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童年创伤经历与复杂性创伤后应激症状之间的关系:人际信任和反刍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依拉木江·阿布都艾尼 徐子纯 +1 位作者 黄佳丽 周宵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5-240,120,共7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复杂性创伤后应激症状(CPTSS)的现状,探究童年创伤经历、人际信任与反刍对CPTSS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中文版国际创伤问卷、人际信任量表和中文版认知情绪调节问卷对669名在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目的:了解大学生复杂性创伤后应激症状(CPTSS)的现状,探究童年创伤经历、人际信任与反刍对CPTSS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中文版国际创伤问卷、人际信任量表和中文版认知情绪调节问卷对669名在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的CPTSS整体水平较低,其中男生水平低于女生,独生子女水平低于非独生子女;童年创伤经历可以直接正向预测CPTSS,也可以分别通过人际信任和反刍正向预测CPTSS,还可以通过人际信任经反刍的多重中介作用来正向预测CPTSS。结论:人际信任和反刍可能是大学生童年创伤经历影响其CPTSS的重要中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创伤后应激症状 童年创伤 人际信任 反刍
原文传递
TIMBER对意外创伤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期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影响
2
作者 刘洋 黄英 +3 位作者 陈翰 韩亚楠 许辰 李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6-402,F0003,共8页
目的 探讨基于正念的消退和再巩固创伤干预(trauma interventions using mindfulness based extinction and reconsolidation, TIMBER)对意外创伤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期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 目的 探讨基于正念的消退和再巩固创伤干预(trauma interventions using mindfulness based extinction and reconsolidation, TIMBER)对意外创伤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期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创伤康复期患者(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 IES-R总分≥33分)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TIMBER干预,对照组进行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宣教。在干预前(T1)、干预结束时(T2)和干预结束后1个月(T3)使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所有被试进行测量,比较两组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和睡眠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信息及各心理学变量在T1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T2和T3时的IES-R总分及各维度评分、焦虑、抑郁和睡眠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T2和T3时的IES-R总分及各维度评分、焦虑、抑郁和睡眠评分显著低于T1(P<0.01);与T1相比,对照组T2、T3时的回避、闯入2个维度评分及IES-R总分有一定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警觉、焦虑、抑郁和睡眠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MBER可以显著改善意外创伤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期患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焦虑抑郁症状及睡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 消退与再巩固干预 创伤后应激症状 创伤康复
下载PDF
焦虑敏感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关系:冗思和创伤后认知的链式中介作用
3
作者 黄月胜 彭松黎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4-99,共6页
使用焦虑敏感指数第三版、冗思反应量表、简版儿童创伤后认知问卷以及儿童版事件影响量表对39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探讨焦虑敏感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焦虑敏感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 使用焦虑敏感指数第三版、冗思反应量表、简版儿童创伤后认知问卷以及儿童版事件影响量表对39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探讨焦虑敏感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焦虑敏感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2)冗思和创伤后认知在焦虑敏感和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间的中介作用显著,且这一中介效应包含三条中介路径,即冗思、创伤后认知的单独中介以及冗思—创伤后认知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焦虑敏感可以通过冗思和创伤后认知的中介作用对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敏感 创伤后应激症状 冗思 创伤后认知
下载PDF
白血病患儿父母疾病进展恐惧 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影响:自悯的中介作用
4
作者 张静 杨祎玲 +4 位作者 张雨微 何小凤 黄佳颖 王为杰 史蕾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4-37,112,共5页
