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生物活性玻璃复合多孔支架材料 被引量:11
1
作者 任耀彬 郑裕东 +2 位作者 王迎军 陈晓峰 吴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6-199,共4页
研究了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复合型羟基丁酸 -戊酸共聚物 /溶胶 -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多孔支架材料 ,采用溶液浇注沥滤法制备了任意形状的三维连通多孔结构支架 ,并进行三维结构表征和显微形貌观察 ;通过对成型条件的调节 ,可控制支架的孔径和... 研究了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复合型羟基丁酸 -戊酸共聚物 /溶胶 -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多孔支架材料 ,采用溶液浇注沥滤法制备了任意形状的三维连通多孔结构支架 ,并进行三维结构表征和显微形貌观察 ;通过对成型条件的调节 ,可控制支架的孔径和孔隙率 ;在模拟生理体液中进行复合支架材料的生物活性测试。研究表明 ,通过控制致孔剂用量、尺寸大小和分散 ,得到的支架材料呈三维连通开孔结构 ,且孔隙分布均匀、孔隙率达 90 %以上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 ,羟基丁酸 -戊酸共聚物与生物活性玻璃良好相容 ,后者粘附在支架孔壁上 ;支架在模拟生理体液中浸泡后发现生物活性玻璃表面有羟基碳酸磷灰石多晶体生成 ,表明复合支架仍保持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 生物活性玻璃 复合多孔支架材料 组织工程支架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乙酸/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多孔支架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8
2
作者 黄艳霞 陈楚 +1 位作者 任杰 任天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9-632,共4页
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MHA)复合多孔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主要包含以下步骤:首先通过室温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然后通过L-丙交酯在二甲苯溶液中聚合接枝纳米羟基磷灰石得到改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最后... 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MHA)复合多孔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主要包含以下步骤:首先通过室温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然后通过L-丙交酯在二甲苯溶液中聚合接枝纳米羟基磷灰石得到改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最后通过改进的热致相分离两步初化法制备PLGA/ MHA复合多孔支架。X射线衍射仪(XRD)显示纳米羟基磷灰石合成成功,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显示其为半径为30~50nm的球形,红外光谱显示聚乳酸成功的接枝到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改进的热致相分离两步初化法制备的PLGA/MHA复合多孔支架的孔径在100~45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 复合多孔支架
下载PDF
丝素蛋白/纳米生物玻璃复合多孔支架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轩肖娜 朱海霖 陈建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6-231,共6页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丝素蛋白(SF)/纳米生物玻璃(N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并用XRD、FT-IR、SEM等对SF/NBG复合支架进行了结构与性能表征。结果表明,SF/NBG复合多孔支架孔连通性较好,孔径为150~300μm,孔隙率为80.6%~90.3%;同时NBG的...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丝素蛋白(SF)/纳米生物玻璃(N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并用XRD、FT-IR、SEM等对SF/NBG复合支架进行了结构与性能表征。结果表明,SF/NBG复合多孔支架孔连通性较好,孔径为150~300μm,孔隙率为80.6%~90.3%;同时NBG的加入促进了复合多孔支架中SF的构象部分由无规卷曲向β-折叠转变。复合多孔支架抗压强度和抗压模量相比于纯SF多孔支架有较大提高。采用模拟体液浸泡实验研究了复合支架的体外生物活性,并用XRD、FT-IR和FESEM对试样表面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复合多孔支架经模拟体液浸泡7d后,表面沉积出类骨羟基磷灰石(HA)层,NBG的加入能加快复合多孔支架表面沉积类骨HA的速度。研究结果显示SF/N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有望作为生物活性良好的骨组织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纳米生物玻璃 复合多孔支架 物活性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甲壳素复合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红梅 陈庆华 +2 位作者 潘兴华 庞荣清 丑修建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6年第1期21-24,共3页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甲壳素(HAP/β-TCP/CS)多孔支架的制备及其与人体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以羟基磷灰石粉体为基体,采用有机泡沫浸渍-发泡复合成型工艺制备出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多孔支架,再将该多...