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利多卡因治疗未成年人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用药分析
1
作者 任倩 郭琳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820-822,832,共4页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通常继发于原发性创伤和骨折术后可能出现严重难治性、多性疼痛的综合征或者无意识的轻微创伤,以营养不良和功能失调为特征。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是多模式疼痛管理,然而长期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可能产生较大的副作用。本文...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通常继发于原发性创伤和骨折术后可能出现严重难治性、多性疼痛的综合征或者无意识的轻微创伤,以营养不良和功能失调为特征。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是多模式疼痛管理,然而长期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可能产生较大的副作用。本文重点对1例利多卡因局部皮下注射的治疗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合理用药分析,运用循证药学的思维对该患者用药分析讨论,提供用药建议和用药教育,促进临床特殊人群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 利多卡因 加巴喷丁 合理用药 未成年人
下载PDF
手功能机器人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患者手功能的疗效
2
作者 刘智岚 贺桂萍 +2 位作者 袁景 王年 林桦 《中国康复》 2024年第8期461-464,共4页
目的:观察手功能机器人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CRPS I型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21例和研究组1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手功能机器... 目的:观察手功能机器人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CRPS I型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21例和研究组1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手功能机器人镜像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CRPS严重性评分(CSS)综合评价疾病严重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握力体重指数评价抓握能力,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UE)手部评分评估手功能,以及水置换法测量患手水肿体积的观察指标变化。结果:治疗6周后,2组的CSS、VAS评分、患手水肿体积均低于治疗前(P<0.01),研究组握力体重指数、FMA-UE手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CSS总分、患手水肿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握力体重指数、FMA-UE手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功能机器人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CRPS患者的手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疗法 机器人 脑卒中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
下载PDF
细银质针结合“靳氏肩三针”治疗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I型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黄少莹 王红伟 +1 位作者 贺昀 梁坤 《大医生》 2024年第13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细银质针联合“靳氏肩三针”治疗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型)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6月珠海市斗门区侨立中医院收治的60例卒中后CRPS-Ⅰ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 目的探讨细银质针联合“靳氏肩三针”治疗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型)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6月珠海市斗门区侨立中医院收治的60例卒中后CRPS-Ⅰ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细银质针疗法结合“靳氏肩三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S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两组患者上肢FMA、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更高(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S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CGRP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银质针联合“靳氏肩三针”治疗卒中后CRPS-Ⅰ型患者的效果确切,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银质针 靳氏肩三针 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
下载PDF
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康复 被引量:6
4
作者 薛赟资 白玉龙 《上海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12-18,24,共8页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发生、发展过程复杂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常有复杂症状和体征。由于长久的痛苦体验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负担,是康复治疗中的一大难题。本文就其流行病学、发病影响因素、可...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发生、发展过程复杂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常有复杂症状和体征。由于长久的痛苦体验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负担,是康复治疗中的一大难题。本文就其流行病学、发病影响因素、可能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手段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 康复
下载PDF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Colles骨折愈合后并发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32例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小锋 宋敏 屈浩然 《中医研究》 2011年第5期59-61,共3页
Colles骨折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腕部损伤,女性多于男性[1]。目前对Colles骨折的治疗,多数仍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中药内服外用及功能锻炼,患者功能恢复满意。但仍有少部分患者骨折愈合后将遗留腕部持续疼痛,腕关节甚至肩。
关键词 COLLES骨折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李氏砭法刮痧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吴玉娟 李春美 +5 位作者 刘秀银 陆源南 欧阳春 盘清梅 周皓 郑盛惠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李氏砭法刮痧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的疗效及患肢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58例脑卒中后CRP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采用李氏砭法刮痧治疗... 目的观察李氏砭法刮痧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的疗效及患肢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58例脑卒中后CRP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采用李氏砭法刮痧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患侧上肢动、静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2%高于对照组的6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患者Barthel指数(54.05±10.16)分、FMA评分(57.38±10.48)分高于对照组的(40.23±8.72)、(44.07±10.31)分,VAS评分(3.47±0.53)分低于对照组的(6.03±1.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患侧上肢肱动脉、尺动脉、桡动脉、肱静脉、尺静脉、桡静脉血流速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患侧上肢肱动脉、肱静脉、尺静脉、桡静脉血流速度较本组治疗前增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患侧上肢尺动脉、桡动脉血流速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患侧上肢肱动脉、尺动脉、桡动脉、肱静脉、尺静脉、桡静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李氏砭法刮痧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CRPS患者的患肢血流速度、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经济实惠、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 脑卒中 李氏砭法刮痧 血流速度
