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镜像神经元疗法治疗中风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期的疗效及对血清SP、CGRP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宋宇锦 张伟 +6 位作者 温红娟 王静 张裴景 冯慧利 王慧灵 常译牛 任彬彬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137-1142,共6页
目的镜像神经元疗法对中风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Ⅰ期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选择康复科收治的40例CRPSⅠ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采用随机法,将选择的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镜像组,每组20例。均采取基础以及常规康... 目的镜像神经元疗法对中风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Ⅰ期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选择康复科收治的40例CRPSⅠ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采用随机法,将选择的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镜像组,每组20例。均采取基础以及常规康复治疗,镜像组额外追加镜像治疗,两组每天上下午各治疗1次,5次/周,共治疗3周。采用休息状态视觉模拟评分(resting state visual analogue scale,R-VAS)与被动运动视觉模拟评分(passive movement state visual analogue scale,P-VAS)来评估上肢肩关节疼痛状况,选择运用排水法来评估手部肿胀状况,并且选择运用Fugl-Meyer量表,评估上肢运动功能,采用ELISA检测技术进行测定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含量。结果镜像组患者治疗3周后的肩关节R-VAS、P-VAS评分及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P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CGR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组能更有效地改善CRPSⅠ期患者肩关节疼痛、手部肿胀及上肢功能障碍,调节血清CGRP及SP细胞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镜像神经元疗法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期 肩关节疼痛 P物质 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CT引导下射频热凝腰交感神经节治疗Ⅱ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陈加亲 倪传宝 崔胜 《中外医疗》 2024年第9期11-14,共4页
目的探究CT引导下射频热凝腰交感神经节治疗Ⅱ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金湖县人民医院于2020年6月—2023年6月接收的68例Ⅱ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红蓝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 目的探究CT引导下射频热凝腰交感神经节治疗Ⅱ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金湖县人民医院于2020年6月—2023年6月接收的68例Ⅱ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红蓝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超声引导下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予以CT引导下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情况及有效率。结果对照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第3、7、14天疼痛评估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5);观察组治疗总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5)。结论针对Ⅱ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采取CT引导下射频热凝腰交感神经节治疗,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疼痛程度,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下射频热凝 腰交感神经节 Ⅱ型复杂性区域疼痛 血液流变学指标 疼痛程度 并发症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I型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王海 徐可可 +3 位作者 高松年 顾玉玲 孙小星 周徐 《交通医学》 2024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I型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I型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分为CRPS组(CRPS I型)和非CRPS组各60例。比较两组血清IL-6及TNF-α水平,分析血清IL-6、TNF-α水平与CRPS I型患者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上肢活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的相关性。将CRP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以rTMS治疗,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变化。结果:CRPS组血清IL-6、TNF-α水平分别为(6.61±4.17)pg/mL和(18.37±10.05)pg/mL,高于非CRPS组的(4.79±2.62)pg/mL和(12.87±6.8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F-α水平升高是脑卒中后发生CRPS I型的危险因素(P<0.05),而IL-6水平与脑卒中后发生CRPS I型无关(P>0.05)。CRPS组血清IL-6水平与疼痛VAS评分存在正相关性(r=0.425,P<0.01),与FMA评分无关(P>0.05),TNF-α水平与疼痛VAS评分存在正相关性(r=0.219,P<0.05),与FMA评分存在负相关性(r=-0.694,P<0.