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易发及促发因素(附71例临床分析)
1
作者 张国华 董福生 +1 位作者 母成贤 田运芳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4期209-211,共3页
本文报道了复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71例。通过临床分析,找出了再出血的发生规律。再出血的易发因素与性别、年龄、以及脑血管疾病有关。促发因素与高热、癫痫发作、生活和劳动不节、不能坚持绝对卧床时间及情绪变化有关。本文对其易... 本文报道了复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71例。通过临床分析,找出了再出血的发生规律。再出血的易发因素与性别、年龄、以及脑血管疾病有关。促发因素与高热、癫痫发作、生活和劳动不节、不能坚持绝对卧床时间及情绪变化有关。本文对其易发因素及促发因素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易发因素 促发因素 防治措施
下载PDF
一例复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2
作者 季学芬 《天津护理》 1996年第1期35-36,共2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系指蛛网膜的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SAH初次发病的死亡率约35—50%,复发性SAH的死亡率约70—80%。我科于93年10月收的一例复发性SAH的患者,经治疗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 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 复发性 出血 病的死亡率 护理体会 瘫痪肢体 病情好转 观察与护理 血管破裂
下载PDF
解痉汤联合地佐辛注射液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3
作者 丁奇 高永荣 +4 位作者 刘熙鹏 曹兵 张艺 王鹏飞 乔建新 《河北中医》 2024年第7期1102-1106,共5页
目的观察解痉汤联合地佐辛注射液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将88例SA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4例予地佐辛注射液治... 目的观察解痉汤联合地佐辛注射液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将88例SA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4例予地佐辛注射液治疗,治疗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解痉汤治疗,2组均治疗14天。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7天、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BF)、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损伤因子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45%(42/44),对照组总有效率79.55%(35/4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7天、治疗后MBF、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同期(P<0.05)。2组治疗后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丙二醛(MDA)水平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GSH、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sFlt-1、sICAM-1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GCS、MMSE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GCS、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痉汤联合地佐辛注射液治疗SAH,能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改善患者脑部血流、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中药疗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早期识别方法的研究现状
4
作者 李娜 张立平 +1 位作者 孙晓曼 潘亚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45-551,共7页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是神经外科常见危重疾病,容易并发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导致较高的病死率。目前对上述两种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尚缺乏客观、具体的医学方法。作者对目前关注较多的aSAH后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早期识...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是神经外科常见危重疾病,容易并发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导致较高的病死率。目前对上述两种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尚缺乏客观、具体的医学方法。作者对目前关注较多的aSAH后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早期识别方法进行了总结,并与当前的临床实践相联系,以期为高风险患者早期识别与干预提供参考,进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动脉瘤 破裂 血管痉挛 颅内 发性脑缺血 综述
下载PDF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评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风险
5
作者 高雨佳 刘振 +3 位作者 马骏 霍英松 武新英 陈国中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12-15,共4页
目的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探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auryr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颅内血流动力学早期变化与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发生的潜在关系。方... 目的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探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auryr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颅内血流动力学早期变化与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发生的潜在关系。方法本研究前瞻性收集经CTA(CT Angiography)诊断并经DSA(Digital Subtracted Angiography)或手术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和术前、术后的头颅CTA数据。基于患者的CTA原始图像构建个体化颅内血管模型,基于CFD技术模拟计算术前、术后的压力和壁剪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及PR(pressure ratio)、WSSR(WSS ratio)。通过随访影像学或临床体格检查判断是否发生DCI,并分为DCI组和无DCI组,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及其与DCI相关性。结果共入组51例患者,其中DCI组共15例患者(29.4%)DCI组较无DCI组,入院时收缩压(170.87±20.28 vs.1.58.19±28.06,P=0.037)、Pressure术后(19735.10±860.18vs.14606.06±11260.28,P=0.010)和PR(1.58±0.01vs.1.37±2.12,P=0.012)均较高。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多因素分析显示Pressure术前(OR=1,95%CI:0.999~1,P=0.017)、Prassure术后(QR=1.00.1,95%CI:1~1.001,P=0.007)、WSS术前(OR=1.096,95%CI:1.002~1.198,P=0.045)和WSS术后(OR=0.888,95%CI:0.806~0.979,P=0.017)对DCI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显示,基于Pressure术前、Pressure术后、WSS术前及WSS术后模型对DCI的识别效能AUC为0.794,敏感度为73.33%,特异度为86.1%。结论aSAH后颅内血流动力学早期改变与DCI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 发性脑缺血 计算流体动力学 壁剪切应力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不同剂量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何帆 陈航 刘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效果。