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1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纳米流体强化换热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吴俊杰 马丽 +2 位作者 侯竣升 李栋宇 郝南京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7-948,共12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器件、太阳能和机械加工等系统均趋向于高功率和微型化发展.然而,这些系统内部产生的热量也随之增加,导致系统过热甚至烧毁,因此,亟需发展高效热管理系统,以及时带走系统热量.近年来,多种新型热管理技术被广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器件、太阳能和机械加工等系统均趋向于高功率和微型化发展.然而,这些系统内部产生的热量也随之增加,导致系统过热甚至烧毁,因此,亟需发展高效热管理系统,以及时带走系统热量.近年来,多种新型热管理技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其中,复合纳米流体强化换热技术因具有效果显著、成本低廉和无额外能耗等优势而备受关注,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之一.本文对复合纳米流体强化换热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首先总结了近年来复合纳米流体制备的研究现状,然后分析了复合纳米流体的一般性能、传热性能及相关影响因素,着重讨论了复合纳米流体强化换热机制.此外,还介绍了复合纳米流体在微电子、太阳能装置及散热器等领域的应用.最后,讨论了复合纳米流体强化换热技术目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纳米流体 强化换热 复合纳米颗粒 微电子 散热器
下载PDF
ZnO@PAN柔性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压电特性
2
作者 张瑞 李银辉 +2 位作者 高飞 梁建国 李朋伟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45-53,共9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通过两步低温水热法制备了ZnO@聚丙烯腈(PAN)柔性复合纳米纤维膜。研究了静电纺丝电压和滚筒转速对ZnO@PAN柔性复合纳米纤维膜压电和铁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静电纺丝电压为20 kV、滚筒速度为1000 r/min时,ZnO...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通过两步低温水热法制备了ZnO@聚丙烯腈(PAN)柔性复合纳米纤维膜。研究了静电纺丝电压和滚筒转速对ZnO@PAN柔性复合纳米纤维膜压电和铁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静电纺丝电压为20 kV、滚筒速度为1000 r/min时,ZnO@PAN柔性复合纳米纤维膜的输出性能达到最佳,输出开路电压可达到5.5 V,短路电流可达到0.61μA,剩余极化强度可达到0.43μC/cm^(2)。在外部负载电阻为13 MΩ时,柔性复合纳米纤维膜达到最大输出功率0.63μW。经过5000次循环敲击测试,所制备的ZnO@PAN柔性复合纳米纤维膜输出性能保持稳定。通过ZnO@PAN柔性复合纳米纤维膜可实时监测握力器微握、半握、全握三种不同的状态,在自供电柔性压力传感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聚丙烯腈(PAN) 柔性复合纳米纤维膜 静电纺丝技术 压力传感器 柔性材料
下载PDF
银-铜双金属纳米粒子/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3
作者 戎成宝 孙辉 于斌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制备高效抗菌的生物可降解聚乳酸(PLA)静电纺丝纤维膜,首先利用L-抗坏血酸对银和铜的硝酸盐溶液进行化学还原,得到银-铜双金属纳米粒子(Ag-Cu NPs)。然后将Ag-Cu NPs与PLA纺丝液共混,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不同组成的Ag-Cu NPs/PLA... 为制备高效抗菌的生物可降解聚乳酸(PLA)静电纺丝纤维膜,首先利用L-抗坏血酸对银和铜的硝酸盐溶液进行化学还原,得到银-铜双金属纳米粒子(Ag-Cu NPs)。然后将Ag-Cu NPs与PLA纺丝液共混,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不同组成的Ag-Cu NPs/PLA复合纳米纤维膜,并对其形貌、结构、亲水性和抗菌性能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Ag-Cu NPs的粒径约为32 nm,复合纳米纤维膜中Ag-Cu NPs被PLA基体包覆,且沿着纤维径向排列,纤维表面存在大量微小的孔洞;加入Ag-Cu NPs后,Ag-Cu NPs/PLA的水接触角略微降低,亲水性增加,且Ag-Cu NPs和PLA之间仅发生物理作用,未产生明显的化学作用;相比于纯PLA纳米纤维膜,Ag-Cu NPs/PLA的抗菌率明显提高,当纺丝液中Ag-Cu NPs相对于PLA质量为7%时,复合纳米纤维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银-铜双金属纳米粒子 静电纺丝 复合纳米纤维膜 抗菌性能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复合纳米囊泡对糖尿病足溃疡大鼠皮肤创面愈合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4