目的分析自悯在白血病患儿父母疾病进展恐惧(fear of progression,FoP)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间的中介作用,为其心理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广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 目的分析自悯在白血病患儿父母疾病进展恐惧(fear of progression,FoP)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间的中介作用,为其心理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广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219名白血病患儿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父母疾病进展恐惧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平民版量表和自悯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白血病患儿父母FoP总分为(39.56±8.99)分;PTSD症状总分为(34.56±12.03)分;自悯总分为(84.42±10.20)分,其中自我同情及自我批评双因素得分分别为(44.27±6.68)分和(37.87±7.53)分。Spearman分析显示,FoP与PTSD症状呈正相关,自悯与FoP、PTSD症状均呈负相关,自我批评与FoP、PTSD症状均呈正相关(均P<0.01)。自悯在FoP和PTSD症状间起部分中介效应(18.10%),自我批评在FoP和PTSD症状间起部分中介效应(26.97%)。结论FoP既可以直接影响PTSD症状,又可以通过自悯双因素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PTSD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父母 疾病进展恐惧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 自悯
下载PDF
医学应对方式在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间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卓蕙 梁文丽 +2 位作者 吴燕楠 欧丹妮 张琳榆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888-892,共5页
目的分析医学应对方式在疾病不确定感与PTSD间的作用路径,为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11月—2021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广东省三所综合性三甲医院住院乳腺癌患者计31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创伤... 目的分析医学应对方式在疾病不确定感与PTSD间的作用路径,为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11月—2021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广东省三所综合性三甲医院住院乳腺癌患者计31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量表(PCL-C)、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和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进行问卷调查,并借助SPSS 26.0、AMOS 24.0等统计工具完成数据分析、模型构建和效应检验。结果PTSD与疾病不确定感、面对、屈服、回避呈正相关(r=0.294、0.166、0.448、0.163,P<0.05);疾病不确定感与面对、回避呈负相关(r=-0.236、-0.111,P<0.05),与屈服呈正相关(r=0.318,P<0.05);面对在疾病不确定感和PTSD间起遮掩效应(c=0.249,c'=0.299,ab=-0.050,P<0.05),屈服在疾病不确定感和PTSD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37.8%,而回避在两者间无中介作用。结论疾病不确定感正向影响乳腺癌患者PTSD水平,且医学应对方式在两者间起一定预测作用。建议在提供适当的信息支持以缓解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帮助其树立积极应对态度的同时加强应对能力,才能有效降低其PTSD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 疾病不确定感 应对方式 中介作用 遮掩效应 乳腺癌
下载PDF
父母婚姻满意度对儿童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影响:安全感与应对方式的作用
6
作者 黄应璐 杨西玛 周宵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0-516,共7页
为考察父母婚姻满意度、儿童安全感、儿童应对方式与儿童创伤后应激症状(PTSS)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自陈式量表对利奇马台风后852名儿童及其父母进行测查。结果发现:父母婚姻满意度可以通过儿童安全感间接地负向预测儿童PTSS,还可以通过... 为考察父母婚姻满意度、儿童安全感、儿童应对方式与儿童创伤后应激症状(PTSS)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自陈式量表对利奇马台风后852名儿童及其父母进行测查。结果发现:父母婚姻满意度可以通过儿童安全感间接地负向预测儿童PTSS,还可以通过儿童安全感经过儿童积极应对方式间接地负向预测儿童PTSS。但是,父母婚姻满意度不能直接预测儿童PTSS,也不能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地预测儿童PTSS。结果说明,父母婚姻满意度对儿童PTSS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儿童的安全感和积极应对方式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婚姻满意度 安全感 应对方式 创伤后应激症状
下载PDF
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概念、评估、成因及干预 被引量:9
7
作者 田雨馨 伍新春 +1 位作者 陈杰灵 王文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36,共13页
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一般指人们在经历长期、反复的人为创伤事件后所形成的一种精神障碍,其症状表现不仅包括PTSD的核心症状,还包括情绪失调、人际困难、负性自我认知等。目前,CPTSD的发生率已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了测查,其... 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一般指人们在经历长期、反复的人为创伤事件后所形成的一种精神障碍,其症状表现不仅包括PTSD的核心症状,还包括情绪失调、人际困难、负性自我认知等。目前,CPTSD的发生率已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了测查,其结构的稳定性也在多元文化中得到了验证。研究发现,CPTSD的形成不仅与自主性的破坏、信任感的丧失等心理过程密切相关,也可能与情绪功能相关的脑区受损有关;创伤复原的三阶段模式是当前CPTSD干预的主要方法。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考察复杂创伤与CPTSD之间的关系,逐步厘清这一概念和诊断工具的文化适用性,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 概念模型 诊断评估 病理机制 干预方法
