参数分析 残余变形
下载PDF
位移放大型自复位防屈曲支撑滞回性能分析与数值模拟
20
作者 张路平 尚朝阳 +2 位作者 陈麒丞 张浩宇 鲁军凯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4期122-125,130,共5页
提出一种位移放大型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研究支撑滞回性能、自复位特性以及耗能能力。结果表明:该位移放大型自复位防屈曲支撑具有较好的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及自复位特性。该支撑的承载力受自复位系统... 提出一种位移放大型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研究支撑滞回性能、自复位特性以及耗能能力。结果表明:该位移放大型自复位防屈曲支撑具有较好的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及自复位特性。该支撑的承载力受自复位系统刚度影响较大,耗能能力受预拉力影响较小,当预拉力水平较低时,提高预拉力可以大幅提高支撑的复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放大 复位防屈曲支撑 预应力 有限元分析 滞回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