方法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SAH患者117例,根据不同用药剂量方案分为小剂量组(n=57)与大剂量组(n=60)。将患者数据进行倾向性匹配评分,排除混杂因素,两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效果。方法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SAH患者117例,根据不同用药剂量方案分为小剂量组(n=57)与大剂量组(n=60)。将患者数据进行倾向性匹配评分,排除混杂因素,两组各获55例患者。对比两组疗效(Hunt-Hess分级法),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及大脑后动脉(PCA)收缩峰速度,外周血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与和肽素],预后情况(格拉斯哥预后量表),DCVS与脑梗死发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大剂量组总有效率高于小剂量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动脉收缩峰(MCA、ACA、PCA)均显著下降,且大剂量组低于小剂量组(P<0.05);两组ET-1水平下降,且大剂量组低于小剂量组(P<0.05);两组NO、和肽素水平升高,且大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小剂量组,DCVS发生率显著低于小剂量组(P<0.05);两组脑梗死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尼莫地平治疗效果更佳,可有效缓解患者脑神经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可预防DCVS及脑梗死,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蛛网膜下出血 发性脑血管痉挛 安全性分析
下载PDF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血管造影阴性患者诊治进展
7
作者 黄钦江 李锐 +2 位作者 李文勇 万纯友 洪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4-368,共5页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SAH)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目前仍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针对该类患者,尽快完善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或数字减影脑血管造...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SAH)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目前仍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针对该类患者,尽快完善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或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及部位,并根据确定的原因尽快采取手术治疗,这对改善患者预后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有部分患者首次血管造影存在假阴性,其原因包括多方面,如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微小动脉瘤、血栓性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畸形以及阅片者经验等。首次造影阴性的患者必须复查,尤其是针对那些发病后头颅CT平扫高度怀疑动脉瘤患者,复查建议在早期(<2周)及中期(2~8周)进行,同时需提高对微小血管病变的警惕性及识别能力,借助于最新影像学技术,提高对病因的首次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 蛛网膜下出血 动脉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持续腰大池引流术与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效果比较
8
作者 周玉霞 王彦平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5期142-145,共4页
目的:比较持续腰大池引流术与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6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脑... 目的:比较持续腰大池引流术与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6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颅内压、预后良好率、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神经功能指标[血清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netrin-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研究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头痛消失时间、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和脑脊液转清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7 d,研究组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预后良好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MMP-9水平均低于术后5 d,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netrin-1水平均高于术后5 d,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提高预后良好率,改善临床相关指标和神经功能指标水平,降低颅内压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脑脊液置换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置换术 持续腰大池引流术 发性蛛网膜下出血 神经功能 颅内压 并发症
下载PDF
全脑CT灌注评价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
9
作者 谭勤江 谢延风 胡明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11-0117,共7页
探讨全脑CT灌注(CTP)参数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缺血(DCI)的预测价值。方法 所有入选的aSAH患者均在发病后3日内完成全脑CTP扫描。记录灌注定量参数包括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 探讨全脑CT灌注(CTP)参数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缺血(DCI)的预测价值。方法 所有入选的aSAH患者均在发病后3日内完成全脑CTP扫描。记录灌注定量参数包括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然后计算低灌注区域与其镜像对称脑实质区域的各参数比值,得出灌注半定量参数rCBV、rCBF、rMTT、rTTP。比较发生DCI与未发生DCI两组患者的定量、半定量CTP参数及一般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灌注参数预测DCI的效力及阈值,并计算最佳阈值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最终纳入66例aSAH患者,其中23例发生DCI(DCI组),43例未发生DCI(非DCI组)。结果显示DCI患者有明显更低的CBF,更长的MTT和更大的脑灌注不对称性。在ROC曲线分析中rCBF、rMTT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提供了最佳的预测属性。预测有无DCI的最佳阈值为rCBF0.76,其具有最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99.9%灵敏度,74.4%特异度)。结论 全脑CT灌注成像在预测DCI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半定量参数rCBF阈值0.76是DCI发生最佳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 发性脑缺血
下载PDF
基于一站式全脑CT灌注动态列线图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
10
作者 殷鹏展 张超 +4 位作者 徐楚楚 洪薇 方兴根 叶明全 周运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4-519,共6页
