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加工废水培养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及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林松 王向东 +2 位作者 王园园 王伊娜 王兵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7-50,共4页
利用食品加工废水对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进行驯化培养,考察其产絮凝剂周期和优化培养条件,并且进行了废水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絮凝剂产生菌X1、X16、X20以及X38在果蔬脆片浸糖废水中培养30 h后,其絮凝活性分别为87.6%、86.... 利用食品加工废水对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进行驯化培养,考察其产絮凝剂周期和优化培养条件,并且进行了废水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絮凝剂产生菌X1、X16、X20以及X38在果蔬脆片浸糖废水中培养30 h后,其絮凝活性分别为87.6%、86.5%、79.7%和82.1%。将其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培养,从中筛选出絮凝率较高且稳定的混合菌株H6,其最佳培养条件:CODCr为 3 018 mg/L、氮源为硫酸铵、初始pH为6和相对接种量为10 %,在该条件下絮凝活性为87.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食品加工废水 絮凝活性
下载PDF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及对炼化废水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政 吴伟林 +2 位作者 张云波 刘其友 赵东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4-77,共4页
从炼油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出5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菌株,依次编号为SHD-1至SHD-5。将任意2株复合培养后,发现SHD-1和SHD-5构建的复合菌对炼化废水的絮凝效果最好。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复合菌的最优培养条件:培养时间为48 h,初始pH为7,摇床... 从炼油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出5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菌株,依次编号为SHD-1至SHD-5。将任意2株复合培养后,发现SHD-1和SHD-5构建的复合菌对炼化废水的絮凝效果最好。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复合菌的最优培养条件:培养时间为48 h,初始pH为7,摇床转速为160 r/min、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NH4)2SO4(质量比为1∶1)。在最优培养条件下,复合菌所产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对炼化废水中浊度、石油类物质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45%、53.42%和20.98%,絮凝效果优于无机絮凝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 培养条件 炼化废水
下载PDF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生长周期中参数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杜宝山 张玉玲 +1 位作者 张兰英 姚军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8-142,共5页
研究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生长曲线变化在不同时期的pH值、基质-葡萄糖、硫酸铵含量、絮凝活性、产量变化、细胞絮凝效果变化等.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周期中,pH值基本不变;碳氮源变化显著,并存在相关性;进入稳定期后,60h时,絮凝活... 研究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生长曲线变化在不同时期的pH值、基质-葡萄糖、硫酸铵含量、絮凝活性、产量变化、细胞絮凝效果变化等.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周期中,pH值基本不变;碳氮源变化显著,并存在相关性;进入稳定期后,60h时,絮凝活性达到最大值97.35%,此后,絮凝活性数值下降,但不明显,絮凝剂产量最大值为3.02g/L;细胞絮凝效果与细胞生长呈正相关性.鉴定结果表明,3种单菌分别为Brevibacterium mcbrellneri,Burkholderia glumae,Cryptococcus albidus var aeri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微生物 絮凝剂产生 生长周期 参数变化
下载PDF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YL3的优化条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玉玲 姚军 +2 位作者 赵晓波 曹春英 郑松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64-868,共5页
通过培养基成分减少、碳氮源影响因素、培养基成分含量优化、培养时外界条件等系列实验,对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YL3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培养条件受以上各因素的影响,培养基的最佳组成为葡萄糖2.0 g,K2HPO4&#... 通过培养基成分减少、碳氮源影响因素、培养基成分含量优化、培养时外界条件等系列实验,对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YL3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培养条件受以上各因素的影响,培养基的最佳组成为葡萄糖2.0 g,K2HPO4·3H2O 5.0 g,KH2PO41.0 g,MgSO4·7H2O 0.20g,(NH4)2SO4·7H2O 0.20 g,蒸馏水1 L,初始pH=7;培养基的外部培养条件为灭菌压力0.06 MPa,温度20-30℃,振荡转速100-140 r/min。降低了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转化成本,提高了该菌的絮凝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 培养条件优化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陶然 杨朝晖 +2 位作者 曾光明 邓恩建 李晨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6-81,86,共7页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编号为B6。经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DNA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DQ115363)同源性比较鉴定该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命名为Pseudomonas putidaB6。