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断面盾构施工在复合地质中刀具磨损变形分析
1
作者 王大朋 《建筑安全》 2021年第6期37-40,共4页
大断面盾构施工开挖直径大、作业面广,对开挖断面与地面建筑设施扰动风险增加,因此对施工条件及沉降控制要求严格;在对复合地质盾构施工刀盘选型上,为特定地质选择合理的复合型刀盘尤为重要;由于开挖断面地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多变,在一定... 大断面盾构施工开挖直径大、作业面广,对开挖断面与地面建筑设施扰动风险增加,因此对施工条件及沉降控制要求严格;在对复合地质盾构施工刀盘选型上,为特定地质选择合理的复合型刀盘尤为重要;由于开挖断面地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多变,在一定的掘进范围内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刀具磨损变形,对特定地质相应的刀具均匀磨损、偏心磨损及刀具的结构破坏进行组合分析,可得出刀具的物理变形规律,文章就此对刀具受到力学变化时的变形规律得出特定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盾构施工 复合地质 刀具磨损
下载PDF
冰川沉积物特性复合地质中的泥水平衡顶管施工
2
作者 王天功 《建筑施工》 2020年第6期1034-1037,共4页
针对常规的泥水平衡顶管机在冰川沉积物特性复合土层等复杂地质,复杂施工条件中,往往容易对现有构筑物和管线产生破坏,姿态难以控制等诸多技术难题。结合加拿大埃德蒙顿市南部排污管道SA1a段工程,通过对泥水平衡顶管机及顶管施工技术进... 针对常规的泥水平衡顶管机在冰川沉积物特性复合土层等复杂地质,复杂施工条件中,往往容易对现有构筑物和管线产生破坏,姿态难以控制等诸多技术难题。结合加拿大埃德蒙顿市南部排污管道SA1a段工程,通过对泥水平衡顶管机及顶管施工技术进行了改良。开发研究了冰川沉积物特性复杂地质中的泥水平衡顶管机施工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套施工工艺,积累了相关工程经验,填补了对国外土层顶管施工的空白,为今后解决冰川沉积物特性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顶管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水平衡顶管 冰川沉积物特性复合地质 姿态控制 技术改良
下载PDF
浅析复合地质下的水平定向钻穿越技术
3
作者 张天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2期161-164,共4页
以陕西汉中至南郑高压天然气管道工程西二环路定向钻穿越段为例,其不仅穿越粉质黏土层、卵石层、砾石层、中砂层等不同地层,同时穿越长度大、施工难度较大。根据该定向钻穿越的技术难点及工程特点,采取基坑开挖、预埋套管、精确导向、... 以陕西汉中至南郑高压天然气管道工程西二环路定向钻穿越段为例,其不仅穿越粉质黏土层、卵石层、砾石层、中砂层等不同地层,同时穿越长度大、施工难度较大。根据该定向钻穿越的技术难点及工程特点,采取基坑开挖、预埋套管、精确导向、分级扩孔、调节泥浆、管道光固化处理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在实际施工中解决了卵石层成孔难度大、设计钻进路线短距离多次大角度变向、地下裂隙漏浆及管道回拖外层损伤等多层叠加难题,有效的降低了施工风险,保证了西二环穿越工程的成功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质 水平定向钻 穿越技术
下载PDF
地质-地球物理复合专业地球物理勘探类课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传辉 邹长春 +1 位作者 刘国峰 肖亮 《中国地质教育》 2023年第1期46-50,共5页
“地震与测井原理与方法”课程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了培养地质-地球物理复合专业的人才而设立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授课团队针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预修知识基础不足、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实践学习效果不佳等“痛点”问题,在“... “地震与测井原理与方法”课程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了培养地质-地球物理复合专业的人才而设立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授课团队针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预修知识基础不足、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实践学习效果不佳等“痛点”问题,在“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从预修知识、专业知识、实践知识三个知识维度开展了线上线下“三维”混合式教学创新,让本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取得了实质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地球物理复合专业 地球物理勘探类课程 教学创新
下载PDF
地质-地球物理复合专业测井教学优化设计与探索 被引量:5
5
作者 谭茂金 邹长春 +1 位作者 徐敬领 景建恩 《中国地质教育》 2013年第4期78-82,共5页