目的 观察基于一站式全脑CT灌注(CTP)动态列线图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233例aSAH患者行一站式全脑CTP检查。按7∶3比例随机将其分为训练集(n=164)和验证集(n=69)并于集内根据是否发... 目的 观察基于一站式全脑CT灌注(CTP)动态列线图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233例aSAH患者行一站式全脑CTP检查。按7∶3比例随机将其分为训练集(n=164)和验证集(n=69)并于集内根据是否发生DCI划分亚组;采用单因素分析、线性诊断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aSAH后DCI的独立因素,建立传统列线图,生成基于网络的动态列线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动态列线图预测aSAH后DCI的效能。结果 高血压×平均流入时间(mTTS)、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FN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mFS)及平均流量提取乘积(mFEP)均为aSAH后DCI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此构建的动态列线图预测训练集aSAH后DCI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0.00%、89.50%及0.890,在验证集分别为76.20%、83.33%及0.870。结论 基于一站式全脑CTP动态列线图可有效预测aSAH后D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动脉瘤 脑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列线图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转录组学分析
11
作者 郝广志 韩雨薇 霍达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1-346,共6页
目的: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发生迟发性脑缺血(DCI)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及相关功能和通路。方法:从GEO数据库中筛选符合条件的患者mRNA数据集,将数据分为aSAH后发生DCI的患者... 目的: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发生迟发性脑缺血(DCI)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及相关功能和通路。方法:从GEO数据库中筛选符合条件的患者mRNA数据集,将数据分为aSAH后发生DCI的患者组和未发生DCI的对照组,利用R软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以及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寻找关键基因及相关功能通路。结果:鉴定得到140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分析显示,有10条差异有显著性的富集信号通路(P<0.05),主要与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谷氨酸能突触、细胞粘附分子、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相关;根据GO功能分析得到显著富集条目26个,涉及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分子功能3类条目;GSEA分析表明,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以及过氧化物酶体两个通路在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的富集差异。结论:aSAH后DCI的发生涉及到COL17A1、RPL11、FCAMR、GNB2L1、HIF1A等多个基因,并可通过血管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神经损伤、氧化应激等多种途径影响DC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数据库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 发性脑缺血 转录组学分析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对患者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的临床疗效
12
作者 孙远朋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0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患者脑血管痉挛(CVS)和迟发性脑缺血治疗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SAH后CVS和迟发性脑缺血患者120例,计算机随机盲选法划分组别,观察... 目的探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患者脑血管痉挛(CVS)和迟发性脑缺血治疗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SAH后CVS和迟发性脑缺血患者120例,计算机随机盲选法划分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注入依达拉奉,观察组则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共同滴注。比较两组经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和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给药治疗不同时间段的动脉平均血流速(MFV)、格斯拉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损失(NFI)评分;比较给药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的S100β蛋白、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表达水平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在给药治疗过程中,两组D1的MFV值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D3、D7、D14的MFV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D1、D3的GCS、NFI评分对比无差异(均P>0.05),观察组D7、D14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NFI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S100β蛋白、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MoCA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有效缓解SAH后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改善患者的神经损伤以及意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尼莫地平 蛛网膜下出血 脑血管痉挛 发性脑缺血
下载PDF
丁苯酞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CVS中的效果
13
作者 张伟杰 张培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对脑脊液红细胞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2月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汕头市中心医院... 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对脑脊液红细胞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2月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CVS患者,按用药方式分为2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n=40)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n=40)联合丁苯酞胶囊治疗。比较2组脑脊液红细胞数值、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7、14 d,2组脑脊液红细胞计数均逐渐降低,其中研究组治疗后7、14 d脑脊液红细胞计数分别为(32.52±3.54)×10^(12)/L、(5.52±1.58)×10^(12)/L,低于对照组的(40.20±8.21)×10^(12)/L、(10.25±1.65)×10^(12)/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均逐渐降低,且研究组更低;Barthel指数均逐渐升高,且研究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CVS对微循环和脑组织灌注有改善作用,利于神经功能恢复,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脑血管痉挛 丁苯酞 依达拉奉 神经功能 不良反应 红细胞数值
下载PDF
揿针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头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14
