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合评价和复合评价模型在学术期刊评价优越性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熊国经 熊玲玲 陈小山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88,共8页
[目的 /意义]由于传统的单一评价方法弊端愈加明显,笔者将通过实证研究证明组合评价及复合评价模型在学术期刊评价中相对于单一评价模型的优越性,为学术期刊评价提供更合理的评价视角。[方法 /过程]单一评价方法是选择运用熵值法、因子... [目的 /意义]由于传统的单一评价方法弊端愈加明显,笔者将通过实证研究证明组合评价及复合评价模型在学术期刊评价中相对于单一评价模型的优越性,为学术期刊评价提供更合理的评价视角。[方法 /过程]单一评价方法是选择运用熵值法、因子分析法和TOPSIS法对学术期刊进行学术影响力评价,提出的组合评价模型原理是通过对这3种单一评价方法的结果进行Kendall检验,在具有显著性一致性的基础上建立模糊Borda组合评价模型进行组合评价,提出的复合评价模型的原理是通过熵值法的差异系数对因子分析的主因子方差贡献率和因子得分系数的修正,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造加权规范矩阵,运用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结论]实证研究表明,组合评价模型和复合评价模型与单一评价模型评价结果一致性较好,且组合评价模型和复合评价模型具有更好的区分度,相对于单一评价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单一评价模型 模糊Borda法 Kendall 组合评价模型 复合评价模型
下载PDF
位次加权复合评价模型的构想
2
作者 张俊岭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97-99,共3页
在多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的研究中,不同研究者根据自身数据资料、时间等有限条件,选择或主观赋权评价或客观评价,但仅仅采用一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很难令人满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结合国内外学术界盛行的以主观赋权来进行评价的层... 在多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的研究中,不同研究者根据自身数据资料、时间等有限条件,选择或主观赋权评价或客观评价,但仅仅采用一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很难令人满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结合国内外学术界盛行的以主观赋权来进行评价的层次分析法(AHP)和以客观赋权来进行评价的主成分分析法(PCA)两种方法,通过位次进行最终评价的加权评价模型,命名为“位次加权复合评价模型”。该模型是两种基本方法的组合,能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全面、准确地做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 位次加权复合评价模型
下载PDF
卫生项目复合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朝阳 《中国卫生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2-66,共5页
文章通过对卫生项目复核评价模型的应用研究,提出了以逻辑维度和环境维度为基础的要素评价思路、路径和具体步骤,为卫生项目评价实施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关键词 卫生项目 复合评价 复合评价模型
原文传递
云南省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复合系统协同度评价模型构建
4
作者 张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21年第8期4-5,共2页
本文在分析云南省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现状基础上,借鉴相关文献研究,釆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利用 MATLAB14.0软件对影响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的因素进行筛选,借助协同学理论对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度进行测算,得出云南省2017-201... 本文在分析云南省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现状基础上,借鉴相关文献研究,釆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利用 MATLAB14.0软件对影响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的因素进行筛选,借助协同学理论对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度进行测算,得出云南省2017-2019年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度变化情况,并分析影响协同度大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 复合系统协同度评价模型 云南省
下载PDF
基于熵值法修正PLS权重的学术期刊综合评价 被引量:12
5
作者 熊国经 熊玲玲 陈小山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2-196,201,共6页
[目的/意义]期刊评价指标间多重共线性与指标权重不确定性是学术期刊评价面临的两大难题。基于此,提出一种新的复合评价模型。[方法/过程]首先以图情类期刊为例构建PLS路径模型得到各指标外部权重,其次通过熵值法的差异系数对PLS路径模... [目的/意义]期刊评价指标间多重共线性与指标权重不确定性是学术期刊评价面临的两大难题。基于此,提出一种新的复合评价模型。[方法/过程]首先以图情类期刊为例构建PLS路径模型得到各指标外部权重,其次通过熵值法的差异系数对PLS路径模型的外部权重进行修正,最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造加权规范矩阵,最后用加权TOPSIS法比较样本期刊与最优解的相对贴近度并进行排序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有效消除了指标间的多重共线性,合理为指标赋权,且对期刊的评价结果是有效的、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评价 多重共线性 复合评价模型 PLS路径模型 熵值法 加权TOPSIS
下载PDF
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证分析
6
作者 温素彬 李瀛心 毛春元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75-78,共4页
围绕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问题 ,论述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 ,提出了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的方法——动态复合评价模型 ,运用这一模型对我国 2
关键词 城市综合竞争力 评价体系 指标体系 动态复合评价模型
下载PDF
山地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三维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赵思成 胥犇 +2 位作者 李晓军 张万斌 刘保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0-78,共9页
针对山地城市核心区特殊的地形地质、区位价值、建设现状等条件,利用三维精细化评价基本单元体划分城市地下空间,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并建立敏感因子–模糊–变权复合模型作为评价计算方法,实现了山地城市核心区地下... 针对山地城市核心区特殊的地形地质、区位价值、建设现状等条件,利用三维精细化评价基本单元体划分城市地下空间,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并建立敏感因子–模糊–变权复合模型作为评价计算方法,实现了山地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三维评价,可为地下空间开发三维规划提供指导和借鉴。以重庆市渝中半岛为例,获得其0~150 m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三维立体分区及深度–适宜性分区占比变化关系,并选取典型区块对评价方法可靠性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 山地城市核心区 适宜性 三维评价 复合评价模型
下载PDF
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光凤 张祖陆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4-159,共6页
利用复合模糊评价模型,选用具有南京市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以2009年为现状年,对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WRCC)进行了评价,得出WRCC为0.365 4,表明南京市处于可承载的较低水平,已经接近不可承载的临界状态。通过灰色预测方法对南京市2020年... 利用复合模糊评价模型,选用具有南京市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以2009年为现状年,对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WRCC)进行了评价,得出WRCC为0.365 4,表明南京市处于可承载的较低水平,已经接近不可承载的临界状态。通过灰色预测方法对南京市2020年的相关指标进行预测,再次利用复合模糊评价模型对南京市2020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出WRCC为0.490 2,表明该市还处于可承载的范畴,比2009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有所提高。提高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策略包括:(1)节约用水,减少人均用水量;(2)控制人口自然增长速率;(3)调节用水结构,降低万元GDP耗水量;(4)加强污水处理和中水利用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水资源承载力 复合模糊评价模型 灰色预测