作者 戴酉力 邓曦东 +2 位作者 牛伯晖 王登梅 赵妍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探究三七总皂苷(PNS)复合纳米囊泡对糖尿病足溃疡(DFU)大鼠皮肤创面愈合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构建DFU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7只大鼠随机分为DFU组、PNS组和PNS复合纳米囊泡(PNS-CNV)组,每组9只。另取12只血糖正常的皮... 目的:探究三七总皂苷(PNS)复合纳米囊泡对糖尿病足溃疡(DFU)大鼠皮肤创面愈合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构建DFU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7只大鼠随机分为DFU组、PNS组和PNS复合纳米囊泡(PNS-CNV)组,每组9只。另取12只血糖正常的皮肤创面大鼠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比较各组创面愈合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白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创面组织微血管密度(MVD),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创面组织中血管生成因子(VEGF)、神经源性基因同源蛋白(Notch1)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DFU组、PNS和PNS-CNV组大鼠空腹血糖(FBG)均高于Control组(P<0.05);药物干预7 d、14 d时,与DFU组相比,PNS组和PNS-CNV组大鼠FBG明显降低,且PNS-CNV组低于PNS组(均P<0.05)。与Control组相比,DFU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CD34阳性表达、MVD及VEGF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血清IL-6、IL-8、TNF-α含量及创面组织Notch1蛋白表达量升高(均P<0.05);与DFU组相比,PNS和PNS-CNV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CD34阳性表达、MVD及VEGF蛋白表达量升高,血清IL-6、IL-8、TNF-α含量及创面组织中Notch1蛋白表达量降低(均P<0.05);与PNS组相比,PNS-CNV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CD34阳性表达、MVD及VEGF蛋白表达量升高,血清IL-6、IL-8、TNF-α含量及创面组织Notch1蛋白表达量降低(均P<0.05)。结论:PNS-CNV可上调DFU大鼠创面组织中VEGF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从而加速创面的愈合,且该作用优于P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复合纳米囊泡 糖尿病足溃疡 血管生成 创面愈合
下载PDF
复合纳米载体在微波可控释药方面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雪茹 刘叶 +2 位作者 刘超 惠壮 崔斌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50,共12页
在现代癌症治疗中,传统化疗药物缺乏靶向性,常伴随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化学疗法的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基于纳米材料的靶向化疗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特别是复合纳米材料在微波刺激下的药物释放性能,展现出了优异的... 在现代癌症治疗中,传统化疗药物缺乏靶向性,常伴随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化学疗法的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基于纳米材料的靶向化疗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特别是复合纳米材料在微波刺激下的药物释放性能,展现出了优异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分析了复合纳米材料如何在微波刺激下实现精准的药物释放,以及这种方法在癌症治疗中的潜力。复合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高稳定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中。在微波刺激下,这些材料能够实现药物的精准控制释放,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害。然而,复合纳米载体在生物体内的分布、靶向性和生物安全性等方面仍面临一定的挑战。