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期介入治疗复合先天性心脏病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宁国庆 石继军 +2 位作者 谭小进 刘厂辉 唐振旺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4期521-523,共3页
目的探讨同期介入治疗复合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复合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0例同期施行联合介入治疗,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并肺动脉辩狭窄(PS)18例,室间隔缺损(VSD)并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PDA并Ps18... 目的探讨同期介入治疗复合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复合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0例同期施行联合介入治疗,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并肺动脉辩狭窄(PS)18例,室间隔缺损(VSD)并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PDA并Ps18例,ASD并PDA12例,PS并VSD2例,ASD并VSD6例。结果60例均1次治疗成功。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经1个月~5年随访,患儿心脏缩小,心脏功能改善。结论在病例选择恰当情况下,对小儿复合先天性心脏病进行同期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先天性心脏病 同期介入治疗 封堵器
下载PDF
经导管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8
2
作者 赵仙先 秦永文 +4 位作者 郑兴 陈少萍 丁继军 曹江 毛红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 :13例患者 ,男 5例 ,女 8例。其中房间隔缺损 (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 6例 ,A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PDA) 4例 ,ASD合并膜部室间隔缺损 2例 ,PDA合并肺动脉瓣狭...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 :13例患者 ,男 5例 ,女 8例。其中房间隔缺损 (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 6例 ,A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PDA) 4例 ,ASD合并膜部室间隔缺损 2例 ,PDA合并肺动脉瓣狭窄 1例。ASD合并其他畸形的患者 ,均先治疗其他畸形 ,最后行ASD封堵。PDA合并肺动脉瓣狭窄者 ,先行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 ,最后封堵PDA。结果 :13例患者均经导管一次治疗成功。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 6例 ,跨肺动脉瓣压差由术前平均( 13 8 3± 41 4)mmHg下降到术后平均 ( 12 0± 5 6)mmHg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所用ASD封堵器直径为 8~2 4mm。ASD合并PDA 4例 ,PDA最窄径 2~ 5mm ,封堵器直径为 6~ 8mm ;ASD封堵器直径为 8~ 2 8mm。ASD合并膜部室间隔缺损 2例 ,室间隔缺损直径分别为 3 5mm和 5 0mm ,用直径 6mm和 8mm的双盘状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成功 ,所用ASD封堵器的直径为 12mm和 18mm。 1例PDA合并轻度肺动脉瓣狭窄 ,用聚乙烯球囊扩张、PDA用 4mm封堵器治疗成功。结论 :经导管介入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复合先天性心脏病 安全性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经导管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玉顺 马东江 +2 位作者 和旭梅 李寰 代政学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研究经导管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34例患者,男12例,女22例。复合类型为: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分别是16例、7例、3例,合并二尖瓣狭窄(Lutembache... 目的研究经导管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34例患者,男12例,女22例。复合类型为: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分别是16例、7例、3例,合并二尖瓣狭窄(Lutembacher综合征)2例;VSD合并PDA3例、Taussig-Bing畸形合并PDA1例;2例并发3种畸形(并发ASD、VSD和PDA1例,并发ASD、PS和PDA1例)。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原则:先行瓣膜球囊扩张术纠正瓣膜狭窄,其次行VSD封堵术,再次行PDA封堵术,最后行ASD封堵术。术后3d、1个月、6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X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4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均一次性治疗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术后即刻TTE和造影示ASD,VSD,PDA所有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16例ASD合并PS者,跨肺动脉瓣平均压差由术前52.6±20.5mmHg下降到术后14.3±9.5mmHg(1mmHg=0.133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Lutembacher综合征患者,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瓣口面积分别由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前1.0和1.2cm2增加到术后1.9和2.0cm2,平均左房压分别由29和26mmHg降至8和7mmHg。对于1例Taussig-Bing畸形合并PDA者,用18mmASD伞成功封堵16mmPDA,降低肺动脉压,改善患者症状,为二次手术创造条件。术后72h、1个月、6个月TTE示所有患者各水平分流均消失,左心房、左心室进行性地缩小,所有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无移位及脱落;同时行X线检查,肺血均明显减少,房室内径均明显恢复。结论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虽较单纯型复杂,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但如指征掌握恰当,治疗策略合理,操作规范,同样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同期治疗 复合先天性心脏病 疗效观察 心脏导管插入术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智伟 王慧琛 +4 位作者 钱明阳 王树水 石继军 潘微 李渝芬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2期182-183,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 介入治疗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合并症
下载PDF
新生儿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监护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淑霞 万淑 +2 位作者 张磊 张政 石元娟 《当代医学》 2021年第36期183-184,共2页
