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搅拌对金刚石-金属复合薄膜电沉积结果的影响及流体力学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方莉俐 张兵临 姚宁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20,共3页
给出了搅拌对金刚石-金属复合薄膜电沉积结果的影响,指出:搅拌速度对薄膜中金刚石颗粒密度影响很大, 最佳速度范围内(180r/min-220r/min),金刚石颗粒分布致密;螺旋桨位置严重影响金刚石颗粒分布均匀性,搅拌位置为镀液下部时,可以获得致... 给出了搅拌对金刚石-金属复合薄膜电沉积结果的影响,指出:搅拌速度对薄膜中金刚石颗粒密度影响很大, 最佳速度范围内(180r/min-220r/min),金刚石颗粒分布致密;螺旋桨位置严重影响金刚石颗粒分布均匀性,搅拌位置为镀液下部时,可以获得致密均匀的金刚石-金属复合薄膜;阴极倾斜悬挂有利于金刚石颗粒的沉积。并从固液两相流体动力学理论对结果作了简要分析。另外,采用扫描电镜(SEM)检测了薄膜中金刚石颗粒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 金刚石-金属复合薄膜 电沉积 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贵金属纳米颗粒复合薄膜光学特性理论研究
2
作者 张素伟 张波萍 +2 位作者 李顺 朱立峰 张雨桥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35-2142,共8页
采用经典Mie理论模拟计算了Ag、Au和Cu系纳米颗粒复合薄膜的吸收光谱。所有复合薄膜的吸收光谱均在可见光范围内出现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吸收峰。Ag、Au和Cu系复合薄膜的SPR吸收峰峰位和峰强与金属介电常数实... 采用经典Mie理论模拟计算了Ag、Au和Cu系纳米颗粒复合薄膜的吸收光谱。所有复合薄膜的吸收光谱均在可见光范围内出现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吸收峰。Ag、Au和Cu系复合薄膜的SPR吸收峰峰位和峰强与金属介电常数实部(εm1)和虚部(εm2)及介质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ns)之间存在强相关性,相比于εm1和εm2,ns的增大主导SPR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强度增强。通过改变金属和介质种类可以调节Ag、Au和Cu系复合薄膜的SPR吸收峰峰位和峰强,从而调节其光吸收特性。根据ns可以推测出金属纳米颗粒复合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内的SPR吸收峰峰位。理论模拟吸收光谱与前人实验结果吻合,SPR吸收峰峰位的理论值与文献实验值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E理论 金属纳米颗粒复合薄膜 表面等离子共振 介质折射率
下载PDF
溅射沉积MoS2/金属复合薄膜的摩擦学特性
3
《热处理》 CAS 2002年第4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溅射沉积 MoS2/金属复合薄膜 摩擦学特性
下载PDF
“纳米金属团簇复合薄膜的制备和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
4
作者 王逸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81-781,共1页
关键词 纳米金属团簇复合薄膜 制备 非线性光学效应 高压电场 等离子体共振频率
下载PDF
NiO-TiO_2纳米复合薄膜的阻变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建昌 李润霞 郑辰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8-691,共4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n(Ni)/n(Ti)比的Ni O-TiO_2复合薄膜,电学测试表明薄膜具有可重复双极阻变特性,且开关比与Ni O薄膜相比有显著提升.400℃退火n(Ni)/n(Ti)为7∶1的样品阻变阈值电压低、开关比高且稳定性好,原因是Ni O-TiO_2薄...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n(Ni)/n(Ti)比的Ni O-TiO_2复合薄膜,电学测试表明薄膜具有可重复双极阻变特性,且开关比与Ni O薄膜相比有显著提升.400℃退火n(Ni)/n(Ti)为7∶1的样品阻变阈值电压低、开关比高且稳定性好,原因是Ni O-TiO_2薄膜可形成P-N结纳米结构.焦耳热分析表明薄膜荷电输运属于热激发,高阻态符合由氧空位缺陷俘获电荷所致空间电荷限制导电机制,低阻态为欧姆特性,阻变机理为电荷俘获及再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金属氧化物复合薄膜 阻变特性 氧空位
下载PDF
铁氧体表面Cr/Ni/Ag复合薄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6