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CRPS I型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rTMS可明显降低IL-6、TNF-α水平,IL-6水平与疼痛严重程度正相关,TNF-α水平与患侧上肢活动受限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TMS用于治疗脑卒中后CRPS I型患者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重复经颅磁刺激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李程 冯硕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5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20年1月—2023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57例肩袖损伤修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后Ⅰ型CRPS发生率,分析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发生Ⅰ型CRPS的...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20年1月—2023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57例肩袖损伤修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后Ⅰ型CRPS发生率,分析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发生Ⅰ型CRPS的危险因素。结果:13例患者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CRPS,发生率8.28%。经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与伤后VAS评分高是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CRPS的危险因素,肩袖肌腱撕裂程度小是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CRPS的保护因素。结论:女性及肩袖损伤后疼痛程度高的患者修复术后并发Ⅰ型CRPS的风险大,肩袖撕裂程度也与术后并发Ⅰ型CRPS有关,临床对于此类患者应尽早加强预防及干预,以降低Ⅰ型CRP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修复术 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7
5
作者 顾丽丽 张达颖 +3 位作者 张学学 章勇 刘小健 曹新添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3年第7期21-22,共2页
目的观察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在数字减景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行L2-4椎旁交感神经节穿刺,采用连续射频热凝治疗,设置射频参数温度为70、75及80℃,治疗... 目的观察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在数字减景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行L2-4椎旁交感神经节穿刺,采用连续射频热凝治疗,设置射频参数温度为70、75及80℃,治疗时间各60 s,每点射频热凝2次。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1、7、14及30天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皮肤温度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0例患者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下肢皮肤温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均无血管、神经及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用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疗效确切、定位精确及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交感神经节 射频热凝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例报道 被引量:3
6
作者 倪兵 陶蔚 +1 位作者 遇涛 李勇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03-703,共1页
病例简介患者女性,62岁,左侧小腿及足部疼痛、肿胀8个月入院。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趾缝处疼痛,逐渐蔓延至左足背、足底及小腿外侧部。疼痛性质为烧灼样、刀割样;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疼痛范围逐步向上扩展。外院考虑为腰椎... 病例简介患者女性,62岁,左侧小腿及足部疼痛、肿胀8个月入院。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趾缝处疼痛,逐渐蔓延至左足背、足底及小腿外侧部。疼痛性质为烧灼样、刀割样;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疼痛范围逐步向上扩展。外院考虑为腰椎管狭窄,行椎管减压及内固定术,术后疼痛无缓解,且逐渐加重,VAS评分10分,并伴左膝部以下肿胀、肤色加深、皮肤易出汗、发热、痛觉过敏,轻触患侧皮肤可诱发剧烈疼痛。口服多种镇痛药物效果不佳。既往体健。双下肢血管超声示:双下肢深静脉未见明确异常,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腰椎MRI示:脊髓栓系,圆锥结束于L4椎体下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脊髓栓系 电刺激治疗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腰椎管狭窄 小腿外侧 VAS评分 下肢深静脉
下载PDF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发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爱娜 许波 衣玉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7期608-610,共3页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是一临床发生、发展过程复杂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本文就其流行病学、发病影响因素、可能的发病机制以及中枢和外周病理生理学变化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综述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32例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宝国 王金梅 胡现军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21-822,共2页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 脑卒中后 剧烈疼痛 CRPS 关节活动 并发症 永久性
下载PDF
超声联合加巴喷丁对上肢骨折术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夏鹏 林强 +2 位作者 程凯 杨婷 王晓菊 《中国康复》 2019年第7期372-374,共3页
