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凝乳酶治疗新生儿呕吐2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刘金 魏志珍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年第5期435-436,共2页
目的观察复合凝乳酶治疗新生儿呕吐的疗效。方法 60例有呕吐表现并除外胃肠道器质性病变及颅内病变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2)在洗胃、上半身抬高、鼻饲喂养、补液支持等处理基础上予吗丁啉止吐;观察组(n=28)加服复合凝乳酶胶囊... 目的观察复合凝乳酶治疗新生儿呕吐的疗效。方法 60例有呕吐表现并除外胃肠道器质性病变及颅内病变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2)在洗胃、上半身抬高、鼻饲喂养、补液支持等处理基础上予吗丁啉止吐;观察组(n=28)加服复合凝乳酶胶囊(内容物),连用5d。统计两组3d及5d临床有效率;观察呕吐及鼻饲喂养停止时间。结果观察组3d治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d治愈率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及鼻饲喂养停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合凝乳酶治疗新生儿功能性呕吐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呕吐 复合凝乳酶/治疗应用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小儿腹泻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暴瑞丽 《中国处方药》 2014年第12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8例小儿腹泻患者,按照患儿入院先后顺序标号,偶数组作为观察组,奇数组作为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患儿口服复合凝乳酶胶囊,对照组采用常规补液抗... 目的探讨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8例小儿腹泻患者,按照患儿入院先后顺序标号,偶数组作为观察组,奇数组作为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患儿口服复合凝乳酶胶囊,对照组采用常规补液抗炎药物治疗,疗程为3周,每周对两组患儿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及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逐渐下降,3周末症状积分组内比较明显下降(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症状积分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50/54)、72.22%(39/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凝乳胶囊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腹泻 复合凝乳酶胶囊 抗炎治疗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复合凝乳酶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5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巍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4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观察复合凝乳酶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107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55例,均给予管饲或口服红霉素,同时给予温箱保温、洗胃、通便、防治感染、静脉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 目的观察复合凝乳酶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107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55例,均给予管饲或口服红霉素,同时给予温箱保温、洗胃、通便、防治感染、静脉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管饲或口服复合凝乳酶胶囊,连用5d。比较两组3及5d的临床有效率,观察呕吐次数、腹胀情况、奶量及胃残留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4%(53/55)高于对照组82.7%(4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或腹胀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日加奶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凝乳酶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喂养不耐受 红霉素 治疗应用 复方凝乳酶 治疗应用 婴儿 早产
下载PDF
复合凝乳酶佐治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4
作者 邹文凯 徐继勋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5年第5期423-425,共3页
目的观察复合凝乳酶佐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喜炎平、静脉/口服补液及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合凝乳酶治疗,3... 目的观察复合凝乳酶佐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喜炎平、静脉/口服补液及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合凝乳酶治疗,3d后观察疗效及呕吐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8/50)和82%(4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缓解呕吐症状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呕吐缓解时间分别为(8.6±2.8)h和(22.8±7.7)h,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合凝乳酶佐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 轮状病毒感染 复合凝乳酶/治疗应用 儿童
下载PDF
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消化不良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分析
5
作者 张建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7期103-105,共3页
目的研究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消化不良来本院就诊的1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与对照组(7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对照组... 目的研究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消化不良来本院就诊的1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与对照组(7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保守疗法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疗效、日人均进食量及排泄量、有无呕吐腹泻等症状,检测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中疗效为优者占89.74%(70/78),优良率为96.15%(75/78),显著高于对照组[64.10%(50/78),79.49%(62/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日人均进食量为(9200±45)kJ,排泄量为(150±32)g,均高于对照组[(7256±60)kJ,(110±42)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生呕吐者为3.85%(3/78),腹泻者为6.41%(5/78),低于对照组[19.23%(15/78),25.64%(20/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消化不良具有独特疗效,且具有养胃护胃的作用,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凝乳酶胶囊 消化不良 幽门螺杆菌感染 治疗
下载PDF