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甲壳素(HAP/β-TCP/CS)多孔支架的制备及其与人体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以羟基磷灰石粉体为基体,采用有机泡沫浸渍-发泡复合成型工艺制备出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多孔支架,再将该多孔支架与甲壳素复合得到有机-无机复合支架,然后通过体外培养实验评价该复合支架的干细胞相容性。结果复合甲壳素可以显著提高HAP/β-TCP支架的抗压强度,并且该支架具有三维连通网状结构,细胞在支架上粘附,生长良好。结论该复合多孔支架具有良好的干细胞亲和性和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粉体 磷酸三钙 甲壳素 复合多孔支架材料 生物相容性 相容性研究 骨髓间质干细胞 复合支架 有机泡沫浸渍 细胞相容性 细胞亲和性 网状结构 体外培养 实验评价 抗压强度 工艺制备 复合成型 支架 粘附 三维
下载PDF
BG/PHBV复合多孔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动物植入实验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晓凯 陈晓峰 +2 位作者 刘玮 于胜吉 张梅梅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1-224,共4页
本文研究了溶胶-凝胶生物玻璃 聚羟基烷酸脂(BG PHBV)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与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并对植入动物体内的BG PHBV和羟基磷灰石 聚羟基烷酸脂(HA PHBV)两种材料的成骨情况进行了SEM跟踪测试。结果表明:在动物实验中,与HA PHBV... 本文研究了溶胶-凝胶生物玻璃 聚羟基烷酸脂(BG PHBV)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与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并对植入动物体内的BG PHBV和羟基磷灰石 聚羟基烷酸脂(HA PHBV)两种材料的成骨情况进行了SEM跟踪测试。结果表明:在动物实验中,与HA PHBV复合多孔支架材料相对照,BG PHBV植入后,新生骨形成时间早,骨修复完成时间早,降解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生物玻璃/聚羟基烷酸脂 复合多孔支架材料 成骨细胞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TGF-β1诱导分化的兔BMSCs复合左旋聚乳酸\β-磷酸三钙多孔支架材料体外研究实验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康 王大平 +6 位作者 熊建义 朱伟民 刘建全 雷鸣 许蕴 张晓丽 刘弼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3-547,共5页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rBMSCs经TGF-β1诱导分化的软骨细胞复合左旋聚乳酸\β-磷酸三钙(PLLA\β-TCP)多孔支架材料体外构建仿生人工软骨。方法低温挤出成形法制备成PLLA\β-TCP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体外分离、培养rBMSCs至第3代,利用含有TGF-β...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rBMSCs经TGF-β1诱导分化的软骨细胞复合左旋聚乳酸\β-磷酸三钙(PLLA\β-TCP)多孔支架材料体外构建仿生人工软骨。方法低温挤出成形法制备成PLLA\β-TCP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体外分离、培养rBMSCs至第3代,利用含有TGF-β1特殊诱导系统诱导其向软骨细胞分化,诱导14d后用甲苯胺蓝染色及II型胶原免疫组化进行鉴定后与PLLA\β-TCP多孔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并取第7、14、21d细胞复合材料进行电镜扫描观察细胞贴附、生长、增殖状况,同时消化收集贴附支架第7、14、21d的细胞,行RT-PCR检测分化软骨细胞相关基因aggrecan、Col2A1在mRNA水平的表达,Western-bolt检测II型胶原蛋白的分泌情况。结果 rBMSCs经诱导后向软骨细胞分化,甲苯胺蓝染色见分化软骨细胞分泌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电镜扫描见分化细胞在支架材料分布均匀,黏附良好;RT-PCR及Western-bolt检测示7、14、21daggrecan、Col2A1在mRNA水平、II型胶原蛋白均有不同程度表达。结论利用含有TGF-β1特殊诱导系统诱导rBMSCs分化的软骨细胞复合到PLLA\β-TCP多孔支架材料上,细胞生长良好,并能正常分泌软骨细胞特异细胞外基质,体外成功构建了组织工程软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诱导 复合多孔支架材料 组织工程软骨
下载PDF
碳酸氢氨制孔制备聚乳酸(PLLA)/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骨修复多孔支架材料
7
作者 王科锋 唐小红 +2 位作者 许秀娟 康云清 尹光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8-71,共4页
采用混合溶剂(氯仿,丙酮)溶解后的聚乳酸(PLLA)与β磷酸三钙(β-TCP)、制孔剂碳酸氢氨(NH4HCO3)复合,冷冻干燥成型制备聚乳酸/β磷酸三钙多孔复合支架材料。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比例的混合溶剂在-10℃间体积收缩干燥制备... 采用混合溶剂(氯仿,丙酮)溶解后的聚乳酸(PLLA)与β磷酸三钙(β-TCP)、制孔剂碳酸氢氨(NH4HCO3)复合,冷冻干燥成型制备聚乳酸/β磷酸三钙多孔复合支架材料。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比例的混合溶剂在-10℃间体积收缩干燥制备的材料具有良好的成型性能和力学强度,碳酸氢氨(粒径200~400μm)质量比为30%(wt),PLLA/β-TCP质量比为1:1时,制备的支架材料抗压强度5.6MPa,孔隙率66.3%,孔径200~400μm。得到理想的复合骨修复多孔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β磷酸三钙 复合多孔支架 碳酸氢氨 孔隙率
下载PDF