对其培养基进行研...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编号为B6。经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DNA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DQ115363)同源性比较鉴定该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命名为Pseudomonas putidaB6。对其培养基进行研究,确定其最佳的碳源和氮源,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的培养基成分配比(ρ/gL-1)为葡萄糖15、果糖3、KH2PO41.0、K2HPO43.0、MgSO40.1、NH4NO30.8、(NH4)2SO41.5、酵母汁0.2、NaCl0.1。同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确定最佳的培养基初始pH值为8.0、培养温度为30℃、摇床速度为160r/min,以及产絮凝剂的周期变化过程。用高岭土悬浮液对其絮凝条件进行研究,确定培养液最佳的絮凝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微生物 16SRDNA序列 培养条件 正交试验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 比较鉴定 优化研究 PSEUDOMONAS 筛选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相关废水絮凝效果试验 被引量:76
6
作者 李智良 张本兰 裴健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67-70,共4页
用常规的细菌分高纯化方法从废水、土壤、活性污泥中分离出42株细菌,将单株菌培养于特殊的产絮凝剂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物离心后上液对高岭土县液絮凝效果作为指标衡量其絮凝活性及产絮凝剂能力,由此初步获得6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Ⅰ... 用常规的细菌分高纯化方法从废水、土壤、活性污泥中分离出42株细菌,将单株菌培养于特殊的产絮凝剂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物离心后上液对高岭土县液絮凝效果作为指标衡量其絮凝活性及产絮凝剂能力,由此初步获得6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Ⅰ-23,Ⅰ-24,Ⅱ-4,Ⅲ-2,Ⅲ-8,Ⅲ-12.其发酵离心上液对造纸黑液、皮革废水、偶氮染料废水、硫化染料废水、电镀废水、彩印制板废水、石油化工废水、造币废水及蓝墨水、碳素墨水等进行的絮凝试验表明,废水固液分离效果良好,CODCr去除率55%~98%,悬浮物、色度、浊度去除率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产生 絮凝活性 絮凝试验 废水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产絮凝剂的周期研究 被引量:34
7
作者 程金平 郑敏 张兰英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15,共4页
用常规的分离、纯化方法 ,从活性污泥中共分离出 32株菌株。将单菌株分别培养于“JM- 1”、“DF-1”、“PT- 1”液体培养基中 ,摇床培养一定时间后 ,以高岭土悬浊液筛选具有絮凝活性的菌种 ,由此获得 8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其中有 1... 用常规的分离、纯化方法 ,从活性污泥中共分离出 32株菌株。将单菌株分别培养于“JM- 1”、“DF-1”、“PT- 1”液体培养基中 ,摇床培养一定时间后 ,以高岭土悬浊液筛选具有絮凝活性的菌种 ,由此获得 8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其中有 1株絮凝活性较高 ,初步鉴定为酵母菌 ,代号为“Dfjm- 1”,产生的絮凝剂命名为“Dtjm-1”。本文研究了“Dfjm- 1”在不同培养时间的生长情况、培养液中 p H值变化情况及絮凝活性变化情况 ,得出絮凝活性与菌生长量呈正相关关系 ,絮凝剂“Dtjm -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产生 微生物絮凝剂 筛选 时间曲线 水处理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特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湛雪辉 湛含辉 +2 位作者 姜涛 胡岳华 张晓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12,共2页
筛选出了一种新的絮凝剂产生菌 ,并对产生的絮凝剂进行了絮凝研究 ,结果表明该絮凝剂的絮凝能力强、絮凝范围广 ,是一种好的微生物絮凝剂 ,并且Ca2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筛选 絮凝特性 絮凝剂产生 絮凝能力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旭 李小明 +2 位作者 杨麒 赵志宏 曾光明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2-95,共4页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新型絮凝剂。絮凝剂产生菌作为微生物絮凝剂的一个科研重点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本文主要总结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一些研究进展,重点对絮凝剂产生菌的种类、筛选、培养条件、生物学机理等进行了阐述。此外还介绍...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新型絮凝剂。絮凝剂产生菌作为微生物絮凝剂的一个科研重点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本文主要总结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一些研究进展,重点对絮凝剂产生菌的种类、筛选、培养条件、生物学机理等进行了阐述。此外还介绍了国内外几个新的研究方向,并就以后的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剂产生 研究进展 培养条件 絮凝基因 代谢机理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和优化以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宫小燕 王曙光 +1 位作者 栾兆坤 贾智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96-199,共4页