作者 李洪 崔骏 +4 位作者 林松盛 石倩 蔡畅 韦春贝 黄裕坤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5-130,共6页
目的利用真空镀膜技术对铁氧体电磁感芯表面进行金属化处理,对金属薄膜的结构及性能进行综合分析,为其实现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多腔一体式磁控溅射设备在铁氧体磁体表面依次沉积Cr、Ni、Ag,作为铁氧体表面复合金属薄... 目的利用真空镀膜技术对铁氧体电磁感芯表面进行金属化处理,对金属薄膜的结构及性能进行综合分析,为其实现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多腔一体式磁控溅射设备在铁氧体磁体表面依次沉积Cr、Ni、Ag,作为铁氧体表面复合金属薄膜。采用扫描电镜对复合薄膜表面、截面形貌进行表征;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复合薄膜表面粗糙度进行测量;利用划格法对复合薄膜附着力进行测试;利用冲压试验对复合薄膜剥离强度进行测试;利用拉伸试验对复合薄膜结合强度进行测试;利用浸锡试验对复合薄膜耐焊性进行测试。结果试验制备的Cr/Ni/Ag复合薄膜各层厚度分别为420、4200、550 nm,Cr层与Ni层有明显柱状晶结构,层间界面清晰、无明显孔隙,Ag层与Ni层紧密结合。复合薄膜表面粗糙度为13 nm,附着力达0B级,结合力为30 N,抗拉强度达42 MPa。复合薄膜经过450℃浸锡18 s后,表面金属薄膜无脱焊或露底。结论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的Cr(420 nm)/Ni(4200 nm)/Ag(550 nm)复合金属薄膜结构致密均匀,综合性能优异,达到铁氧体电感磁芯表面金属薄膜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体 磁控溅射 复合金属薄膜 Cr/Ni/Ag 结合强度 耐焊性
下载PDF
三层金属磁控溅射复合膜的XRD应力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崔严匀 黎磊 李金华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87-690,共4页
用磁控溅射方法沉积制备的Ag/Ti-W/Ni-Cr三层复合电极薄膜上的Ag膜在工艺中容易脱落,而SiO2衬底上的Ag膜则具有良好的粘附性能。X射线衍射方法常用来检测薄膜中的应力,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衍射峰位置的移动可判断膜中出现的是压应力还... 用磁控溅射方法沉积制备的Ag/Ti-W/Ni-Cr三层复合电极薄膜上的Ag膜在工艺中容易脱落,而SiO2衬底上的Ag膜则具有良好的粘附性能。X射线衍射方法常用来检测薄膜中的应力,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衍射峰位置的移动可判断膜中出现的是压应力还是张应力。实验中,用XRD对三层复合薄膜作了薄膜的应力分析,确定在160℃溅射沉积后,Ag膜中存在压应力,该应力使Ag膜(111)晶面间距(d)比SiO2衬底上的Ag膜晶面间距小约0.35%。采用500℃,15 min N2热退火的方法,可使三层复合膜中Ag膜的XRD峰位回复到与SiO2衬底上Ag膜相同的谱峰位置,说明采用热退火的方法可有效消除复合膜的应力,防止Ag膜的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金属复合电极薄膜 磁控溅射沉积 X射线衍射 应力分析
下载PDF
复合型栅氧化层薄膜双栅MOSFET研究
8
作者 王栋 周爱榕 高珊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5,51,共7页
通过对硅膜中最低电位点电位的修正,得到复合型栅氧化层薄膜双栅MOSFET亚阈值电流模型以及阈值电压模型。利用MEDICI软件,针对薄膜双栅MOSFET,对四种复合型栅氧化层结构DIDG MOSFET(Dual insulator double gate MOSFET)进行了仿真。通... 通过对硅膜中最低电位点电位的修正,得到复合型栅氧化层薄膜双栅MOSFET亚阈值电流模型以及阈值电压模型。利用MEDICI软件,针对薄膜双栅MOSFET,对四种复合型栅氧化层结构DIDG MOSFET(Dual insulator double gate MOSFET)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可知:在复合型结构中,随着介电常数差值的增大,薄膜双栅器件的短沟道效应和热载流子效应得到更有效的抑制,同时击穿特性也得到改善。此外在亚阈值区中,亚阈值斜率也可以通过栅氧化层设计进行优化,复合型结构器件的亚阈值斜率更小,性能更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栅氧化层 复合型栅氧化层薄膜双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介电常数 阈值电压 电流模型 亚阈值斜率 短沟道效应
下载PDF
分形理论及其在薄膜微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9
作者 吕建国 蔡琪 +1 位作者 宋学萍 孙兆奇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4-27,共4页
