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型单脂肪酸甘油酯的合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凤清 《辽宁化工》 CAS 2002年第4期161-163,共3页
叙述了复合型单脂肪酸甘油酯的合成工艺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复合型单脂肪酸甘油酯 合成 应用 乳化性能 乳化剂 生产成本
下载PDF
中链脂肪酸单甘油酯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泽明 郝国强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前规模化养殖极易受到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其中有害菌(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G^(-)+G^(+))等引发的肠道损伤、病毒(尤指囊膜病毒)等造成的混合感染和/或继发感染,均会对机体造成免疫抑制,严重影响生产效益... 目前规模化养殖极易受到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其中有害菌(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G^(-)+G^(+))等引发的肠道损伤、病毒(尤指囊膜病毒)等造成的混合感染和/或继发感染,均会对机体造成免疫抑制,严重影响生产效益,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是可持续健康养殖关注的重点和难点。中链脂肪酸单甘油酯具有抗病毒、抗炎、调节免疫和促生长等功效,具备易被机体吸收和快速代谢等特点,能迅速为动物机体提供能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对中链脂肪酸单甘油酯的消化吸收特点、抗病毒作用和机理及实际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新时期条件下规模化养殖中中链脂肪酸单甘油酯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链脂肪酸甘油酯 消化吸收 抗病毒作用
下载PDF
合成系列高纯度单脂肪酸甘油酯 被引量:22
3
作者 谷玉杰 马石刚 吕剑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4,共3页
用丙酮保护的一锅合成法,即通过甘油与丙酮反应制得异亚丙基甘油,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作用下与脂肪酸反应制备了单月桂酸甘油酯、单肉豆蔻酸甘油酯、单棕榈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单山嵛酸甘油酯5种单脂肪酸甘油酯。制备的系列单脂肪... 用丙酮保护的一锅合成法,即通过甘油与丙酮反应制得异亚丙基甘油,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作用下与脂肪酸反应制备了单月桂酸甘油酯、单肉豆蔻酸甘油酯、单棕榈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单山嵛酸甘油酯5种单脂肪酸甘油酯。制备的系列单脂肪酸甘油酯的质量分数均大于90%,收率都高于75%。并根据熔点测定和红外图谱分析结果,确定了产物结构。实验发现系列单甘酯合成中脂肪酸碳数与反应难易间的规律为:脂肪酸碳数越多,反应越难于进行,单甘酯的质量分数和收率也越低,这一规律与热力学计算所得规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甘油酯 酯化
下载PDF
单脂肪酸甘油酯总单酯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34
4
作者 吕德水 石明孝 金刚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9-40,共2页
本文分别采用催化高碘酸氧化法和HPLC法,测定单脂肪酸甘油酯中总单酯含量,结果甚为一致;同时讨论了方法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甘油 脂肪酸甘油酯 测定 高碘酸氧化法
下载PDF
超高效合相色谱-质谱法快速分离测定4种单脂肪酸甘油酯 被引量:6
5
作者 林春花 芮培欣 +3 位作者 雷志伟 严楠 许招会 廖维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8-244,共7页