例如,纳米粒子的体内稳定性和靶向能力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其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在微波刺激诱导的药物控制释放方面,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精确控制微波能量的传递和局部组织的加热效果仍是主要挑战之一。此外,如何确保微波能量集中于肿瘤组织而不损害周围健康组织,也是当前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未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微波控制技术的改进,预计将开发出更为高效和安全的复合纳米载体,不仅能够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治疗效果,还能在微波刺激下实现更为精准的药物释放控制。综上所述,复合纳米材料在微波刺激下的药物释放性能将是癌症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有望为癌症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纳米材料 纳米载体 靶向给药 微波可控释药
下载PDF
植物蛋白基复合纳米颗粒制备及在生物活性物质递送中的应用
6
作者 刘燕 刘章会 +4 位作者 蒋玲 王启明 饶哲楠 雷小娟 明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49-356,共8页
多酚、精油、维生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预防慢性疾病等功效,但是它们存在溶解度低、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缺陷。研究发现植物蛋白基纳米颗粒是递送生物活性物质的良好材料。然而,使用单一的植物蛋白基纳米颗粒存在包... 多酚、精油、维生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预防慢性疾病等功效,但是它们存在溶解度低、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缺陷。研究发现植物蛋白基纳米颗粒是递送生物活性物质的良好材料。然而,使用单一的植物蛋白基纳米颗粒存在包埋率低、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等问题。植物蛋白和其他生物聚合物(包括蛋白质、多糖、多酚、表面活性剂等)结合,整合了多种生物聚合物的优点,可以克服单一蛋白质的不足,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该文综述了植物蛋白基复合纳米颗粒的分类、制备方法及其在生物活性物质递送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对植物蛋白基复合纳米颗粒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 复合纳米颗粒 递送 多酚 维生素
下载PDF
静电纺丝复合纳米纤维在生物医药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向金涛 张从芬 《天津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32-35,共4页
静电纺丝技术因操作简便,被广泛用于纳米纤维的制备。由于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与机体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人体安全无毒,可以与一些药物、酶和生长因子形成具有特殊功能的复合材料。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被广泛用做伤口敷... 静电纺丝技术因操作简便,被广泛用于纳米纤维的制备。由于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与机体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人体安全无毒,可以与一些药物、酶和生长因子形成具有特殊功能的复合材料。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被广泛用做伤口敷料,加速伤口愈合防止感染;药物载体促进人体对药物的吸收,提高人体对药物的利用率;组织工程有利于骨细胞的生长、缺损组织再生。本研究为纳米复合材料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复合纳米纤维 防护材料 伤口敷料 药物载体
下载PDF
核桃蛋白-低聚半乳糖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Pickering乳液性质
8
作者 刘炯娜 张丹 +1 位作者 蒋雨心 范方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90-1598,1614,共10页