下载PDF
针刀为主治疗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余丛洁 万全庆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1期174-177,共4页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是脑卒中后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了患者日后的康复进程,而针刀在治疗CRPS患者中有着独特的治疗效果,本文论述近年来针刀在治疗脑卒中后CRPS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 脑卒中 针刀 综述
下载PDF
手法康复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马罕怿 许林玲 +1 位作者 陈朝明 熊先亭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6期33-37,共5页
目的:观察手法康复结合电针治疗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医医院康复科就诊的60例脑卒中后CRPS患者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予以常... 目的:观察手法康复结合电针治疗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医医院康复科就诊的60例脑卒中后CRPS患者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治疗联合手法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电针疗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Brunnstrom分期、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差异,以评价患者疼痛程度、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手的Brunnstrom分期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康复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CRPS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手部及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 电针 手法康复
下载PDF
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潘蓉蓉 余梅 +3 位作者 周夏慧 程志清 潘录录 支英豪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18期101-105,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1年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高频治疗组...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1年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高频治疗组(20例)、低频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高频治疗组接受高频rTMS联合康复治疗,低频治疗组接受低频rTMS联合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康复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简化McGill量表评分、水放置体积测定、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的简化McGill量表评分、水放置体积测定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分别进行组内比较,患者治疗后的简化McGill量表评分明显降低,水放置体积显著减小,ADL评分比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高频治疗组患者的简化McGill量表评分[(29.45±6.34)分]较对照组[(35.05±5.83)分]显著降低,高频治疗组的水放置体积[(25.75±4.59)ml]较对照组[(30.85±4.82)ml]显著减小(均P<0.05)。低频治疗组患者的水放置体积[(27.90±5.86)ml]较对照组[(30.85±4.82)ml]显著减小(P<0.05)。此外,三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三组治疗后对脑卒中后CRPS患者的手肿胀和疼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改善,其中高频治疗组对患者的手肿胀和疼痛的缓解作用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更佳,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可作为一种无创性、新型的安全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 日常生活能力 疼痛
下载PDF
留针时间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燕燕 《现代实用医学》 2020年第4期526-528,共3页
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因患者脑部血管阻塞或突发破裂,致使血流无法顺利流入大脑,进而导致脑组织损伤,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等特点。很多患者在发病后易合并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不但影响患者的身体... 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因患者脑部血管阻塞或突发破裂,致使血流无法顺利流入大脑,进而导致脑组织损伤,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等特点。很多患者在发病后易合并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不但影响患者的身体舒适度、肢体功能,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治疗信心,影响治疗依从性[1]。针刺是临床治疗脑卒中后CRPS的常用疗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而且临床安全性较高。目前临床上鲜有针刺不同留针时间治疗脑卒中后CRPS疗效差异的报道。本研究给予90例脑卒中后CRPS患者针刺治疗,分别留针30min、60min,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 针刺治疗 留针时间 疼痛程度 疼痛频率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卒中偏瘫早期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三相骨扫描半定量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放 刘兴党 +1 位作者 陆志辉 刘从进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2-245,共4页
目的 探索三相骨扫描早期相和延迟相在判断卒中偏瘫早期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患者的半定量研究结果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29例入选的脑卒中偏瘫早期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患者经静脉注射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后行三相骨扫描... 目的 探索三相骨扫描早期相和延迟相在判断卒中偏瘫早期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患者的半定量研究结果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29例入选的脑卒中偏瘫早期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患者经静脉注射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后行三相骨扫描,半定量计数健侧和患侧的腕、掌指、指间和远指关节感兴趣区(ROI),比较健患侧差异(秩和检验)。同时,计算各扫描相放射性计数总的患/健侧放射性比值,比较其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检验)。结果在灌注相、血池相和延迟相,患侧腕、掌指、近指、远指关节的ROI放射性计数均大于健侧(秩和检验,Z=-4.73~-2.10,P均〈0.05)。各相的患/健侧放射性比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方差分析,F=0.807,P〉0.05)。各相之间两两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检验,si值均为0.29,x=-0.31,-0.33,-0.03,P均〉0.05)。结论卒中偏瘫早期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患者三相骨扫描均存在偏瘫侧腕及手部各关节的放射性浓聚,早期相和延迟相没有明显不同,三相均可用于该病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偏瘫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 放射性核素显像 骨骼 MDP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2