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黄伟林 李崇山 林捷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28期18-20,24,共4页
目的观察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人表皮生长因子(EGF)、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60例,根据随... 目的观察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人表皮生长因子(EGF)、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儿给予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常规组患儿给予麦滋林-S颗粒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EGF、SS、GAS水平、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分、用药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常规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5,P=0.011)。治疗7 d后,2组患儿EGF、GAS水平均低于治疗前,SS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EGF、GAS水平低于常规组,SS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2组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SF-36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用药起效时间快于常规组,恶心呕吐及反酸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胃肠激素水平,保护胃黏膜,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浅表性胃炎 小儿 复合凝乳酶胶囊 治疗效果 胃肠激素水平
下载PDF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33
7
作者 刘翀 肖启国 +2 位作者 费志刚 彭辉灿 袁满红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09-311,315,共4页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选取常规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各40例作为分析对象。常规小梁切除术组对患者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复...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选取常规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各40例作为分析对象。常规小梁切除术组对患者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对患者采用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和常规小梁切除术组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术后Ⅰ级和Ⅱ级浅前房明显较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治疗后滤过泡形成情况和眼压控制情况效果较优(P<0.05)。结论原发性青光眼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不仅仅可以改善患者浅前房和术后滤过泡的形成情况,同时也能有效控制眼压,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青光眼 治疗 临床应用效果
下载PDF
连续硬膜外腔输注复合芬太尼贴剂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姜淑钧 李维凡 李兆静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3期460-460,共1页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腔输注 复合芬太尼贴剂 癌痛 治疗 应用
下载PDF
丙泊酚与咪唑安定、芬太尼复合麻醉应用于胃食管反流病微量射频治疗 被引量:5
9
作者 苏冬梅 隋波 +2 位作者 谢厚云 孙潮涌 汪忠镐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998-999,共2页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射频治疗 咪唑安定 麻醉应用 丙泊酚 芬太尼 复合 牵拉反应
下载PDF
桡骨远端-尺骨复合体在治疗儿童不合并尺骨骨折的桡骨远端骺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文毅英 潘伟 +3 位作者 杨慧文 贾芝和 敖沸 彭小龙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0-330,共1页
在临床治疗中遇到儿童不合并尺骨骨折的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Ⅰ、Ⅱ型骺损伤时,因其受伤机制与成年人的Colles骨折类似,一般采用常规Colles骨折的复位手法进行治疗,往往发现骨折端对位不佳,远折端向背侧移位发生率仍然较高。我科调整... 在临床治疗中遇到儿童不合并尺骨骨折的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Ⅰ、Ⅱ型骺损伤时,因其受伤机制与成年人的Colles骨折类似,一般采用常规Colles骨折的复位手法进行治疗,往往发现骨折端对位不佳,远折端向背侧移位发生率仍然较高。我科调整复位手法改变复位方式,以桡骨近端为远折端向背侧按压对位,取得良好效果,在复位儿童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Ⅰ、Ⅱ型骺损伤57例,对位满意,固定牢靠,通过临床实践后提出儿童“桡骨远端-尺骨复合体”的理念,在解剖上进一步明确,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 尺骨骨折 临床治疗 骺损伤 复合 儿童 COLLES骨折 应用
下载PDF
儿童烧伤治疗中复合溶菌酶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明君 杨旅军 +1 位作者 谢思田 唐世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9期411-412,共2页
目的探讨复合溶菌酶治疗儿童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烧伤患儿,把他们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碘伏纱布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复合溶菌酶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复合溶菌酶治疗儿童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烧伤患儿,把他们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碘伏纱布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复合溶菌酶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过敏反应全部呈现阴性,没有阳性病例,细菌培养阳性率达到48.0%;对照组患儿过敏反应呈现阴性率达到84.0%,细菌培养阳性率达到76.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观察两组患儿烧伤面愈合时间,观察组患儿创面愈合时间约为(10.2±2.4)d,对照组患儿创面愈合时间约为(15.0±3.8)d,观察组患儿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二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溶菌酶能够有效治疗儿童烧伤,治疗安全性高且疗效显著,是临床治疗儿童烧伤的首选药物。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烧伤 治疗 复合溶菌酶 应用
下载PDF
新型复合脉冲不可逆电穿孔治疗肿瘤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2