采用超高效合相色谱-质谱(UPC^2-MS)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分离植物油单脂肪酸甘油酯中单软脂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单油酸甘油酯和单亚油酸甘油酯4种单甘酯的测定方法。以葵花籽油为原料,通过脂肪酶催化甘油解反应制备单甘酯。样品... 采用超高效合相色谱-质谱(UPC^2-MS)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分离植物油单脂肪酸甘油酯中单软脂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单油酸甘油酯和单亚油酸甘油酯4种单甘酯的测定方法。以葵花籽油为原料,通过脂肪酶催化甘油解反应制备单甘酯。样品用正己烷/异丙醇(体积比7∶3)溶解,采用超临界CO2-甲醇/乙腈(体积比1∶1)梯度洗脱,经ACQUITY UPC2BEH^2-EP(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分离,通过质谱检测器在正离子电喷雾模式下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4种单甘酯化合物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83;目标物的检出限(S/N≥3)为0.036~0.093 mg/L;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在88.50%~110.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01%~4.04%。本方法具有检出限低、分析速度快、分离效果好、分析成本低等优点,为脂肪酸酯类物质的分离测定提供了新的色谱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合相色谱-质谱法 脂肪酸甘油酯 甘油 葵花籽油
下载PDF
螺旋藻单半乳糖二酰甘油酯脂肪酸分子组成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胡亚芹 薛长湖 +1 位作者 蔡跃飘 竺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2-548,共7页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 ,从螺旋藻总脂中分离提取出单半乳糖二酰甘油酯 (MGDG)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 (HPL C)分离纯化得到 7个主要组分。经酶解 (L ipase XI,Rhizopus arrhizus)、酯化 ,通过气相色谱 (GC)分析 MGDG及 7其个主要组分中脂肪酸含...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 ,从螺旋藻总脂中分离提取出单半乳糖二酰甘油酯 (MGDG)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 (HPL C)分离纯化得到 7个主要组分。经酶解 (L ipase XI,Rhizopus arrhizus)、酯化 ,通过气相色谱 (GC)分析 MGDG及 7其个主要组分中脂肪酸含量和分子组成。结果表明 ,MGDG中主要含有 1 6∶ 0 ,1 8∶ 3,1 8∶ 2以及少量 2 0∶ 4和 2 0∶ 5。MGDG中 Sn- 2位 80 %多为饱和脂肪酸1 6∶ 0 ,Sn- 1位 5 7%以上为 1 8∶ 3。根据 HPLC分离纯化所得 7种主要组分的百分含量和 Sn- 1和Sn- 2位脂肪酸的分析计算可得 ,MGDG主要脂肪酸分子组成为 4 3.6 % (1 8∶ 3,1 6∶ 0 ) ,1 3.9%(1 6∶ 0 ,1 6∶ 0 ) ,9.9% (1 8∶ 2 ,1 6∶ 0 ) ,8.9% (1 8∶ 3,1 6∶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半乳糖二酰甘油酯 脂肪酸 分离纯化
下载PDF
脂肪酸单甘油酯的酶催化合成及其表征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楠 吴望波 +2 位作者 张桂菊 王瑞 徐宝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共6页
以癸酸甲酯、月桂酸甲酯、肉豆蔻酸甲酯、棕榈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为原料,与甘油进行脂肪酶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脂肪酸单甘油酯,产物为脂肪酸单甘油酯和少量脂肪酸双甘油酯的混合物,其中脂肪酸单甘油酯的质量分数均在91%以上,最高可达95.9... 以癸酸甲酯、月桂酸甲酯、肉豆蔻酸甲酯、棕榈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为原料,与甘油进行脂肪酶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脂肪酸单甘油酯,产物为脂肪酸单甘油酯和少量脂肪酸双甘油酯的混合物,其中脂肪酸单甘油酯的质量分数均在91%以上,最高可达95.9%。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脂肪酸甲酯的转化率降低,脂肪酸单甘油酯的质量分数也降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对柱层析分离后的脂肪酸单甘油酯进行了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甘油酯 脂肪酸甲酯 酶催化合成 酯交换反应
下载PDF