目的探究新生儿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5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急诊或亚急诊术后,对患儿体温控制、心肺功能维护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进行精细化整体护理。分析... 目的探究新生儿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5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急诊或亚急诊术后,对患儿体温控制、心肺功能维护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进行精细化整体护理。分析患儿术后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采用根治术,6例因术后并发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多脏器衰竭死亡,1例放弃治疗,其他28例均痊愈出院,病死率为20%。术后随访6~18月,患儿心功能一级,生长发育指标6个月后与正常婴幼儿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生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精细化的整体护理,能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降低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病死率,对患儿的生长和发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复合先天性心脏病 围术期监护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梁均强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805-1806,共2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29例适合封堵术的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经导管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分别是10例、3例、5例,...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29例适合封堵术的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经导管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分别是10例、3例、5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结果:29例患者成功进行了封堵,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封堵器固定良好,无移位,无残余分流,合并PS者,跨肺动脉瓣平均压差由术前(52.6±20.5)mm Hg(1 mm Hg=0.1333 kPa)下降到术后(14.3±9.5)mm Hg。结论: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虽较单纯型复杂,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超声心动图能对多种心血管结构改变进行诊断,从而指导临床医生对手术方式、预后等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可获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封堵术 复合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浅析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介入治疗的护理对策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乐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3期66-66,68,共2页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取导管介入治疗,观察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4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护理,使得患儿均康复出院.结果:通过对患儿采取导管置入治疗均成功,仅有1例患儿出现问题,但在进行相应...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取导管介入治疗,观察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4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护理,使得患儿均康复出院.结果:通过对患儿采取导管置入治疗均成功,仅有1例患儿出现问题,但在进行相应处理后手术成功完成.结论:本组病例护理的实践证明,通过对手术前后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术前进行健康宣教,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对患者的指导及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导管介入手术能够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 护理
下载PDF
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巍 张玉顺 +2 位作者 杜亚娟 成革胜 谢学刚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3期2699-2700,共2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63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2例并发3种畸形,余均为2种复合畸形。经导管介入治疗原则:同期治疗应先行瓣膜球囊扩张术纠正瓣膜狭窄,其次行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再次行动...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63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2例并发3种畸形,余均为2种复合畸形。经导管介入治疗原则:同期治疗应先行瓣膜球囊扩张术纠正瓣膜狭窄,其次行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再次行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最后行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特殊情况时则遵循个体化原则。结果63例中,2例VSD并PDA患者因年龄小于3岁,体重不足10Kg,而进行分期介入治疗,其余患者均行同期介入治疗。63例患者均获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19例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者,术后跨肺动脉瓣平均压差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4例Lutembacher综合征患者,术后二尖瓣瓣口面积均明显增加。术随访后3d、1个月、6个月,所有患者房室水平及大血管水平分流均消失,扩大的心腔进行性缩小,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无移位及脱落;X线检查显示肺血均明显减少,心电图检查未记录到严重心律失常。结论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虽较复杂,但只要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治疗策略合理、操作规范,同样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封堵器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复合性心脏病一例
9
作者 周美珍 陈小珠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复合心脏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 全肺静脉畸形引流 右室双出口
下载PDF
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策略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同峰 韩艳 +4 位作者 孙子瑞 程江涛 郭晓艳 高传玉 刘煜昊 《医学与哲学(B)》 2018年第8期72-73,共2页