作者 潘蓉蓉 支英豪 周龙寿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1-673,共3页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CRPS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治疗...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CRPS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治疗组接受rTMS结合肢体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肢体康复治疗和rTMS假刺激。治疗前、治疗4周及6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l-Meyer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VAS、FMA、ADL评分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后及6周后VAS评分显著较低(P〈0.05)、FMA评分及ADL评分显著较高(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及6周后VA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FMA评分、ADL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FMA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后VAS评分[(4.35±1.6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31.95±10.96)分]及ADL评分[(53.45±12.83)分]及6周后VAS评分[(4.65±1.5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33.25±10.90)分]及ADL评分[(53.78±11.0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rTMS对脑卒中后CRPS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疼痛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 运动功能 疼痛
原文传递
脊髓电刺激治疗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舒伟 陶蔚 +2 位作者 胡永生 朱宏伟 李勇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电刺激术(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治疗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syndrome,CRPS)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CRPS病例,其均经脊髓电刺激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疼... 目的探讨脊髓电刺激术(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治疗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syndrome,CRPS)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CRPS病例,其均经脊髓电刺激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疼痛转归。结果病人术后VAS评分平均降低5.4,3例病人疼痛缓解大于50%,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SCS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CR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神经病理性 脊髓电刺激术 疼痛综合征 复杂性区域性 预后
下载PDF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磊 彭金林 孙予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9-552,共4页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开发的康复技术,近年用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的康复,研究显示可改善患者的疼痛和运动功能,可能与提高运动皮质的兴奋性、激活镜像神经元系统等有关。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 康复 肩手综合征 综述
下载PDF
改良的综合消肿疗法对手外伤后并发难治性CRPS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屈萌艰 伍琦 +5 位作者 龙黎萍 廖瑛 孙光华 廖源 王亚琳 宁雅丹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16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综合消肿疗法(CDT)对手外伤后并发难治性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的疗效影响。方法:分析10例手外伤后并发难治性CRPS的病例,经改良的CDT治疗2个疗程(20次),采用周径测量评估患肢肿胀,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疼... 目的:探讨改良的综合消肿疗法(CDT)对手外伤后并发难治性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的疗效影响。方法:分析10例手外伤后并发难治性CRPS的病例,经改良的CDT治疗2个疗程(20次),采用周径测量评估患肢肿胀,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疼痛、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适用标准评估手功能。结果:治疗后10例患者的肢体周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手功能评分较前明显提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例患者疼痛缓解率(VAS)均≥50%,治疗后无不良反应。结论:改良的CDT能够安全、有效地减轻手外伤后并发难治性CRPS患者疼痛和肿胀症状,改善患者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 综合消肿疗法 手外伤
下载PDF
以经络腧穴为基础的中医外治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选穴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廖瑞霈 吴新贵 《广西中医药》 2020年第2期69-73,共5页
目的:总结以经络腧穴为基础的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选穴规律,为临床运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文献,统计穴位的频次并分析穴位的使用规律。结果:共纳入270篇文献,中风后肩手综... 目的:总结以经络腧穴为基础的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选穴规律,为临床运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文献,统计穴位的频次并分析穴位的使用规律。结果:共纳入270篇文献,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多采用综合疗法,单次治疗选用穴位(穴组)数多在4~10个,选穴主要以患侧十四经穴为主,亦应用了经外奇穴,其中手三阳经穴位(穴组)应用最多,尤其重视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使用频率在1%以上的21个穴位多位于各关节处,可作为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处方用穴的参考。结论:以经络腧穴为基础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选穴着重于阳经特别是手阳明大肠经穴位,通过振奋阳气、滑利关节的思路,以达到止痛、增加关节活动度的目的。但也存在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不统一、缺乏大样本多中心实验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肩手综合征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Ⅰ型 穴位选穴规律
下载PDF
手部持续被动运动在老年Colles骨折后CRPSⅠ型患者中的应用
17
作者 顾冉 庄卫生 郭宇斌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手部持续被动运动在老年桡骨远端(Colles)骨折后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108例老年Colles骨折后CRPSⅠ型患者分为传统组和运动组,每组54例。传统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运动... 目的:探讨手部持续被动运动在老年桡骨远端(Colles)骨折后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108例老年Colles骨折后CRPSⅠ型患者分为传统组和运动组,每组54例。传统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运动组在传统组基础上联合手部持续被动运动治疗。观察两组疼痛及肿胀程度、腕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运动组McGill疼痛问卷-2(SF-MPQ-2)评分及患肢肿胀度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腕关节活动度高于传统组(P<0.05);运动组Carroll上肢功能量表(UEFT)评分高于传统组,运动组手功能评分量表(DASH)评分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手部持续被动运动能改善老年Colles骨折后CRPSⅠ型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度,促进上肢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持续被动运动 老年Colle骨折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 腕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浅析综合征的编码思路
18
作者 张丽彬 《中国病案》 2021年第9期40-43,共4页
综合征通常是一组症状和体征,以联合的形式出现,很多综合征在ICD-10中没有一个单一准确的编码,编码时要根据其临床表现或病因进行编码。因综合征涉及的临床知识较为复杂,其编码一直是ICD编码工作的难点。编码员不仅需要综合运用编码技能... 综合征通常是一组症状和体征,以联合的形式出现,很多综合征在ICD-10中没有一个单一准确的编码,编码时要根据其临床表现或病因进行编码。因综合征涉及的临床知识较为复杂,其编码一直是ICD编码工作的难点。编码员不仅需要综合运用编码技能,还需要分析疾病的内涵,才能给出一个合适的编码。通过案例分析林奇综合征、直肠前切除综合征和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3例综合征的编码思路,并分别给予ICD-10编码为Z80.0肿瘤家族史,K91.824手术后肛门括约肌失禁、M89.003交感神经反射性营养不良。提升编码员的编码能力和建立编码讨论制度,进而提高疑难编码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 ICD编码 林奇综合征 直肠前切除综合征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