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替莫唑胺联合阿帕替尼与替莫唑胺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或进展性脑胶质瘤得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薛楠楠 杨想想 +4 位作者 刘俊启 顾浩 王鑫 张松 樊锐太 《临床医学进展》 2019年第6期744-750,共7页
目的:探讨比较替莫唑胺分别联合阿帕替尼和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或进展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01-01到2017-12-31间我院放疗科收治的99例术后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为回顾性研究对象,其中43例采用TMZ + APT方案,56例采用TM... 目的:探讨比较替莫唑胺分别联合阿帕替尼和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或进展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01-01到2017-12-31间我院放疗科收治的99例术后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为回顾性研究对象,其中43例采用TMZ + APT方案,56例采用TMZ + BEV方案,在治疗后第8周、第20周和第25周进行疗效评价以及不良反应评估,并随访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OS)。结果:TMZ + APT组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OS)均优于TMZ + BEV (P <0.05),两组患者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TMZ + APT组患者骨髓移植主要发生在3级以上,而TMZ+BEV组患者主要发生在1~2级,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血压主要发生在TMZ + APT组,TMZ + BEV组相对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血以及血栓主要发生在TMZ + BEV组,而TMZ + APT组相对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论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阿帕替尼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均优于替莫唑胺联合贝伐珠单抗方案,且不良反应级别较低,具有可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或展性脑胶质瘤 贝伐珠单抗 替莫唑胺 阿帕替尼
下载PDF
持续性和复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诊治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晓巍 陈智勇 朱化刚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6期666-668,共3页
虽然近10年来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愈率有了明显提高,持续性和复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仍不可避免,其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再次治疗时颈部正常解剖层次已被瘢痕粘连破坏,引起再次治疗时寻找病变腺体难度增大及损伤... 虽然近10年来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愈率有了明显提高,持续性和复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仍不可避免,其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再次治疗时颈部正常解剖层次已被瘢痕粘连破坏,引起再次治疗时寻找病变腺体难度增大及损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及剩余正常甲状旁腺组织风险增大。如何处理好这类病人对于外科医生仍是一种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甲状旁腺功能亢 复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 诊断 术前定位 治疗
下载PDF
脾切除术治疗脾动脉部分栓塞后脾功能亢进复发疗效观察
3
作者 孙共启 《临床研究》 2016年第5期57-58,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脾切除术治疗脾动脉部分栓塞后脾功能亢进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脾动脉部分栓塞后脾功能亢进复发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脾切除术治疗,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手术时间... 目的:研究分析脾切除术治疗脾动脉部分栓塞后脾功能亢进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脾动脉部分栓塞后脾功能亢进复发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脾切除术治疗,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88-260min,平均时间为(165.71±48.75)min;术中出血量为(1100.2±200.5)ml,术后出血量为(840.21±209.80)ml;切除脾脏重量为(375.84±108.35)g;病理显示脾组织出现部分梗死,纤维化形成、局部增生。所有患者治疗后AST、ALT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PLT、WBC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切除术治疗脾动脉部分栓塞后脾功能亢进复发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症状,减小对肝功能损伤,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术 脾动脉部分栓塞 脾功能亢复发
下载PDF
腰椎间盘手术后甲亢复发1例
4
作者 韩文学 曹韶艳 《工企医刊》 2004年第1期44-45,共2页
患者柴某,男,1944年2月14日出生,患者因腰部外伤后腰腿痛28年。加重半年。于2001年11月6日门诊以“腰椎间盘突出症(L3—4 L4—5)”收住院行手术治疗。患者于28年前在工作时,不慎扭伤腰部,当时感腰痛及左下肢痛,不敢活动,休息1月... 患者柴某,男,1944年2月14日出生,患者因腰部外伤后腰腿痛28年。加重半年。于2001年11月6日门诊以“腰椎间盘突出症(L3—4 L4—5)”收住院行手术治疗。患者于28年前在工作时,不慎扭伤腰部,当时感腰痛及左下肢痛,不敢活动,休息1月后,症状逐渐缓解。此后经常出现腰腿痛。未到医院就诊,1981年开始逐渐出现右下肢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手术 术后并发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 复发性甲状腺功能亢
下载PDF
术后复发性甲亢再手术5例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葛孟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01年第4期274-275,共2页
关键词 手术后 复发性早状腺机能亢 再手术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充填式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分析
6
作者 王强德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30期55-55,共1页
目的:分析充填式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可行的降低复发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1年9月在我院进行充填式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的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复发的37例患者重新进行疝环充填式修补术,并... 目的:分析充填式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可行的降低复发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1年9月在我院进行充填式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的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复发的37例患者重新进行疝环充填式修补术,并在术中探查复发的原因。结果:充填式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的原因主要是手术时内环口较大,而只用了一个网塞;遗漏了直疝;手术行疝裳高位结扎时网塞没有正确放入内环口达壁腹膜前。结论:手术技术问题及腹内压增高的并发症是引起充填式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所以要降低复发率就要熟练、正确地掌握手术技巧,并有效控制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式 腹股沟斜疝 复发进
原文传递
Gen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yclophragma Undans Nucleopolyhedrovirus: A Distinct Species in Group Ⅰ of Alphabaculovirus
7
作者 Zheng Zhu Jun Wang +11 位作者 Qianran Wang Feifei Yin Xiaoping Liu Dianhai Hou Lei Zhang Haizhou Liu Jiang Li Basil M. Arif Hualin Wang Fei Deng Zhihong Hu Manli Wang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359-368,共10页
The Cyclophragma undans nucleopolyhedrovirus (CyunNPV), a potential pest control agent, was isolated from Cyclophragma undans (Lepidoptera: Lasiocampidae), an important forest pest.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perfo... The Cyclophragma undans nucleopolyhedrovirus (CyunNPV), a potential pest control agent, was isolated from Cyclophragma undans (Lepidoptera: Lasiocampidae), an important forest pest.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performed detailed genome analysis of CyunNPV and compared its genome to those of other Group I alphabaculoviruses. Sequencing of the CyunNPV genome using the Roche 454 sequencing system generated 142,900 bp with a G + C content of 45%. Genome analysis predicted a total of 147 hypothetical open reading frames comprising 38 baculoviral core genes, 24 lepidopteran baculovirus conserved genes, nine Group I Alphabaculovirus conserved genes, 71 common genes, and five genes that are unique to CyunNPV. In addition, the genome contains 13 homologous repeated sequences (hrs). Phylogenetic analysis groups CyunNPV under a distinct branch within clade "a" of Group I in the genus Alphabaculovirus. Unlike other members of Group I, CyunNPV harbors only nine of the 11 genes previously determined to be specific to Group I viruses. Furthermore, the CyunNPV lacks the tyrosine phosphatase gene and the ac30 gene. The CyunNPV F-like protein contains two insertions of continuous polar amino acids, one at the conventional fusion peptide and a second insertion at the pretransmembrane domain. The insertions are likely to affect the fusion function and suggest an evolutionary process that led to inactivation of the F-like protein. The above findings imply that CyunNPV is a distinct species under Group I Alphabaculovir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ophragma undans nucleopolyhedrovirus (CyunNPV) BACULOVIRUS Group I Alphabaculovirus F prote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