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改进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和F1代群体进行杉木的QTL作图 被引量:4
1
作者 施季森 童春发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6,共6页
区间作图和复合区间作图最先是为近交群体而设计的QTL作图方法 ,现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它们应用于林木的F1代群体的QTL作图 ,称为改进的区间作图和复合区间作图法。该方法考虑了林木F1代 1∶1分离位点的信息 ,不同于通常的“拟... 区间作图和复合区间作图最先是为近交群体而设计的QTL作图方法 ,现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它们应用于林木的F1代群体的QTL作图 ,称为改进的区间作图和复合区间作图法。该方法考虑了林木F1代 1∶1分离位点的信息 ,不同于通常的“拟测交”作图法。采用该方法 ,本文利用两个杉木无性系句容 0号杉和柔叶杉的AFLP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对杉木的 13个数量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当似然比统计量的阀值取为 13 82 (对应于LOD为 3 0 )时 ,在两张杉木遗传连锁图谱上 ,共搜索到了 2 5个QTL。在句容 0号无性系遗传连锁图谱上 ,有 5个QTL分布在 4个连锁群上。在柔叶杉的遗传连锁图谱上 ,有 2 0个QTL分布在 3个连锁群上 ,其中第 6连锁群上集中了高达 13个QTL。这一新的QTL作图方法在作图精度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文中所有的计算都是使用Mathematica软件编程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QTL作图 复合区间作图法 F1代群体 遗传连锁图谱 数量性状基因座 全同胞家系
下载PDF
2种作图法对大豆蛋白含量性状QTL定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姚丹 王丕武 +3 位作者 闫伟 张君 张扬 曲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7-54,共8页
【目的】比较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和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对大豆高蛋白含量性状QTL的定位效果,总结2种方法进行QTL作图的优缺点,为QTL作图方法的选择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高蛋白含量大豆品种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高油大豆品种吉... 【目的】比较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和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对大豆高蛋白含量性状QTL的定位效果,总结2种方法进行QTL作图的优缺点,为QTL作图方法的选择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高蛋白含量大豆品种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高油大豆品种吉农18和高蛋白大豆品种吉育47杂交后获得的F2分离群体为材料,结合2年的分子数据和表型数据,采用CIM和ICIM法对大豆蛋白含量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利用CIM和ICIM-ADD,在连锁群12(B2+C1)和17(M)上共检测到了5个高蛋白QTL,其中ICIM-ADD检测到的QTL略多于CIM;由CIM在F2∶3家系和ICIM-ADD在F2代、F2∶3家系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2种作图法在satt285~satt636标记区间内均检测到显著LOD,且QTL距第一个标记(satt285)的遗传距离≤5.0cM,可认为此3个QTL为同一QTL,其贡献率分别为10.87%,17.09%和17.34%,说明该QTL的稳定性较好,可在进一步的高蛋白分子辅助育种中加以利用。【结论】2种作图法各有其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分析对象综合运用、合理选择作图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提高QTL作图的精度和效率。对研究中所定位的SSR标记,特别是稳定标记可以在今后的大豆高蛋白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QTL定位 蛋白含量 复合区间作图法 完备区间作图
下载PDF
两种作图方法定位寒地粳稻9个重要农艺性状QTL
3
作者 郑洪亮 赵宏伟 +3 位作者 王敬国 刘化龙 邹德堂 刘乘铭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40,共7页
以黑龙江省主栽粳稻品种东农422和空育131为亲本配置杂交组合,经繁殖加代建立由180个F3株系组成的F2?3群体,构建含75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WinQTL Cartographer Ver.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和IciMapping Ver.3.1的完备区间作图... 以黑龙江省主栽粳稻品种东农422和空育131为亲本配置杂交组合,经繁殖加代建立由180个F3株系组成的F2?3群体,构建含75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WinQTL Cartographer Ver.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和IciMapping Ver.3.1的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对抽穗天数、株高、有效穗数、穗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单株产量等9个农艺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CIM法和ICIM法在水稻全基因组内共检测到33和38个QTL,2种方法重复检测到的QTL有27个,其中控制抽穗天数、株高、穗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单株产量的QTL各为5,4,2,3,3,5,4,1个,且与已报道的QTL具有较好一致性。另外发现9个QTL成簇分布的热点区域,且与性状间的相关性具有高度一致性。研究结果对水稻农艺性状相关分子标记利用和改良水稻产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粳稻 农艺性状 SSR QTL 复合区间作图法 完备区间作图