单纯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合并多种畸形的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操作规范。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相对复杂,难度大,治疗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在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单纯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合并多种畸形的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操作规范。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相对复杂,难度大,治疗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在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决策中应用辩证思维的体会,以便于提高诊治水平,既抓住疾病的一般规律,又不要忘记疾病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策略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八例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奋 周爱卿 +1 位作者 高伟 余志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34-336,共3页
目的 研究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本文包括1997年 7月至 2 0 0 1年 10月共 8例适合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其中男 7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5 0± 4 3)岁。复合类型为 :肺... 目的 研究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本文包括1997年 7月至 2 0 0 1年 10月共 8例适合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其中男 7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5 0± 4 3)岁。复合类型为 :肺动脉瓣狭窄 (PS)伴动脉导管未闭 (PDA) 3例 ,房间隔缺损(ASD)伴PDA 2例 ,主动脉缩窄 (COA)伴主动脉瓣狭窄 (AS) 1例 ,COA伴PDA 2例。经导管介入治疗原则为 :PS伴PDA者 ,先行PS瓣膜成形术 ,然后堵塞PDA ;ASD伴PDA者 ,先后分别行PDA及ASD堵塞术 ;COA伴AS者 ,先行AS瓣膜成形术 ,然后再行COA血管成形术 ;COA伴PDA者 ,先行COA血管成形术 ,2个月以后再行PDA堵塞术 (PDA直径 3 5mm用AmplatzerPDA堵塞装置堵塞 ) ,或COA血管成形术与PDA堵塞术同时进行 (PDA直径 1 7mm用弹簧圈堵塞 )。小于 2 5mm的PDA用弹簧圈堵塞 ,大于等于 2 5mm的PDA用AmplatzerPDA堵塞装置堵塞。球囊 /瓣膜比 (或球囊 /缩窄段比 )、AmplatzerASD堵塞装置、AmplatzerPDA堵塞装置及弹簧圈大小的选择按常规。术后 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 ,以后每年定期随访。结果  8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导管介入治疗均获成功。术后即刻已堵塞之ASD及PDA均无残余分流 ,跨肺动脉瓣压差由术前的 (95 0± 34 6 )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先天性心脏病 经导管介入治疗 疗效 心脏导管插入术 AMPLATZER封堵器
原文传递
17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疗效观察及策略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同峰 孙子瑞 +3 位作者 韩艳 韩宇 高传玉 刘煜昊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22期3927-3930,393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于该科介入治疗的17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对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探讨不同类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策略。结果1例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动脉...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于该科介入治疗的17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对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探讨不同类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策略。结果1例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术前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提示未闭动脉导管最狭窄处约1 mm,仅封堵ASD,PDA未治疗。其余不同类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顺序按先行瓣膜扩张治疗,再封堵室间隔缺损(VSD),再封堵PDA,最后封堵ASD顺序进行,均一次性封堵成功,术后造影及心脏彩超均提示封堵器位置良好,未见残余分流。结论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技术难度大,选择合理的治疗策略,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策略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患者行同期介入治疗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龙向淑 杨太 +3 位作者 张长海 谭洪文 张萍 刘晓桥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41-1144,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CHDCM)患者行同期介入治疗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CHDCM患者28例,均行2种或2种以上不同组合的同期介入治疗,评估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肺动脉收缩压(sPAP)、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CHDCM)患者行同期介入治疗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CHDCM患者28例,均行2种或2种以上不同组合的同期介入治疗,评估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肺动脉收缩压(sPAP)、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腔大小以及至术后12个月的并发症等。结果:28例CHDCM患者同期介入治疗均成功;与术前比较,术后sPAP下降,LVEF升高,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D)、右房面积(RAA)及心/胸比均减小(均P<0.05);8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亚组患者的术后右心室压(RVP)及跨肺动脉瓣压差均较术前下降(均P<0.05)。28例患者术后均无死亡或封堵器脱落。1例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术后出现重度血小板减少,1例ASD合并室间隔缺损(VSD)患者术后出现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予治疗后3 d均恢复正常。1例VSD合并ASD患者心室水平见少量左向右分流,1例ASD合并VSD患者术后出现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ASD合并VSD患者术后出现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以上4例患者随访至术后12个月,上述情况未加重。结论:在严格掌握介入适应证及介入策略实施正确的前提下,同期介入治疗CHDCM有效可行,长期观察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期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 长期预后
原文传递
妊娠合并艾森门格综合征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淑 周容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48-449,共2页
关键词 艾森门格综合征 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妊娠 双下肢水肿 超声心动图 病例报告 末次月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