近年来,针对复合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一些地质高校开辟了地质-地球物理复合专业。由于学时少,内容多,如何有效地开展测井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该课题以地质-地球物理复合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需求为准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设置教... 近年来,针对复合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一些地质高校开辟了地质-地球物理复合专业。由于学时少,内容多,如何有效地开展测井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该课题以地质-地球物理复合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需求为准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设置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的探索。研究了比较、类比、导入与归纳等教学方法和"黑板演绎+多媒体+仪器与图件+实例探究"的"多合一"教学技术。通过课上发问、课后作业、期末考试来检查教学效果,最终形成一套面向复合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宽、联系有机、特色鲜明、富有张力的课程教学方法,实现课程的教学互动与教学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地球物理复合专业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下载PDF
一种新型石墨烯-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张耀君 余淼 +2 位作者 张力 张懿鑫 康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0-56,63,共8页
二维石墨烯优异的理论电子迁移率,为石墨烯与粉煤灰地质聚合物的复合以及半导体光生电子的传输提供了理论依据。本工作首次报道了石墨烯-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并将其应用于光催化染料降解的探索性研究。XRD、FESEM、... 二维石墨烯优异的理论电子迁移率,为石墨烯与粉煤灰地质聚合物的复合以及半导体光生电子的传输提供了理论依据。本工作首次报道了石墨烯-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并将其应用于光催化染料降解的探索性研究。XRD、FESEM、XPS及FT-IR结果表明:粉煤灰颗粒与碱性激发剂反应,生成Si-O-Si(Al)无定形网络结构的石墨烯-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Co^(2+)掺杂的Fe_2O_3以无定形态均匀地分布于石墨烯-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表面。Co^(2+)-10Fe_2O_3-GAFG复合材料对碱性品蓝染料展现出最高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归因于Co^(2+)掺杂提供给Fe_2O_3半导体的施主能级,石墨烯对Fe_2O_3光生电子的快速传输,以及羟基自由基(·OH)对染料分子氧化降解的协同作用。该光催化降解反应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粉煤灰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 光催化 羟基自由 基染料降解
下载PDF
复合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策略探究
7
作者 文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7期203-204,共2页
我国国土广阔,南北地区地势走向差异性较大,尤其是针对我国内陆地区山地众多,西北地区很多居民的居住点都分布于斜坡地带,而斜坡地带是国家地质灾害高发区域,一旦发生符合型地质灾害,将会严重地影响到区域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经济建设。... 我国国土广阔,南北地区地势走向差异性较大,尤其是针对我国内陆地区山地众多,西北地区很多居民的居住点都分布于斜坡地带,而斜坡地带是国家地质灾害高发区域,一旦发生符合型地质灾害,将会严重地影响到区域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经济建设。本文主要是以双山滑坡和危岩带崩塌项目为例,分析了复合型地质灾害带来的威胁并且就符合型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案设计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不断提升治理的应用价值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质灾害 治理方案 治理原则
下载PDF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过复杂地质构造带回采技术 被引量:21
8
作者 韩建锋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56,共3页
鉴于寺河矿多年来在大采高安全高效开采方面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在工作面过复合地质构造带时回采技术难题的解决处理,文章以建矿以来构造最为复杂的东三盘区3303工作面为工程技术背景,制定了工作面过复杂地质构造带的安全技术措施,总结了... 鉴于寺河矿多年来在大采高安全高效开采方面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在工作面过复合地质构造带时回采技术难题的解决处理,文章以建矿以来构造最为复杂的东三盘区3303工作面为工程技术背景,制定了工作面过复杂地质构造带的安全技术措施,总结了过复合地质构造带技术方案的实践经验,减少了煤炭资源的浪费,为类似条件工作面安全、快速、顺利通过复杂构造带提供宝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河矿 大采高工作面 复合地质构造带 回采技术
下载PDF
复合构造区域煤岩体应力分布及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高家明 夏永学 +1 位作者 杨光宇 陈学慧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19,26,共7页