下载PDF
两种方法定位5个地点大豆蛋白质含量QTL 被引量:10
4
作者 单大鹏 刘春燕 +3 位作者 蒋洪蔚 董晓慧 陈庆山 胡国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4,共6页
利用CIM和MIM法,对大豆Charleston×东农594的154个重组自交系在5个不同地点进行蛋白质含量测定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25个QTL,分别位于A1、B1、C2、D1a、D1b、E、J、L和N连锁群上。用CIM法定位了20个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用MI... 利用CIM和MIM法,对大豆Charleston×东农594的154个重组自交系在5个不同地点进行蛋白质含量测定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25个QTL,分别位于A1、B1、C2、D1a、D1b、E、J、L和N连锁群上。用CIM法定位了20个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用MIM法定位了9个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在C2连锁群上多次定位的ProC2-4,标记区间为Sat_092-Satt460,与前人找到的QTL位点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含量 QTL 多个环境 复合区间作图法 多重区间作图
下载PDF
作物QTL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被引量:14
5
作者 席章营 朱芬菊 +1 位作者 台国琴 李志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期88-92,99,共6页
作物的许多性状为数量性状,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的理论依据是Morgan的连锁遗传规律;定位的群体有初级作图群体、次级作图群体和高级作图群体;分析的方法有零区间作图法、单区间作图法、复合区间作图法、混合线性模型;影响QTL定位精... 作物的许多性状为数量性状,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的理论依据是Morgan的连锁遗传规律;定位的群体有初级作图群体、次级作图群体和高级作图群体;分析的方法有零区间作图法、单区间作图法、复合区间作图法、混合线性模型;影响QTL定位精确性的因素有群体的大小、分析方法、QTL的分布及作用模式等。传统的作图群体和作图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发新的作图群体、研制新的作图方法,以缩短OTL分析与育种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图群体 作物 复合区间作图法 QTL分析 数量性状 遗传规律 QTL定位 作图 实际 理论依据
下载PDF
油菜开花性状的QTL作图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统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52-56,共5页
分别用单标记分析法、区间作图法、复合区间作图法和贝叶斯方法对油菜开花性状进行QTL作图,初步估计出QTL的位置,并分析比较各种作图方法.
关键词 QTL 单标记分析 区间作图 复合区间作图法 贝叶斯方
下载PDF
野生大豆回交导入系蛋白质含量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马占洲 孙殿君 +7 位作者 蒋洪蔚 范冬梅 王久镇 曾庆力 刘春燕 李涛 胡国华 陈庆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6-322,共7页
以野生型大豆ZYD00006(供体亲本)与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绥农14(轮回亲本)所构建的回交导入系(1 204株)为研究材料,利用WinQTL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在9个连锁群定位了16个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14个正效应,2个负效应);导入系群体经过... 以野生型大豆ZYD00006(供体亲本)与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绥农14(轮回亲本)所构建的回交导入系(1 204株)为研究材料,利用WinQTL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在9个连锁群定位了16个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14个正效应,2个负效应);导入系群体经过严格的蛋白质含量筛选鉴定,得到10个蛋白质含量性状明显大于轮回亲本的导入系株行。利用这10个高蛋白含量株行(选择群体)结合随机对照群体,通过基于遗传搭车原理的卡方分析,检测到分布于10个连锁群上的17个与大豆蛋白质含量相关的标记位点,对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正效应。两种方法共同检测到7个QTL。这些材料和位点将为高蛋白含量相关基因克隆及分子辅助育种提供重要的材料基础和标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导入系 蛋白质含量 复合区间作图法 QTL定位
下载PDF
玉米SSR连锁图谱构建及抗纹枯病基因定位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茂俊 张志明 +3 位作者 张世煌 李晚忱 Maria Luz C.George 潘光堂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76,共6页
