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细胞型纵隔型肺癌一例
1
作者 兰海燕 侯梅 +2 位作者 蓝必全 张杰 何朗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2605-2605,2606,共2页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60岁。因“胸闷,胸痛2+月”于2007年4月入院。诊治经过:入院前2+月,患者出现胸闷,胸痛,伴咳嗽,咳少许呈“灰黑色”痰,活动后气紧。外院X线示:纵隔占位。自服中药(具体不祥)后,咳嗽、咳痰、气紧未见...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60岁。因“胸闷,胸痛2+月”于2007年4月入院。诊治经过:入院前2+月,患者出现胸闷,胸痛,伴咳嗽,咳少许呈“灰黑色”痰,活动后气紧。外院X线示:纵隔占位。自服中药(具体不祥)后,咳嗽、咳痰、气紧未见明显缓解。后至我院门诊行胸部CT示:上纵隔巨大软组织占位,包绕大血管。上纵隔包块穿刺活检示:上纵隔癌,倾向于复合型小细胞癌(伴大细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细胞型纵隔型肺 复合型小细胞癌
下载PDF
小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复合型肺癌术后化疗的意义
2
作者 张雷 石树远 +2 位作者 曲新栋 范宜楚 孙大强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77,共6页
目的:探讨小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复合型肺癌术后化疗的意义。方法:选择天津市胸科医院2004年5月—2012年4月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小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复合型肺癌的5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以术后是否化疗分为化疗组与无化疗组。... 目的:探讨小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复合型肺癌术后化疗的意义。方法:选择天津市胸科医院2004年5月—2012年4月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小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复合型肺癌的5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以术后是否化疗分为化疗组与无化疗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描绘生存曲线,log-rank法进行生存检验和预后的单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50例小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复合型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为2~40个月,平均为1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于左肺还是右肺(P=0.010)、淋巴结有无转移(P=0.013)、术后有无化疗(P=0.009)和N分期(P=0.001)对无进展生存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N分期(风险比为5.460,95%可信区间:2.007~14.852,P=0.001)及术后化疗(风险比为0.317,95%可信区间:0.126~0.800,P=0.015)是影响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复合型肺癌是一种小细胞肺癌的特殊亚型,对其治疗应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根据TNM分期认真地进行术前评估,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早期患者,手术切除后辅以化疗能够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 小细胞和鳞状细胞复合型 药物疗法 COX多因素分析 预后
原文传递
支气管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和分子病理特点 被引量:3
3
作者 孟宇 练延帮 +2 位作者 许跃 董军强 宋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020-1027,共8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的临床表现、影像和分子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21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6例LCNE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肿瘤位置及大小、CT影像特征、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特点,并与...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的临床表现、影像和分子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21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6例LCNE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肿瘤位置及大小、CT影像特征、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特点,并与同期确诊的115例复合型小细胞癌(M-SCLC)对比。结果LCNEC患者中,男190例,女26例,年龄33~85岁,中位年龄65岁。首诊症状以咳嗽[106例(49.1%)]与痰中带血[48例(22.2%)]为主。肿瘤长径中位数4.7 cm,其中结节型55例(25.5%),肿块型161例(74.5%)。CT结果显示,LCNEC病变呈软组织密度,轻度强化的比例低于M-SCLC组(52.3%比74.8%,P<0.001)。相反,LCNEC患者瘤体中出现坏死(87.0%比58.3%,P<0.001)及钙化(26.9%比2.6%,P<0.001)的比例高于M-SCLC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CNEC中的CK阳性率高于M-SCLC(99.0%比90.5%,P<0.05),而TTF-1阳性率低于M-SCLC(51.6%比67.0%,P<0.05)。LCNEC组Ki-67阳性指数在50%~80%间的比例高于M-SCLC组(41.2%比25.2%),而在80%~100%间比例低于M-SCLC(51.9%比72.2%),而两组CD56(91.7%比94.6%,P=0.336)、Syn(83.8%比84.7%,P=0.838)和CgA(54.8%比50.0%,P=0.632)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子病理检测结果显示,突变频率较高的位点主要位于TP53(54.5%)、RB1(36.4%)、KEAP1(18.2%)、MYC(18.2%)及PTEN(14.3%)等基因,肿瘤突变负荷(TMB)>25个突变/MB的比例为27.3%。结论LCNEC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CT影像和M-SCLC有特征性鉴别点,分子病理有一定的突变频谱,确诊仍需要病理联合免疫组化综合判读,与M-SCLC的鉴别主要依靠光镜下细胞大小及核染色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瘤 细胞神经内分泌 复合型小细胞癌 病理 医学影像 分子病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