从土壤中筛到1株絮凝剂产生菌BY-28,该菌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活性较高且稳定,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BY-28.菌BY-28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KH2PO40.4%,黄豆饼粉0.1%,MgSO4... 从土壤中筛到1株絮凝剂产生菌BY-28,该菌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活性较高且稳定,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BY-28.菌BY-28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KH2PO40.4%,黄豆饼粉0.1%,MgSO4·7H2O 0.05%,CaCl2 0.05%,pH 7.0,30℃,180 r/min摇床培养2-3 d,产生具有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该絮凝剂对水中无机悬浮物和有机染料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尤其是能够有效地去除肌苷发酵液和肌苷生产废水中的菌体及悬浮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产生 筛选 培养条件 优化 废水处理 应用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和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黄晓武 胡勇有 浦跃武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2年第3期5-7,共3页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初步鉴定为霉菌。该菌产絮凝剂与菌体生长相关,在菌生长的稳定期后,达到最佳的絮凝效果。该絮凝剂主要为胞外产物,只有很少部分存在于菌体中。高岭土絮凝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产絮凝剂在...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初步鉴定为霉菌。该菌产絮凝剂与菌体生长相关,在菌生长的稳定期后,达到最佳的絮凝效果。该絮凝剂主要为胞外产物,只有很少部分存在于菌体中。高岭土絮凝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产絮凝剂在不添加任何助凝剂的情况下,絮凝率达到95.08%。该絮凝剂对城市污水的浊度去除率为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 筛选 废水处理 微生物絮凝剂 活性污泥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 被引量:5
12
作者 柴晓利 陈洁 +1 位作者 王猛 沈志松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3-115,共3页
从废水、土壤、活性污泥中筛选到 2株絮凝剂产生菌。参照伯杰氏手册进行菌种分类鉴定 ,初步确定均属氮单胞菌属( Azomonassp.)。将 Azomonassp.在产絮凝剂的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后 ,测定其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活性。废水絮凝实验表明 ... 从废水、土壤、活性污泥中筛选到 2株絮凝剂产生菌。参照伯杰氏手册进行菌种分类鉴定 ,初步确定均属氮单胞菌属( Azomonassp.)。将 Azomonassp.在产絮凝剂的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后 ,测定其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活性。废水絮凝实验表明 ,该菌种所产絮凝剂絮凝效果明显 ,可絮凝各种水溶液中的县浮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活性 废水处理 产生 筛选
下载PDF
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嘉昒 柴涛 +1 位作者 王敏 李玉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7-40,共4页
从中北大学生活污水中筛选得到一株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韦荣氏菌(Veillonellaceae Rogosa-W23)。该菌株适宜培养温度为35℃,最适pH=8.0,最佳碳源为葡萄糖。Veillonellaceae Ro-gosa-W23所产微生物絮凝剂成分... 从中北大学生活污水中筛选得到一株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韦荣氏菌(Veillonellaceae Rogosa-W23)。该菌株适宜培养温度为35℃,最适pH=8.0,最佳碳源为葡萄糖。Veillonellaceae Ro-gosa-W23所产微生物絮凝剂成分鉴定为还原性糖。该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可达95.1%。絮凝对比试验发现:该絮凝剂优于高分子絮凝剂PAC,其对黄土悬液、纳米级铜-碳-石墨悬液也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产生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活性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盛艳玲 张强 +2 位作者 盛艳茹 王化军 李诚斌 《矿冶》 CAS 2006年第1期29-32,共4页
从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絮凝剂产生菌并将其编号为M1。该菌产生的絮凝剂对高蛉土悬浊液具有良好的絮凝能力。进一步实验表明.M1菌产生的絮凝剂是在稳定期后期絮凝活性达到最大;对培养基的研究表明,脲是M1产生絮凝剂的最佳氮源,淀... 从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絮凝剂产生菌并将其编号为M1。该菌产生的絮凝剂对高蛉土悬浊液具有良好的絮凝能力。进一步实验表明.M1菌产生的絮凝剂是在稳定期后期絮凝活性达到最大;对培养基的研究表明,脲是M1产生絮凝剂的最佳氮源,淀粉、麦芽糖和木糖作为碳源能够促进M1合成和分泌絮凝剂。M1分泌的絮凝剂在pH=8~11范围内絮凝效果最好;多种阳离子对M1产生的絮凝剂都有助凝作用,并且三价阳离子Fe^3+、AP^3+对M1产生的絮凝剂助凝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产生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活性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国惠 李春茂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6-30,共5页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到1株絮凝活性很高的菌株MY-88。研究结果表明,MY-88的初始培养pH为6.5~7.0,最适温度为25~35℃,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在摇床速度为180r/min时,其絮凝率达100%。Na^+、K^+、Ca^2+、Fe^3+均有较好的促絮凝作...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到1株絮凝活性很高的菌株MY-88。研究结果表明,MY-88的初始培养pH为6.5~7.0,最适温度为25~35℃,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在摇床速度为180r/min时,其絮凝率达100%。Na^+、K^+、Ca^2+、Fe^3+均有较好的促絮凝作用,其中Ca^2+尤为显著,使絮凝率这99.6%。MY-88在较大的pH、温度、摇床速度、搅拌速度、水样pH等范围内均具有较高的絮凝活性,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产生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活性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平 戴友芝 唐受印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27,共3页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1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E-9,初步鉴定其为大肠杆菌.首次发现大肠杆菌能产生微生物絮凝剂.