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秸秆对肉牛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锋 李永峰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92,共4页
文章旨在分析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秸秆对肉牛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状态良好,初始体重接近的60头西门塔尔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其中,对照组肉牛饲喂玉米秸秆型粗饲料,试验1、2、3组分... 文章旨在分析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秸秆对肉牛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状态良好,初始体重接近的60头西门塔尔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其中,对照组肉牛饲喂玉米秸秆型粗饲料,试验1、2、3组分别以33.33%、66.67%、100.00%比例的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秸秆等量替代玉米秸秆,试验共计60 d。结果:(1)试验2、3组肉牛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2、3组肉牛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3组肉牛的料重比(F/G)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2)试验2、3组肉牛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试验1、2、3组肉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1、2、3组有机物(OM)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3组粗蛋白质(CP)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结论:基础日粮中用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秸秆替代玉米秸秆能提高肉牛的生长性能和机体免疫力,增强肉牛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且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秸秆替代玉米秸秆的最佳比例为6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秸秆 肉牛 生长性能 免疫功能 养分消化率
下载PDF
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秸秆对育肥牛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徐仲凯 仲崇岳 吕桂霞 《中国畜牧业》 2022年第22期38-39,共2页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具有极其丰富的秸秆资源,秸秆产量近10年稳定在8亿吨/年,其中玉米秸秆占比最高,2021年达3.24亿吨,占秸秆总量的30%以上。玉米秸秆营养丰富,总能量接近牧草,在三大粮食作物秸秆中,用作饲料的比例最高。但由于玉米秸秆...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具有极其丰富的秸秆资源,秸秆产量近10年稳定在8亿吨/年,其中玉米秸秆占比最高,2021年达3.24亿吨,占秸秆总量的30%以上。玉米秸秆营养丰富,总能量接近牧草,在三大粮食作物秸秆中,用作饲料的比例最高。但由于玉米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较高,适口性较差,直接饲喂时家畜不喜食,消化率偏低,利用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肥牛 复合益生 秸秆资源 秸秆产量 玉米秸秆 木质素含量 农业大国 半纤维素
下载PDF
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豆粕型日粮对哺乳期羔羊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圆圆 李月 +6 位作者 朱会霞 丁亚伟 钱周泽 张昇 郭云霞 孙金旭 郝庆红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3,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豆粕型日粮对羔羊瘤胃发酵参数和菌群结构的影响。选择15日龄健康的随母哺乳羔羊48只,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及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含有0(对照)、5%(FF1)、10%(FF2)、15%(FF3)发酵饲料的羔羊料...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豆粕型日粮对羔羊瘤胃发酵参数和菌群结构的影响。选择15日龄健康的随母哺乳羔羊48只,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及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含有0(对照)、5%(FF1)、10%(FF2)、15%(FF3)发酵饲料的羔羊料,预试期5 d,正试期47 d,第47天空腹采集瘤胃液样品,备测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菌群结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FF2组和FF3组试验组的pH极显著降低(P<0.01),FF2组显著低于FF1组(P<0.05);FF2组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菌体蛋白含量试验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瘤胃液中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戊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FF3组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乙丙比FF3组相比于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FF1组和FF2组显著下降(P<0.05)。