微波辐射合成单脂肪酸甘油酯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清滨 张永刚 郭祥峰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04年第4期22-24,共3页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 ,以氧化钙为催化剂 ,用脂肪酸和甘油合成了单脂肪酸甘油酯。讨论了微波功率、辐射时间、催化剂用量和醇酸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其最佳反应条件为 :n(脂肪酸)∶n(甘油)=1∶2 ,催化剂氧化钙1 0 % ,微波功率为450W ,反应...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 ,以氧化钙为催化剂 ,用脂肪酸和甘油合成了单脂肪酸甘油酯。讨论了微波功率、辐射时间、催化剂用量和醇酸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其最佳反应条件为 :n(脂肪酸)∶n(甘油)=1∶2 ,催化剂氧化钙1 0 % ,微波功率为450W ,反应时间20min。该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是常规加热条件下的9倍~13倍 ,其产物与常规加热相比具有较高的单酯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甘油酯 微波辐射 合成 酯化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单脂肪酸甘油酯的合成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曾哲灵 张小林 《中国畜产与食品》 1997年第4期170-171,共2页
本文研究了油脂或游脂肪酸与甘油反应合成单脂肪酸甘油酯的新工艺。本合成新工艺所制得的产品中α-单脂肪酸甘油酯的含量高达80%以上,且产品色泽浅。而目前国内外工业处采用的合成工艺所制得的产品中α-单脂肪酸甘油酯的含量只有... 本文研究了油脂或游脂肪酸与甘油反应合成单脂肪酸甘油酯的新工艺。本合成新工艺所制得的产品中α-单脂肪酸甘油酯的含量高达80%以上,且产品色泽浅。而目前国内外工业处采用的合成工艺所制得的产品中α-单脂肪酸甘油酯的含量只有30-50%,且产品色泽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甘油酯 合成 油脂 甘油
下载PDF
脂肪酸单甘油酯的性能和酶法合成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立凤 《粮油食品科技》 2000年第1期19-21,共3页
论述了脂肪酸单甘油酯的性质和在食品中的用途 ,介绍了脂肪酶催化合成单甘酯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关键词 脂肪 脂肪酸甘油酯 酶法合成 甘酯
下载PDF
单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制剂的保鲜效能研究
11
作者 乔本志 亢官文 +2 位作者 宋哲 张瑞世 梁秀如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93年第S1期145-151,共7页
本文论述了以单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为主剂的保鲜液的配制、保鲜应用及保鲜效能,并对其保鲜机理作了初步探索。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可以抑制果品的氧化呼吸及延缓生物代谢;且有抗氧化作用,防止果品营养成分——维生素C的破坏;并有保护膜... 本文论述了以单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为主剂的保鲜液的配制、保鲜应用及保鲜效能,并对其保鲜机理作了初步探索。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可以抑制果品的氧化呼吸及延缓生物代谢;且有抗氧化作用,防止果品营养成分——维生素C的破坏;并有保护膜作用,减少水分蒸发。适宜于果品的常温保鲜贮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化学保鲜剂 抗氧化剂 常温化学保鲜
下载PDF
α-短链脂肪酸单甘油酯在白羽肉鸡的饲养效果观察
12
作者 刘玉涛 林观谊 +1 位作者 吴学敏 周伦江 《福建畜牧兽医》 2019年第3期5-6,共2页
该研究对α-短链脂肪酸单甘油酯在白羽肉鸡中的饲养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FraC34在白羽肉鸡饲养环节中全程添加具有明显改善白羽肉鸡生产性能的作用,可作为促生长剂替代抗生素饲料添加剂。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甘油酯 白羽肉鸡 饲养效果
下载PDF
单脂肪酸甘油酯的润滑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夏鑫 李妍 蔺建民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44-749,共6页