作者 陈捷晗 梁好 +7 位作者 李颖文 杨丽君 宋娜娜 梁海龙 朱灿辉 叶巧瑜 徐妙龙 魏琳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7期77-81,共5页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头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揿针组32例)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2例)。对照组基于指南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揿针治...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头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揿针组32例)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2例)。对照组基于指南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揿针治疗,取双太阳、印堂、双头维穴。留针24 h。治疗1次/d,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评估两组患者数字评分量表(NRS)头痛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及止痛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干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干预后4、5 d,干预组患者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组别和时间对NRS评分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01),组别和时间在NRS评分上的主效应均显著(P<0.001)。治疗后干预组PSQI评分较基线降低(P<0.001),但与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干预组HADS得分较基线均降低(P<0.01),干预组HA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干预组止痛药物使用时间与止痛药物服用总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广义估计方程结果发现,在校正一般人口学资料与疾病因素等混杂变量后,组别仍是患者NRS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呈负相关(P<0.05)。结论:揿针能显著改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症状,减轻患者住院期间焦虑情况,同时可减少止痛药物使用剂量,疗效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头痛 揿针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放射影像技术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15
作者 艾尚珍 艾延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3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放射影像技术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梁山县人民医院2022年4月—2023年11月收治的80例疑似原发性SAH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次展开三维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检查、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 目的:探讨放射影像技术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梁山县人民医院2022年4月—2023年11月收治的80例疑似原发性SAH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次展开三维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检查、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参照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统计两种放射影像技术诊断结果,并且比较两种放射影像技术诊断效能及对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检出情况。结果:3D-CTA及3D-DSA检查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D-DSA检查的灵敏度、准确率及阴性预测值高于3D-CTA检查技术(P<0.05);手术病理确诊的75例原发性SAH患者中,单发性和多发性动脉瘤患者数量分别为69例和6例,动脉瘤检出共计87个,其中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别26个、9个、25个、13个、14个。两种放射影像技术在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D-DSA检查技术总检出准确率高于3D-CTA检查技术(P<0.05)。结论:在原发性SAH疾病的检查诊断中,3D-CTA和3D-DSA两种放射影像技术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两者在诊断效能方面,3D-DSA要明显更优,其可以进一步提高颅内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影像技术 发性蛛网膜下出血 诊断效能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16
作者 王涛 岳双柱 +2 位作者 李文超 李富光 周文科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4期1899-1904,2003,共7页
目的探究红景天苷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组织水肿、炎症反应、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1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6只。模型组及红景天苷组大鼠通过颈内动脉穿刺法构建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红景天苷... 目的探究红景天苷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组织水肿、炎症反应、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1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6只。模型组及红景天苷组大鼠通过颈内动脉穿刺法构建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红景天苷组大鼠给予红景天苷50 mg/(kg·d)腹腔注射,每24 h注射1次,空白组、假手术组大鼠于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分别于腹腔注射24 h、48 h、72 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改良Garcia评分及脑组织含水量测量;取腹腔注射72 h后大鼠脑组织,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结构形态,TUNEL染色观察神经元凋亡情况,RT-PCR法检测损伤脑组织中核因子E 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表达情况,ELISA法测定损伤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腹腔注射24 h、48 h、72 h后,模型组和红景天苷组改良Garcia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时期空白组及假手术组(P均<0.05),脑组织含水量均明显高于同时期空白组及假手术组(P均<0.05);腹腔注射24 h、48 h后,模型组改良Garcia评分、脑组织含水量与红景天苷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腔注射72 h后,红景天苷组改良Garcia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尼氏染色显示,空白组及假手术组神经元规整,可见大量尼氏体;模型组神经元形态结构紊乱,尼氏体减少;红景天苷组神经元受损较轻,尼氏体较模型组增多。模型组脑组织中Nrf2、HO-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P均<0.05),红景天苷组脑组织中Nrf2、HO-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假手术组、模型组、红景天苷组神经元凋亡指数和脑组织中IL-6、IL-1β、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05),红景天苷组神经元凋亡指数和脑组织中IL-6、IL-1β、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红景天苷可通过上调Nrf2/HO-1表达,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组织水肿、脑组织炎症反应,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蛛网膜下出血 脑水肿 细胞凋亡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艾司洛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
17
作者 焦继超 马玉德 +1 位作者 王艳 孙林林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07-111,共5页
