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语法化视角看马来西亚华语“回”作动态助词的现象 被引量:6
1
作者 黄立诗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3年第8期4-6,共3页
本文论述"回"在马来西亚华语里可作动态助词,表示"回复"义。全文列出"回"作为动态助词的多种用例,并将其语法功能和当地高频使用方言广东话及福建话的"返"和"转"作比较。最后通过&qu... 本文论述"回"在马来西亚华语里可作动态助词,表示"回复"义。全文列出"回"作为动态助词的多种用例,并将其语法功能和当地高频使用方言广东话及福建话的"返"和"转"作比较。最后通过"相因生义"和"接触引发的语法化"(Contact-induced grammaticalization)理论说明这种特殊语法现象的出现是"复制性语法化"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助词 回复 相因生义 接触引发的语法 复制语法
下载PDF
“源方言”与马来西亚华语的形成——以补语标记“到”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齐环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83,共11页
文章归纳了马来西亚华语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指出“源方言”(尤其是粤方言)是对其形成和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并以马来西亚华语中最具特色的补语标记“到”为例,归纳出“到”的9种用法,绘制语义图模型,对比“到”在马来西亚华语、普通话... 文章归纳了马来西亚华语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指出“源方言”(尤其是粤方言)是对其形成和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并以马来西亚华语中最具特色的补语标记“到”为例,归纳出“到”的9种用法,绘制语义图模型,对比“到”在马来西亚华语、普通话、汉语三大“源方言”以及现代白话中的用法分布,描写“到”在标准语和方言中的不同语法化路径,最后运用“复制语法化”理论,得出马来西亚华语补语标记“到”来源于粤方言中的“到(倒)”,从而阐明“源方言”,尤其是粤方言,对马来西亚华语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到” 马来西亚华语 补语 语义图 复制语法化
下载PDF
广西汉、壮语方言“给予”义语素的两种特殊用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盈盈 覃东生 《百色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29-35,共7页
文章描写了广西汉、壮语方言"给予"义语素两种特殊的对象格标记用法,并对其产生的过程进行了讨论。主要观点是:(1)对象格标记的语法化过程为"给予动词>与格标记>对象格标记1>对象格标记2";(2)汉语方言&qu... 文章描写了广西汉、壮语方言"给予"义语素两种特殊的对象格标记用法,并对其产生的过程进行了讨论。主要观点是:(1)对象格标记的语法化过程为"给予动词>与格标记>对象格标记1>对象格标记2";(2)汉语方言"给予"义语素的对象格标记用法和"VP+Pre_给+NP"语序均源自壮语的扩散。前者是通过"复制性语法化"对"ha?~3"的对象格标记用法及其语法化路径进行复制的结果;后者是对壮语"VP+ha?~3+NP"语序进行复制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予”义语素 复制语法 语序复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