目的:研究超声联合加巴喷丁治疗骨折术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5例上肢骨折术后CRPS患者随机分为加巴喷丁治疗组、超声治疗组、超声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组各15例,分别进行加巴喷丁、超声、超声联合加巴喷丁治疗... 目的:研究超声联合加巴喷丁治疗骨折术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5例上肢骨折术后CRPS患者随机分为加巴喷丁治疗组、超声治疗组、超声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组各15例,分别进行加巴喷丁、超声、超声联合加巴喷丁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同时评估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超声+加巴喷丁组低于加巴喷丁组,加巴喷丁组低于超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超声+加巴喷丁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加巴喷丁组,加巴喷丁组高于超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联合加巴喷丁治疗骨折术后CRPS的疗效优于单一超声或加巴喷丁治疗,且加巴喷丁治疗效果优于超声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超声 加巴喷丁
下载PDF
白藜芦醇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大鼠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春燕 石小乐 +2 位作者 李倩雨 刘玉珠 吴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61-1764,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Ι型(CRPS1)大鼠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1(C组)、模型组2(D组),模型组3(E组)。A、B、C 3组予5%DMSO溶液,D组予MIF抑制剂ISO...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Ι型(CRPS1)大鼠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1(C组)、模型组2(D组),模型组3(E组)。A、B、C 3组予5%DMSO溶液,D组予MIF抑制剂ISO-1 1 mg/(kg·d),E组予白藜芦醇20 mg/(kg·d);连续腹腔注射14 d。第0、7、14天测疼痛行为,血MIF、TNF-α浓度;第14天测坐骨神经中MIF、ERK1/2和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第7及14天,D、E组疼痛阈值较前明显改善,血清MIF、TNF-α水平下降,坐骨神经MIF及p-ERK1/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且显著低于C组(P<0.05),第7天血清MIF、TNF-α已降至正常,第14天大鼠疼痛阈值也降至正常,与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显著改善CRPS1大鼠模型的疼痛行为,下调MIF和ERK1/2磷酸化水平的表达,通过抑制MIF/ERK信号通路干预CRPS1大鼠的疼痛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 白藜芦醇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ERK1/2
下载PDF
脑下垂体阻滞术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5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柴玫 严相默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2-313,共2页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脑下垂体阻滞术 治疗
下载PDF
白藜芦醇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鼠模型中的疗效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春燕 石小乐 +2 位作者 柯诗文 余淑娇 吴锐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第10期83-83,94,共2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大鼠骨折模型的的抗炎镇痛作用,并探索适合的白藜芦醇治疗剂量。方法:34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5)、白藜芦醇治疗1组(n=8)、白藜芦醇治疗2组(n=8)、模...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大鼠骨折模型的的抗炎镇痛作用,并探索适合的白藜芦醇治疗剂量。方法:34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5)、白藜芦醇治疗1组(n=8)、白藜芦醇治疗2组(n=8)、模型对照组(n=8)。白藜芦醇治疗1、2组分别给予白藜芦醇20 mg/(kg·d)、40 mg/(kg·d)治疗;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模型对照组予以5%DMSO溶液;连续腹腔注射14 d。在治疗前、第7天、第14天分别测定大鼠疼痛行为,血MIF、TNF-α的表达。结果:在治疗第7天及第14天后,Res治疗1、2组疼痛阈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MIF、TNF-α表达明显下调(P<0.05),且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其中Res治疗2组比Res治疗1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在治疗第7天TNF-α已降至正常水平,治疗第14天MIF也降至正常水平。结论:白藜芦醇可有效抑制MIF及TNF-α表达,改善CRPS1型鼠模型的疼痛行为,且对MIF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 白藜芦醇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下载PDF
缠绕疗法结合针药治疗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宝国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观察缠绕疗法、运动疗法、冰水浸泡结合中药药浴、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5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缠绕疗法、运动疗法、冰水浸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药浴及针灸,于治疗3周后进行... 目的:观察缠绕疗法、运动疗法、冰水浸泡结合中药药浴、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5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缠绕疗法、运动疗法、冰水浸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药浴及针灸,于治疗3周后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运动疗法 缠绕疗法 针灸 药浴