目的分析艾司洛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接受治疗的98例SAH患者,均行介入栓塞术,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A组(50例)术中予以艾司洛尔,B组(48例)术中予以美托洛尔。比较2... 目的分析艾司洛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接受治疗的98例SAH患者,均行介入栓塞术,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A组(50例)术中予以艾司洛尔,B组(48例)术中予以美托洛尔。比较2组术前,术后1、3、7 d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心肌损伤指标[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Ⅰ,cTnⅠ)、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儿茶酚胺水平[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多巴胺(dopamine,DA)]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并统计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3、7 d,A组的LVESD、LVEF、LVEDD、cTnⅠ、BNP、NE、DA、IL-6及TNF-α水平均优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42%,B组为6.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洛尔应用于SAH的治疗中,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降低儿茶酚胺与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美托洛尔 蛛网膜下出血 心功能 炎症因子 心肌损伤 儿茶酚胺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Hunt-Hess分级与并发症及功能障碍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郭鸣 李冰洁 +2 位作者 梅利平 赵军 周昊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4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的Hunt-Hess分级与并发症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到2021年10月收治的195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将Hunt-HessⅠ~Ⅲ级纳入...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的Hunt-Hess分级与并发症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到2021年10月收治的195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将Hunt-HessⅠ~Ⅲ级纳入低级别组(86例),Ⅳ~Ⅴ级纳入高级别组(109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量表评分、并发症及主要功能障碍,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unt-Hess分级与脑积水(OR 2.850、95%CI 1.560~5.206),运动功能障碍(OR 3.522、95%CI 2.026~6.121),语言功能障碍(OR 1.928、95%CI 1.062~3.500),意识障碍(OR 3.662、95%CI 1.558~8.607),吞咽障碍(OR 2.383、95%CI 1.248~4.550)呈正相关;与年龄(OR 0.970、95%CI 0.945~0.996),继发脑梗死(OR 0.414、95%CI 0.227~0.754),Fugl-Meyer平衡评分(OR 0.890、95%CI 0.818~0.968),ADL评分(OR 0.983、95%CI 0.971~0.994)呈负相关。结论:Hunt-Hess高级别组的患者脑积水的发生比率更高,整体功能障碍更重,年轻患者的存活率更高;但Hunt-Hess级别高低,患者均有认知障碍的风险,应注意及时筛查并进行个体化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 HUNT-HESS分级 并发症 功能障碍 脑积水
下载PDF
C反应蛋白联合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非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价值
19
作者 张娆娆 郭科航 +10 位作者 卜克 王璐 徐瑞华 王明珠 丁一芮 段文文 刘贤良 翟萌萌 张强 郑亚绘 秦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209-214,共6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Ⅱ)对非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3年4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的108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标...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Ⅱ)对非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3年4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的108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 3~6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独立影响因素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108例非老年aSAH患者中预后不良组48例,预后良好组6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CRP、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SⅡ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sher分级、CRP、SⅡ是非老年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RP与SⅡ预测非老年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9.9%、60.0%、0.874和95.8%、63.3%、0.881,二者联合预测非老年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特异度、AUC分别为72.9%、95.0%、0.911。结论升高的CRP与SⅡ是非老年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二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 非老年 C反应蛋白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预后
下载PDF
银杏总黄酮通过ERK/NF-κB信号通路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的影响
20
作者 汤华 陈少军 +3 位作者 韩晶 夏开来 姜莱 郑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8-1422,共5页
目的 探究银杏总黄酮通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ERK)/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 雄性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总黄酮(156 mg/kg)组、3,4,5,4′-四甲氧基二苯乙烯(DMU-212,ERK激活剂,... 目的 探究银杏总黄酮通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ERK)/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 雄性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总黄酮(156 mg/kg)组、3,4,5,4′-四甲氧基二苯乙烯(DMU-212,ERK激活剂,18 mg/kg)组、银杏总黄酮(156 mg/kg)+DMU-212(18 mg/kg)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用药组兔建立SAH模型。分组处理后,检测各组神经功能并进行评分;尼氏染色检测各组大脑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大脑基底动脉痉挛情况,比较各组管壁厚度及管腔横截面积;测定各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脑组织氧化应激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脑组织ERK/NF-κB通路相关蛋白p-ERK/ERK、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脑海马神经元出现明显损伤,基底动脉表现出严重的痉挛现象,管壁厚度、神经功能评分、血流速度、MDA水平、p-ERK/ERK、核内NF-κB p65表达明显升高,管腔横截面积、SOD和GSH-Px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银杏总黄酮+DMU-212组相比,银杏总黄酮组大脑海马神经元损伤和基底动脉痉挛明显减轻,管壁厚度、神经功能评分、血流速度、MDA水平、p-ERK/ERK、核内NF-κB p65表达明显降低,管腔横截面积、SOD和GSH-Px水平明显升高(P<0.05);DMU-212组大脑海马神经元损伤和基底动脉痉挛明显加重,管壁厚度、神经功能评分、血流速度、MDA水平、p-ERK/ERK、核内NF-κB p65表达明显升高,管腔横截面积、SOD和GSH-Px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银杏总黄酮通过抑制ERK/NF-κB信号通路激活,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进而改善兔SAH后血管痉挛症状,保护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总黄酮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ERK)/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 蛛网膜下出血 血管痉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