以核桃蛋白(WalPI)和低聚半乳糖(GOS)为原料,采用pH循环-超声联合制备了WalPI-GOS,将其与茶油混合,制备了Pickering乳液。通过FTIR、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DSC对WalPI-GOS进行了表征,考察了m(Wal... 以核桃蛋白(WalPI)和低聚半乳糖(GOS)为原料,采用pH循环-超声联合制备了WalPI-GOS,将其与茶油混合,制备了Pickering乳液。通过FTIR、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DSC对WalPI-GOS进行了表征,考察了m(WalPI)∶m(GOS)对WalPI-GOS颗粒特性及Pickering乳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WalPI)∶m(GOS)=10∶4时,WalPI-GOS和Pickering乳液具有最佳的性能。WalPI-GOS的平均粒径为82.08 nm,Zeta电位为–52.37 mV,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为31.12 m^(2)/g和4346.35 min;WalPI部分疏水基团被包埋于WalPI-GOS分子内部,降低了表面疏水性(840.81 a.u.),提高了游离巯基含量(8.78μmol/g)和熔融温度(93.74℃);WalPI与GOS的复合改变了WalPI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形成以β-折叠为主的二级结构,WalPI与GOS通过氢键、静电相互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形成紧密的网络结构;Pickering乳液平均粒径仅为5.24μm,液滴均匀分布,形成了弹性凝胶网络结构;当剪切速率为0.1 s^(–1)时,具有最高的表观黏度(1.06 Pa·s)。WalPI与GOS间的高交联密度增强了Pickering乳液的凝胶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蛋白 低聚半乳糖 复合纳米颗粒 Pickering乳液 稳定性 食品用化学品
下载PDF
简便合成相可调的CsPbBr_(3)-Cs_(4)PbBr_(6)复合纳米晶及相转变过程的原位研究
9
作者 陈雪莲 申岩冰 +2 位作者 袁芝聪 李恺瑞 潘喜强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3-235,共13页
通过改变四正辛基溴化铵(TOABr)用量和Cs/Pb摩尔比,在室温下采用一步单溶剂法成功制备出单斜相CsPbBr_(3)和六方相Cs_(4)PbBr_(6)两种相结构可调的钙钛矿纳米晶.研究发现,当TOABr浓度较低时(Cs/Pb/Br=1∶1∶4),体系中主要生成了单斜相的... 通过改变四正辛基溴化铵(TOABr)用量和Cs/Pb摩尔比,在室温下采用一步单溶剂法成功制备出单斜相CsPbBr_(3)和六方相Cs_(4)PbBr_(6)两种相结构可调的钙钛矿纳米晶.研究发现,当TOABr浓度较低时(Cs/Pb/Br=1∶1∶4),体系中主要生成了单斜相的CsPbBr_(3)纳米立方块,该立方块主要经历了快速成核、尺寸分布聚焦生长和Ostwald熟化生长3个阶段,最终尺寸为(11.8±1.6)nm.随着TOABr用量的增加,Br^(-)与Pb^(2+)结合形成[PbBr_(3)]^(-)和少量的[PbBr_(4)]^(2-)络合物,两种络合物相互竞争.在成核期和生长早期体系中[PbBr_(3)]^(-)占主导,因而形成大量的CsPbBr_(3)纳米晶,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中过量的Br^(-)会与纳米晶中的Pb相互作用,导致CsPbBr_(3)纳米晶部分转变为具有六边形形状的Cs_(4)PbBr_(6)纳米晶,同时[PbBr_(4)]^(2-)络合物的存在使得Cs_(4)PbBr_(6)纳米晶继续长大,最终形成以CsPbBr_(3)为发光中心的CsPbBr_(3)-Cs_(4)PbBr_(6)复合纳米晶.只有当TOABr用量为0.32 mmol时所得的CsPbBr_(3)-Cs_(4)PbBr_(6)复合纳米晶其光学性能和稳定性表现最佳.在此浓度下改变Cs/Pb摩尔比只影响CsPbBr_(3)纳米晶和Cs_(4)PbBr_(6)纳米晶在体系中的相对含量,当Cs_(4)PbBr_(6)纳米晶含量较高时其荧光强度和稳定性相对较差.该工作对低温可控合成高效稳定的铯铅卤钙钛矿纳米晶提供一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bBr_(3)-Cs_(4)PbBr_(6)复合纳米 原位研究 相转变 形成动力学
下载PDF
复合纳米抗菌肽在羊皮下脓肿病防治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杨竹鸣 侯磊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第2期34-36,共3页
目的:研究复合纳米抗菌肽在羊皮下脓肿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溯性分析某养殖场于2022年1~12月饲养的山羊200只作为样本,按照是否用复合纳米抗菌肽治疗分为对照组(100只)和观察组(100只),对照组山羊采用羔羊料和育肥料饲养,观察组... 目的:研究复合纳米抗菌肽在羊皮下脓肿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溯性分析某养殖场于2022年1~12月饲养的山羊200只作为样本,按照是否用复合纳米抗菌肽治疗分为对照组(100只)和观察组(100只),对照组山羊采用羔羊料和育肥料饲养,观察组山羊在羔羊料和育肥料中掺入0.005%复合纳米抗菌肽饲养,对育肥期山羊进行攻毒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200只山羊攻毒后有36只出现皮下脓肿,金黄色葡萄球菌、伪结核棒状杆菌、其他菌占比分别为28(80.00)、10(28.57)、2(5.7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头孢氨苄、头孢拉定、苯唑西林、氨苄西林、恩诺沙星的耐药率差异显著(P<0.05)。