从菌群结构看,Ace指数FF1组和FF2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hao1指数FF1组(P<0.01)和FF2组(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菌落多样性指数Simpson和Shannon各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试验组的厚壁菌门丰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提高,FF1组和FF3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综上,羔羊日粮中添加10%的发酵饲料可改善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菌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益生 发酵饲料 羔羊 瘤胃发酵参数 瘤胃
下载PDF
益生菌与石灰复合处理玉米秸秆对东北细毛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吕文龙 李杰 +1 位作者 刘彩娟 任燕锋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6-321,共6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与石灰复合处理玉米秸秆对东北细毛羊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雄性东北细毛羊,按4×4拉丁方试验设计,分别饲喂玉米秸秆(CK组)、6%石灰处理秸秆(A组)、益生菌处理秸秆(M组)、益生菌与... 本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与石灰复合处理玉米秸秆对东北细毛羊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雄性东北细毛羊,按4×4拉丁方试验设计,分别饲喂玉米秸秆(CK组)、6%石灰处理秸秆(A组)、益生菌处理秸秆(M组)、益生菌与石灰复合处理秸秆(C组),研究其对东北细毛羊瘤胃液pH、氨态氮(NH3-N)浓度、微生物蛋白质(MCP)产量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东北细毛羊瘤胃液pH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C组瘤胃液NH3-N浓度、瘤胃MCP产量显著高于CK组(P<0.05);采食后2、4 h瘤胃总VFA浓度C组高于其他各组,但瘤胃平均总VFA浓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益生菌与石灰复合处理玉米秸秆能更好地被反刍动物利用,有利于瘤胃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 石灰 复合处理 东北细毛羊 瘤胃发酵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复合益生菌固态发酵玉米-豆粕型日粮工艺
5
作者 李月 钱周泽 +5 位作者 袁宇婷 庾浩洋 孙佳磊 陈国信 刘洁 郭云霞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05-111,共7页
研究旨在对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豆粕型日粮产生酸溶蛋白的工艺进行优化,为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的应用提供参考。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酸溶蛋白含量为响应值,以接种量、料水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为自变量,通过Box-Behnken设计试验,优... 研究旨在对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豆粕型日粮产生酸溶蛋白的工艺进行优化,为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的应用提供参考。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酸溶蛋白含量为响应值,以接种量、料水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为自变量,通过Box-Behnken设计试验,优化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豆粕型日粮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乳酸杆菌RSG-1∶枯草芽孢杆菌B-1∶地衣芽孢杆菌Y5-39为1∶1∶4时,酸溶蛋白含量最高为5.30%;响应面优化后复合益生菌最佳发酵工艺为:含水量48%,接种量10%,发酵温度48℃,发酵时间10 d,酸溶蛋白含量为13.31%,在考虑生产实际的情况下,将发酵温度调整为37℃。综上,研究确定了多菌种组合固态发酵玉米-豆粕型日粮的最佳工艺条件:含水量为48%、接种量(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1∶1∶4)10%、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10 d,酸溶蛋白含量达到13.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复合益生 玉米-豆粕型日粮 发酵工艺 酸溶蛋白
下载PDF