下载PDF
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对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追踪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范方 耿富磊 +1 位作者 张岚 朱清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98-1407,共10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灾难后常见的心理病理问题,灾后继发负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重要因素。该研究采用追踪设计,历时2年对汶川地震后都江堰地区1573名青少年进行3次测查,考察震后继发负性生活事件、不同类型社...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灾难后常见的心理病理问题,灾后继发负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重要因素。该研究采用追踪设计,历时2年对汶川地震后都江堰地区1573名青少年进行3次测查,考察震后继发负性生活事件、不同类型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与震后继发负性生活事件、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存在不同的作用关系;震后继发负性生活事件不仅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还对个体的社会支持系统有损害;震后负性生活事件、主观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存在联动效应,即三者中任一方面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其他方面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青少年 追踪研究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疾病进展恐惧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7
9
作者 曾凯 陈小芳 +3 位作者 屠燕 滕中华 周克雄 张立力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0-383,共4页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发生的现状,探索AMI病人疾病进展恐惧与PTSD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广州市两家综合性三级医院256例心内科AMI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创伤后...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发生的现状,探索AMI病人疾病进展恐惧与PTSD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广州市两家综合性三级医院256例心内科AMI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问卷中文平民版(PCL-C)、疾病进展恐惧问卷简化版(FoP-Q-SF)对其进行调查。[结果]AMI病人PCL-C得分为(37.78±13.75)分,不同年龄、性别、宗教信仰、婚姻状况、家庭居住地的AMI病人PCL-C得分有差异。AMI病人疾病进展恐惧得分为(30.43±9.08)分,疾病进展恐惧与PTSD症状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疾病进展恐惧对PTSD症状具有独立预测作用。[结论]AMI病人PTSD症状处于中等水平,有必要进行早期干预,疾病进展恐惧可以作为干预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疾病进展恐惧 创伤后应激障碍 症状 相关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玉树地震后幸存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生活满意度与积极情感/消极情感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金凤 赵品良 +3 位作者 史占彪 王力 王文忠 张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7-251,共5页
目的:了解玉树震后幸存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其与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关系。方法:在地震后3.5个月,对玉树地震灾区505名幸存者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霍氏症状核查表(HSCL-25)... 目的:了解玉树震后幸存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其与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关系。方法:在地震后3.5个月,对玉树地震灾区505名幸存者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霍氏症状核查表(HSCL-25)、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ANAS)、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进行评估。结果:PCL-C得分显示创伤后应激症状的阳性率为32.7%;HSCL-25得分显示焦虑症状的阳性率为53.3%,抑郁症状的阳性率为47.1%。女性、藏族、低文化水平幸存者有较高的创伤后应激症状阳性率(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PANAS的NA得分与PCL-C得分、HSCL-25的焦虑和抑郁症状量表得分正相关(β=0.59、0.62、0.59,P<0.05),与SWLS得分负相关(β=-0.15,P<0.05);PANAS的PA得分与HSCL-25的焦虑量表得分负相关(β=-0.18,P<0.05),与抑郁量表、SWLS得分正相关(β=0.10、0.38,P<0.05)。年龄与PCL-C、SWLS得分正相关(β=0.10、0.12,P<0.05)。女性的PCL-C和焦虑量表得分较高(β=0.11、0.11,P<0.05),藏族人群SWLS得分较高(β=0.16,P<0.05)。结论:玉树灾后幸存者的消极情感可能是发生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危险因素,且对幸存者的生活满意度有消极影响。积极情感有助于减轻焦虑症状并提高生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情感/消极情感 创伤后应激症状 焦虑 抑郁 生活满意度