以玉米自交系R15(抗)×478(感)的F2分离群体(229个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包含146个SSR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玉米基因组1666 cM,平均图距11.4 cM.通过麦粒嵌入法对229个F2∶4家系进行人工接种纹枯病菌,并采用相对病斑高(绝... 以玉米自交系R15(抗)×478(感)的F2分离群体(229个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包含146个SSR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玉米基因组1666 cM,平均图距11.4 cM.通过麦粒嵌入法对229个F2∶4家系进行人工接种纹枯病菌,并采用相对病斑高(绝对病斑高除以穗位高)划分病级标准进行玉米纹枯病的抗性鉴定.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抗病QTL(数量性状基因座位)及遗传效应.结果共检测到6个抗性QTL,分别位于第2、6、10染色体上,与标记Umc2110、Bnlg1606、Umc2110、Bnlg1538、Umc1257和Phi054连锁,各自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0.35%、4.09%、8.33%、 5.18%、5.12%和4.18%.这些抗性QTL与控制株高和穗位高的基因之间表现为独立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 基因定位 图谱构建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复合区间作图法 遗传连锁图谱 玉米自交系 玉米纹枯病 QTL 作图群体 分离群体 标记位点 纹枯病菌 人工接种 抗性鉴定 遗传效应 表型变异 穗位高 基因组 嵌入 染色体 F2 病斑
下载PDF
小麦苗期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周晓果 景蕊莲 +1 位作者 昌小平 张正斌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0-25,共6页
以小麦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为研究材料,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小麦幼苗在水分胁迫及非胁迫条件下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其相关性状的QTL进行定位,并对比分析QTL的加性效应。两种水分条件下共检测到14个具显著加性效应的QTL,分... 以小麦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为研究材料,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小麦幼苗在水分胁迫及非胁迫条件下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其相关性状的QTL进行定位,并对比分析QTL的加性效应。两种水分条件下共检测到14个具显著加性效应的QTL,分布在2A、3A、4A、5A、6A、7A、1B、3B、3D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范围在6.36%-19.73%。其中,非胁迫(对照)条件下检测到10个QTL,包括2个单株WUE的QTL,5个地上部WUE的QTL,1个根系WUE的QTL及2个总耗水量的QTL;水分胁迫条件下上述性状各检测到1个QTL。对于同一性状没有检测到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均位于同一标记区间的QTL,表明不同水分环境条件下同一性状的QTL表达模式是不同的。论文也讨论了可能用于标记辅助选择的QTL及其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性状 QTL分析 水分利用效率(WUE) 复合区间作图法 苗期 水分胁迫条件 标记辅助选择 加性效应 水分条件 DH群体 小麦幼苗 对比分析 表型变异 表达模式 环境条件 分子标记 检测 染色体 地上部 耗水量 单株 根系
下载PDF
绿豆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若干农艺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建花 张耀文 +1 位作者 程须珍 王丽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96-1102,共7页
利用花叶1号×紫茎1号杂交后代衍生的208个F2家系组建群体,构建含有95个SSR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包含11个连锁群,全长1457.47 c M,标记平均间距为15.34 c M。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株高、幼茎色、主茎色、生长习性、结荚... 利用花叶1号×紫茎1号杂交后代衍生的208个F2家系组建群体,构建含有95个SSR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包含11个连锁群,全长1457.47 c M,标记平均间距为15.34 c M。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株高、幼茎色、主茎色、生长习性、结荚习性、复叶叶形和成熟叶色等农艺性状进行QTL分析,分别检测到与株高、幼茎色、主茎色、复叶叶形有关的QTL各1个,贡献率在8.49%~66.64%之间;与结荚习性有关的QTL3个,贡献率在60.32%~80.36%之间;与成熟叶色有关QTL 4个,贡献率在69.06%~87.35%之间;与生长习性有关的QTL数量最多,共26个,贡献率在58.32%~99.51%之间。上述QTL主要分布在LG1、LG2、LG4、LG8和LG10连锁群,其中LG1最少,仅检测到生长习性的1个QTL,LG4最多,包含了幼茎色、主茎色、结荚习性、生长习性、复叶叶形、成熟期叶色6个农艺性状的15个QTL;这些QTL既可以应用于绿豆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也对深入研究这些性状的遗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连锁遗传图谱 SSR标记 复合区间作图法 QTL 贡献率
下载PDF
应用微卫星图谱定位稻米性状的QTL 被引量:14
11
作者 汪斌 兰涛 吴为人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1-15,共5页