简述了单脂肪酸甘油酯的结构特征,着重对单脂肪酸甘油酯在金属表面、金属氧化物表面和类金刚石涂层表面的润滑作用机理研究进行了介绍,并概述了单脂肪酸甘油酯作为钻井液润滑剂、润滑油减摩剂和柴油抗磨剂的应用。最后,指出积极开展廉... 简述了单脂肪酸甘油酯的结构特征,着重对单脂肪酸甘油酯在金属表面、金属氧化物表面和类金刚石涂层表面的润滑作用机理研究进行了介绍,并概述了单脂肪酸甘油酯作为钻井液润滑剂、润滑油减摩剂和柴油抗磨剂的应用。最后,指出积极开展廉价的、高效的新型单脂肪酸甘油酯的开发,将是未来绿色、环保型润滑性能改进剂的发展方向,并对单脂肪酸甘油酯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甘油酯 润滑 机理 添加剂
下载PDF
生物柴油制脂肪酸单甘油酯及其抗磨性能研究
14
作者 夏鑫 蔺建民 +1 位作者 李妍 陶志平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9-95,共7页
以生物柴油和甘油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脂肪酸单甘油酯,将产物作为柴油抗磨剂产品。分别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制备的脂肪酸单甘油酯的抗磨性能,并探讨了将生物柴油原料冷冻精制、反应产物分子蒸馏提纯对产品抗磨性能的影响,进一步... 以生物柴油和甘油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脂肪酸单甘油酯,将产物作为柴油抗磨剂产品。分别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制备的脂肪酸单甘油酯的抗磨性能,并探讨了将生物柴油原料冷冻精制、反应产物分子蒸馏提纯对产品抗磨性能的影响,进一步考察了经提纯的脂肪酸单甘油酯的抗磨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反应条件为:生物柴油与甘油的物质的量比1∶1,反应时间8 h,反应温度160~180℃。另外,与未经精制处理得到的脂肪酸单甘油酯抗磨剂产品相比,将原料和产物进行精制处理得到的脂肪酸单甘油酯抗磨剂产品的抗磨性能显著提升,且具有良好的抗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磨剂 柴油 生物柴油 脂肪酸甘油酯 短程蒸馏
下载PDF
高纯度单脂肪酸甘油酯的制备 被引量:16
15
作者 章朝晖 冯巧嫦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22,共5页
介绍并评述了单脂肪酸甘油酯的各种制备方法以及提纯方法。制备方法包括 :脂肪酸甘油直接酯化法、油脂甘油醇解法、脂肪酸甲酯甘油醇解法、环氧化物直接反应法 (以缩水甘油或环氧氯丙烷为原料 )、化学基团保护法 (用硼酸、酮、醛等保护... 介绍并评述了单脂肪酸甘油酯的各种制备方法以及提纯方法。制备方法包括 :脂肪酸甘油直接酯化法、油脂甘油醇解法、脂肪酸甲酯甘油醇解法、环氧化物直接反应法 (以缩水甘油或环氧氯丙烷为原料 )、化学基团保护法 (用硼酸、酮、醛等保护羟基 )、脂肪酶催化合成法 ;提纯方法包括分子蒸馏法、溶剂结晶法、柱层析吸附分离法及超临界 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甘油酯 高纯度 制备 提纯 直接酯化法 醇解法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不饱和脂肪酸单甘油酯对大豆蛋白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曹璐 王瑞 +5 位作者 陈芳莉 陆青 肖宗林 张桂菊 王楠 徐宝财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4-40,共7页
不饱和脂肪酸单甘油酯具有优良的乳化分散性,兼具保健功能。以硬脂酸单甘油酯作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油酸单甘油酯、亚油酸单甘油酯的乳化性能。脂肪酸单甘油酯作为乳化剂应用于大豆蛋白饮料配方,采用多重光散射法和离心分析法... 不饱和脂肪酸单甘油酯具有优良的乳化分散性,兼具保健功能。以硬脂酸单甘油酯作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油酸单甘油酯、亚油酸单甘油酯的乳化性能。脂肪酸单甘油酯作为乳化剂应用于大豆蛋白饮料配方,采用多重光散射法和离心分析法研究了乳化剂对大豆蛋白饮料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单甘油酯的乳化性能优于硬脂酸单甘油酯;添加单一乳化剂时,油酸单甘油酯及亚油酸单甘油酯的乳化稳定效果优于硬脂酸单甘油酯,不饱和脂肪酸单甘油酯的添加量对大豆蛋白饮料的稳定性影响不明显;油酸单甘油酯与蔗糖酯复配使用,质量比为1∶1和2∶1时,大豆蛋白饮料分散体系的稳定性较佳,且优于单独添加油酸单甘油酯时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 大豆蛋白饮料 稳定性 油酸甘油酯 亚油酸甘油酯
下载PDF
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乳及乳制品中脂肪酸单甘油酯含量 被引量:1
17
作者 戴洋洋 闫磊 +4 位作者 王春天 王紫竹 李卉 宋爽 曲建伟 《中国乳业》 2018年第11期65-68,共4页
建立乳及乳制品中脂肪酸单甘油酯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中脂肪经有机溶剂提取,固相萃取净化,硅烷化衍生,衍生物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
