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复合相渗的特低渗透油藏递减率新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项俊辉 殷代印 王东琪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8-143,共6页
特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为提高低效井产能常配合压裂等措施,造成产量大幅度波动,预测递减率难度大.为此,以朝阳沟油田朝55区块为例,重点考虑特低渗透油藏自然递减规律和措施工作量的影响,对产量递减多因素分析理论模型进行简化... 特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为提高低效井产能常配合压裂等措施,造成产量大幅度波动,预测递减率难度大.为此,以朝阳沟油田朝55区块为例,重点考虑特低渗透油藏自然递减规律和措施工作量的影响,对产量递减多因素分析理论模型进行简化,建立了基于复合相渗的特低渗透油藏递减率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复合相渗的产量递减率模型法产油量平均误差为2.97%,与Arps相比,误差降低1.91百分点,考虑了措施工作量影响后,预测产量能够反映波动状况,预测精度更高,有利于指导油田开发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透油藏 复合相渗 递减率 模型 产油量
原文传递
大庆外围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含水率预测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焦震 徐启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3-79,共7页
大庆外围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同时具有储集油气的基质系统和作为渗流通道的裂缝系统,与非裂缝性油藏相比具有特殊的含水率变化趋势,常规含水率预测方法不适用。依据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油水两相渗流特征,提出了基质、裂缝系统相渗复合方法,给... 大庆外围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同时具有储集油气的基质系统和作为渗流通道的裂缝系统,与非裂缝性油藏相比具有特殊的含水率变化趋势,常规含水率预测方法不适用。依据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油水两相渗流特征,提出了基质、裂缝系统相渗复合方法,给出大庆外围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复合相对渗透率曲线,然后根据油藏工程理论,推导出含水率、采出程度计算公式,建立了裂缝性油藏含水率预测方法,结合大庆外围朝阳沟油田低渗透裂缝发育区块进行了实例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复合相渗的含水率预测方法预测相对误差为4.47%,与现有方法中误差最小的水驱规律曲线相比,计算精度提高了2.26百分点,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含水率。研究成果为裂缝性油藏开发决策和开发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复合相渗 含水率 采出程度对
下载PDF
杏六区薄差储层水驱油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殷代印 陈省身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22-27,共6页
通过对杏六区薄差储层典型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筛选,采用流动系数作为权重系数对单层归一化后的曲线进行复合,得到复合相对渗透率曲线。由复合相对渗透率曲线可知,杏六区薄差储层具有残余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小,驱油效率低,共渗区范... 通过对杏六区薄差储层典型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筛选,采用流动系数作为权重系数对单层归一化后的曲线进行复合,得到复合相对渗透率曲线。由复合相对渗透率曲线可知,杏六区薄差储层具有残余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小,驱油效率低,共渗区范围较窄的相渗特征。根据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含水率和采出程度,得出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曲线分为"凸"型和"S"型两种。通过研究杏六区薄差储层的驱油效率与渗透率、原油黏度、驱替压力梯度的关系曲线可知,驱油效率随渗透率、驱替压力梯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地层原油黏度的增加而降低。对驱油效率与微观结构孔隙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孔隙半径与驱油效率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小,仅仅为0.090,驱油效率和喉道半径之间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437;另外,微观孔隙结构参数中孔隙半径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较小,喉道半径与孔喉比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差储层 复合相渗 采出程度 驱油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