复合益生菌固态发酵脱除小麦和玉米中呕吐毒素的效果研究
6
作者 张璐瑶 范志勇 +4 位作者 王永伟 王丽 施晶晶 李爱科 何贝贝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159,共9页
为获得高效脱除小麦和玉米中呕吐毒素(DON)的复合益生菌组合,验证其固态发酵的脱毒效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筛选出的菌体脱除、吸附、降解DON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液态基质中,戊糖片球菌、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脱除DON效果最好,... 为获得高效脱除小麦和玉米中呕吐毒素(DON)的复合益生菌组合,验证其固态发酵的脱毒效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筛选出的菌体脱除、吸附、降解DON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液态基质中,戊糖片球菌、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脱除DON效果最好,且脱毒率随反应时间增加而增大,24 h单菌脱毒率最高分别达79.62%、62.22%和82.75%。对不同处理液中DON含量测定,可知3株菌对DON的脱除均以吸附作用为主,且DON解吸附率低于15%。在复合菌固态发酵体系中,戊糖片球菌、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的接种量分别为1×10~6、1×10~7和1×10~8 CFU/g时,对DON污染小麦的脱毒率最高,可达79.49%;当接种量分别为1×10~6、1×10~8和1×10~7 CFU/g时,对DON和玉米赤霉烯酮联合污染玉米的脱毒率最高分别达61.54%和78.15%。此外,三株菌联合固态发酵可提高毒素污染小麦和玉米的粗蛋白质、降低粗纤维含量。在液态基质和固态发酵体系中确定了可高效脱除DON的益生菌组合并初步探明其脱毒机制,为真菌毒素污染谷物固态发酵脱毒提供了一定理论及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呕吐毒素 益生 吸附 固态发酵 玉米 小麦
下载PDF
3种复合益生菌发酵对玉米-豆粕型饲料的品质及营养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王欢 张军 +5 位作者 白长胜 尹珺伊 刘秋瑾 田秋丰 王岩 沈思思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131,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玉米-豆粕型饲料在不同复合益生菌发酵后品质、营养指标及微生物含量变化,筛选适合玉米-豆粕型饲料发酵最优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复合益生菌由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按照不同菌种、剂量复配,复合益... 试验旨在研究玉米-豆粕型饲料在不同复合益生菌发酵后品质、营养指标及微生物含量变化,筛选适合玉米-豆粕型饲料发酵最优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复合益生菌由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按照不同菌种、剂量复配,复合益生菌接种量为5%,含水量55%。以不添加复合益生菌剂自然发酵的饲料为对照组,以厌氧发酵21 d的饲料为试验组。试验组分为发酵组A(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2∶2∶1)、发酵组B(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酵母JM3=2∶2∶1)、发酵组C(枯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酿酒酵母=2∶2∶1)。测定发酵后的饲料品质、营养指标、益生菌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益生菌发酵组饲料颜色差异不大,均为金黄色,气味呈酒香或醇香味。对照组呈黄褐色,玉米面粉味。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发酵组饲料益生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pH值显著降低(P<0.05),其中发酵组C最低,为3.90。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发酵组饲料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降低,粗蛋白、粗灰分、脂肪、淀粉含量均升高,各项指标均以发酵组C最好。与对照组相比,发酵组C磷含量显著升高(P<0.05),代谢能、净能、增重净能和维持净能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发酵组饲料总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发酵组C饲料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豆粕型饲料感官性状、营养指标、钙、磷、代谢能、脂肪酸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枯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酿酒酵母按照2∶2∶1发酵玉米-豆粕型饲料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益生 发酵品质 营养指标 玉米-豆粕型饲料
下载PDF
益生菌发酵板芪复合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晶 苗颖 +5 位作者 蔡永超 李琰 闫微 常伟辰 张红英 杨明凡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4,共5页
