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银质针结合“靳氏肩三针”治疗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I型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黄少莹 王红伟 +1 位作者 贺昀 梁坤 《大医生》 2024年第13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细银质针联合“靳氏肩三针”治疗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型)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6月珠海市斗门区侨立中医院收治的60例卒中后CRPS-Ⅰ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 目的探讨细银质针联合“靳氏肩三针”治疗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型)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6月珠海市斗门区侨立中医院收治的60例卒中后CRPS-Ⅰ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细银质针疗法结合“靳氏肩三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S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两组患者上肢FMA、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更高(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S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CGRP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银质针联合“靳氏肩三针”治疗卒中后CRPS-Ⅰ型患者的效果确切,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银质针 靳氏肩三针 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
下载PDF
1例利多卡因治疗未成年人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用药分析
2
作者 任倩 郭琳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820-822,832,共4页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通常继发于原发性创伤和骨折术后可能出现严重难治性、多性疼痛的综合征或者无意识的轻微创伤,以营养不良和功能失调为特征。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是多模式疼痛管理,然而长期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可能产生较大的副作用。本文...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通常继发于原发性创伤和骨折术后可能出现严重难治性、多性疼痛的综合征或者无意识的轻微创伤,以营养不良和功能失调为特征。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是多模式疼痛管理,然而长期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可能产生较大的副作用。本文重点对1例利多卡因局部皮下注射的治疗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合理用药分析,运用循证药学的思维对该患者用药分析讨论,提供用药建议和用药教育,促进临床特殊人群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 利多卡因 加巴喷丁 合理用药 未成年人
下载PDF
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李程 冯硕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5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20年1月—2023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57例肩袖损伤修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后Ⅰ型CRPS发生率,分析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发生Ⅰ型CRPS的...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20年1月—2023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57例肩袖损伤修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后Ⅰ型CRPS发生率,分析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发生Ⅰ型CRPS的危险因素。结果:13例患者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CRPS,发生率8.28%。经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与伤后VAS评分高是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CRPS的危险因素,肩袖肌腱撕裂程度小是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CRPS的保护因素。结论:女性及肩袖损伤后疼痛程度高的患者修复术后并发Ⅰ型CRPS的风险大,肩袖撕裂程度也与术后并发Ⅰ型CRPS有关,临床对于此类患者应尽早加强预防及干预,以降低Ⅰ型CRP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修复术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镜像神经元疗法治疗中风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期的疗效及对血清SP、CGRP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宋宇锦 张伟 +6 位作者 温红娟 王静 张裴景 冯慧利 王慧灵 常译牛 任彬彬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137-1142,共6页
目的镜像神经元疗法对中风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Ⅰ期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选择康复科收治的40例CRPSⅠ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采用随机法,将选择的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镜像组,每组20例。均采取基础以及常规康... 目的镜像神经元疗法对中风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Ⅰ期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选择康复科收治的40例CRPSⅠ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采用随机法,将选择的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镜像组,每组20例。均采取基础以及常规康复治疗,镜像组额外追加镜像治疗,两组每天上下午各治疗1次,5次/周,共治疗3周。采用休息状态视觉模拟评分(resting state visual analogue scale,R-VAS)与被动运动视觉模拟评分(passive movement state visual analogue scale,P-VAS)来评估上肢肩关节疼痛状况,选择运用排水法来评估手部肿胀状况,并且选择运用Fugl-Meyer量表,评估上肢运动功能,采用ELISA检测技术进行测定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含量。结果镜像组患者治疗3周后的肩关节R-VAS、P-VAS评分及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P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CGR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组能更有效地改善CRPSⅠ期患者肩关节疼痛、手部肿胀及上肢功能障碍,调节血清CGRP及SP细胞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镜像神经元疗法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肩关节疼痛 P物质 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手部CPM联合常规康复对老年Colles骨折后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患者手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尹晓婷 尹立全 +1 位作者 许卓 李品梅 《中国康复》 2022年第9期537-541,共5页