介绍分形的基本概念以及几种常用的计算简单分形维数的方法,用分形研究Au-MgF2纳米金属介质复合薄膜中Au颗粒和半连续Ag膜中Ag小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复合薄膜中Au颗粒的分形维数随Au含量的增加由1.5516逐渐增大到1.7671,表明金属介... 介绍分形的基本概念以及几种常用的计算简单分形维数的方法,用分形研究Au-MgF2纳米金属介质复合薄膜中Au颗粒和半连续Ag膜中Ag小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复合薄膜中Au颗粒的分形维数随Au含量的增加由1.5516逐渐增大到1.7671,表明金属介质复合薄膜中Au颗粒的平均尺寸随着Au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半连续Ag膜中Ag小岛的分形维数随厚度的增加从1.4051增大到1.7428,说明半连续Ag膜的覆盖率随着其厚度的增加而增大。这一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因此分形可以用来定量表征薄膜显微结构的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MgF2纳米金属介质复合薄膜 半连续Ag膜 分形 分形维数
下载PDF
基于Pb和LiF复合阴极的高对比度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2
10
作者 丛杨 陈志坚 龚旗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51-1053,共3页
通过氟化锂和铅共蒸,做成金属-绝缘体复合阴极,降低了阴极反射率,进而实现了高对比度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对该高对比度器件的光学反射特性和电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传统的金属铝/氟化锂阴极器件进行了比较。该铅-氟化锂复合阴极... 通过氟化锂和铅共蒸,做成金属-绝缘体复合阴极,降低了阴极反射率,进而实现了高对比度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对该高对比度器件的光学反射特性和电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传统的金属铝/氟化锂阴极器件进行了比较。该铅-氟化锂复合阴极的反射率只有18%,比相同厚度铝阴极的反射率降低了大约5倍,另外,该高对比度器件的电致发光特性与传统器件大致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金属-绝缘体复合薄膜 高对比度
下载PDF
Ag-MgF_2复合纳米金属陶瓷薄膜的渗透阈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曹春斌 蔡琪 +2 位作者 江锡顺 宋学萍 孙兆奇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147-3151,共5页
介绍了几种计算纳米金属颗粒镶嵌于陶瓷基体中而形成的复合纳米金属陶瓷薄膜渗透阈的理论方法,分析了理论方法中所运用模型的特点及其精度.并将Landauer有效介质理论和Priou渗透阈理论应用于Ag-MgF2复合纳米金属陶瓷薄膜的渗透阈计算,... 介绍了几种计算纳米金属颗粒镶嵌于陶瓷基体中而形成的复合纳米金属陶瓷薄膜渗透阈的理论方法,分析了理论方法中所运用模型的特点及其精度.并将Landauer有效介质理论和Priou渗透阈理论应用于Ag-MgF2复合纳米金属陶瓷薄膜的渗透阈计算,所得值分别为0·08和0·14(Ag的体积分数),按Priou渗透阈理论计算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最后讨论了影响复合金属陶瓷薄膜体系渗透阈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MgF2复合纳米金属陶瓷薄膜 渗透阈理论 渗透阈
原文传递
Ag-MgF_2复合纳米金属陶瓷薄膜的微结构及吸收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史守华 孙兆奇 孙大明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2-626,共5页
对用真空蒸发技术制备的Ag MgF2 复合纳米金属陶瓷薄膜 (Ag的质量分数为 0 15、0 2 0、0 30 )的微结构及吸收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微结构分析表明薄膜由平均粒径约 18nm的fcc Ag纳米晶粒嵌埋于主要呈非晶态的MgF2 基体中所组成。对... 对用真空蒸发技术制备的Ag MgF2 复合纳米金属陶瓷薄膜 (Ag的质量分数为 0 15、0 2 0、0 30 )的微结构及吸收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微结构分析表明薄膜由平均粒径约 18nm的fcc Ag纳米晶粒嵌埋于主要呈非晶态的MgF2 基体中所组成。对吸收光谱的研究表明 ,Ag纳米微粒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出现在λ =412nm~417nm波段范围内。随着Ag组分增加 ,吸收峰强度下降 ,呈现轻微红移并且逐渐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MgE2复合纳米金属陶瓷薄膜 微结构 吸收光谱 氟化镁