以两系杂交稻强优组合培矮64s/E32的1个加倍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含有86个株系)为供试材料,利用福建农林大学遗传工程实验室已构建的微卫星标记连锁图,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控制水稻糙米性状(粒长、粒宽和粒重)的QTL进行定... 以两系杂交稻强优组合培矮64s/E32的1个加倍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含有86个株系)为供试材料,利用福建农林大学遗传工程实验室已构建的微卫星标记连锁图,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控制水稻糙米性状(粒长、粒宽和粒重)的QTL进行定位。在本试验中共定位了18个QTL,其中8个控制粒长,4个控制粒宽,6个控制粒重,它们对粒长、粒宽和粒重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78.61%、68.62%和72.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数量性状基因座 QTL 微卫星图谱 基因定位 复合区间作图法 品质性状
下载PDF
不同生长环境下水稻最上节间长度QTL定位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乔保建 王盈盈 +1 位作者 朱晓彪 洪德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01-1007,共7页
利用由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作图群体(BC1F12和BC1F13)和复合区间作图方法(CIM),在3种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对水稻最上节间长度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的生... 利用由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作图群体(BC1F12和BC1F13)和复合区间作图方法(CIM),在3种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对水稻最上节间长度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的生长环境共检测到13个QTL,分布于第1,2,3,5,6,8,10,11染色体上,解释性状变异的3.97%~15.21%。其中qUIL-6在3种不同生长环境中均检测到,qUIL-1a,qUIL-3a,qUIL-3b和qUIL-10a等4个位点在两种不同生长环境中均被检测到,说明这些QTL位点受环境影响较小,表达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最上节间长度 不同生长环境 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 复合区间作图法
下载PDF
大豆荚粒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维耀 王金星 +5 位作者 宗春美 付春旭 王茂青 孙艳杰 胡国华 陈庆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3-197,共5页
利用Charleston×东农594构建的F2衍生的149个F2:14~F2:16株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和多重区间作图法(MIM),连续3 a对一粒荚数、二粒荚数、三粒荚数和四粒荚数共4个荚粒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3 a间CI... 利用Charleston×东农594构建的F2衍生的149个F2:14~F2:16株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和多重区间作图法(MIM),连续3 a对一粒荚数、二粒荚数、三粒荚数和四粒荚数共4个荚粒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3 a间CIM和MIM分别定位到13个和24个QTL,分布11个连锁群上。采用CIM法,定位到1个控制一粒荚数的QTL在2 a中稳定出现;采用MIM法,定位到1个控制二粒荚数的QTL和1个控制四粒荚数的QTL在2 a中稳定出现,且控制四粒荚数的QTL 2 a的性状贡献率分别为72.5%和3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荚粒性状 QTL 复合区间作图法 多重区间作图
下载PDF
栾非时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通过验收
14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9-29,共1页
栾非时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甜瓜雌雄异花同株基因定位的研究》,以黑龙江省特有的雌雄异花同株薄皮甜瓜自交系3-2—2为母本,美国在甜瓜连锁图谱构建中惯用的雄全同株厚皮甜瓜自交系TopMark为父本,分析F2代花性型分离比... 栾非时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甜瓜雌雄异花同株基因定位的研究》,以黑龙江省特有的雌雄异花同株薄皮甜瓜自交系3-2—2为母本,美国在甜瓜连锁图谱构建中惯用的雄全同株厚皮甜瓜自交系TopMark为父本,分析F2代花性型分离比率,确定其修饰基因型及其与环境互作方式。配制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采用SSR和AFLP分子标记技术以及复合区间作图法,挖掘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构建饱和度较高的遗传连锁图谱;研究控制甜瓜雌雄异花同株主效与微效基因的基因位点、染色体位置、基因效应;研究甜瓜雌雄异花同株微效基因遗传表达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LP分子标记技术 基金 自然 主持 重组自交系群体 遗传连锁图谱 复合区间作图法 薄皮甜瓜
下载PDF
小麦籽粒阿魏酰阿拉伯木聚糖含量QTL定位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文娟 刘金栋 +4 位作者 白璐 曲延英 任毅 闻伟鄂 耿洪伟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30-1538,共9页