复合纳米抗菌肽与头孢拉定8h、16h、24h药物抑菌实验结果的抑菌圈直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山羊攻毒后羊皮下脓肿病的发病几率和最大直径情况分别为1.00%、1.02±0.00(cm),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山羊外科手术治疗后30d内治愈率、3个月内复发率、皮下脓肿完全消失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山羊复合纳米抗菌肽饲养成本、治疗费用分别为70.46±5.63(元/只)、15.36±4.20(元/只),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羊皮下脓肿病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采用庆大霉素、红霉素、头孢拉定、氨苄西林、恩诺沙星治疗的效果较好,复合纳米抗菌肽的抑菌效果甚至比头孢拉定更好,复合纳米抗菌肽在羊皮下脓肿病防治中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而且成本较低、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纳米抗菌肽 羊皮下脓肿病 抗生素耐药情况 预防效果
下载PDF
TiO_(2)复合纳米材料在电化学酶传感器中的应用
11
作者 尚慧慧 《天津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56-59,共4页
近年来,生物传感器逐渐普及到各领域,如食品检测、生物医疗、化学分析等。随着纳米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通过将各种纳米技术应用到电化学酶传感器,促进电化学酶传感器向全新方向发展。目前,纳米材料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 近年来,生物传感器逐渐普及到各领域,如食品检测、生物医疗、化学分析等。随着纳米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通过将各种纳米技术应用到电化学酶传感器,促进电化学酶传感器向全新方向发展。目前,纳米材料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特征,与其他材料相比较,其具有光、磁、电等突出表现。在生物传感器方面,要求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相容性,能同步负载大量的生物酶分子,提高生物酶分子与电极间的传递效率,缩短效应时间,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从而实现传感器性能最佳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复合纳米材料 电化学酶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AgO/SiO_(2)复合纳米颗粒的可控制备及其光催化特性
12
作者 王芳 殷盼盼 +5 位作者 郭猛 刘宇 杨婉箐 李承翰 黄雨 相文峰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2-227,共6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AgNO_(3)为前驱体,通过共溶胶双水解的方法制备出了AgO/SiO_(2)复合纳米颗粒。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探究了不同Ag离子浓度对复合纳米颗粒微结构的影响,并对相关影响机理进行了...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AgNO_(3)为前驱体,通过共溶胶双水解的方法制备出了AgO/SiO_(2)复合纳米颗粒。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探究了不同Ag离子浓度对复合纳米颗粒微结构的影响,并对相关影响机理进行了讨论,最后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g离子浓度对复合纳米颗粒的结构及分散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当Ag离子浓度较低时,基体SiO_(2)颗粒的球形度较好且分散性很好;负载的AgO纳米颗粒分布相对均匀且粒径在2~4 nm内。Ag离子浓度的增加使SiO_(2)颗粒的球形度逐渐变差,粒径逐渐减小,团聚效应增强,最后形成了不规则的块状团聚体;AgO纳米颗粒随着负载量逐渐增多,分布密度和粒径也逐渐增大,并且分散的纳米颗粒相互连接,由点状分布逐渐向面状分布转变。在可见光照射下,AgO/SiO_(2)复合纳米颗粒对罗丹明B(RhB)的降解率约为94.8%。实验结果表明,AgO/SiO_(2)复合纳米颗粒是一种有效的光催化剂,在光催化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纳米颗粒 AgO/SiO_(2) 复合材料 纳米材料 光催化
下载PDF
SnO_(2)/C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储钠性质的研究
13
作者 徐丽红 王旗 《大学物理实验》 2023年第2期85-90,共6页