下载PDF
关于卫生项目评价应用思考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朝阳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2014年第10期1-4,共4页
围绕项目绩效开展项目监管工作,是实现项目目标以及卫生计生项目科学管理的重要举措。目前国际上使用较为广泛的诸多模型在国内使用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基于国内开展卫生项目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三个基本问题,结合国家卫计委项目监... 围绕项目绩效开展项目监管工作,是实现项目目标以及卫生计生项目科学管理的重要举措。目前国际上使用较为广泛的诸多模型在国内使用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基于国内开展卫生项目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三个基本问题,结合国家卫计委项目监管中心工作实践,阐述了对卫生项目评价的理解,并根据卫生项目评价理论假设,提出了卫生项目复合评价模型逻辑框架的思考。同时强调卫生项目复合评价应正确理解使用评价要素基本概念,关注项目的效果,对项目实施影响因素进行客观和深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项目 评价应用 复合评价模型
下载PDF
基于系统仿真的港口生态承载力动态评价模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祺 张娇凤 +2 位作者 王文渊 宋向群 郭子坚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100,共10页
针对目前港口生态承载力研究中过程机制和时间动态性考虑不足等问题,构建港口生态系统承载力复合评价模型,实现对港口生态承载力的动态评价和演变趋势预测.首先,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三方面建立港口生态承载力的... 针对目前港口生态承载力研究中过程机制和时间动态性考虑不足等问题,构建港口生态系统承载力复合评价模型,实现对港口生态承载力的动态评价和演变趋势预测.首先,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三方面建立港口生态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其次,引入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法,提出港口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港口生态承载力复合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北方某港区为例,运用复合评价模型,对该港区生态承载状况进行现状分析和参数敏感性分析,识别港区生态承载状况的主要影响因子;设置自然发展方案和综合调控方案,动态模拟和评价2015—2030年港区生态承载状况的演变趋势.仿真结果表明,综合调控方案能有效解决港区生态超载的问题,显著提高港区生态承载水平.研究结果可为生态型港口建设及港口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型港口 生态承载力 状态空间法 复合评价模型 敏感性分析 演变趋势
原文传递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Stability of Foundation of Composite Vertical Breakwaters 被引量:1
11
作者 Mohammad Amin Torabi Mehdi Shafieefar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15年第2期175-182,共8页
A series of 2D model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foundation stability of composite vertical breakwaters.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from the experimental study are presented conjointly with a formula to estimat... A series of 2D model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foundation stability of composite vertical breakwaters.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from the experimental study are presented conjointly with a formula to estimate the stability number of foundation,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evaluation of foundation stability of such structures. The influences of wave height, wave period and the berm width on the stability of compo^ite breakwaters with different armor stone sizes were investigated. Forty-five tests were performed to cover the influences of these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research, berm width is a significant parameter concerning erosion of armor foundation. As the berm width increases, the amount of berm erosion decreases. Comparisons are made between results of present study and the estimated stability number proposed by Kimura et al. (1994), which is extension of Tanimoto formula.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ter formula underestimates the stability number. However, by applying an enhancement factor about 1.7 meters to Kimura et al. formula, results correlated with the present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breakwaters CAISSON experimental study Erosion FOUNDATION SCOURING Kimura formula stability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composite polymers by considering the filler size distribution law 被引量:1
12
作者 Sorin HOLOTESCU Floriana D. STOIA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5期704-709,共6页
We present an empirical model for 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ETC) of a polymer composite that includes dependency on the filler size distribution-chosen as the Rosin-Rammler distribution. The ETC is determine... We present an empirical model for 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ETC) of a polymer composite that includes dependency on the filler size distribution-chosen as the Rosin-Rammler distribution. The ETC is determined based on certain hypotheses that connect the behavior of a real composite material A, to that of a model composite material B, filled with mono-dimensional fill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hypotheses to the Maxwell model for ETC is presented. The validation of the new model and its characteristic equation was carried out using experimental data from the reference. The comparison showed that by using the size distribution law a very good fit between the equation of the new model (the size distribution model for the ETC) and the reference experimental results is obtained, even for high volume fractions, up to about 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ETC) Filler size distribution Equivalent volume fraction Composite polym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