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砂复合输导体系及优势输导通道表征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于海涛 孙雨 +3 位作者 孙同文 姜文亚 刘海涛 闫百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1-40,共10页
为了系统表征断-砂复合输导体系的分布特征,准确刻画复合输导体系的优势输导通道,采用断层泥比率法量化表征断层的输导能力,确定油气成藏期输导断层及侧向输导部位;采用连通概率法量化表征砂岩输导层的输导能力,确定砂岩输导层的优势输... 为了系统表征断-砂复合输导体系的分布特征,准确刻画复合输导体系的优势输导通道,采用断层泥比率法量化表征断层的输导能力,确定油气成藏期输导断层及侧向输导部位;采用连通概率法量化表征砂岩输导层的输导能力,确定砂岩输导层的优势输导通道;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刻画断层面空间分布,结合断层面埋深确定油源断层的凸面脊;基于古地貌恢复结果,确定构造脊的分布特征。提出将输导断层、砂岩输导层、油源断层断面脊及构造脊四相耦合,实现对断-砂复合输导体系及优势输导通道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歧口凹陷歧南斜坡区沙一段主要发育2种复合输导体系配置类型,一种为南大港断层(油源断层)断面脊-砂岩输导层-输导断层-构造脊,另一种为砂岩输导层-构造脊-断层。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油藏分布位置及各井含油气显示情况与断-砂复合输导体系中优势输导通道的表征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方法是适用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砂复合输导体系 优势输导通道 输导断层 砂岩输导 断面脊 构造脊 歧南斜坡区
下载PDF
断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输导效率的定量评价——以库车前陆盆地北带白垩系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尚晓庆 刘洛夫 +3 位作者 高小跃 姜振学 刘国东 曾丽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8-43,164-165,共6页
作为库车前陆盆地北带白垩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之一,断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的输导能力是决定油气能否成藏以及成藏规模的重要条件。在对研究区输导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选取适合前陆盆地输导体系的公式,分别计算了逆冲断裂和砂体输导体系... 作为库车前陆盆地北带白垩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之一,断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的输导能力是决定油气能否成藏以及成藏规模的重要条件。在对研究区输导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选取适合前陆盆地输导体系的公式,分别计算了逆冲断裂和砂体输导体系的输导效率;同时对不同构造带输导体系的组合方式进行研究,拟定不同区带断裂、砂体输导体系对油气输导的贡献量。最后提出用权重法计算断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输导效率的模型公式,并对研究区的复合输导效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受到沉积作用和山前构造挤压的双重控制,断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的输导能力呈现出带状展布的特征,与已发现气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证明该模型公式对于天然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中,克拉地区断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的相对输导系数大于90×10-2,是研究区输导条件最为有利的区域,其次为大北地区,再次为迪那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导效率 复合输导体系 白垩系 库车前陆盆地北带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油气复合输导体系探讨 被引量:37
3
作者 施和生 秦成岗 +1 位作者 张忠涛 轩义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61-366,共6页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地区受多期构造叠加影响,具有长期生烃、多源供烃的烃源特征,发育包括断裂体系、输导砂体、构造脊、不整合面等在内的油气输导体系。研究区油气主要输导层位为T60(23.8Ma)-T50(18.5Ma)和T40(16.5Ma)-...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地区受多期构造叠加影响,具有长期生烃、多源供烃的烃源特征,发育包括断裂体系、输导砂体、构造脊、不整合面等在内的油气输导体系。研究区油气主要输导层位为T60(23.8Ma)-T50(18.5Ma)和T40(16.5Ma)-T35(13.8Ma),其中T60-T50广泛发育连片的古珠江三角洲—滨岸沉积砂体及其上覆的巨厚泥岩,为油气的横向输导及长距离运移提供了必要条件,而T40-T35发育的三角洲、斜坡扇与低位进积复合体是研究区有利的油气储集体和侧向输导体。广泛发育的第三系同沉积反向断层是研究区油气运移的纵向输导体系。断层、砂体、构造脊及不整合面等输导体系相互匹配,形成了"构造脊"背景下的"网络式"复合输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网络式”复合输导体系 断裂体系 输导砂体 不整合面构造脊
下载PDF
油气输导体系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
4
作者 牟瑜 张金功 席辉 《地下水》 2012年第4期178-180,共3页
油气输导体系是油气成藏体系的必要元素,也是油气运移研究的薄弱环节。人们对于这一概念的阐述各不相同,绝大多数学者将其划分为高孔渗砂体、断层及裂缝、不整合面以及它们两两或全部的复合输导体系四种类型,目前对输导体系的研究也集... 油气输导体系是油气成藏体系的必要元素,也是油气运移研究的薄弱环节。人们对于这一概念的阐述各不相同,绝大多数学者将其划分为高孔渗砂体、断层及裂缝、不整合面以及它们两两或全部的复合输导体系四种类型,目前对输导体系的研究也集中在这四种类型上。对高孔渗砂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孔隙结构、渗透率和优势运移通道上;对断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断层泥、非渗透性物质、两盘特征、断层面应力及断层活动性上;对不整合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产状、性质、类型及岩性组合等方面。输导体系的类型划分应当以渗透率非均质性为依据,同时充分考虑烃源岩。从盆地沉积演化的角度出发研究各类输导体系的分布,也是油气运移研究领域中的薄弱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输导体系 高孔渗砂体 断层及裂缝 不整合面 复合输导体系
下载PDF
白云凹陷东部A井区油气输导体系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晓凤 曾溅辉 +8 位作者 张忠涛 石宁 张功成 余一欣 杨海长 张博 王晨 张靖 王芳芳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61-1073,共13页
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白云凹陷东部目前已获得多个商业性油气发现,但是该地区油气分布较复杂,油气聚集规律仍有待深入分析.本文基于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和岩心分析资料,对白云凹陷东部A井区油气输导体系... 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白云凹陷东部目前已获得多个商业性油气发现,但是该地区油气分布较复杂,油气聚集规律仍有待深入分析.本文基于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和岩心分析资料,对白云凹陷东部A井区油气输导体系及其控藏作用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发育断裂、不整合面和砂岩输导层三类输导体.断开层位多,长期活动的Ⅰ类断裂为油源断裂,垂向上深部主要起输导油气作用,而浅部垂向和侧向封闭性较好,主要起封堵油气的作用;断开层位少,活动时期短的Ⅱ类断裂主要起封堵油气的作用.砂岩输导层主要为ZJ2段和ZJ3段砂体,输导能力强;而珠海组砂体的区域输导能力较差.T70不整合面主要为削超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靠近洼陷的平行不整合面上、下分别为渗透性的砂岩和灰岩岩层,为油气输导层,东部隆起区的削超不整合则有利于油气聚集.分析得出:沟通白云主洼烃源岩的3号断层系发育的断面脊、ZJ2段和ZJ3段砂岩构造脊以及自西向东发育的不整合构造脊控制了油气优势运移方向,为区域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三种输导体组合形成的复合输导体系类型决定了研究区的油气运移聚集规律:断裂与砂体组成的断-砂复合输导体系表现为断-砂耦合输导、油气近源成藏模式,油气成藏的主要层位为ZJ2段;而断裂与砂体和不整合面复合-网状输导体系则表现为断-砂-不整合-构造脊复合输导、油气远源多层系成藏模式,油气纵向上具有多层系成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输导体系 断层封闭性 构造脊 复合输导体系 油气运移和聚集 白云凹陷东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