工作面构造区域应力异常集中与冲击地压关系密切,而基于煤岩体波速与应力的良好相关性,地震波CT探测技术广泛用于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与预警,但现有研究仅针对简单条件或单一构造区域,未对存在多种地质构造形成的复合构造区域进行探讨。... 工作面构造区域应力异常集中与冲击地压关系密切,而基于煤岩体波速与应力的良好相关性,地震波CT探测技术广泛用于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与预警,但现有研究仅针对简单条件或单一构造区域,未对存在多种地质构造形成的复合构造区域进行探讨。以山东某矿2305综放工作面为例,针对其复合构造区域内微震事件集中且曾发生过冲击地压的情况,采用地震波CT探测技术获取构造区域内煤岩体应力分布情况,并引入含地震波波速和波速梯度的特征指数c分析应力分布特征及冲击地压危险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微震事件分布集中与邻近构造相关,可将集中区域按构造数量分为单一或复合区域,按受扰动程度分为强或弱扰动区域。②强扰动复合构造区域静态应力集中程度最高,弱扰动单一构造区域应力集中程度最低;断层单一构造区域应力增高水平与受扰动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低扰动复合构造区域内向斜较断层应力增高显著。③构造区域围岩静态应力集中是导致围岩活动剧烈的主要原因,综合考虑围岩静载荷与采动影响下动载荷增量情况,可得出不同微震事件集中区域的冲击地压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采煤工作面 冲击地压 地震波CT探测 微震探测 复合地质构造 围岩应力
下载PDF
南京纬三路过江盾构隧道工程主要地质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5
10
作者 石新栋 吴全立 《隧道建设》 2011年第6期652-656,667,共6页
对南京纬三路过江隧道主要地质问题进行分析与风险评估,重点对复合地层的适应性、盾构机换刀的可行性以及盾尾密封的可靠性等方面提出施工对策,为工程的前期筹划方案制定及盾构机选型提供技术依据,也为工程实施过程中规避地质重大风险... 对南京纬三路过江隧道主要地质问题进行分析与风险评估,重点对复合地层的适应性、盾构机换刀的可行性以及盾尾密封的可靠性等方面提出施工对策,为工程的前期筹划方案制定及盾构机选型提供技术依据,也为工程实施过程中规避地质重大风险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江盾构隧道 复合地质 施工对策
下载PDF
砂卵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定向钻穿越施工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家利 李鹏飞 《化工管理》 2018年第13期164-165,共2页
随着长输管道施工技术的发展,水平定向钻以其施工周期短、成本低、安全风险低、适用多种复杂地形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但定向钻穿越受地质条件影响较大,特别是在卵石层、松散沙土、粗沙层、砾石层与破碎状岩石层中穿越必须根据地质勘查... 随着长输管道施工技术的发展,水平定向钻以其施工周期短、成本低、安全风险低、适用多种复杂地形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但定向钻穿越受地质条件影响较大,特别是在卵石层、松散沙土、粗沙层、砾石层与破碎状岩石层中穿越必须根据地质勘查报告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荆襄成品油管道工程蛮河穿越位于湖北襄阳宜城市孔湾镇,蛮河河床以下均为砂卵复合地质,通过选用大型号钻机、高强度岩石钻具、加大泥浆黏度、添加纤维素和失水剂、特别是选取合适穿越深度等技术措施成功采用定向钻穿越砂卵复合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输管道 砂卵复合地质 定向钻穿越
下载PDF
影响硬岩顶管机在复合地层中顶进速率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敏 《建设科技》 2015年第11期126-127,共2页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我国地下管网的建设也达到一个空前的时机。在地下管网建设中,因城市的发展而带来的明挖施工铺设管道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现阶段顶管施工在我国南方的地下管网的建设当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然而,根据不同...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我国地下管网的建设也达到一个空前的时机。在地下管网建设中,因城市的发展而带来的明挖施工铺设管道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现阶段顶管施工在我国南方的地下管网的建设当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然而,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顶管施工具备一定的不确定性,时常会因为地质条件的突然变化而使得顶管施工的中止,更甚者导致顶管施工失败。在种种条件下,使用适用于硬岩条件下的硬岩顶管机在可能发生地质突然变化的地质条件中进行施工是显得尤为重要的。因使用效率上,对于硬岩顶管机在复合地质条件下进行顶管施工还未全面的实施。在结合深圳市某变电站线路配套电力电缆隧道工程2标段实际的施工情况下,本文即对影响硬岩顶管机在复合地质条件下的顶进速率的原因进行分析,以达到提高硬岩顶管机在复合地质条件下的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岩顶管机 复合地质 顶进速率
下载PDF
分析地基处理和基坑支护在淤泥中的复合应用
13
作者 邢红熙 《河南建材》 2020年第12期152-154,共3页
各种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均要预先开挖并处理地基。若工程水文与地质存在差异,地基处理采用的方法也有一定差异。有效处理地基、设置基坑支护,均是工程早期施工的重点难点。文章结合工程案例,详细探究地下水位偏高、存有深厚淤泥、抗... 各种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均要预先开挖并处理地基。若工程水文与地质存在差异,地基处理采用的方法也有一定差异。有效处理地基、设置基坑支护,均是工程早期施工的重点难点。文章结合工程案例,详细探究地下水位偏高、存有深厚淤泥、抗震设防烈度偏高、周围有较多建筑物的复杂地质工况下地基处理和基坑支护的设计要点,并介绍了相关注意事项,以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处理 基坑支护 复合地质 设计分析