文章旨在研究板芪复合物和益生菌发酵板芪复合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将60头28日龄刚刚断奶的三元仔猪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2个试验组,试验组仔猪在饲料中分别按照0.5%的比例添加益生菌发酵板芪复合物和未发酵的板芪复合物,连... 文章旨在研究板芪复合物和益生菌发酵板芪复合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将60头28日龄刚刚断奶的三元仔猪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2个试验组,试验组仔猪在饲料中分别按照0.5%的比例添加益生菌发酵板芪复合物和未发酵的板芪复合物,连续使用28?d,并分别在仔猪的35、42、49、56日龄采血,检测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淋巴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等生化指标,计算仔猪腹泻率、日增重、料重比等生长性能指标,采用平板计数法分别对肠道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进行计数。结果表明:添加0.5%的发酵和不发酵的板芪复合物均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血液中的血红细胞数目、淋巴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含量等(P <0.05);并能显著降低断奶仔猪的腹泻率和死亡率(P <0.05);同时能增加断奶仔猪日增重(P <0.05);发酵板芪复合物组仔猪的直肠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未发酵组和对照组(P <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未发酵组和对照组(P <0.05)。试验表明,板芪复合物对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降低其腹泻率和死亡率均具有很好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芪复合 益生发酵 断奶仔猪 生产性能
下载PDF
添加不同水平糖蜜和复合菌酶制剂对鲜食玉米秸秆青贮营养价值及发酵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姚美玲 王洪宝 +15 位作者 林秀蔚 李伟 刘文 黄萌 丁得利 朱元芳 李青莹 王艳菲 王德香 郭春晖 姚爽 刘雪松 白长胜 王佳辉 张蕾 韩永胜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37-141,共5页
试验针对鲜食玉米收获期较早水分大、粗纤维含量高,秸秆利用率低、堆砌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生物资源大量浪费等卡脖子难题,添加不同水平糖蜜和复合菌酶制剂(植物乳杆菌、双歧杆菌、纤维素酶),旨在研究其对鲜食玉米秸秆青贮营养价... 试验针对鲜食玉米收获期较早水分大、粗纤维含量高,秸秆利用率低、堆砌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生物资源大量浪费等卡脖子难题,添加不同水平糖蜜和复合菌酶制剂(植物乳杆菌、双歧杆菌、纤维素酶),旨在研究其对鲜食玉米秸秆青贮营养价值及发酵品质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青贮过程中共设置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CK组)、添加2%糖蜜组(M_(1)组)、添加2%糖蜜和复合菌酶制剂组(M_(2)组)、4%糖蜜和复合菌酶制剂组(M_(3)组),每组3个重复,青贮60 d后开袋,测定鲜食玉米秸秆青贮营养成分和青贮发酵品质。结果显示:(1)添加不同水平糖蜜和复合菌酶制剂能有效提高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显著增加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P<0.05),显著降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2)添加不同水平糖蜜和复合菌酶制剂能明显改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p H显著下降(P<0.05),乳酸、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氨态氮/总氮含量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2%糖蜜和复合菌酶制剂秸秆青贮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秸秆青贮 糖蜜 复合酶制剂 营养价值 发酵品质
下载PDF
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对肉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粪便微生物菌群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苏晓月 沈亚安 王艳萍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7,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对肉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粪便微生物菌群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选择64只体重(29.25±0.35) kg、健康的杜寒杂交育肥公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对肉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粪便微生物菌群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选择64只体重(29.25±0.35) kg、健康的杜寒杂交育肥公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10%、15%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的粗蛋白(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显著升高(P<0.05),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的沙门氏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试验3组的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A (IgA)、白细胞介素-2 (IL-2)、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尿素氮(BUN)、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肉羊饲粮中添加10%和15%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能够改善肉羊的生长性能、粪便微生物菌群和血清指标,提高养分表观消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益生发酵饲料 肉羊 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粪便微生物 血清指标
下载PDF
玉米秸秆降解复合菌系的筛选及发酵产短链脂肪酸
11
作者 汪文君 刘国庆 王志花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55-58,共4页
利用筛选得到的复合菌系来发酵玉米秸秆,研究复合菌系对降解秸秆产短链脂肪酸的影响,并对微生物菌群结构组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复合菌系在前4 d的降解速度最快,秸秆、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达30.35%、27.07%和14.71%,在12 d时,... 利用筛选得到的复合菌系来发酵玉米秸秆,研究复合菌系对降解秸秆产短链脂肪酸的影响,并对微生物菌群结构组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复合菌系在前4 d的降解速度最快,秸秆、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达30.35%、27.07%和14.71%,在12 d时,其降解率分别达40.02%、32.25%和20.93%。复合菌系的代谢产物以异丁酸和乙酸为主,其含量分别占总短链脂肪酸的36.46%和33.15%。由高通量测序可知,复合菌系中的优势菌属主要由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Cellulosilyticum、Clostridium XIVa、Enterobacteriaceae和Peptostreptococcaceae等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复合 筛选 降解 短链脂肪酸
下载PDF
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不同混合比例对发酵全混合日粮营养品质和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小冬 于二汝 +4 位作者 洪莉平 尚以顺 裴成江 罗近平 陈才俊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年第2期20-28,34,共10页
[目的]研究以玉米秸秆和金针菇菌糠作为粗饲料加工调制肉牛发酵全混合日粮(fermented total mixed ration,FTMR)时二者的最佳配比,为菌糠等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设置7个不同比例的粗饲料混合处理组,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 [目的]研究以玉米秸秆和金针菇菌糠作为粗饲料加工调制肉牛发酵全混合日粮(fermented total mixed ration,FTMR)时二者的最佳配比,为菌糠等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设置7个不同比例的粗饲料混合处理组,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的比例分别为8∶2(T1组)、7∶3(T2组)、6∶4(T3组)、5∶5(T4组)、4∶6(T5组)、3∶7(T6组)、2∶8(T7组),再以精粗比为4∶6(鲜重)添加肉牛精料补充料,混合均匀后加工制成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将不同处理组的TMR样品装入青贮袋,压实密封后抽真空,遮光保存于室内,自然发酵60 d制成FTMR;分别测定并比较TMR和FTMR的营养组分含量和霉菌毒素含量,同时,测定FTMR的发酵参数,确定最优配比。[结果]①随着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配比降低,TMR的DM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CP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NDF和ADF含量总体呈逐渐增加趋势,EE含量呈波动性变化。②随着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配比降低,FTMR的DM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与发酵前相比,T4组的DM损失率最低;T3组和T4组FTMR的CP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与发酵前相比,T3组与T4组FTMR的CP含量增加;各组FTMR的EE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与发酵前相比,T1组~T4组FTMR的EE含量下降,T5组~T7组增加;T1组~T5组FTMR的NDF含量显著(P<0.05)低于T6组和T7组,T3组NDF含量最低,与发酵前相比,T3组和T5组FTMR的NDF含量下降;T1组~T5组FTMR的ADF含量显著(P<0.05)低于T6组和T7组,与发酵前相比,T4组和T5组ADF含量下降。