二氧化锡由于其低电位和高储钠理论容量以及绿色无毒的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前途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但其导电性不好,且在嵌/脱钠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膨胀,从而导致电池的容量和循环稳定性等电化学性能下降。碳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同时能... 二氧化锡由于其低电位和高储钠理论容量以及绿色无毒的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前途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但其导电性不好,且在嵌/脱钠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膨胀,从而导致电池的容量和循环稳定性等电化学性能下降。碳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同时能减缓材料在脱/嵌钠过程的体积膨胀,本文采用一步合成制备SnO_(2)/C复合纳米材料,并将其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碳包覆花瓣状SnO_(2)复合材料相比于纯的SnO_(2)具有良好的储钠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锡 钠离子电池 复合纳米材料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相变复合纳米纤维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宗旭 张焕芝 +4 位作者 荆锐 吴博竞 徐芬 夏永鹏 孙立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7-234,共8页
有机相变材料具有储能密度大、相容性好、价格低廉的特点,是一种理想的热能储存材料。而聚合物纳米纤维具有比表面积大、纤维直径可控和柔韧性好等多种优点,在纺织、能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通过各种复合技术将有机相变材... 有机相变材料具有储能密度大、相容性好、价格低廉的特点,是一种理想的热能储存材料。而聚合物纳米纤维具有比表面积大、纤维直径可控和柔韧性好等多种优点,在纺织、能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通过各种复合技术将有机相变材料与聚合物纳米纤维结合可获得结构稳定的相变复合纳米纤维,其在智能控温服装、医疗、柔性可穿戴器件等领域表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为了综合利用相变材料和纳米纤维的性能优势,解决有机相变材料在复合纳米纤维中的泄漏问题,本文对比分析了相变材料的封装技术(包括物理混合法、接枝共聚法和纳米约束技术)和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中空纤维填充法、涂层法、复合纺丝法和微胶囊混合纺丝法)。其中,纳米约束技术表现出多样的封装形式和较好的封装效果,复合纺丝法具有较好的纤维可控性,而微胶囊混合纺丝法则具有较高的制备灵活性。为了解决相变复合纳米纤维导热率低的缺陷,研究者大多将导热填料掺杂到纤维基体中,利用高导热率的导热填料在复合材料中形成导热通路来提高整体导热率。另外,结合当下科技前沿信息,对相变复合纳米纤维在柔性可穿戴器件和药物输送控释方面的应用进行进一步介绍,并对其应用领域的扩展进行展望。本文概述了相变复合纳米纤维的特点及制备方法,并提出复合纺丝法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相变材料易泄漏的问题;阐明了通过添加高导热填料可改善相变复合纳米纤维导热率低的缺陷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相变复合纳米纤维在柔性可穿戴器件和药物的输送控释两个领域的应用;展望了相变复合纳米纤维的研究方向。本综述为新型相变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与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复合纳米纤维 封装技术 导热增强 智能应用
下载PDF
Fe_(3)O_(4)-GO复合纳米纸的制备及吸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威霖 陈玲 +2 位作者 王佳 袁凯 焦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4,共7页
为了实现目前实际应用对吸波材料“轻、薄、宽、强”的要求,本工作采用氧化石墨烯(GO)结合磁性纳米粒子四氧化三铁(Fe_(3)O_(4))构筑了一类新型的轻质且具有良好柔韧性的复合纳米纸吸波材料,希望其能简化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并替代吸波涂料... 为了实现目前实际应用对吸波材料“轻、薄、宽、强”的要求,本工作采用氧化石墨烯(GO)结合磁性纳米粒子四氧化三铁(Fe_(3)O_(4))构筑了一类新型的轻质且具有良好柔韧性的复合纳米纸吸波材料,希望其能简化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并替代吸波涂料,实现对吸波性能的调控。首先,利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Fe_(3)O_(4)纳米粒子进行有机化修饰,制备了分散均匀、具有电磁双损性能的Fe_(3)O_(4)-GO复合纳米粒子,进而利用溶剂蒸发沉积法制备了GO及Fe_(3)O_(4)-GO纳米纸,并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H_(2)-Fe_(3)O_(4)稳定附着在GO片层上,当Fe_(3)O_(4)与GO的质量比为4∶6时,其输入阻抗Zin与自由空间阻抗Z0最为接近,复合纳米纸的阻抗匹配性能最好。Fe_(3)O_(4)-GO复合纳米纸较复合纳米粒子具有更强的吸波性能,当Fe_(3)O_(4)与GO的质量比分别为4∶6和5∶5时,在2~18 GHz频段内,反射损耗(RL)值均小于-10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 复合纳米 吸波性能