原位沉淀法制备CS/nHA多孔复合支架及其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汪阮峰 颜世峰 +1 位作者 胡圳 尹静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0-1088,共9页
通过原位沉淀法和冷冻相分离技术得到含有钙磷前驱体(Ca P)的初始多孔支架,利用多孔支架表面原位生成的壳聚糖(CS)膜减缓Na OH溶液中OH-离子的渗透速率,以达到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缓慢形成的目的,从而制得nHA分布均匀的CS/nHA多孔复合支... 通过原位沉淀法和冷冻相分离技术得到含有钙磷前驱体(Ca P)的初始多孔支架,利用多孔支架表面原位生成的壳聚糖(CS)膜减缓Na OH溶液中OH-离子的渗透速率,以达到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缓慢形成的目的,从而制得nHA分布均匀的CS/nHA多孔复合支架.利用扫描电镜(SEM)和万能试验机研究复合支架的结构和性能,发现nHA为针状结构,长度为80~200 nm,宽度为20~50 nm.随着nHA含量的增加,复合支架的孔隙率下降,由(93. 8±3. 3)%降至(87. 7±3. 8)%,压缩强度则逐渐提高,由(0. 5±0. 09) MPa增加至(1. 5±0. 06) MPa.当复合支架中nHA质量分数为25%时,未发现nHA团聚现象,nHA均匀地分布于CS基体中.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推断,nHA与CS之间可能存在配位和氢键作用.细胞实验结果表明,CS/nHA多孔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细胞在支架内部贴壁黏附生长. CS/nHA多孔复合支架有望在骨组织工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沉淀法 纳米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 骨组织工程 多孔复合支架
下载PDF
气体发泡法制备PLLA/BCP多孔复合支架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杨琦 索进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4年第5期32-36,共5页
用气体发泡法制备的聚乳酸(PLLA)多孔支架,力学性能通常随着孔隙率的增加而降低,且支架表面的疏水性限制着其在骨支架中的应用。通过共混PLLA与双相磷酸钙(BCP)陶瓷粉末,以碳酸氢铵(AB)作为致孔剂,采用气体发泡法制备了PLLA/BCP... 用气体发泡法制备的聚乳酸(PLLA)多孔支架,力学性能通常随着孔隙率的增加而降低,且支架表面的疏水性限制着其在骨支架中的应用。通过共混PLLA与双相磷酸钙(BCP)陶瓷粉末,以碳酸氢铵(AB)作为致孔剂,采用气体发泡法制备了PLLA/BCP多孔复合支架,分析了AB粒径对支架孔径的影响以及AB和BCP的含量对PLLA支架力学性能及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B粒径的增大,支架的孔径尺寸也相应增大;随着AB含量的增加,PLLA/BCP复合支架的孔隙率相应增大、力学性能呈下降趋势;BCP的加入对PLLA支架的孔隙率影响不大,随着BCP含量的增加,支架的力学性能和亲水性能整体上升。通过调节AB的粒径和含量、BCP的含量,控制支架材料的孔隙率(52.2%~82.1%)、力学性能(压缩强度0.52~1.24MPa)以及亲水性能,制备的PLLA/BCP多孔复合支架能更好地满足骨组织工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P PLLA/BCP多孔复合支架 气体发泡法 力学性能 亲水性能
下载PDF
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多孔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研究
10
作者 施咏毅 罗敏清 +2 位作者 毛丽 卢神州 Yong-yi Min-qing Shen-zhou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11,共5页
为了探讨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SF/HA)复合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用于骨缺损的修复,采用超声波凝胶干燥法制备了SF/HA复合材料;以脱胶茧丝为增强材料,水溶性淀粉为制孔剂,通过去离子水萃取法除去淀粉,制备了SF/HA多孔复合材料。对其孔... 为了探讨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SF/HA)复合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用于骨缺损的修复,采用超声波凝胶干燥法制备了SF/HA复合材料;以脱胶茧丝为增强材料,水溶性淀粉为制孔剂,通过去离子水萃取法除去淀粉,制备了SF/HA多孔复合材料。对其孔隙率及抗压强度进行测试,并将其植入兔股骨缺损处观察修复的情况。SF/HA多孔复合材料的孔隙率接近75%,孔径尺寸分布约从几微米到400μm,并且孔隙之间相互贯通,其抗压强度可达10 MPa以上,植入兔股骨缺损处未见引起骨组织明显的炎症反应及骨坏死,术后12周发现基本修复骨缺损部位,而空白对照组没有骨生成。SF/HA多孔复合材料可以满足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基本要求,用于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羟基磷灰石 多孔复合材料 修复骨缺损 Treatment BONE Defect Composites 兔股骨缺损 抗压强度 复合多孔支架材料 骨组织工程支架 法制备 孔隙率 水溶性淀粉 植入 增强材料 炎症反应 去离子水 凝胶干燥 基本要求
下载PDF
壳聚糖-明胶多孔复合支架构建自体组织工程化软骨组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夏万尧 刘伟 +4 位作者 崔磊 商庆新 刘彦春 钟伟 曹谊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77-579,共3页