③各组FTMR样品均产生酸香味,发酵品质良好;T3组FTMR的pH值最低,显著(P<0.05)低于其余各组,T4组的pH值也较低;随着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配比降低,FTMR的LA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T4组含量最高,T3组次之,二者均显著(P<0.05)高于其余各组;随着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配比降低,FTMR的AA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T5组含量最高,T4组和T3组次之;各组FTMR样品均检测到微量的PA,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T6组和T7组FTMR样品检测到微量的BA,其余各组均未检出;T3组FTMR的AN/TN比值最低,除T6组和T7组AN/TN比值超过10%外,其余各组均小于10%。各组TMR样品以及各组FTMR样品中AFB1、ZEN、OTA含量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参考《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发酵前后样品中霉菌毒素均未超过阈值。④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TMR的AFB1和ZEN含量,玉米秸秆和金针菇菌糠混合比例处理以及发酵和混合比例组合效应对发酵前后样品的AFB1和ZEN含量无显著(P>0.05)影响;发酵处理、玉米秸秆和金针菇菌糠混合比例处理、发酵和混合比例组合效应对发酵前后样品的OTA含量无显著(P>0.05)影响。[结论]综合营养组分和霉菌毒素含量以及发酵品质分析,采用玉米秸秆混合金针菇菌糠调制FTMR的方式能高效保存利用秸秆和菌糠等副产物,二者以6∶4(T3组)或5∶5(T4组)配比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金针菇 发酵全混合日粮 营养组分 发酵品质 毒素
下载PDF
复合益生菌协同复合酶发酵对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尹珺伊 刘秋瑾 +3 位作者 王欢 金振华 孙金艳 史同瑞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6-140,共5页
为评价益生菌协同复合酶发酵对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高产纤维素酶、拮抗致病菌的益生菌与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复配成复合生物发酵剂。设添加复合生物发酵剂、添加对照菌剂、自然发酵3个试验组发酵青贮,每组3个重复。青贮20 d... 为评价益生菌协同复合酶发酵对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高产纤维素酶、拮抗致病菌的益生菌与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复配成复合生物发酵剂。设添加复合生物发酵剂、添加对照菌剂、自然发酵3个试验组发酵青贮,每组3个重复。青贮20 d后,测定饲料成品的发酵品质、营养水平以及霉菌和霉菌毒素含量。结果表明:添加复合生物发酵剂制备的青贮感官品质评分为优,对照菌剂组和自然发酵组评分为良。应用复合生物发酵剂的青贮饲料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菌剂组和自然发酵组(P<0.05),ADF含量较自然发酵组减少31.61%,粗蛋白质(CP)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菌剂组和自然发酵组(P<0.05),CP含量较自然发酵组增加10.29%,乳酸含量较自然发酵组增加10.25%。自然发酵组和添加对照菌剂组在表层都检测到霉菌,相同部位处霉菌毒素含量均高于添加复合生物发酵剂组。综上所述,使用复合生物发酵剂可改善玉米秸秆青贮品质,还可抑制和杀灭多种病原细菌和霉菌,延长青贮成品保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 复合 玉米秸秆 青贮品质
下载PDF
复合菌系MC1预处理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甲烷效率的提高 被引量:38
14
作者 袁旭峰 高瑞芳 +3 位作者 李培培 朱万斌 王小芬 崔宗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66-270,共5页
采用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1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以提高玉米秸秆厌氧甲烷发酵的效率和产气量。复合菌系预处理的结果表明,预处理发酵液的pH值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与以往的复合菌系发酵产物pH值特性相似。在14 d的预处理过程中,... 采用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1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以提高玉米秸秆厌氧甲烷发酵的效率和产气量。复合菌系预处理的结果表明,预处理发酵液的pH值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与以往的复合菌系发酵产物pH值特性相似。在14 d的预处理过程中,秸秆质量减少了59.0%,其中纤维素减少了53.1%,半纤维素减少了76.4%。发酵液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最大值出现在第2 d,为1.44 g/L。化学需氧量(COD)和挥发性产物最大值均出现在第4 d,监测到的5种挥发性产物的量分别为乙醇2.38 g/L、乙酸0.57 g/L、丙酸0.11 g/L、丁酸0.62 g/L和甘油0.22 g/L,因此,处理4 d后最适合甲烷发酵。厌氧发酵的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的玉米秸秆的厌氧发酵相比,预处理后的秸秆总产气量和总甲烷量分别了提高了33.0%和58.1%。结果表明,MC1对玉米秸秆预处理后,可明显提高甲烷产量,具有较高的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酵 秸秆 甲烷 复合 MC1 预处理