作者 姚陈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8-263,共16页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虽然传统微秒脉冲不可逆电穿孔治疗肿瘤方法以其非热效应的优势,在临床实体瘤治疗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在治疗过程中仍存在电场分布不均致肿瘤...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虽然传统微秒脉冲不可逆电穿孔治疗肿瘤方法以其非热效应的优势,在临床实体瘤治疗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在治疗过程中仍存在电场分布不均致肿瘤残留以及肌肉收缩等亟需解决的问题。临床需求催生并促进了新一代复合脉冲不可逆电穿孔治疗肿瘤方法的发展与成熟。在简要叙述传统不可逆电穿孔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目前不可逆电穿孔临床应用存在的相关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引出复合脉冲不可逆电穿孔的肿瘤新型治疗方法;重点介绍了复合脉冲不可逆电穿孔的发展历程及研究成果;以及由我国研究人员独立研发并成功开展的新型复合脉冲不可逆电穿孔治疗前列腺癌的世界首批临床实验,验证了复合脉冲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最后指出了不可逆电穿孔疗法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脉冲 不可逆电穿孔 肿瘤治疗 非热效应 选择性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应用康复新复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17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火明 李治桦 +1 位作者 安娟 宋永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66-966,共1页
放射性直肠炎为盆腹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或辐射事故中遭受意外照射引起的肠道损害,是导致肠屏障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可出现肠黏膜损伤、萎缩,肠通透性增加,肠菌群失调,进而导致细菌移位,并可诱发和(或)加重全身炎症反应和多... 放射性直肠炎为盆腹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或辐射事故中遭受意外照射引起的肠道损害,是导致肠屏障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可出现肠黏膜损伤、萎缩,肠通透性增加,肠菌群失调,进而导致细菌移位,并可诱发和(或)加重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对危重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有重要影响,目前尚无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我科近2年来应用康复性复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17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放射性直肠炎 保留灌肠治疗 复合 应用 康复新 肠屏障功能障碍 多器官功能障碍 急性放射性肠炎
下载PDF
静脉复合麻醉应用于血管瘤治疗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爱弟 张心霞 +2 位作者 项艳 逯岩 李彤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678-679,共2页
血管瘤是婴幼儿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方法有很多,多数给予局部麻醉,我科应用静脉复合麻醉减轻患儿疼痛提高注射疗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关键词 静脉复合麻醉 治疗方法 血管瘤 护理 应用 良性肿瘤 局部麻醉 婴幼儿
下载PDF
高压氧、中药、针灸复合应用治疗颅脑损伤后肢体瘫痪37例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中原 张保军 何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124-,共1页
关键词 高压氧治疗 颅脑损伤 针灸 肢体瘫痪 中药 复合应用
下载PDF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小儿鲜红斑痣激光光动力学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培红 黄燕 姜虹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79-780,共2页
氯胺酮因其在体表镇痛方面的突出表现,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小儿手术室外短小手术、内镜检查和微创操作的麻醉处理。丙泊酚因具有起效迅速、时效短、苏醒快、清醒质量高、重复用药无蓄积作用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特点,成为目前临床... 氯胺酮因其在体表镇痛方面的突出表现,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小儿手术室外短小手术、内镜检查和微创操作的麻醉处理。丙泊酚因具有起效迅速、时效短、苏醒快、清醒质量高、重复用药无蓄积作用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特点,成为目前临床最常用于门诊短小手术及诊断性治疗的麻醉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丙泊酚 激光光动力学治疗 鲜红斑痣 氯胺酮 小儿 应用 术后恶心呕吐 短小手术
下载PDF
咪达唑仑-地佐辛-丙泊酚复合麻醉在胃食管反流病微量射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庆标 王育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696-3697,共2页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反酸、胃灼热、反食等,常伴有“哮喘”或仅以“哮喘”样症状发病,严重影响患者...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反酸、胃灼热、反食等,常伴有“哮喘”或仅以“哮喘”样症状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射频治疗 复合麻醉 咪达唑仑 丙泊酚 括约肌功能障碍 应用 慢性症状
下载PDF
狐貉犬瘟热治疗中复合疗法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晓龙 马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7年第11期125-125,共1页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狐貉 治疗 应用 疗法 复合 免疫预防 黑龙江省
下载PDF
复合材料应用于非创伤性修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19
作者 符昆惠 赵雪霏 刘娟 《云南医药》 CAS 1999年第2期130-130,共1页
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口腔服务设施、口腔医务人员以及资金短缺,龋病发病率较高。为解决这些国家和地区龋病的防治问题,WHO推出了“非创伤性修复治疗”(AtraumaticRestorativeTreatment简称A... 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口腔服务设施、口腔医务人员以及资金短缺,龋病发病率较高。为解决这些国家和地区龋病的防治问题,WHO推出了“非创伤性修复治疗”(AtraumaticRestorativeTreatment简称ART)具有价格低廉、设施简便等许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应用 治疗 非创伤性修复
下载PDF
PcG蛋白复合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20
作者 宋海彬 李建国 毛晓光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2期299-300,共2页
传统理论认为肿瘤形成是由于人体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使某一部分细胞发生一系列基因突变而具有不受机体控制的无限增殖能力所导致,其中具有转移能力肿瘤称为恶性肿瘤。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肿瘤生长是所有肿瘤细胞共同作用结果。而Rey... 传统理论认为肿瘤形成是由于人体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使某一部分细胞发生一系列基因突变而具有不受机体控制的无限增殖能力所导致,其中具有转移能力肿瘤称为恶性肿瘤。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肿瘤生长是所有肿瘤细胞共同作用结果。而Reya等[1]提出的“肿瘤干细胞学说”指出肿瘤生长和转移是由于其内部一部分具有干细胞特征的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所造成的结果,即在肿瘤组织中存在一种数量较少干细胞样癌细胞亚群,其同时具有癌细胞和干细胞特征,是肿瘤形成起始细胞,在肿瘤形成、生长和转移中起决定性作用,这种细胞称为CSCs。而大量研究表明PcGs在调控CSCs的自我更新、转移和治疗耐受等方面起重要作用[2]。因此,本文针对PcGs在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形成 蛋白复合 治疗 PCG 肿瘤细胞增殖 干细胞特征 转移能力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