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陷湖盆陡坡带扇三角洲—滑塌扇复合扇体的沉积演化及油气地质意义——以中非地区Melut盆地A凹陷白垩系为例
1
作者 陈彬滔 马轮 +6 位作者 洪亮 史忠生 庞文珠 薛罗 王磊 代寒松 赵艳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8-1072,共15页
【目的】扇三角洲—深水滑塌扇组成的复合扇体作为断陷盆地陡坡带重要的粗粒沉积体系和油气储层,其展布范围、演化期次、成藏模式等一直是湖盆沉积和成藏研究的热点。【方法】以中非地区Melut盆地A凹陷高精度三维地震和钻测井资料为基础... 【目的】扇三角洲—深水滑塌扇组成的复合扇体作为断陷盆地陡坡带重要的粗粒沉积体系和油气储层,其展布范围、演化期次、成藏模式等一直是湖盆沉积和成藏研究的热点。【方法】以中非地区Melut盆地A凹陷高精度三维地震和钻测井资料为基础,采用岩心观察、层序划分、地震反射特征与地震属性分析等方法,对扇三角洲—滑塌扇复合扇体的沉积特征与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与结论】发现研究区复合扇体的沉积相类型包括扇三角洲和重力流成因的滑塌扇,滑塌扇具有两类形貌特征,第一类为受坡折控制的线状供源滑塌扇,第二类为受较陡地形坡度控制的单点供源多级滑塌扇。白垩系研究层段刻画出五期扇体,单期复合扇体内部具有退积特征,多期复合扇体具有“先进积、后退积”的垂向演化特征,其中下白垩统Renk组沉积末期复合扇体规模最大,达到148 km^(2)。复合扇体演化主要受幕式构造活动、古地貌和物源供给,以及相对湖平面变化的影响,构造活动强烈、物源供给充足、短轴构造隆升幅度大的时期,复合扇体规模更大,相对湖平面下降初期和上升初期滑塌扇最为发育。提出A凹陷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发生沉积格局转换的新认识,明确了断陷期陡坡带扇三角洲-滑塌扇复合扇体的勘探潜力,指导了勘探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ut盆地 白垩系 复合扇体沉积 三角洲 滑塌 沉积演化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涠洲组复合扇体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杜振川 魏魁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4-278,共5页
北部湾盆地下第三系涠洲组的层序地层可分为 3个超层序和 9个三级层序 ,复合扇主要发育于涠洲组下部超层序 1的层序 2和层序 3低水位体系域。岩性较粗 ,主要有块状混杂砂砾岩 ,具递变层理的含砾砂岩及中粗砂岩、块状层理砂岩、具交错层... 北部湾盆地下第三系涠洲组的层序地层可分为 3个超层序和 9个三级层序 ,复合扇主要发育于涠洲组下部超层序 1的层序 2和层序 3低水位体系域。岩性较粗 ,主要有块状混杂砂砾岩 ,具递变层理的含砾砂岩及中粗砂岩、块状层理砂岩、具交错层理的砂岩、具波状或变形层理的粉砂岩及水平纹理的泥质岩、典型浊积岩等岩相。在分布上和形态上主要由低水位沉积期重力流水道、辫状河道成因形成的扇朵叶体互相叠置而成 ,具有牵引流及重力流成因的双重特点。扇体由碎屑沉积物自湖边缘斜坡向湖盆逐步进积 ,自下而上形成远端扇、中部扇和近端扇的沉积序列。测井曲线为高、中幅指形或齿形及齿化箱形和钟形 ,地震反射呈丘状凸起。复合扇处于湖相生烃泥质岩的包围之中 ,具有非常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且物性较好 ,常形成地层圈闭或构造地层复合圈闭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组 特征 油气勘探意义 北部湾盆地 复合扇体 层序地层 岩相
下载PDF
复合扇体(舌状体)沉积模式及在泌阳凹陷中的勘探意义
3
作者 赵全民 《石油勘探开发情报》 1993年第4期32-44,共13页
关键词 复合扇体 舌状 沉积模式 勘探
下载PDF
复合式扇体变形山体抗滑桩静态爆破施工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有祥 《建筑技术开发》 2019年第18期109-110,共2页
在湘粤山区仁新高速公路施工中,因连续强降雨浸泡山体覆盖层造成原有地貌受力改变,坪田隧道进口右洞与斜井之间的扇形体存在滑坡安全隐患。为消除滑坡隐患,决定对此隧道陡坡洞口的复合式扇体变形山体进行抗滑桩加固处理;从施工安全角度... 在湘粤山区仁新高速公路施工中,因连续强降雨浸泡山体覆盖层造成原有地貌受力改变,坪田隧道进口右洞与斜井之间的扇形体存在滑坡安全隐患。为消除滑坡隐患,决定对此隧道陡坡洞口的复合式扇体变形山体进行抗滑桩加固处理;从施工安全角度出发,抗滑桩施工采用静态爆破技术,并对其工艺原理及技术要点进行研究分析,为其应用的范围扩大总结经验和参数,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 变形山 抗滑桩 静态爆破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海底扇地震沉积学研究
5