下载PDF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雪晶 曲福玲 +2 位作者 段晓琴 刘颜芬 刘忠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90-1095,共6页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是发生于身体局部区域的疼痛综合征,可伴发感觉、运动、自主神经、皮肤和骨的异常改变。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国际上对该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患者局部异常性疼痛及相关症状和体征。综合现阶段的研究,...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是发生于身体局部区域的疼痛综合征,可伴发感觉、运动、自主神经、皮肤和骨的异常改变。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国际上对该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患者局部异常性疼痛及相关症状和体征。综合现阶段的研究,跨学科的疼痛管理是较为提倡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手术介入治疗等。药物治疗包括骨吸收抑制剂(二磷酸盐)、免疫球蛋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和抗癫痫药物等,在缓解疼痛方面有较好的疗效,维生素C可以通过抗氧化抑制炎性反应,被推荐为预防用药。在康复治疗中,经颅磁刺激和经皮神经电磁刺激等特殊的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中的运动想象、镜像治疗和疼痛暴露物理疗法等可以起到止痛和恢复肢体功能的作用。手术介入治疗包括交感神经阻滞、脊髓电刺激、射频和损毁术等,可用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的顽固性疼痛。本文就国外近年来各学科的CRPS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医生进行CRPS的疼痛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疼痛管理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前臂外伤术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恢复期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伍琦 周桂娟 +3 位作者 廖瑛 宁鹏云 谭露 屈萌艰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14期17-21,共5页
目的:通过对前臂外伤术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恢复期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探讨改善前臂外伤术后CRPS患者预后的干预方式.方法:对131例首次前臂外伤术后4个月内CRPS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 目的:通过对前臂外伤术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恢复期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探讨改善前臂外伤术后CRPS患者预后的干预方式.方法:对131例首次前臂外伤术后4个月内CRPS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与患者病程、年龄等12项可能相关因素进行调查、评估,采用逐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筛选影响CRPS患者ADL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影响CRPS患者ADL治疗效果的多因素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共有6个,复相关系数为0.738,结果显示年龄、病程、性别呈负相关,亦即年龄小的CRPS患者治疗效果好,病程短的CRPS患者ADL治疗效果好,男性患者ADL治疗效果好;肌腱损伤、神经损伤、治疗方式则呈正相关,无神经损伤、无肌腱损伤、综合治疗的CRPS患者ADL治疗效果好.结论:影响前臂外伤术后CRPS患者恢复期ADL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涉及患者年龄、病程、性别、有无肌腱损伤、有无神经损伤、治疗方式,而对于这些因素的干预是提高前臂外伤术后CRPS患者ADL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影响因素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电针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大鼠模型局部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晓洁 尹诚语 +8 位作者 郑小莉 聂慧敏 曾丹怡 王洁 陈瑞香 刘伯宇 台燕 邵晓梅 刘伯一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3-601,共9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昆仑"穴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大鼠模型机械痛过敏的治疗作用,并研究电针对CRPS-Ⅰ大鼠模型患侧足底组织中氧化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探讨电针镇痛作用相关机制。方法采用O型...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昆仑"穴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大鼠模型机械痛过敏的治疗作用,并研究电针对CRPS-Ⅰ大鼠模型患侧足底组织中氧化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探讨电针镇痛作用相关机制。方法采用O型橡胶圈加压套扎踝关节方式进行慢性缺血痛模型(chronic post ischemic pain,CPIP)制备,以模拟CRPS-Ⅰ。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模型组(Sham组)、CPIP模型组(CPIP组)、CPIP模型+电针组(CPIP+EA组)和CPIP模型+假电针组(CPIP+Sham EA组)。于模后1 d开始,每天进行电针治疗,电针干预30 min后,采用von Frey法测定大鼠患侧足底50%机械缩足反应阈值(PWTs);采用氧化分子检测试剂盒检测大鼠患侧足底组织氧化应激相关分子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足底组织中细胞氧化损伤标记物8-OHG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CPIP组大鼠患侧足底50%PWTs明显降低(P<0.01),且一直持续到实验观察结束,提示模型建立成功;电针干预后,与CPIP+Sham EA组相比,CPIP+EA组大鼠患侧50%PWTs显著上升(P<0.01);与Sham组相比,CPIP组大鼠患侧足底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均显著下降,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8-OHG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电针治疗后,与CPIP+Sham EA组相比,CPIP+EA组大鼠患侧足底组织中SOD和GSH水平均显著提升,H2O2和MDA含量以及8-OHG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电针可显著降低CPIP模型大鼠患侧足底组织氧化应激反应水平,这一机制很可能参与了其缓解CPIP模型大鼠机械痛过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氧化应激 针刺镇痛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下载PDF
