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酶原复合物制备过程吸附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曹海军 杜晞 +4 位作者 叶生亮 张学俊 王宗奎 林方昭 李长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55-660,共6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复合物制备过程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吸附条件,提高活性收率。方法选择DEAE-SephadexA-50凝胶平衡体系中柠檬酸钠、氯化钠、pH 3种可变因素,每因素取3水平,根据L9(33)正交表设计试验,配制平衡液,分别对DEAE-Sephade...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复合物制备过程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吸附条件,提高活性收率。方法选择DEAE-SephadexA-50凝胶平衡体系中柠檬酸钠、氯化钠、pH 3种可变因素,每因素取3水平,根据L9(33)正交表设计试验,配制平衡液,分别对DEAE-SephadexA-50凝胶进行平衡处理后,按1.67g/L加入等量健康人混合去冷沉淀血浆,4℃搅拌,吸附凝血因子;吸附后凝胶洗涤、洗脱,检测洗脱液中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活性并进行活性回收率正交试验直观分析,获得较优吸附条件并进行验证。此外,分析吸附平衡体系电导率与4种因子活性收率间关系。结果柠檬酸钠、氯化钠、pH对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吸附影响不同;在所考察范围内,pH对4种凝血因子吸附影响效应趋势一致,pH越低,吸附效果越佳;柠檬酸钠及氯化钠浓度对4种凝血因子吸附影响效应趋势不一致,柠檬酸钠浓度越高,凝血因子Ⅱ、Ⅶ、Ⅹ吸附越佳,而凝血因子Ⅸ在(0.012~0.02)mol/L水平较佳;氯化钠浓度越低,凝血因子Ⅱ、Ⅶ、Ⅸ吸附越佳,而凝血因子Ⅹ在(0.1~0.14)mol/L水平较佳;平衡体系电导率与4种因子活性收率间不存在线性关系。结论吸附条件中pH及柠檬酸钠浓度对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吸附效果影响较大。柠檬酸钠(0.02~0.028)mol/L,氯化钠(0.02~0.06)mol/L,pH6.6~6.9条件,4种凝血因子吸附效果相对较佳。电导率对4种因子吸附效果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原复合物/制备 吸附条件 活性回收率
下载PDF
ZnO-TiO_2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露 张云怀 肖鹏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2009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前ZnO-TiO_2纳米复合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介绍了ZnO-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其在光催化、催化剂、太阳能电池、传感、防护紫外线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ZnO-TiO2纳米复合物制备应用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的分离和纯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杜珙 薛红 +4 位作者 陈保生 吴钢 曾武威 白玲 张文成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70-472,共3页
从机采浓缩血小板中 ,应用凝胶柱刀豆素A—琼脂糖、肝素—琼脂糖亲和层析与分子筛层析法 ,分离、纯化并得到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由α、β两个亚单位组成 ,糖蛋白Ⅱb可还原为糖蛋白Ⅱbα(... 从机采浓缩血小板中 ,应用凝胶柱刀豆素A—琼脂糖、肝素—琼脂糖亲和层析与分子筛层析法 ,分离、纯化并得到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由α、β两个亚单位组成 ,糖蛋白Ⅱb可还原为糖蛋白Ⅱbα(分子量为 12 5kDa)和糖蛋白Ⅱbβ(分子量为 2 3kDa) ,而糖蛋白Ⅲa为一条多肽链 ,分子量为 95kDa ,还原后为 10 8kDa。经不同凝胶亲和层析、凝胶电泳分析 ,得到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 ,为进一步筛选单克隆抗体和进行药物研发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复合物制备 柱层析法 血小板 糖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 凝胶电泳
下载PDF
氟尿嘧啶/蒙脱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释放性能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桂芳 吕宪俊 +1 位作者 邱俊 陈平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8-683,共6页
以提纯钙基蒙脱石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备出5-氟尿嘧啶/蒙脱石复合物(5-fluorouracil/montmorillonite,5-FU/MMT),探讨了蒙脱石对5-FU的吸附作用。通过透析法研究了释放介质的pH值和释放时间等因素对5-FU/MMT复合物体外释放的影响规律... 以提纯钙基蒙脱石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备出5-氟尿嘧啶/蒙脱石复合物(5-fluorouracil/montmorillonite,5-FU/MMT),探讨了蒙脱石对5-FU的吸附作用。通过透析法研究了释放介质的pH值和释放时间等因素对5-FU/MMT复合物体外释放的影响规律。采用2种体外释放模型对其释放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探讨了5-FU的释放机理以及蒙脱石作为5-FU缓释载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蒙脱石与5-FU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插层作用。蒙脱石对5-FU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药物缓释载体;其体外释放能力受释放溶液的pH值影响,在pH=1.2的释放介质中,5-FU的释放浓度和累积释放量最大,分别为9.01mg/L和23.05%,其次为pH=7.4时的,pH=5.0时的最小。一级动力学模型比Korsmeyer–Peppas模型能更好地拟合和描述5-FU在不同pH值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放量随时间的变化。拟合结果表明:5-FU从5-FU/MMT复合物中释放的行为主要由物理扩散和药物溶解作用决定,同时5-FU与释放介质之间的离子交换作用对释放过程也有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复合物制备 释放 蒙脱石