目的:探讨手部CPM联合常规康复对老年Colles骨折后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I型(CRPS I)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Colles骨折后CRPS I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CPM组各15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CPM组加用CPM治疗。... 目的:探讨手部CPM联合常规康复对老年Colles骨折后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I型(CRPS I)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Colles骨折后CRPS I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CPM组各15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CPM组加用CPM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对比2组患者患手掌指关节处围度、手指总主动关节活动度(TAM)、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UEFT)、中文版简版McGill疼痛问卷-2(SF-MPQ-2)评分。结果:治疗4周和8周后,2组患者组内对比:患手掌指关节处围度、SF-MPQ-2评分均较上一次评估下降(均P<0.05),TAM、UEFT评分均较上一次评估提高(均P<0.05);2组患者组间对比,治疗4周后CPM组对比常规组掌指关节处围度显著下降、TAM和UEFT评分显著提高(均P<0.05),SF-MPQ-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CPM组较常规组掌指关节处围度、SF-MPQ-2评分下降,TAM、UEFT评分提高(均P<0.05)。结论:手部CPM能够减轻老年Colles骨折后CRPS I患者患手水肿和疼痛,增加手指关节活动范围,提高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M COLLES骨折 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I 手功能
下载PDF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王磊 彭金林 孙予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9-552,共4页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开发的康复技术,近年用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的康复,研究显示可改善患者的疼痛和运动功能,可能与提高运动皮质的兴奋性、激活镜像神经元系统等有关。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 康复 肩手综合征 综述
下载PDF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命名、诊断和评价 被引量:24
7
作者 李放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5-566,共2页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于组织损伤后继发的以肢体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有血管运动因素参与的,可涉及关节、肌肉、骨骼、皮肤等组织的综合征。CRPS涉及多个临床科室,但由于脑卒中后CRPS往往...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于组织损伤后继发的以肢体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有血管运动因素参与的,可涉及关节、肌肉、骨骼、皮肤等组织的综合征。CRPS涉及多个临床科室,但由于脑卒中后CRPS往往在卒中起病数周后发生,而骨折后的CRPS往往在其拆除固定后表现出,因此康复医学科成为负责CRPS诊疗和临床研究最主要的科室,面临更多的诊断和治疗压力。本文主要归纳CRPS命名、诊断和评价上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综合征 区域性 复杂性 诊断 CRPS 组织损伤 临床科室 康复医学科
下载PDF
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康复 被引量:6
8
作者 薛赟资 白玉龙 《上海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12-18,24,共8页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发生、发展过程复杂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常有复杂症状和体征。由于长久的痛苦体验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负担,是康复治疗中的一大难题。本文就其流行病学、发病影响因素、可...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发生、发展过程复杂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常有复杂症状和体征。由于长久的痛苦体验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负担,是康复治疗中的一大难题。本文就其流行病学、发病影响因素、可能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手段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 康复
下载PDF
皮下5%葡萄糖注射治疗2型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1例 被引量:5
9
作者 邱智 韦忠娜 刘洪举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99-400,共2页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pain syndrome, CRPS)指的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自发性、区域性慢性疼痛。其疼痛区域不符合神经支配的皮节区,其疼痛程度与诱发因素的发生时间和严重程度不呈比例,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改变、自...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pain syndrome, CRPS)指的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自发性、区域性慢性疼痛。其疼痛区域不符合神经支配的皮节区,其疼痛程度与诱发因素的发生时间和严重程度不呈比例,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改变、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皮肤感觉改变、运动功能改变和萎缩的症状[1]。 CRPS 分为两种类型。第一型旧称为反射性交感性肌萎缩(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第二型(CRPS II)旧称为灼痛[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综合征 区域性 复杂性 注射治疗 葡萄糖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2 皮肤改变
下载PDF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Colles骨折愈合后并发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32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小锋 宋敏 屈浩然 《中医研究》 2011年第5期59-61,共3页
Colles骨折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腕部损伤,女性多于男性[1]。目前对Colles骨折的治疗,多数仍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中药内服外用及功能锻炼,患者功能恢复满意。但仍有少部分患者骨折愈合后将遗留腕部持续疼痛,腕关节甚至肩。
关键词 COLLES骨折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白藜芦醇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大鼠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春燕 石小乐 +2 位作者 李倩雨 刘玉珠 吴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61-1764,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Ι型(CRPS1)大鼠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1(C组)、模型组2(D组),模型组3(E组)。A、B、C 3组予5%DMSO溶液,D组予MIF抑制剂ISO...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Ι型(CRPS1)大鼠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1(C组)、模型组2(D组),模型组3(E组)。A、B、C 3组予5%DMSO溶液,D组予MIF抑制剂ISO-1 1 mg/(kg·d),E组予白藜芦醇20 mg/(kg·d);连续腹腔注射14 d。第0、7、14天测疼痛行为,血MIF、TNF-α浓度;第14天测坐骨神经中MIF、ERK1/2和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第7及14天,D、E组疼痛阈值较前明显改善,血清MIF、TNF-α水平下降,坐骨神经MIF及p-ERK1/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且显著低于C组(P<0.05),第7天血清MIF、TNF-α已降至正常,第14天大鼠疼痛阈值也降至正常,与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显著改善CRPS1大鼠模型的疼痛行为,下调MIF和ERK1/2磷酸化水平的表达,通过抑制MIF/ERK信号通路干预CRPS1大鼠的疼痛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白藜芦醇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ERK1/2