关键词 生鲜牛乳 乳制品 脂肪酸甘油酯 气相色谱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下载PDF
酶法合成单脂肪酸甘油酯的反应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瑞 张桂菊 +2 位作者 邓成龙 王肖彦 徐宝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4-231,共8页
由于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高、安全环保,酶法合成单脂肪酸甘油酯近年来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单脂肪酸甘油酯的酶法合成工艺关键在于反应过程中酶活性的保持以及反应底物的混溶性,即酶催化反应体系的选择与调控。文中重点介绍了常... 由于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高、安全环保,酶法合成单脂肪酸甘油酯近年来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单脂肪酸甘油酯的酶法合成工艺关键在于反应过程中酶活性的保持以及反应底物的混溶性,即酶催化反应体系的选择与调控。文中重点介绍了常见的酶催化反应体系在酶法合成单脂肪酸甘油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有机溶剂体系、反胶束体系、无溶剂体系、超临界流体体系和离子液体体系等。最后,对酶法合成单脂肪酸甘油酯的反应体系作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甘油酯 酶法合成 反应体系
下载PDF
单、双脂肪酸甘油酯(亚麻酸)乳液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盈铢 李文博 +1 位作者 李艳 周航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3-50,共8页
针对单、双脂肪酸甘油酯(亚麻酸)极易氧化的特点,该研究以乳清浓缩蛋白(WPC)、大豆分离蛋白(SPI)、酪蛋白酸钠(SC)和吐温80(T80)为乳化剂制备乳液,考察乳化剂类型对乳液的理化性质、氧化稳定性和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均具有较... 针对单、双脂肪酸甘油酯(亚麻酸)极易氧化的特点,该研究以乳清浓缩蛋白(WPC)、大豆分离蛋白(SPI)、酪蛋白酸钠(SC)和吐温80(T80)为乳化剂制备乳液,考察乳化剂类型对乳液的理化性质、氧化稳定性和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均具有较小的粒径(131.97~224.87nm),且在两周贮藏期内保持稳定。乳液包载能够提高单、双脂肪酸甘油酯(亚麻酸)的氧化稳定性,相比T80(过氧化值为377.40mmol/kg),蛋白质对油脂的氧化保护效果更好,其中SPI稳定的乳液过氧化值最低为197.73 mmol/kg。体外模拟消化试验表明,乳化剂类型对游离脂肪酸的释放影响较小,但蛋白稳定的乳液在胃消化阶段更容易发生液滴聚集;亚麻籽油的脂质水解程度最低为23.93%,而单、双脂肪酸甘油酯(亚麻酸)的初始消化速度更快,最终脂解程度更高(46.33%)。因此,蛋白质乳液能有效提高单、双脂肪酸甘油酯(亚麻酸)的氧化稳定性,且单、双脂肪酸甘油酯(亚麻酸)相比亚麻籽油具有更好的消化效率,有望替代亚麻籽油作为人体亚麻酸的食物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脂肪酸甘油酯 亚麻酸 氧化稳定性 消化行为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应用于复配乳化剂中单脂肪酸甘油酯含量测定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思源 王慧 虞咏红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4-177,共4页
建立复配乳化剂中单脂肪酸甘油酯的含量检测方法,采用了DB-5ht毛细管柱(15m×250μm×0.10μm),BSTFA和TMCS作为硅烷化试剂,十四烷为内标物,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样品加入1倍量的硅烷化试剂混合液,70℃反应30min达到最佳硅... 建立复配乳化剂中单脂肪酸甘油酯的含量检测方法,采用了DB-5ht毛细管柱(15m×250μm×0.10μm),BSTFA和TMCS作为硅烷化试剂,十四烷为内标物,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样品加入1倍量的硅烷化试剂混合液,70℃反应30min达到最佳硅烷化条件,采用DB-5h毛细管柱(15m)能使目标峰与杂质有良好的分离,三个浓度的加标平均回收率在96.6%-102.5%之间,RSD均少于2.5%,精密度(n=7)RSD为2.8%。经证实,本法准确、灵敏、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复配乳化剂中单脂肪酸甘油酯含量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甘油酯 复配乳化剂 DB-5ht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