原文传递
Cu-MgF_2复合纳米金属陶瓷薄膜的电导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兆奇 何玉平 +1 位作者 宋学萍 孙大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55-1460,共6页
用射频磁控共溅射法制备了Cu体积分数分别为 10 % ,15 % ,2 0 %和 3 0 %的Cu MgF2 复合金属陶瓷薄膜 .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变温四引线技术对薄膜的微结构、组分及电导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 .微结构分析表明 :制备的Cu MgF2 复... 用射频磁控共溅射法制备了Cu体积分数分别为 10 % ,15 % ,2 0 %和 3 0 %的Cu MgF2 复合金属陶瓷薄膜 .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变温四引线技术对薄膜的微结构、组分及电导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 .微结构分析表明 :制备的Cu MgF2 复合薄膜由fcc Cu晶态纳米微粒镶嵌于主要为非晶态的MgF2 陶瓷基体中构成 ,Cu晶粒的平均晶粒尺寸随组分增加从 11 9nm增至 17 8nm .5 0— 3 0 0K温度范围内的电导测试结果表明 :当Cu体积分数qM 由 15 %增加到 2 0 %时 ,Cu MgF2 复合薄膜的电阻减小了 8个量级 ,得出制备的复合薄膜渗透阈qCM 应处于 15 %和 2 0 %之间 .qM 在 10 %和 15 %之间的薄膜呈介质导电状态 ,而在 2 0 %和 3 0 %之间的薄膜则呈金属导电状态 .从理论上讨论了复合薄膜中杂质电导和本征电导的激活能及其对电导的贡献 ,并讨论了Cu MgF2 复合纳米金属陶瓷薄膜的渗透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gF2复合纳米金属陶瓷薄膜 电导特性 射频磁控共溅射法 微结构 组分 激活能 渗透阈 复合材料
原文传递
有机-金属结构的复合薄膜及其激光写入效应
14
作者 严翔翔 徐伟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33,共4页
通过真空蒸发的方法,在有机层表面蒸镀厚度为纳米尺度的银(Ag)金属层,制备了有机-金属结构复合薄膜.低功率激光照射之后,该复合薄膜的表面产生明显的激光写入点.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激光写入点的形貌,并用紫外-可见(UV-vis)吸... 通过真空蒸发的方法,在有机层表面蒸镀厚度为纳米尺度的银(Ag)金属层,制备了有机-金属结构复合薄膜.低功率激光照射之后,该复合薄膜的表面产生明显的激光写入点.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激光写入点的形貌,并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复合薄膜进行了表征,研究证明银超薄层中存在Ag纳米颗粒,这些纳米颗粒与有机层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金属复合薄膜 银纳米颗粒 有机分子材料 相互作用 激光写入
原文传递
脉冲激光沉积Ag:BaTiO_3纳米复合薄膜及其光学特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光 陈正豪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342-4346,共5页
在MgO(100)基片上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制备了掺有Ag纳米颗粒的BaTiO3复合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对薄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Ag纳米颗粒的尺寸、形态进行了观测,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Ag呈金属态.在410—500nm范围内观... 在MgO(100)基片上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制备了掺有Ag纳米颗粒的BaTiO3复合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对薄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Ag纳米颗粒的尺寸、形态进行了观测,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Ag呈金属态.在410—500nm范围内观测到了Ag纳米颗粒引起的等离子振荡峰,随着后处理温度和Ag颗粒浓度的增加,吸收峰发生红移,并出现了双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复合薄膜 激光沉积 光吸收