下载PDF
李氏砭法刮痧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吴玉娟 李春美 +5 位作者 刘秀银 陆源南 欧阳春 盘清梅 周皓 郑盛惠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李氏砭法刮痧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的疗效及患肢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58例脑卒中后CRP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采用李氏砭法刮痧治疗... 目的观察李氏砭法刮痧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的疗效及患肢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58例脑卒中后CRP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采用李氏砭法刮痧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患侧上肢动、静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2%高于对照组的6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患者Barthel指数(54.05±10.16)分、FMA评分(57.38±10.48)分高于对照组的(40.23±8.72)、(44.07±10.31)分,VAS评分(3.47±0.53)分低于对照组的(6.03±1.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患侧上肢肱动脉、尺动脉、桡动脉、肱静脉、尺静脉、桡静脉血流速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患侧上肢肱动脉、肱静脉、尺静脉、桡静脉血流速度较本组治疗前增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患侧上肢尺动脉、桡动脉血流速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患侧上肢肱动脉、尺动脉、桡动脉、肱静脉、尺静脉、桡静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李氏砭法刮痧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CRPS患者的患肢血流速度、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经济实惠、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 脑卒中 李氏砭法刮痧 血流速度
下载PDF
针刀为主治疗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余丛洁 万全庆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1期174-177,共4页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是脑卒中后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了患者日后的康复进程,而针刀在治疗CRPS患者中有着独特的治疗效果,本文论述近年来针刀在治疗脑卒中后CRPS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 脑卒中 针刀 综述
下载PDF
手法康复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罕怿 许林玲 +1 位作者 陈朝明 熊先亭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6期33-37,共5页
目的:观察手法康复结合电针治疗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医医院康复科就诊的60例脑卒中后CRPS患者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予以常... 目的:观察手法康复结合电针治疗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医医院康复科就诊的60例脑卒中后CRPS患者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治疗联合手法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电针疗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Brunnstrom分期、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差异,以评价患者疼痛程度、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手的Brunnstrom分期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康复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CRPS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手部及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 电针 手法康复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治疗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舒伟 陶蔚 +2 位作者 胡永生 朱宏伟 李勇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电刺激术(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治疗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syndrome,CRPS)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CRPS病例,其均经脊髓电刺激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疼... 目的探讨脊髓电刺激术(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治疗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syndrome,CRPS)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CRPS病例,其均经脊髓电刺激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疼痛转归。结果病人术后VAS评分平均降低5.4,3例病人疼痛缓解大于50%,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SCS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CR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神经病理性 脊髓电刺激术 疼痛综合征 复杂性区域性 预后
下载PDF
膏肓穴刺血联合越婢加术汤治疗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傅海群 宋丰军 +2 位作者 叶必宏 蒋越 朱文宗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10期1786-1789,共4页
目的 观察膏肓穴刺血联合越婢加术汤治疗脑卒中后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膏肓放血,治疗组采用膏肓穴刺血联合越婢加术汤治疗,共治疗28 d。在治疗前、治... 目的 观察膏肓穴刺血联合越婢加术汤治疗脑卒中后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膏肓放血,治疗组采用膏肓穴刺血联合越婢加术汤治疗,共治疗28 d。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8天,对患者进行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严重程度(CSS)评分、手指周径测量、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在第1天、第28天治疗前后进行肩关节活动度的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CSS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健患侧手指周径之差,两组均有显著降低(P <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第1天治疗前后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外展、上举、后伸)较前均有改善(P <0.01);治疗第28天前,治疗组肩关节活动度(外展、上举、后伸)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膏肓放血联合越婢加术汤能有效缓解复杂性区域CRPSI,包括减轻患肢手部肿胀、肩部疼痛,缓解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严重程度,膏肓放血能即刻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且联合越婢加术汤有更明显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膏肓穴 越婢加术汤