阿拉伯木聚糖(arabinoxylan,AX)是小麦中重要的膳食纤维组分,对面制品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有重要影响。阿魏酰阿拉伯木聚糖(ferulic acid arabiaxylan,FAX)含量是决定小麦AX质量的关键因素。挖掘小麦中FAX含量相关的QTL位点及紧密连锁标... 阿拉伯木聚糖(arabinoxylan,AX)是小麦中重要的膳食纤维组分,对面制品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有重要影响。阿魏酰阿拉伯木聚糖(ferulic acid arabiaxylan,FAX)含量是决定小麦AX质量的关键因素。挖掘小麦中FAX含量相关的QTL位点及紧密连锁标记,可为FAX基因的克隆及功能标记开发提供参考。本研究选用小麦藁城8901/周麦16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结合90K SNP芯片,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CIM),对小麦籽粒FAX含量进行QTL定位。在小麦全基因组范围内共检测到5个在多个环境下稳定存在的QTL,位于2AS、2BS、2DL、3AS和6AS染色体,分别命名为QFax.xjau-2AS、QFax.xjau-2BS、QFax.xjau-2DL、QFax.xjau-3AS和QFax.xjau-6AS.2,单个QTL可解释6.2%~18.2%的表型变异。其中QFax.xjau-3AS解释表型变异最大(18.2%)。QFax.xjau-2AS、QFax.xjau-3AS和QFax.xjau-6AS的优异等位基因来源于周麦16,QFax.xjau-2BS和QFax.xjau-2DL的优异等位基因来源于藁城8901。本研究发现的5个与FAX含量相关的稳定QTL,其紧密连锁标记可以用于高FAX含量MAS育种,为小麦FAX含量遗传解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阿魏酰阿拉伯木聚糖含量 90K SNP芯片 复合区间作图法(CIM) QTL定位
原文传递
不同环境下玉米雄穗分枝数和主轴长的QTL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军霞 何小娟 刘婷婷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219-3226,共8页
合理的雄穗结构是协调玉米雌雄穗发育和增加产量过程中重要的农艺性状。本研究以掖488×Va35-2构建的230个F_(2:3)家系,结合2个环境下的表型鉴定,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玉米雄穗分枝数和雄穗主轴长进行QTLs定... 合理的雄穗结构是协调玉米雌雄穗发育和增加产量过程中重要的农艺性状。本研究以掖488×Va35-2构建的230个F_(2:3)家系,结合2个环境下的表型鉴定,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玉米雄穗分枝数和雄穗主轴长进行QTLs定位和效应分析。结果表明,F2:3家系在单个环境下总共检测到7个雄穗分枝数QTLs和8个雄穗主轴长QTLs,分别位于第1、第2、第3、第4、第5、第6、第7、第9和第10号染色体上,且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介于3.38%~17.01%之间。其中在2个环境下同时检测到8个稳定表达的s QTLs(包括4个雄穗分枝数s QTLs:3.04 bin的qTBN-Ch.3-1,5.04 bin的qTBN-Ch.5-1,7.02 bin的qTBN-Ch.7-1,9.01-9.02 bin的qTBN-Ch.9-1和4个雄穗主轴长s QTLs:2.05 bin的qTTL-Ch.2-1,3.04 bin的qTTL-Ch.3-2,9.01-9.02 bin的qTTL-Ch.9-1,10.01 bin的qTTL-Ch.10-1)。这些在不同环境下能够稳定存在的s QTLs可为玉米雄穗相关性状的生产应用、精细定位及基因克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复合区间作图法(CIM) QTL 雄穗分枝数(TBN) 雄穗主轴长(TTL)
原文传递
Mining cotton fiber strength candidate genes based on transcriptome mapping 被引量:1
17
作者 LIU HengWei WANG XingFen +3 位作者 PAN YuXin SHI RuiFeng ZHANG GuiYin MA ZhiY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24期4651-4657,共7页
Cotton fiber strength is mainly determined during the secondary cell wall (SCW) thickening stage. In 24―25 days post anthesis (DPA) of SCW thickening stage, cDNA-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was carr... Cotton fiber strength is mainly determined during the secondary cell wall (SCW) thickening stage. In 24―25 days post anthesis (DPA) of SCW thickening stage, cDNA-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was carried out to construct fiber transcriptome groups. Based on these groups, cotton fiber strength candidate genes were detected by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CIM) through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 scanning. The mapping population was the interspecific backcross BC1 of Gossypium hirsutum × G. barbadense. One hundred and fifteen BC1 plants were used for group construction with 102 qualified absence/presence polymorphic transcript-derived fragments (TDFs) from G. barbadense, and 78 TDFs were assigned into eight transcriptome groups that gave a total length of 462.63 centimorgans (cM). Two significant QTLs, FS1 