下载PDF
复合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光热性能的综合实验设计 被引量:2
16
作者 贾承政 胡云霞 +1 位作者 郭嘉萱 王世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35,60,共6页
设计了基于水热法制备高分散纳米粒子Fe_(3)O_(4),并在其外层包覆具有介孔结构的二氧化硅(MSN)和光热转换能力的聚吡咯(PPy),并将井血清蛋白(BSA)修饰到纳米粒子外层,形成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EDS、... 设计了基于水热法制备高分散纳米粒子Fe_(3)O_(4),并在其外层包覆具有介孔结构的二氧化硅(MSN)和光热转换能力的聚吡咯(PPy),并将井血清蛋白(BSA)修饰到纳米粒子外层,形成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EDS、X射线衍射等仪器对材料进行结构和组成的表征。模拟在肿瘤微环境下生成具有细胞毒性的羟基自由基并评价其催化活性,测试了其光热转换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近红外光照射下,复合纳米粒子的光热转换效率为24.13%,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能力。复合材料展现出的顺磁性和介孔结构,为其在肿瘤治疗应用中具有良好磁靶向性和高载药能力提供了前提,特别是其外层包覆PPy后具有的光热转换能力为近红外激光消融肿瘤提供了良好的治疗平台,同时结合其自身的催化能力进一步拓展了材料应用化学动力学疗法杀死肿瘤细胞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纳米粒子 磁性材料 光热
下载PDF
多功能光-磁复合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在柑橘农残检测中的应用
17
作者 李泓霖 郭婷 +4 位作者 周莹 周鸿媛 张宇昊 廖洪波 马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337-347,共11页
为构建一种稳定、结构可控的光-磁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农药残留检测当中,本实验采用高温溶剂热法制备上转换纳米材料(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研究温度、转速对UCNPs的影响,实现UCNPs的可控制备。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三种不... 为构建一种稳定、结构可控的光-磁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农药残留检测当中,本实验采用高温溶剂热法制备上转换纳米材料(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研究温度、转速对UCNPs的影响,实现UCNPs的可控制备。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三种不同结构的多功能光-磁复合纳米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方法研究多功能纳米材料的形貌、结构等性能。此外,利用此复合纳米材料研究柑橘中各类型农药的响应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UCNPs粒径大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不同结构的UCNPs-Fe_(3)O_(4)复合材料中,A结构(UCNPs材料粒径更大的卫星结构)的荧光特性更强;B结构(两种原材料粒径相近的交织结构)在室温下同时具有20.5 emu·g^(-1)的饱和磁化强度和较高的荧光强度,性能平衡;C结构(Fe_(3)O_(4)材料粒径更大的卫星结构)的磁性最佳。同时,该复合材料对柑橘中菊酯类农药、新烟碱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有机磷农药均有一定响应,对菊酯类农药的响应最强,可用于开发菊酯类农药生物传感器。本研究采用简单普适的合成方法,为其他复合材料合成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路,该材料有较佳的光-磁特性和生物相容性,在药物递送、成像等领域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 磁性 荧光特性 光-磁复合纳米材料 农残检测
下载PDF
木薯淀粉硬脂酸复合纳米颗粒的表征及其Pickering乳液稳定性分析
18
作者 姚先超 钟庆旭 +4 位作者 刘鑫 梁玉石 焦思宇 许丁予 林日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1-70,共10页