原文传递
不同蒸煮方式下不同链长脂肪酸对板栗淀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董慧娜 陈洁 +2 位作者 汪磊 陈玲 许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6009-6016,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蒸煮方式下板栗淀粉(chestnutstarch,CS)中加入脂肪酸的可行性,以及效果最优的蒸煮方式和脂肪酸种类。方法通过测定淀粉及淀粉-脂质复合物的粒径大小、短程有序度、结晶度、糊化特性和流变特性,研究不同蒸煮方式下加入不同... 目的探究不同蒸煮方式下板栗淀粉(chestnutstarch,CS)中加入脂肪酸的可行性,以及效果最优的蒸煮方式和脂肪酸种类。方法通过测定淀粉及淀粉-脂质复合物的粒径大小、短程有序度、结晶度、糊化特性和流变特性,研究不同蒸煮方式下加入不同链长脂肪酸对CS特性的影响。结果脂肪酸的加入降低了CS颗粒尺寸、结晶度和短程有序性,增强了CS持水能力。同一蒸煮方式下,以板栗淀粉-月桂酸复合物变化最为明显,其次依次为板栗淀粉-肉豆蔻酸复合物、板栗淀粉-棕榈酸复合物。与常压蒸煮相比,高压蒸煮后淀粉持水能力增强,结晶结构更有序;短期老化淀粉的储能模量G’降低,损耗角正切值tanδ升高,表明抗短期老化性能提升。结论CS中加入脂肪酸具有可行性,不同碳链脂肪酸与CS复合,以短链脂肪酸及高压蒸煮复合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淀粉 脂肪酸 复合物制备 常压蒸煮 高压蒸煮
下载PDF
Bi_(2)WO_(6)基光催化剂在环境和能源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陈通 刘丽珍 +1 位作者 胡程 黄洪伟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9期1413-1438,共26页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口的日益膨胀,随之而来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也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半导体光催化技术能够将低密度的太阳能转化为高密度的化学能,此外它能够通过产生活性自由基来降解空气或水中的污染物,因此在解决上述...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口的日益膨胀,随之而来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也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半导体光催化技术能够将低密度的太阳能转化为高密度的化学能,此外它能够通过产生活性自由基来降解空气或水中的污染物,因此在解决上述问题中具有巨大潜力,被认为是有着广阔前景的绿色无污染的能源转化和环境修复手段.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中,一些光催化剂表现出了较好的光催化活性,如TiO_(2)和ZnO等.然而,由于它们的宽带隙,仅仅在紫外光下具有活性,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对太阳光的利用.为了尽可能地利用太阳能,研究者们开发了许多具有可见光活性的光催化剂.钨酸铋(Bi_(2)WO_(6))作为一种典型的Aurivillius层状钙钛矿材料,因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高的热稳定性和光化学稳定性及环境友好性等特点而备受关注.然而,有限的光吸收和光生载流子的快速复合阻碍了Bi_(2)WO_(6)光催化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因此,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致力于进一步增强Bi_(2)WO_(6)光催化剂的活性.本文对Bi_(2)WO_(6)基光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首先介绍了Bi_(2)WO_(6)的晶体结构、光学性质和光催化基本原理.然后,基于Bi_(2)WO_(6)的改性策略,包括形貌控制、原子调控和复合材料制备,重点讨论了Bi_(2)WO_(6)在水分解、污染物处理、空气净化、杀菌消毒、二氧化碳还原、选择性有机合成等领域的光催化应用.最后,对Bi_(2)WO_(6)基光催化剂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作了展望和总结,提出了Bi_(2)WO_(6)光催化剂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包括(1)大规模、精确可控地合成Bi_(2)WO_(6),特别是高活性晶面、多孔结构和量子点的设计;(2)精确调控原子位置,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揭示活性位点上的光催化过程;(3)发展原位表征技术来观察复合光催化剂的界面电荷动力学以及开发新型Bi_(2)WO_(6)基复合体系.(4)通过机械应力、温度梯度以及电场等外场的耦合提高Bi_(2)WO_(6)的光催化性能;(5)进一步深入研究Bi_(2)WO_(6)在不同领域的光催化应用,特别是在肿瘤治疗和太阳能燃料制备方面,一些新的应用如固氮等也值得探索.期望本综述能够为Bi_(2)WO_(6)和其他高效光催化材料的设计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WO6 光催化剂 形貌控制 原子调控 复合物制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