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冲击波的非听力损伤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康建毅 彭承琳 +3 位作者 赵德春 赖西南 王建民 陈菁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1-454,共4页
介绍了国外学者在复杂冲击波造成的非听力损伤评估研究中的一些新进展,并对几种不同评估技术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最大向内胸壁速度损伤评估法、有效峰值损伤评估法和injury软件损伤评估法是目前复杂冲击波对生物损伤评估... 介绍了国外学者在复杂冲击波造成的非听力损伤评估研究中的一些新进展,并对几种不同评估技术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最大向内胸壁速度损伤评估法、有效峰值损伤评估法和injury软件损伤评估法是目前复杂冲击波对生物损伤评估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用有限元方法对复杂冲击波作用下的胸腔和腹腔器官响应机制和作用机理进行研究是今后研究的深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非听力损伤 密闭舱室 复杂冲击波 评估
下载PDF
复杂爆炸载荷致肺损伤试验研究
2
作者 李冈 徐冰川 +1 位作者 胡滨 蔡萌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81-1691,共11页
为研究真实工况下人员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特性,开展某型云爆弹静爆作用下工事内仿人形装置(Anthropomorphic Test Device,ATD)和绵羊的毁伤试验研究。采用爆炸测试装置和简易假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6发爆炸试验分析爆炸冲击波... 为研究真实工况下人员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特性,开展某型云爆弹静爆作用下工事内仿人形装置(Anthropomorphic Test Device,ATD)和绵羊的毁伤试验研究。采用爆炸测试装置和简易假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6发爆炸试验分析爆炸冲击波在ATD表面传播规律,开展2种人员损伤预测模型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工况下,冲击波和崩落的混凝土碎块是主要的毁伤元;爆炸冲击波在ATD表面首先发生反射,随后绕射至其他部位,压力曲线表现出非典型冲击波特征,反射叠加效应明显;在典型冲击波特征正压作用时间区间内,由于Axelsson损伤模型线性阻尼项的影响,求解的胸壁运动速度呈现出先增大至峰值后降低的现象;Axelsson损伤模型与UFC 3-340-02规范相比,在人员损伤预测方面相对保守。所得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应用及毁伤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冲击波 肺损伤 爆炸测试装置 人体胸部 胸壁运动速度
下载PDF
舱室内外爆炸伤复合失血致休克大鼠伤情特点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崔红 肖南 +3 位作者 赖西南 王丽丽 许明伟 张子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探索研究舱室内外爆炸伤后复合失血致休克大鼠不同的伤情特点。方法模拟战时装甲车密闭舱室,将200~220g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舱内组、舱外组、纯失血性休克组3组。观察时间均为致伤后270min。用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压力变化并通过... 目的探索研究舱室内外爆炸伤后复合失血致休克大鼠不同的伤情特点。方法模拟战时装甲车密闭舱室,将200~220g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舱内组、舱外组、纯失血性休克组3组。观察时间均为致伤后270min。用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压力变化并通过Origin7.0进行滤波和分析处理。观察各组死亡率、平均动脉压变化和病理改变。于爆炸后30、90、150、210min检测动脉血气,计算肺含水率。结果与舱外组相比,舱室内爆炸冲击波压力持续时间达3倍以上,压力峰值高,反射波高,具有复杂波的特点。舱内组死亡率为53.8%,高于舱外组死亡率38.5%,而舱外组死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大鼠爆炸伤同时放血致休克后,舱内组平均动脉压一直低于40mmHg,舱外组于爆炸后210min以前平均动脉压高于60mmHg,之后迅速下降,2组平均动脉压在爆炸后30、150、210min存在显著差异(P<0.05)。舱内组肺含水率在炸后270min明显高于舱外组(P<0.05),病理观察见舱内组肺组织损伤重,肺泡萎陷,组织间隙大量红细胞堆积,炎性细胞浸润,肺间隔增宽。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氧分压[p(O2)]在舱内组低于舱外组,而红细胞压积(Hct)及乳酸(LAC)在舱内组高于舱外组(P<0.05)。结论复杂冲击波作用下,舱室内爆炸伤大鼠脏器损伤程度重,代偿能力较开阔地爆炸伤后失血休克大鼠弱,休克发生时间早,程度重,大鼠死亡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舱室爆炸伤 复杂冲击波 休克 模型 SD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