下载PDF
震后3个月不同安置社区中轻度受灾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抑郁症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松蔚 牟文婷 +2 位作者 徐凯文 王雨吟 钱铭怡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52-656,共5页
目的:比较汶川地震后不同安置社区中受灾群众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和抑郁症状的差异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四川彭州市新兴镇两个聚居点的全部居民约2000人进行了普查,抽取其中信息完整的轻度受灾群众20... 目的:比较汶川地震后不同安置社区中受灾群众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和抑郁症状的差异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四川彭州市新兴镇两个聚居点的全部居民约2000人进行了普查,抽取其中信息完整的轻度受灾群众209人,其中原址安置居民100人,迁址安置居民109人。采用自编灾后基本情况调查问卷、事件冲击量表修订版(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IES-R)、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 Depression Scale,CES-D)测量围创伤期变量、PTSD症状和抑郁症状。结果:迁址安置组IES-R得分和CES-D得分均高于原址安置的受试[(37.21±15.12)vs.(32.82±14.96),P=0.036;(22.49±8.95)vs.(19.52±8.86),P=0.017];在不同组受试的回归分析中,震后人际关系变化对PTSD症状在迁址组中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而在原址组中预测作用为正[(β=-0.277)vs.(β=0.176)];财物损失对PTSD症状在迁址组中没有显著预测作用,但在原址组中亦有负性预测作用[(未进入方程)vs.(β=-0.326)]。结论:不同的安置方式会对创伤后应激症状和抑郁症状造成影响,迁址安置的群众在PTSD和抑郁症状上都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症状 抑郁症状 安置方式 人际关系 问卷调查
下载PDF
地震重灾区丧失子女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2年随访 被引量:9
12
作者 柳武妹 范方 +1 位作者 周翠玲 梅雯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2-256,共5页
目的:了解地震重灾区丧失子女者创伤后应激症状(PTSS)变化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汶川地震后1.5年和2年时,对极重灾区155名丧失子女者(研究组)和35名未丧失子女者(对照组),采用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和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 目的:了解地震重灾区丧失子女者创伤后应激症状(PTSS)变化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汶川地震后1.5年和2年时,对极重灾区155名丧失子女者(研究组)和35名未丧失子女者(对照组),采用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和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进行评估与调查。结果:震后1.5年时,研究组的PTSS检出率和PTSD-SS总分高于对照组(均P<0.001)。震后2年时,研究组的PTSS检出率和PTSD-SS总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01),研究组的PTSD-SS总分低于震后1.5年(P<0.05)。研究组中,尚未再孕者的PTSS检出率和PTSD-SS总分均仅在震后2年时高于已孕或已育者(均P<0.05);受教育程度低者的PTSD-SS总分仅在震后2年时高于受教育程度高者(P<0.01);与震后1.5年时相比,震后2年时男性的PTSD-SS总分上升,女性总分下降(P<0.01)。结论:本研究显示,与震后1.5年时相比,丧失子女者的PTSS检出率在震后2年时下降,且症状减轻;但丧失子女者中尚未再孕再育者、受教育程度低者以及男性的症状呈加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丧失子女者 创伤后应激症状(PTSS) 随访
下载PDF
芦山地震后儿童急性应激障碍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抑郁症状的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付琳 程锦 刘正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48-553,共6页
目的:考察芦山地震后儿童的急性应激障碍(ASD)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和抑郁症状的关系,并探讨地震后2周儿童ASD症状和抑郁症状对地震后6周PTSD症状和抑郁症状是否存在预测作用。方法:选取经历芦山地震的10~14岁儿童197例(男生9... 目的:考察芦山地震后儿童的急性应激障碍(ASD)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和抑郁症状的关系,并探讨地震后2周儿童ASD症状和抑郁症状对地震后6周PTSD症状和抑郁症状是否存在预测作用。方法:选取经历芦山地震的10~14岁儿童197例(男生93例,女生104例),使用急性应激障碍量表(ASDS)、加州大学创伤后应激障碍反应指数修改版(UCLA PTSD-RI)和简版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分别于地震后2周和6周进行测查。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地震后2周儿童在ASDS上得分为(36.5±10.9),检出率为28.6%,在DASS抑郁维度上得分为(3.3±2.8);6周儿童在UCLA PTSD-RI上得分为(18.5±12.6),检出率为8.2%,在DASS的抑郁维度上得分为(3.3±3.5)。交叉滞后分析结果显示,2周儿童ASDS得分对6周UCLA PTSD-RI得分(β=0.59,P<0.001)和DASS抑郁维度得分(β=0.29,P<0.001)的预测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而2周儿童DASS抑郁维度得分对6周儿童UCLA PTSD-RI得分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震后儿童ASD症状对随后PTSD症状和抑郁症状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地震后6周内的抑郁症状可能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应激障碍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 抑郁症状 交叉滞后分析 儿童