作者 党亚云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8-128,共11页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大型海底扇复合体气藏勘探近年来已获重大突破,其低位体系域海底扇砂体储层发育期次及其分布演化规律尚不明确,制约了该区下步油气滚动勘探进程。利用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展开地震沉积学及沉积学综合研究。研究表...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大型海底扇复合体气藏勘探近年来已获重大突破,其低位体系域海底扇砂体储层发育期次及其分布演化规律尚不明确,制约了该区下步油气滚动勘探进程。利用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展开地震沉积学及沉积学综合研究。研究表明:黄流组一段顶底界面分别为T30和T31三级层序界面,内部可进一步识别出T301地震标志层为代表的初始海泛面,T31和T301界面可限定黄流组一段低位体系域海底扇复合体。通过地震-岩性标定及地层切片,自下而上揭示了4期海底扇复合体沉积特征及演化过程。第一期和第二期海底扇在平面上呈“人”字型,主要发育深水水道及水道化朵叶地貌,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大片弱振幅平行反射与零星强振幅反射地震相组合,内部水道摆动剧烈,薄层粉砂岩与泥岩互层为主。第三期海底扇内部水道体系占据主体,岩性以细-极细砂岩为主,储层类型优,岩性圈闭条件好。第四期海底扇大幅萎缩,整体以朵叶地貌为特色。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黄流组一段低位体系域海底扇早期水道建设为主与晚期朵叶为特色的沉积模式,认为低位体系域早期水道储层为下步油气勘探开发的主力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海底复合 低位系域 黄流组 东方区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层序叠加样式与海底扇内部构型 被引量:11
6
作者 钟泽红 张迎朝 +5 位作者 何小胡 徐涛 任建业 刘小燕 凌涛 韩光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99,共9页
通过层序地层研究落实了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大型海底扇复合体的整体轮廓,并精细划分出黄流组一段6个四级层序,其中SQHL11—SQHL13层序(低位域)是东方区海底扇复合体的主要发育层位。在高分辨率层序格架分析的基础上落实了多期次海... 通过层序地层研究落实了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大型海底扇复合体的整体轮廓,并精细划分出黄流组一段6个四级层序,其中SQHL11—SQHL13层序(低位域)是东方区海底扇复合体的主要发育层位。在高分辨率层序格架分析的基础上落实了多期次海底扇朵叶的分布,时间间隔相当于五级层序的砂体在平面上的展布表现出各式各样的形态,可归结为简单扇体、复合扇体和单水道。简单扇体在本区鲜见,以东方29-1区扇朵叶为典型;复合扇体是多个简单扇砂体相互切割及叠置或弯曲水道长时间发育时产生的复杂形式,难以进一步细化,是本区的常见类型;单水道指独立存在的孤立水道。研究表明本区海底扇简单扇体及复合扇体的主要沉积单元是主水道和分支水道微相。东方区海底扇的复杂内部构型与区域构造诱导、物源及构造转换带发育等因素相关。莺歌海盆地T31层序界面形成前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区域构造事件,导致了构造活动对沉积的控制;同时,东方区西部的莺西斜坡带处于构造转换带部位,使得越南中部的蓝江物源通过昆嵩隆起以盆地短轴方向进入东方区形成大面积三角洲及三角洲前方的大型海底扇,并形成类型多样化的砂体构成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海底 简单 复合扇体 单水道 构造转换带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几种地震技术在利96块沙四段砂砾岩体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7
作者 冀延民 《内江科技》 2014年第4期64-64,63,共2页
利96块位于利津油田的东部,东为胜坨油田,西为利津油田的利563块,北为郑家、王庄油田,南临利津洼陷.该块构造上位于东营凹陷西北郑南-利津斜坡带,滨南-利津断裂带的东端,受陈家庄凸起物源供给的影响,沙四段沉积时期,在斜坡带发育了近岸... 利96块位于利津油田的东部,东为胜坨油田,西为利津油田的利563块,北为郑家、王庄油田,南临利津洼陷.该块构造上位于东营凹陷西北郑南-利津斜坡带,滨南-利津断裂带的东端,受陈家庄凸起物源供给的影响,沙四段沉积时期,在斜坡带发育了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沉积,在纵向上多期扇体相互重叠形成复合扇体[1],扇体内部结构复杂,非均值性强,平面上、纵向上砂体展布规律未搞清楚,储层预测有一定不确定性,致使该块储量一直未有效动用.本文应用多种地震技术对利96块沙四段砂砾岩储层进行了预测和描述,对该块勘探开发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预测 砂砾岩 地震技术 沙四段 应用 胜坨油田 复合扇体 陈家庄凸起
下载PDF
强制性海退沉积物与油气分布 被引量:1
8
作者 胡立忠 张中欣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4期76-79,共4页
强制性海退形成于相对海平面下降期间,对应于早期低位体系域的快速下降和缓慢下降以及晚期高位体系域的缓慢下降,引起沉积环境向海方向的迁移;当沉积物供应充足时,在斜坡边缘地区可以发育典型的进积斜坡沉积,表现在地震剖面中常为前积... 强制性海退形成于相对海平面下降期间,对应于早期低位体系域的快速下降和缓慢下降以及晚期高位体系域的缓慢下降,引起沉积环境向海方向的迁移;当沉积物供应充足时,在斜坡边缘地区可以发育典型的进积斜坡沉积,表现在地震剖面中常为前积斜交反射结构。随滨岸线向海退却,在近岸一侧或浅海环境通常缺失低位体系域或陆架边缘体系域,强制性海退形成的砂体沉积往往离岸较远;缓慢下降期的晚期高位体系域也是强制海退的产物。强制性海退可以形成准层序边界和层序边界相一致的特殊现象,层序边界可以构成准层序边界的底界、顶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海退 低水位复合 四分系域 高位系域晚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