为研究木薯淀粉脂肪酸复合物用于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可行性,利用支链淀粉含量为78.65%的木薯淀粉溶液在95℃与硬脂酸复合,通过醇沉制备了复合指数分别为2.74%、9.17%、27.66%的复合纳米颗粒。通过扫描电镜可观察到3种复合物均呈现不规... 为研究木薯淀粉脂肪酸复合物用于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可行性,利用支链淀粉含量为78.65%的木薯淀粉溶液在95℃与硬脂酸复合,通过醇沉制备了复合指数分别为2.74%、9.17%、27.66%的复合纳米颗粒。通过扫描电镜可观察到3种复合物均呈现不规则的似球形形貌,激光粒度分析平均粒径分别为315.35、348.19、427.60 nm。3种复合纳米颗粒均在X射线衍射13°、21°处有V型结晶的特征峰,结晶含量随复合指数增大而增加。其去卷曲红外光谱在1 047、1 022、995 cm^(-1)表现出短程有序性变化趋势。复合指数最高的颗粒接触角达到60.30°。3种复合纳米颗粒均能使Pickering乳液稳定7 d以上,而淀粉纳米颗粒乳液稳定不足2 d。复合指数为27.66%的复合纳米颗粒比复合指数2.74%、9.17%的颗粒能更好地稳定乳液。添加量为0.1 g/100 mL以上的复合指数为27.66%的颗粒可以使油水比1∶9(V/V)形成乳液。当添加量增加至7 g/100 mL时,乳液放置60 d后没有发生乳析、相分离现象,液滴分布也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乳液能够稳定在pH 5.6~9.0之间,能够抵抗0.01~0.1 mol/L NaCl离子强度的影响,加热到80℃仍然呈现出较好的乳液形态。木薯淀粉硬脂酸复合纳米颗粒具有稳定Pickering乳液的潜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高含量支链淀粉 复合纳米颗粒 脂肪酸 Pickering乳液
下载PDF
负载白藜芦醇的大麦醇溶蛋白/海藻酸丙二醇酯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19
作者 赵天瑜 唐荣 +1 位作者 金雨楠 梅晓宏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9-98,共10页
以大麦醇溶蛋白(hordein)、海藻酸丙二醇酯(PGA)为原料,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大麦醇溶蛋白-海藻酸丙二醇酯复合纳米颗粒(Hordein/PGA),并对白藜芦醇进行包封。结果表明,随海藻酸丙二醇酯添加量的增加,Hordein/PGA的粒径由1654.9 nm逐渐下... 以大麦醇溶蛋白(hordein)、海藻酸丙二醇酯(PGA)为原料,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大麦醇溶蛋白-海藻酸丙二醇酯复合纳米颗粒(Hordein/PGA),并对白藜芦醇进行包封。结果表明,随海藻酸丙二醇酯添加量的增加,Hordein/PGA的粒径由1654.9 nm逐渐下降至475.9 nm。同时Hordein/PGA的电位均为负值,并随海藻酸丙二醇酯添加量的增大由-3.62 mV下降至-8.04 mV。红外光谱结果显示:大麦醇溶蛋白与海藻酸丙二醇酯主要通过氢键、静电吸引及疏水相互作用结合。以Hordein/PGA1∶1对白藜芦醇进行包封,构建三元复合纳米颗粒(Hordein/PGA/Res),白藜芦醇的包封率可达87%。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白藜芦醇与大麦醇溶蛋白、海藻酸丙二醇酯有效结合。Hordein/PGA/Res经85℃处理30 min后白藜芦醇保留率为88%,显著高于游离白藜芦醇保留率(73%);经6 h紫外光辐射处理后白藜芦醇保留率可提高约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醇溶蛋白 海藻酸丙二醇酯 白藜芦醇 复合纳米颗粒
下载PDF
CuO/In_(2)O_(3)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正丁醇气敏性能研究
20
作者 杜锐 赵盟哲 +4 位作者 周迪 牛晓娟 田玉 郑广 涂亚芳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14,共10页
p-n结独特的势垒效应能够显著地改变半导体复合材料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同时也能影响气敏元件的灵敏度。通过两步水热法制备出不同质量比的CuO/In_(2)O_(3)复合纳米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分... p-n结独特的势垒效应能够显著地改变半导体复合材料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同时也能影响气敏元件的灵敏度。通过两步水热法制备出不同质量比的CuO/In_(2)O_(3)复合纳米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分析了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观察到CuO为球形分级结构,In_(2)O_(3)纳米颗粒附着在其表面。通过气敏性能测试发现,CuO/In_(2)O_(3)复合纳米材料中CuO与In_(2)O_(3)的质量比为1∶2时,样品在225℃下对体积浓度为100×10^(-6)的正丁醇的灵敏度为107,相对纯In_(2)O_(3)纳米颗粒提升了57%。另外,该样品也对正丁醇表现出很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In_(2)O_(3)复合纳米材料 气敏性能 水热法 P-N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