下载PDF
低温高效降解玉米秸秆复合菌系发酵条件优化及腐解菌剂的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胡海红 孙继颖 +4 位作者 高聚林 王振 包闹干朝鲁 胡树平 青格尔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02-1609,共8页
为解决北方低温条件下玉米秸秆降解难的问题,利用筛选于锯末的一组玉米秸秆降解复合菌系GF-S72,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及载体生物相容性试验,研究了复合菌系的发酵条件、菌剂载体类型、用量及保存条件。结果表明,复合菌系GF-S72最佳发酵... 为解决北方低温条件下玉米秸秆降解难的问题,利用筛选于锯末的一组玉米秸秆降解复合菌系GF-S72,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及载体生物相容性试验,研究了复合菌系的发酵条件、菌剂载体类型、用量及保存条件。结果表明,复合菌系GF-S72最佳发酵条件为:尿素0.1%、碳氮比20∶1、培养温度10℃、初始p H为8.0、装液量18 m L/150 m L、培养时间6 d、接种量2%。基于试验选取硅藻作为最佳载体,在菌液∶载体=3∶1、菌剂与秸秆配比为0.05 g/2 g,制备低温高效降解玉米秸秆复合型菌剂。试验结果还表明,p H值为8.2、含水量为1.42%、保藏湿度为10%、保藏温度为15℃时,复合型菌剂降解玉米秸秆的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降解 复合 发酵
下载PDF
复合益生菌和纤维素酶联合发酵对小麦秸秆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谢全喜 侯楠楠 +3 位作者 陈静 崔海英 孙明杰 谷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6-199,共4页
以小麦秸秆和玉米面为底物,对照组不添加其他物质,试验组1同时添加2.0‰复合益生菌和5%的纤维素酶,试验组2只添加2.0‰复合益生菌,将其于32℃固体发酵72 h。结果表明,复合益生菌和纤维素酶联合发酵小麦秸秆具有酸香味、松散不黏手且呈... 以小麦秸秆和玉米面为底物,对照组不添加其他物质,试验组1同时添加2.0‰复合益生菌和5%的纤维素酶,试验组2只添加2.0‰复合益生菌,将其于32℃固体发酵72 h。结果表明,复合益生菌和纤维素酶联合发酵小麦秸秆具有酸香味、松散不黏手且呈淡黄色;固体发酵72 h后pH值最低(3.89),霉菌活菌数低于对照2.27个数量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未检出;与未发酵小麦秸秆相比,菌酶联合发酵小麦秸秆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分别降低22.16%、16.42%、14.90%和57.48%,乳酸含量提高了5.07倍。在该试验条件下,该菌酶复合制剂发酵小麦秸秆可显著提高其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为黄贮小麦秸秆添加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复合益生 纤维素酶 营养品质
下载PDF
多功能复合菌剂发酵玉米秸秆对育肥羊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术娜 惠小双 +2 位作者 李红亚 王全 朱宝成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231-2240,共10页
本文目的是研究多功能复合菌剂发酵玉米秸秆对育肥羊能量代谢的影响。选择18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新吉细毛羊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和绝食代谢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每期试验包括预试期10d、正试期3d,共测定3期... 本文目的是研究多功能复合菌剂发酵玉米秸秆对育肥羊能量代谢的影响。选择18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新吉细毛羊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和绝食代谢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每期试验包括预试期10d、正试期3d,共测定3期。对照组的粗饲料是冷藏保鲜的玉米秸秆,试验组为50%发酵玉米秸秆+50%冷藏保鲜玉米秸秆,绝食代谢组的试羊正试期3d绝食。通过开放式呼吸测热装置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气体交换试验和呼吸测热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消化能在第1期中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1),第2、3期中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甲烷能及甲烷能/总能在3期中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期产热量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期试验组代谢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能消化率在第1、2、3期中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0.33%、11.52%、11.86%,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总能代谢率相比对照组在第1期提高11.18%,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2、3期分别提高22.66%、17.19%,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净能在第1、2、3期中比对照组分别提高64.29%、108.1%、84.90%,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发酵玉米秸秆相对于未经处理的玉米秸秆,营养物质的含量得到提高,品质得到改善。将其用于育肥羊粗饲料,可使育肥羊能量代谢水平提高,促进能量沉积与利用,提高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复合 发酵玉米秸秆 新吉细毛羊 呼吸代谢 能量代谢 绝食代谢