目的 探讨壳聚糖 明胶多孔复合支架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 消化分离猪耳廓软骨细胞 ,接种于自制壳聚糖 明胶多孔复合支架上培养 1周 ,将细胞 生物支架复合物种植于猪自体腹外侧壁皮下 ,第 10、16周取材 ,分别从大体、... 目的 探讨壳聚糖 明胶多孔复合支架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 消化分离猪耳廓软骨细胞 ,接种于自制壳聚糖 明胶多孔复合支架上培养 1周 ,将细胞 生物支架复合物种植于猪自体腹外侧壁皮下 ,第 10、16周取材 ,分别从大体、组织学、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和生物化学对再生软骨组织进行评价。结果 HE染色见 10周时有软骨组织形成 ,所形成的软骨组织见软骨细胞均匀分布 ,包埋在软骨陷窝内 ,还可见未降解的支架材料。 16周时软骨组织完成成熟 ,软骨细胞包埋在软骨陷窝内 ,支架材料完全降解 ,结构与正常软骨组织相似。Masson′strichrome染色见所形成的软骨组织间质中都有被染成绿色的胶原分布。Vehoeff染色见 16周时形成的软骨间质内含大量被染成蓝黑色弹性纤维。免疫组化证实形成的软骨组织有Ⅱ型胶原分布 ,生物化学证实所形成的软骨组织的蛋白聚糖含量与正常猪耳软骨的含量接近。结论 利用自制壳聚糖 明胶多孔复合支架上可在具有免疫功能的自体动物内形成软骨组织 ,但形成的软骨不充分 ,壳聚糖 明胶多孔复合支架有以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明胶多孔复合支架 自体组织 工程化软骨组织 实验研究 生物医学工程 软骨细胞
原文传递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多孔复合支架材料 被引量:12
12
作者 肖秀峰 黄琼瑜 +2 位作者 刘榕芳 佘厚德 林宗琼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9-46,共8页
为提高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改善其生物活性,综合天然与合成高分子的优点,采用溶液共混相分离法制备出聚己内酯(PCL)-壳聚糖(CS)多孔支架材料,并进一步采用离心注浆法填充具有生物活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HA)-聚乙烯醇... 为提高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改善其生物活性,综合天然与合成高分子的优点,采用溶液共混相分离法制备出聚己内酯(PCL)-壳聚糖(CS)多孔支架材料,并进一步采用离心注浆法填充具有生物活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HA)-聚乙烯醇(PVA)复合浆料,制备了n—HA—PVA/PCI,-CS复合多孔支架材料,改善了PCL-CS支架材料力学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孔隙率和抗压强度试验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CL—CS支架材料的内部具有蜂窝状的相互贯通的孔隙结构,孔隙率可以达到60%~80%。CS含量越大,孔隙率越大,而抗压强度越小。填充后的nHA—PVA/PCL—CS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孔隙率有所下降,但仍大于60%,而其弹性模量可提高至25.71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复合支架 羟基磷灰石 聚己内酯 壳聚糖 聚乙烯醇
原文传递
Preparation of Chitosan/Poly(L-Lactide) Porous Composite Scaffolds
13
作者 CHEN Pin NIU Xu-feng +4 位作者 SHE Zhen-ding ZHOU Gang TAN Rong-wei WANG Jiang-xue FAN Yu-bo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2012年第2期67-72,共6页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formation of chitosan/poly (L-lactide) (CS/PLLA) porous composite scaffold using a novel emulsion freeze-drying technique. First, an oil in-water (O/W) emulsification system was us...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formation of chitosan/poly (L-lactide) (CS/PLLA) porous composite scaffold using a novel emulsion freeze-drying technique. First, an oil in-water (O/W) emulsification system was used in the presence of surfactant Tween-80, in which CS solution was used as the water phase and PLLA solution was used as the oil phase. The emulsion was observed by inverted microscope (× 200). The emulsion droplet was spherical and uniform in size. FT-I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hydrogen bond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CS and PLLA components.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caffolds were also analyzed. The SEM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osite scaffolds formed well interconnected pore structure and homogenous distribution of CS and PLLA. When the content of PLLA reached 50%, the porosity of CS/PLLA composite scaffolds were between 83 %-91% and density in the range of 0.047 to 0.11 g/era3. The porosity showed a slight decrease and the densit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LLA dose.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increased from 0.32 to 0.43 MPa, while the compressive modulus increased from 1.99 to 3.91 MPa as the PLLA contents increased from 10% to 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TERIALS ehitosan poly(L-laeticle) emulsion composi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