下载PDF
大直径盾构刀盘刀具选型及常压换刀技术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陈健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117,共8页
由于盾构在软土地层和岩石地层的刀具切削原理和配置形式不同,对于不同地质,尤其复合地质刀盘刀具的适应性配置与磨损刀具的安全更换一直是当前大型盾构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针对武汉地铁8号线越江隧道工程及其特殊的水文地质,分析大... 由于盾构在软土地层和岩石地层的刀具切削原理和配置形式不同,对于不同地质,尤其复合地质刀盘刀具的适应性配置与磨损刀具的安全更换一直是当前大型盾构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针对武汉地铁8号线越江隧道工程及其特殊的水文地质,分析大直径泥水盾构在软土和硬岩复合地层中刀盘刀具的选型配置,创新采用复合刀盘设计理念,并开发应用常压条件下滚刀齿刀互换技术,最后针对不同地质条件给出了刀具配置方案。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延长了刀具使用寿命,提高了刀具更换效率,降低了施工风险,实现了在复杂地层隧道的顺利穿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盾构 复合地质 刀盘刀具选型 常压换刀 刀具适应性配置
下载PDF
桥梁桩基人工挖孔流砂层处理及水下爆破技术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瑛 《交通科技》 2013年第2期67-68,共2页
通过工程实例,剖析了特殊地质条件下必须采用桩基人工挖孔施工时,遇到土层、流砂层、岩层等复合地质条件应采取的处理方法及技术控制措施。
关键词 桥涵桩基础 复合地质 人工挖孔 技术措施
下载PDF
江陵凹陷南斜坡新沟嘴组下段薄互层滩坝砂储层预测技术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莉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第12期46-53,共8页
江陵凹陷南斜坡古近系新沟嘴组下段岩性岩相变化大,储层厚度薄,岩性圈闭的识别难度大。此次针对凹陷南斜坡金家场三维区,以古地貌与成藏分析为基础,以砂组或单砂层为单元,以薄互层砂体预测为核心,以地震地质复合微相为指导,建立了一套... 江陵凹陷南斜坡古近系新沟嘴组下段岩性岩相变化大,储层厚度薄,岩性圈闭的识别难度大。此次针对凹陷南斜坡金家场三维区,以古地貌与成藏分析为基础,以砂组或单砂层为单元,以薄互层砂体预测为核心,以地震地质复合微相为指导,建立了一套利用地震地质复合相控和地质统计学反演相结合的薄互层砂岩储层预测技术,开展了南斜坡地区的砂岩展布规律预测,为江陵凹陷新领域的油气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盆地 滩坝相 薄互层 地震地质复合相控 地质统计学反演
下载PDF
龙脖河地区构造—地层及成矿作用讨论
17
作者 李采一 《矿产勘查》 1999年第6期325-328,共4页
龙脖河地区地层系统是一套由印支( 青藏滇) 板块俯冲碰撞扬子板块造山时形成的混杂的构造复合地质体。其主体地层应为二叠纪的泥砂质- 火山岩建造,混有元古宙岩块和三叠纪岩块。其成矿作用主要受二叠纪火山岩相及火山机构控制。采... 龙脖河地区地层系统是一套由印支( 青藏滇) 板块俯冲碰撞扬子板块造山时形成的混杂的构造复合地质体。其主体地层应为二叠纪的泥砂质- 火山岩建造,混有元古宙岩块和三叠纪岩块。其成矿作用主要受二叠纪火山岩相及火山机构控制。采用造山带区域地层学———非史密斯地层学方法来恢复其原始状态,有利于查明成矿作用、矿体产出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构造复合地质 造山带 区域地层学
下载PDF
盐湖盆地潜江组储层预测及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孟翠平 张革 李正强 《江汉石油科技》 2008年第3期8-11,共4页
从GFB三维区的地震地质特征出发,采用地震属性分析,划分重点砂组的地震相,通过钻井资料、模型正演以及地震反演等资料共同完成地震相的标定,刻画出工区的地震微相;在地质微相和地震微相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重点砂组地震地质复合相;... 从GFB三维区的地震地质特征出发,采用地震属性分析,划分重点砂组的地震相,通过钻井资料、模型正演以及地震反演等资料共同完成地震相的标定,刻画出工区的地震微相;在地质微相和地震微相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重点砂组地震地质复合相;根据不同成因砂体变化规律,利用钻井资料结合地震反演精细描述了重点砂组的砂体展布。通过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 正演 地震相 地震属性 地震地质复合 反演 砂体展布
下载PDF
Wavefield continuation datuming using a near surface model 被引量:3
19
作者 Cui Xingfu Li Hongbing Hu Ying Liang Hong Qi Li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07年第2期94-100,共7页