维生素C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预防效果分析
17
作者 胡明迹 丁辉 +1 位作者 汤黎明 陆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231-233,共3页
探讨维生素C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21.03至2022.08期间在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盐水组、125mg组、250mg组、500mg组,每组20例。4组患者伤口冲洗缝合完... 探讨维生素C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21.03至2022.08期间在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盐水组、125mg组、250mg组、500mg组,每组20例。4组患者伤口冲洗缝合完毕后,向骨折断端进行局部浸润注射:盐水组选用5m10.9%生理盐水; 125mg组选用125mg维生素C; 250mg组选用250mg维生素C; 500mg组选用500mg维生素C,术后门诊随访监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症状及发病情况。结果 盐水组患者术后6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发生率显著高于125mg组、250mg组、500mg组(P0.05)。125mg组术后6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发生率显著高于250mg组、500mg组(P0.05)。250mg组和500mg组术后6周均未发生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折断端局部注射维生素C,有助于降低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发生风险,不同浓度维生素C的防控效果存在一定差异,250mg及500mg局部注射的效果最佳,可根据患者个体状态,合理选最佳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局部注射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预防效果 浓度
下载PDF
激光散斑成像观测针刺治疗对上肢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皮肤血流的影响
18
作者 李晋 王鹏翔 +1 位作者 黄浩 赵梦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123-127,共5页
研究中医针刺治疗上肢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2年9月30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6例上肢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针刺治疗前、治疗后... 研究中医针刺治疗上肢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2年9月30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6例上肢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针刺治疗前、治疗后的5 min及30 min分别行激光散斑成像检测,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皮肤血流改善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5min、治疗后30min各观测部位皮肤血流差比值均明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治疗可以改善CRPS患者局部皮肤血流状况,具有显著疗效,可作为改善CRPS患者局部循环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针刺 激光散斑成像 微循环
下载PDF
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中作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徐宵寒 许力 黄宇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847-850,共4页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常伴感觉、运动以及自主神经的异常。CRPS的外周敏化与神经源性炎症密切相关,主要包括C纤维末梢神经肽的释放、局部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上调,...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常伴感觉、运动以及自主神经的异常。CRPS的外周敏化与神经源性炎症密切相关,主要包括C纤维末梢神经肽的释放、局部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上调,以及肥大细胞的激活。脊髓背角炎症反应参与CRPS中枢敏化过程,主要包括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的磷酸化、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以及星形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CRPS患者系统性和局部氧化应激水平升高,这或许与线粒体功能异常相关。CRPS患者的血清中存在结合自主神经受体的自身抗体,提示自身免疫机制或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相关。本文对神经炎症和自身免疫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中的作用展开综述,其详细和全面的机制尚需更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神经源性炎症 自身免疫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
作者 石小乐 柯诗文 吴锐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6年第4期88-93,共6页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是对一种复杂症状和体征的描述,它包括疼痛和痛觉超敏、运动功能障碍、肿胀、血管舒缩不稳定、皮肤颜色改变、体温和汗腺分泌异常等。到目前仍没有诊断标准和循证医学完整的定义。CRPS被分为Ⅰ型和Ⅱ型。Ⅰ...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是对一种复杂症状和体征的描述,它包括疼痛和痛觉超敏、运动功能障碍、肿胀、血管舒缩不稳定、皮肤颜色改变、体温和汗腺分泌异常等。到目前仍没有诊断标准和循证医学完整的定义。CRPS被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包括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症及类似病症,没有神经损伤;而Ⅱ型发生在周围神经损伤之后。本文将对CRPS在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以帮助临床解决与CRPS相关的诊治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流行病学 病理生理学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