下载PDF
团体干预对地震灾区初中生创伤后应激和抑郁症状的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汪智艳 杨凡 +3 位作者 王雨吟 高隽 邓晶 钱铭怡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4-288,共5页
目的:探索团体干预是否有助于缓解地震灾区初中生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抑郁症状。方法:在汶川地震发生后6个月,以方便取样的原则选取四川彭州地区某学校初二的2个班级,1个班为对照组(n=38),另1个班为干预组(n=47),对干预组实施以提高社会... 目的:探索团体干预是否有助于缓解地震灾区初中生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抑郁症状。方法:在汶川地震发生后6个月,以方便取样的原则选取四川彭州地区某学校初二的2个班级,1个班为对照组(n=38),另1个班为干预组(n=47),对干预组实施以提高社会支持为目标的班级团体干预方案(共2周,每周2次)。用儿童事件影响量表(Children's Revised Impact of Event Scale,CRIES)和儿童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进行测量,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前测)、干预2周后(后测)及干预结束4个月后(追踪)CRIES和CDI得分的变化。结果:在CRIES得分上,组别和测量时间交互作用显著,前测时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两组的CRIES得分均降低,但干预结束4个月后,干预组得分持续降低,而对照组升高;在CDI得分上,组别和测量时间交互作用不显著。在3个时间点上,干预组得分始终低于对照组,并且两组CDI得分均持续降低,干预组下降程度要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团体干预能够在短期内降低初中生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抑郁水平。在干预结束后较长时间内,干预的作用持续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创伤后应激症状 社会支持 团体干预
下载PDF
震后6个月都江堰地区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8
15
作者 柳武妹 范方 +1 位作者 郑裕鸿 崔苗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47-651,共5页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6个月后都江堰地区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Posttramatic Stress Symptoms,PTSS)的检出率及人群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便利取样,选取都江堰市区内学校规模较大、学生生源来自城镇和农村的一所初中和一所高中...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6个月后都江堰地区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Posttramatic Stress Symptoms,PTSS)的检出率及人群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便利取样,选取都江堰市区内学校规模较大、学生生源来自城镇和农村的一所初中和一所高中,抽取学生2004人,其中初中7~9年级777人(年龄11~14岁),高中10年级1227人(年龄15~17岁),用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elf-rating Scale,PTSD-SS)、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 Checklist,ASLEC)、儿童简易应付方式问卷(Children 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CSQ)、自编一般人口学及地震暴露情况调查表评估创伤后应激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结果:(1)PTSS的检出率为15.9%,女生检出率高于男生(19.0%vs.12.2%,P<0.05),15~17岁年龄组检出率高于11~14岁年龄组(19.4%vs.10.4%,P<0.05);(2)使用协方差分析后,女生PTSD-SS总分仍高于男生,15~17岁组仍高于11~14岁组,农村学生仍高于城镇学生[(39.0±14.0)vs.(35.6±13.6),(39.2±15.1)vs.(34.8±11.4),(40.0±15.7)vs.(36.7±13.3),Ps<0.05],但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间PTSS-S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0);(3)较多的震后负性生活事件(β=0.387)、消极应对方式(β=0.258)、有家人伤亡(β=0.184)、其他财产损失(β=0.059)和目睹经历(β=0.136)是PTSS的危险因素(Ps<0.05),而积极应对对PTSS有保护作用(β=-0.178,P<0.001)。结论:震后6个月都江堰地区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的检出率依然较高;减少灾后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并引导学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对促进其心理康复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青少年 创伤后应激症状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地震后不同生活改变受灾民众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抑郁症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寅 钱铭怡 +2 位作者 李松蔚 徐凯文 王雨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15,共3页
在经历了汶川地震后,受灾民众不仅遭受了经济和心理上的影响,还面临着很多生活上的改变。研究发现,经历创伤事件的个体会出现睡眠紊乱,以及对烟酒等物质使用上的变化。