原文传递
掺Ag纳米颗粒的BaTiO_3复合薄膜的非线性光学特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光 陈正豪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82-1187,共6页
通过准分子激光(XeCl,308nm,20ns)在MgO(100)单晶衬底上制备了不同掺杂浓度的Ag:BaTiO3纳米复合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薄膜的结构和组分进行了表征.在430nm和470nm附近观测到了不同浓度Ag纳米颗粒引起的等离子体吸收峰... 通过准分子激光(XeCl,308nm,20ns)在MgO(100)单晶衬底上制备了不同掺杂浓度的Ag:BaTiO3纳米复合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薄膜的结构和组分进行了表征.在430nm和470nm附近观测到了不同浓度Ag纳米颗粒引起的等离子体吸收峰,通过z扫描技术对复合薄膜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进行了测量,并对其光学非线性的增强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复合薄膜 激光沉积 非线性光学
原文传递
航天用集成网状电缆的开发
17
作者 杜红杰 毕建金 《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 2004年第2期27-29,共3页
 介绍了集成网状电缆的结构特点以及产品研制过程中解决的一些主要问题。简要阐述了高科技检测设备的应用对此类电缆发展的促进作用,预测了集成网状电缆的发展前景以及在其它一些重要领域上的使用。
关键词 集成网状电缆 基础导线 电缆 航天运载器 通信电缆 特性参数 金属复合薄膜屏蔽
下载PDF
风驰电掣的嘉隆英雄TH150-10型摩托车
18
作者 王渊发 《摩托车》 2003年第9期20-20,共1页
本人是一位摩托车爱好者,在工作的36年中有20个年头从事摩托车驾驶培训教学工作,先后共买过十几辆摩托车,目前家中还有5辆完好的摩托车。 一天,我外出办事无意中发现一家摩托车行展台上摆着一款车,这款车把我牢牢地吸引住了。那是一台... 本人是一位摩托车爱好者,在工作的36年中有20个年头从事摩托车驾驶培训教学工作,先后共买过十几辆摩托车,目前家中还有5辆完好的摩托车。 一天,我外出办事无意中发现一家摩托车行展台上摆着一款车,这款车把我牢牢地吸引住了。那是一台重庆嘉隆科技与江苏新豪科技机车制造有限公司联营合作生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隆英雄TH150-10型摩托车 金属陶瓷复合薄膜 汽油机 陶瓷发动机 结构特点 技术性能 设计
下载PDF
轻松环保新动力——华伟WJB自动变挡发动机
19
作者 罗雄彬 《摩托车信息》 2001年第8期38-39,共2页
WJB自动变挡发动机是一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摩托车发动机,它摒弃了传统的手工操纵变挡机构,采用两挡自动变挡机构,通过油门控制发动机转速,变挡由转速和阻力大小自动控制。同时采用的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绿色环保金属陶瓷... WJB自动变挡发动机是一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摩托车发动机,它摒弃了传统的手工操纵变挡机构,采用两挡自动变挡机构,通过油门控制发动机转速,变挡由转速和阻力大小自动控制。同时采用的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绿色环保金属陶瓷复合薄膜技术”,使尾气排放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托车 华伟WJB自动变档发动机 两档自动变档机构 绿色环保金属陶瓷复合薄膜技术 离合器 外观
下载PDF
s偏振激光斜入射诱导类“叶脉”状自组织条纹结构(特邀)
20
作者 耿娇 严吉 石理平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0,共6页
在金属铂和非晶硅构成的复合薄膜上,观察到了在斜入射条件下由s偏振激光诱导产生的、具有氧化周期性结构的、远离中轴线且外侧结构倾斜的周期性结构。首先,稳态照射下产生的条纹结构呈叶脉状,既不平行也不垂直于激光偏振方向;其次,动态... 在金属铂和非晶硅构成的复合薄膜上,观察到了在斜入射条件下由s偏振激光诱导产生的、具有氧化周期性结构的、远离中轴线且外侧结构倾斜的周期性结构。首先,稳态照射下产生的条纹结构呈叶脉状,既不平行也不垂直于激光偏振方向;其次,动态扫描时产生的结构取向单一且与扫描方向有关;最后,结构周期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这几个现象均与通常的激光烧蚀周期性结构不同。这些发现为调控激光诱导自组织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周期性表面结构 斜入射 纳米光栅 金属-半导体复合薄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