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歧北凹陷古近系沙二段复合三角洲内部结构及空间演化 被引量:3
1
作者 鲁超 焦养泉 +1 位作者 吴立群 吕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1-320,共10页
对歧北凹陷三角洲进行分尺度研究。首先,通过各种地震属性的应用、地震相的追踪和砂分散体系的分析,发现复合三角洲分为西部三角洲和迁移的东部三角洲。然后,利用地震相的追踪能识别出歧北凹陷沙二段三角洲具有类似"s"型前积... 对歧北凹陷三角洲进行分尺度研究。首先,通过各种地震属性的应用、地震相的追踪和砂分散体系的分析,发现复合三角洲分为西部三角洲和迁移的东部三角洲。然后,利用地震相的追踪能识别出歧北凹陷沙二段三角洲具有类似"s"型前积的反射特征,这是三角洲朵体侧向迁移的地震反射特征。在发现的侧向迁移现象基础上,对地震剖面上侧向迁移的每一个同相轴进行平面上追踪,控制每一个期次的迁移的朵体的平面展布范围,最终获得多个期次朵体的平面展布及演化,发现东部三角洲在沙二段低位体系域时,共向东迁移6次;在沙二段湖扩-高位体系域时,共向东迁移4次。西部三角洲持续垂向加积。侧向迁移现象的存在使得东部三角洲存在不同于其他三角洲的非均质性特征,砂体呈正韵律和反韵律的交互。东部三角洲的孔隙度整体相对较低,平均值14%,低于西部三角洲的平均值24.4%;该沉积类型的总平均渗透率较低,为0.017 2×10-3μm2,低于西部三角洲的0.037 5×10-3μm2;碳酸盐岩含量较高,平均值为13.5%,高于西部三角洲的平均值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三角洲 内部结构 沙二段 歧北凹陷
下载PDF
复合型三角洲的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 被引量:7
2
作者 彭苏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9-98,共10页
本文用比较沉积学的方法对淮南煤田二叠系三、四含煤段沉积物进行详细研究,初步建立了由多条陆源河流形成的复合型三角洲沉积模式。根据水文(古水文)特征将复合型三角洲划分为三大部分:水下三角洲平原、水上三角洲平原的树枝状河道... 本文用比较沉积学的方法对淮南煤田二叠系三、四含煤段沉积物进行详细研究,初步建立了由多条陆源河流形成的复合型三角洲沉积模式。根据水文(古水文)特征将复合型三角洲划分为三大部分:水下三角洲平原、水上三角洲平原的树枝状河道体系和网状河道体系,并讨论了每个组成部分内的沉积作用特征。通过对比,指出该三角洲体系与单一陆源河流三角洲在成因、展布格局和组合特征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三角洲 沉积学 河道演变
下载PDF
基于钻孔记录探究古云梦泽沉积面貌
3
作者 管硕 顾延生 +2 位作者 姚仕明 丁兵 曾玉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37,共8页
古云梦泽是晚全新世时期江汉平原与长江最主要的水沙交换载体,其形成演化特征为沉积物所记录,蕴藏了丰富的古环境、古气候信息。为了探讨古云梦泽沉积演化的规律和模式,基于2014~2019年江汉平原野外钻孔采样数据,对江汉平原钻孔沉积物... 古云梦泽是晚全新世时期江汉平原与长江最主要的水沙交换载体,其形成演化特征为沉积物所记录,蕴藏了丰富的古环境、古气候信息。为了探讨古云梦泽沉积演化的规律和模式,基于2014~2019年江汉平原野外钻孔采样数据,对江汉平原钻孔沉积物的理化指标包括粒度、总有机碳、磁化率等进行分析,结合加速器质谱碳十四(AMS^(14)C)精准测年和粒度频率曲线得到晚全新世时期江汉平原整体的沉积环境变化序列,进而探讨古云梦泽沉积演化的规律和模式。结果表明:根据钻孔沉积相记录,古云梦泽形成演化过程中出现了“河流-湖泊-三角洲”复合沉积模式;钻孔横向对比发现,三角洲相沉积最先形成于江汉平原西部,并逐渐向东部扩展,表明这种复合沉积模式不仅仅只影响单个钻孔的沉积序列,还在空间上调控了整个古云梦泽的演化。研究成果揭示了历史时期全球变化背景下江汉平原河湖系统自然演变的特征与规律,对于指导江汉湖群的生态恢复和预测未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湖关系演变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云梦泽演化 粒度分析 钻孔沉积物 “河流-湖泊-三角洲复合沉积模式 江汉平原 晚全新世
下载PDF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复合体的层序地层学和演化
4
作者 Lind.,JF 高东升 《渤海石油地质情报》 1992年第1期1-23,共23页
关键词 三角洲复合 层序地层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