When topography and low velocity zone differences vary greatly, conventional vertical static time shifts will cause wavefield distortion and influence wave equation seismic imaging for seismic data acquired on a compl... When topography and low velocity zone differences vary greatly, conventional vertical static time shifts will cause wavefield distortion and influence wave equation seismic imaging for seismic data acquired on a complex near surface.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approach to datum correction that combines a joint tomography inversion with wavefield continuation to solve the static problem for seismic data on rugged acquisition topography. First, the near surface model is obtained by refracted wave tomography inversion. Second, the wavefield of sources and receivers are continued downward and upward to accomplish datum correction starting from a flat surface and locating the datum above topography. Based on the reciprocal theorem, Huygens' and Fresnel principles, the location of sources and receivers, and regarding the recorded data on the surface as a secondary emission, the sources and receivers are upward-continued to the datum above topography respectively. Thus, the datum correction using joint tomography inversion and wavefield continuation with the condition of a complex near surface is accompli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near surface tomography inversion wavefield continuation datum correction.
下载PDF
Matter Composition and Two Stage Evolution of a Liangshan Super High-Sulfur Coal Seam in Kaili,Eastern Guizhou 被引量:9
20
作者 YI Tong-sheng QIN Yong +2 位作者 ZHANG Jing WU Yan-yan LI Zhuang-fu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2期158-163,共6页
Super-high sulfur coal resultes in serious coal-derived pollution but might have a particular genesis. Thus,a columnar section of an Early Permian Liangshan Formation coal seam. weight average sulfur content 5.80%,fro... Super-high sulfur coal resultes in serious coal-derived pollution but might have a particular genesis. Thus,a columnar section of an Early Permian Liangshan Formation coal seam. weight average sulfur content 5.80%,from Kaili,eastern Guizhou,was studied using the methods of coal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am was apparently formed in seawater-effected peat bogs that developed in two distinct stages. During the first stage various layers were formed in a supratidal bog and have a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 of a bog with a gradually decreasing sea-water effect,decreasing water dynamics,and an increasingly reductive environment. Layers in the upper seam formed during a second stage in an intertidal bog. These layers are very high in total and inorganic sulfur,the ratios of or-ganic/inorganic sulfur and V/I drop,they are high in coal ash yield and have a high ash component index,considerable barkinite,oxidized and detrital macerals,have a porphyroclatic micro-structure and are rich in pyrite,all of which indi-cate the coal-forming environment had higher oxidation potential,strong and roiling water dynamics,and intermittent exposure to a sulfur rich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angshan formation: coal seam super high sulfur matter composition peat bog EVOLU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