下载PDF
复合益生菌发酵鲜食大豆秸秆工艺与饲用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包健 盛永帅 +4 位作者 蔡旋 殷晓风 丁瑞志 郭奇 徐建雄 《饲料研究》 CAS 2015年第9期1-6,共6页
研究以鲜食大豆秸秆为原料,采用固体厌氧发酵法,探讨复合益生菌对营养成分的影响及不同发酵时间和糖蜜添加量对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通过感官评定、营养成分分析、微生物含量和抗营养因子含量来评价发酵饲料的好坏。试验测定发酵前... 研究以鲜食大豆秸秆为原料,采用固体厌氧发酵法,探讨复合益生菌对营养成分的影响及不同发酵时间和糖蜜添加量对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通过感官评定、营养成分分析、微生物含量和抗营养因子含量来评价发酵饲料的好坏。试验测定发酵前后饲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钙、总磷、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等营养物质,测定发酵前后饲料的乳酸菌、乳酸、p H、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和脲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复合益生菌发酵能提高鲜食大豆秸秆饲料品质,同时提高粗灰分、钙和磷含量(P<0.05),降低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提高乳酸菌和乳酸含量(P<0.05),同时降低p H、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和脲酶活性(P<0.05)。最后确定鲜食大豆秸秆饲料最优发酵工艺参数:糖蜜添加量3%,发酵时间3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益生 鲜食大豆秸秆 发酵饲料 饲料品质 工艺参数
下载PDF
多功能复合菌剂发酵玉米秸秆粉营养成分分析及其对育肥猪的饲喂效果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术娜 李红亚 +3 位作者 刘利 徐丽娜 王全 朱宝成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7-31,共5页
分析多功能复合菌剂发酵后的玉米秸秆粉营养成分变化,并考察其替代饲粮对育肥猪的增重效果,探讨发酵玉米秸秆用于育肥猪养殖的可行性。制备发酵玉米秸秆粉,并委托农业部饲料效价与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其进行常规营养成分分析。以大白... 分析多功能复合菌剂发酵后的玉米秸秆粉营养成分变化,并考察其替代饲粮对育肥猪的增重效果,探讨发酵玉米秸秆用于育肥猪养殖的可行性。制备发酵玉米秸秆粉,并委托农业部饲料效价与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其进行常规营养成分分析。以大白×长白×杜洛克三元杂交猪为供试猪,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常规饲粮,试验组Ⅰ饲喂90%常规饲粮+10%发酵玉米秸秆粉,试验组Ⅱ饲喂80%常规饲粮+20%发酵玉米秸秆粉,试验组Ⅲ饲喂75%常规饲粮+25%发酵玉米秸秆粉,测定并计算供试猪的料肉比与增重成本。结果表明:1发酵玉米秸秆粉营养价值相比发酵前显著提升。2相比对照组,试验组Ⅰ、Ⅱ料肉比分别下降8.06%(P<0.01)与1.73%(P<0.05),试验组Ⅲ料肉比提高10.29%(P<0.01);试验Ⅰ、Ⅱ、Ⅲ组饲料价格比常规日粮下降6.73%、13.13%与17.51%,增重成本分别降低14.10%和14.75%与8.93%。发酵玉米秸秆粉作为一种新型的粗饲料,其饲用价值大大提高,可作为一种新型优质高替代饲料应用于育肥猪生产中。在生猪日粮中替代10%的发酵玉米秸秆粉,可促进试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显著降低料肉比与增重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复合 发酵玉米秸秆 营养成分 育肥猪 饲喂效果
下载PDF
复合菌系预处理和强化对玉米秸秆沼气发酵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祝其丽 王彦伟 +4 位作者 谭芙蓉 吴波 代立春 胡国全 何明雄 《中国沼气》 2019年第4期11-17,共7页
为探讨复合菌系预处理和强化对提升玉米秸秆沼气发酵效率的影响,文章分别从纤维素酶活、纤维素降解率、表面结构特征、沼气发酵效率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人工构建的好氧复合菌系AMC对玉米秸秆的预处理效果;同时研究了基于厌氧复合菌系ANMC... 为探讨复合菌系预处理和强化对提升玉米秸秆沼气发酵效率的影响,文章分别从纤维素酶活、纤维素降解率、表面结构特征、沼气发酵效率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人工构建的好氧复合菌系AMC对玉米秸秆的预处理效果;同时研究了基于厌氧复合菌系ANMC的生物强化对玉米秸秆沼气发酵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MC处理组和ANMC处理组的累积甲烷产量为233.09 mL·g^-1 VS和242.56 mL·g^-1 VS,相比对照分别提高了6.89%和11.23%;其中,ANMC处理对秸秆厌氧发酵过程中甲烷含量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 玉米秸秆 沼气发酵 预处理 生物强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