关键词 地震 生活改变 创伤后应激症状 抑郁症状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2例确诊和6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调查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荔荔 尚志蕾 +2 位作者 张帆 孙露娜 刘伟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和疑似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探讨其心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网络在线方式调查收集2例确诊和6例疑似COVID-19患者的资料。采用自编自评式一般情况问卷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5...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和疑似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探讨其心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网络在线方式调查收集2例确诊和6例疑似COVID-19患者的资料。采用自编自评式一般情况问卷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5(PCL-5)评估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2例COVID-19确诊患者和6例疑似患者的年龄为17~71岁。女5例,男3例;7例为专科或本科以上学历,1例为高中及以下学历;5例有武汉市居民接触史。2例确诊COVID-19患者中有1例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阳性,6例疑似患者中有1例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阳性,8例患者侵入症状尤为明显(5例)。疫情对8例患者的睡眠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夜间易醒或早醒(5例)。PCL-5总分与睡眠质量变化趋势总体一致,PCL-5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结论COVID-19确诊患者与疑似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及创伤后应激症状,夜间易醒或早醒和侵入症状较明显,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症状 睡眠质量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理干预
下载PDF
失独父母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静 刘正奎 +3 位作者 马珠江 布威佐热姆.艾力 赵一翀 刘洋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探讨失独父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随失独年限变化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以我国五省十市为调查点,选取373位失独父母开展调查,使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PCL-5)、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0)对其心理创伤症状进行评... 目的:探讨失独父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随失独年限变化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以我国五省十市为调查点,选取373位失独父母开展调查,使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PCL-5)、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0)对其心理创伤症状进行评估。结果:失独父母PTSD症状筛查阳性率为57. 1%(213/373),症状B、C、D、E的筛查阳性率分别为77. 7%(290/373)、75. 9%(283/373)、71. 0%(265/373)和68. 6%(256/373)。回归分析表明,家庭经济状况能够负向预测PCL-5和症状D得分,即经济状况越好症状得分越低(β=-0. 13~-0. 10,P <0. 05);孩子去世年龄能够负向预测PCL-5、症状B和D得分,即孩子去世时年龄越小创伤症状得分越高(β=-0. 12~-0. 10,P <0. 05);CES-D得分能够正向预测PCL-5及其子症状得分(β=0. 67~0. 78,P <0. 05)。结论:失独父母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筛查阳性率较高,其创伤症状受家庭经济情况、孩子去世的年龄和抑郁症状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父母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 相关因素
下载PDF
震后1年某极重灾区干部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秀丽 辛勇 +4 位作者 郑友军 黄宣银 黄国平 向虎 石磊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57-658,共2页
关键词 地震 创伤后应激症状 相关因素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癌症患者的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坤 陈长英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19-1621,共3页
长期以来,临床研究重点关注癌症可能导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而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癌症患者的创伤后成长(PTG)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关注。Tedeschi等认为,创伤事件导致的心理应激激发了人们的认知... 长期以来,临床研究重点关注癌症可能导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而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癌症患者的创伤后成长(PTG)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关注。Tedeschi等认为,创伤事件导致的心理应激激发了人们的认知加工,个体会对创伤后的自我、他人和世界进行积极思考,有助于FTG的形成。基于此,对PTSD症状与PTG关系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但是研究结论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癌症患者 症状 临床医护人员 临床研究 认知加工 心理应激 PTS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