该菌产生絮凝剂的适宜培养条件为:乙醇为碳源,大豆粉为氮源,初始pH值为6.5~7.2、温度为30℃.絮凝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产絮凝剂...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1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E-9,初步鉴定其为大肠杆菌.首次发现大肠杆菌能产生微生物絮凝剂.该菌产生絮凝剂的适宜培养条件为:乙醇为碳源,大豆粉为氮源,初始pH值为6.5~7.2、温度为30℃.絮凝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产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97%~99.5%,而絮凝剂投加量仅为通用发酵培养基的1/15,絮凝效果优于聚丙烯酰胺等常用絮凝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 培养条件 大肠杆 初始PH值 发酵培养基 聚丙烯酰胺 分离筛选 活性污泥 初步鉴定 首次发现 絮凝实验 絮凝效果 大豆粉 絮凝 悬浊液 高岭土 投加量 碳源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丁存宝 田永淑 王艳红 《河北化工》 2006年第6期15-16,36,共3页
采用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方法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出絮凝剂产生菌菌种,经过驯化培养后,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混悬液的絮凝效果为指标,选取培养较好的一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分析了影响絮凝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培养温度为30℃... 采用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方法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出絮凝剂产生菌菌种,经过驯化培养后,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混悬液的絮凝效果为指标,选取培养较好的一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分析了影响絮凝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培养温度为30℃,pH为7.0,葡萄糖为碳源,摇床转速140r/min,培养72h时,絮凝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 正交优化设计 筛选 培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HHE-P7的培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晖 周康群 +3 位作者 胡勇有 成文 刘洁萍 周遗品 《广州环境科学》 2005年第2期12-15,共4页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絮凝剂产生菌,鉴定为青霉菌,命名为HHE—P7,其产生的絮凝剂命名为MBF7。该菌产生絮凝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葡萄糖培养基、初始pH值为4.5~6.0、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200r/min、培养3.4d产生的高效...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絮凝剂产生菌,鉴定为青霉菌,命名为HHE—P7,其产生的絮凝剂命名为MBF7。该菌产生絮凝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葡萄糖培养基、初始pH值为4.5~6.0、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200r/min、培养3.4d产生的高效絮凝剂MBF7对于淀粉废水的浊度去除率最高达9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 培养条件 初始PH值 高效絮凝剂 活性污泥 淀粉废水 培养基 青霉 葡萄糖 min 去除率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研究
19
作者 时红 牛志卿 李晋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5-27,共3页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 3株能产生高效絮凝活性的微生物 ,对其中 1株TJ3进行其最佳培养条件及废水絮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TJ3的最佳培养条件为 :以葡萄糖、蛋白胨作碳、氮源 ,初始pH值 6~ 7,温度 2 5~ 30℃ ,摇床转速 12 0~ 16 0r min,...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 3株能产生高效絮凝活性的微生物 ,对其中 1株TJ3进行其最佳培养条件及废水絮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TJ3的最佳培养条件为 :以葡萄糖、蛋白胨作碳、氮源 ,初始pH值 6~ 7,温度 2 5~ 30℃ ,摇床转速 12 0~ 16 0r min,培养时间 72h,可产生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 ,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达 92 4 %。同时在最佳培养条件下 ,该菌所产絮凝剂对多种废水净化效果明显 ,尤其对净化分散兰染液、酵母菌菌液分离最为突出 ,絮凝率均在 95 %以上 ,具有较高的絮凝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产生 筛选 培养 废水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与絮凝条件 被引量:4
20
作者 吕亚芳 赵敏 +2 位作者 汪春蕾 彭元举 魏兴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3-64,共2页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45株菌株,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浮液絮凝效果为指标,筛选出1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絮凝率达83.43%。该菌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以pH值在7.0左右、温度在60℃左右时絮凝效果最好,少量的Ca2+可提高絮凝率;采用水提—丙酮沉淀...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45株菌株,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浮液絮凝效果为指标,筛选出1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絮凝率达83.43%。该菌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以pH值在7.0左右、温度在60℃左右时絮凝效果最好,少量的Ca2+可提高絮凝率;采用水提—丙酮沉淀—真空干燥的工艺,最终从发酵液中得到粗制干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 絮凝剂产生 絮凝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