and FS2, were detected and explained 16.08% and 15.87% of fiber strength variance, respectively. Of the six TDFs co-segregating with FS1 and FS2, except one encoding an unknown protein, five targeted putative phosphatidylinositol kinase, trehalose-6 phosphate synthase, MADS transcription factor, cellulose synthase-like protein and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respectively. These functional genes were involved in plant cell wall morphogenesis or cellulose synthesis metabolism processes, and were considered as the candidate genes controlling cotton fiber str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比强度 基因转录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棉花 映射 候选人 数量性状位点 复合区间作图法
原文传递
Detect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rice using a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population
18
作者 ZHOU GuangSheng LIU Fang +2 位作者 CAO JinHua YUE Bing XIONG LiZh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14期1481-1487,共7页
Breeding rice with high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can ameliorate water shortage through water-saving irrigation.However,WUE is a complex quantitative trait and very few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measure WUE dire... Breeding rice with high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can ameliorate water shortage through water-saving irrigation.However,WUE is a complex quantitative trait and very few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measure WUE directly.In this study,a recombined inbred line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a cross between an indica lowland rice and upland japonica rice was used to dissect the genetic control of WUE by fine-monitored water supply experiments.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were scanned for 10 traits including heading date (HD),water-consumption per day (water/d),shoot weight gain per day (shootw/d),root weight gain per day (rootw/d),kernel weight gain per day (kernelw/d),average WUE at whole plant level (WUEwhole/d),average WUE for up-ground biomass (WUEup/d),average WUE for grain yield (WUEyield/d),average economic index (econindex/d),and average root/shoot ratio per day (ratio/d).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the trait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each other.Twenty-four QTL (LOD ≥ 2.0) were detected for econindex,econindex/d,WUEyield,WUEyield/d,WUEup,WUEup/d,WUEwhole,WUEwhole/d,kernelw,kernelw/d,rootw,and water/d by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These QTLs are located on chromosomes 1,2,4,6,7,8,and 12.Individual QTLs accounted for 4.97%-10.78% of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explained.Some of these QTLs overlapped with previously reported drought resistance QTLs detected in this population.These results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dissection of the genetic basis and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of WUE in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数量性状位点 重组自交系群体 籼型水稻 检测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水资源短缺问题 复合区间作图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