下载PDF
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上肢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 被引量:7
17
作者 文翠凤 王晓文 +2 位作者 华艳 陈英伦 白玉龙 《上海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53-57,共5页
目的 :比较镜像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CRPS)患者上肢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Ⅰ型CRPS患者随机分为镜像疗法组... 目的 :比较镜像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CRPS)患者上肢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Ⅰ型CRPS患者随机分为镜像疗法组(32例,给予镜像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和对照组(28例,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3、6周后,分别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结果 :镜像疗法组患者在治疗3和6周后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水肿容积差值、上肢Brunnstrom分期、上肢动作研究量表评分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6周后的改善程度较治疗3周后明显更大。治疗6周后,镜像疗法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水肿容积差值和上肢Brunnstrom分期的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镜像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后Ⅰ型CRPS患者的上肢疼痛程度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镜像疗法 脑卒中
下载PDF
互动式浮针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病人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超 王维 +1 位作者 廖辉雄 沈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4期2653-2656,共4页
目的观察互动式浮针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住院的脑卒中病人15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浮针组和虚拟现实组,每组50例。3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基本... 目的观察互动式浮针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住院的脑卒中病人15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浮针组和虚拟现实组,每组50例。3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基本康复干预。虚拟现实组采用基于任务导向的虚拟现实技术干预,浮针组采用浮针治疗,联合组采用互动式浮针联合虚拟现实技术。治疗4周后观察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表(FMA)、视觉模拟评分(VAS)、患侧手肿胀度、改良Ashworth量表(MAS)、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3组FMA评分、VAS评分及患手体积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联合组FMA评分、VAS评分以及患手体积均优于浮针组和虚拟现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MAS评分、Ba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联合组MAS评分优于浮针组与虚拟现实组,Bathel指数优于浮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式浮针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CRPS-Ⅰ病人上肢肿胀、疼痛与肌肉痉挛,促进上肢正常运动模式的重建,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单纯浮针与单纯虚拟现实训练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互动式浮针 虚拟现实技术 上肢功能障碍
下载PDF
留针时间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燕燕 《现代实用医学》 2020年第4期526-528,共3页
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因患者脑部血管阻塞或突发破裂,致使血流无法顺利流入大脑,进而导致脑组织损伤,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等特点。很多患者在发病后易合并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不但影响患者的身体... 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因患者脑部血管阻塞或突发破裂,致使血流无法顺利流入大脑,进而导致脑组织损伤,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等特点。很多患者在发病后易合并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不但影响患者的身体舒适度、肢体功能,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治疗信心,影响治疗依从性[1]。针刺是临床治疗脑卒中后CRPS的常用疗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而且临床安全性较高。目前临床上鲜有针刺不同留针时间治疗脑卒中后CRPS疗效差异的报道。本研究给予90例脑卒中后CRPS患者针刺治疗,分别留针30min、60min,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 针刺治疗 留针时间 疼痛程度 疼痛频率 运动功能
下载PDF
白藜芦醇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鼠模型中的疗效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春燕 石小乐 +2 位作者 柯诗文 余淑娇 吴锐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第10期83-83,94,共2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大鼠骨折模型的的抗炎镇痛作用,并探索适合的白藜芦醇治疗剂量。方法:34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5)、白藜芦醇治疗1组(n=8)、白藜芦醇治疗2组(n=8)、模...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大鼠骨折模型的的抗炎镇痛作用,并探索适合的白藜芦醇治疗剂量。方法:34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5)、白藜芦醇治疗1组(n=8)、白藜芦醇治疗2组(n=8)、模型对照组(n=8)。白藜芦醇治疗1、2组分别给予白藜芦醇20 mg/(kg·d)、40 mg/(kg·d)治疗;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模型对照组予以5%DMSO溶液;连续腹腔注射14 d。在治疗前、第7天、第14天分别测定大鼠疼痛行为,血MIF、TNF-α的表达。结果:在治疗第7天及第14天后,Res治疗1、2组疼痛阈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MIF、TNF-α表达明显下调(P<0.05),且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其中Res治疗2组比Res治疗1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在治疗第7天TNF-α已降至正常水平,治疗第14天MIF也降至正常水平。结论:白藜芦醇可有效抑制MIF及TNF-α表达,改善CRPS1型鼠模型的疼痛行为,且对MIF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 白藜芦醇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