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藜芦醇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鼠模型中的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春燕 石小乐 +2 位作者 柯诗文 余淑娇 吴锐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第10期83-83,94,共2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大鼠骨折模型的的抗炎镇痛作用,并探索适合的白藜芦醇治疗剂量。方法:34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5)、白藜芦醇治疗1组(n=8)、白藜芦醇治疗2组(n=8)、模...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大鼠骨折模型的的抗炎镇痛作用,并探索适合的白藜芦醇治疗剂量。方法:34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5)、白藜芦醇治疗1组(n=8)、白藜芦醇治疗2组(n=8)、模型对照组(n=8)。白藜芦醇治疗1、2组分别给予白藜芦醇20 mg/(kg·d)、40 mg/(kg·d)治疗;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模型对照组予以5%DMSO溶液;连续腹腔注射14 d。在治疗前、第7天、第14天分别测定大鼠疼痛行为,血MIF、TNF-α的表达。结果:在治疗第7天及第14天后,Res治疗1、2组疼痛阈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MIF、TNF-α表达明显下调(P<0.05),且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其中Res治疗2组比Res治疗1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在治疗第7天TNF-α已降至正常水平,治疗第14天MIF也降至正常水平。结论:白藜芦醇可有效抑制MIF及TNF-α表达,改善CRPS1型鼠模型的疼痛行为,且对MIF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 白藜芦醇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下载PDF
1例利多卡因治疗未成年人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用药分析
2
作者 任倩 郭琳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820-822,832,共4页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通常继发于原发性创伤和骨折术后可能出现严重难治性、多性疼痛的综合征或者无意识的轻微创伤,以营养不良和功能失调为特征。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是多模式疼痛管理,然而长期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可能产生较大的副作用。本文...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通常继发于原发性创伤和骨折术后可能出现严重难治性、多性疼痛的综合征或者无意识的轻微创伤,以营养不良和功能失调为特征。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是多模式疼痛管理,然而长期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可能产生较大的副作用。本文重点对1例利多卡因局部皮下注射的治疗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合理用药分析,运用循证药学的思维对该患者用药分析讨论,提供用药建议和用药教育,促进临床特殊人群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利多卡因 加巴喷丁 合理用药 未成年人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I型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王海 徐可可 +3 位作者 高松年 顾玉玲 孙小星 周徐 《交通医学》 2024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I型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I型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分为CRPS组(CRPS I型)和非CRPS组各60例。比较两组血清IL-6及TNF-α水平,分析血清IL-6、TNF-α水平与CRPS I型患者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上肢活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的相关性。将CRP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以rTMS治疗,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变化。结果:CRPS组血清IL-6、TNF-α水平分别为(6.61±4.17)pg/mL和(18.37±10.05)pg/mL,高于非CRPS组的(4.79±2.62)pg/mL和(12.87±6.8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F-α水平升高是脑卒中后发生CRPS I型的危险因素(P<0.05),而IL-6水平与脑卒中后发生CRPS I型无关(P>0.05)。CRPS组血清IL-6水平与疼痛VAS评分存在正相关性(r=0.425,P<0.01),与FMA评分无关(P>0.05),TNF-α水平与疼痛VAS评分存在正相关性(r=0.219,P<0.05),与FMA评分存在负相关性(r=-0.694,P<0.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CRPS I型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rTMS可明显降低IL-6、TNF-α水平,IL-6水平与疼痛严重程度正相关,TNF-α水平与患侧上肢活动受限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TMS用于治疗脑卒中后CRPS I型患者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重复经颅磁刺激 细胞因子
下载PDF
CT引导下射频热凝腰交感神经节治疗Ⅱ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陈加亲 倪传宝 崔胜 《中外医疗》 2024年第9期11-14,共4页
目的探究CT引导下射频热凝腰交感神经节治疗Ⅱ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金湖县人民医院于2020年6月—2023年6月接收的68例Ⅱ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红蓝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 目的探究CT引导下射频热凝腰交感神经节治疗Ⅱ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金湖县人民医院于2020年6月—2023年6月接收的68例Ⅱ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红蓝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超声引导下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予以CT引导下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情况及有效率。结果对照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第3、7、14天疼痛评估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5);观察组治疗总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5)。结论针对Ⅱ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采取CT引导下射频热凝腰交感神经节治疗,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疼痛程度,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下射频热凝 腰交感神经节 复杂性区域疼痛 血液流变学指标 疼痛程度 并发症
下载PDF
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李程 冯硕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5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20年1月—2023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57例肩袖损伤修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后Ⅰ型CRPS发生率,分析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发生Ⅰ型CRPS的...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20年1月—2023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57例肩袖损伤修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后Ⅰ型CRPS发生率,分析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发生Ⅰ型CRPS的危险因素。结果:13例患者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CRPS,发生率8.28%。经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与伤后VAS评分高是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CRPS的危险因素,肩袖肌腱撕裂程度小是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CRPS的保护因素。结论:女性及肩袖损伤后疼痛程度高的患者修复术后并发Ⅰ型CRPS的风险大,肩袖撕裂程度也与术后并发Ⅰ型CRPS有关,临床对于此类患者应尽早加强预防及干预,以降低Ⅰ型CRP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修复术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细银质针结合“靳氏肩三针”治疗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I型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黄少莹 王红伟 +1 位作者 贺昀 梁坤 《大医生》 2024年第13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细银质针联合“靳氏肩三针”治疗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型)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6月珠海市斗门区侨立中医院收治的60例卒中后CRPS-Ⅰ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 目的探讨细银质针联合“靳氏肩三针”治疗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型)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6月珠海市斗门区侨立中医院收治的60例卒中后CRPS-Ⅰ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细银质针疗法结合“靳氏肩三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S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两组患者上肢FMA、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更高(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S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CGRP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银质针联合“靳氏肩三针”治疗卒中后CRPS-Ⅰ型患者的效果确切,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银质针 靳氏肩三针 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下载PDF
镜像神经元疗法治疗中风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期的疗效及对血清SP、CGRP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宋宇锦 张伟 +6 位作者 温红娟 王静 张裴景 冯慧利 王慧灵 常译牛 任彬彬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137-1142,共6页
目的镜像神经元疗法对中风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Ⅰ期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选择康复科收治的40例CRPSⅠ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采用随机法,将选择的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镜像组,每组20例。均采取基础以及常规康... 目的镜像神经元疗法对中风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Ⅰ期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选择康复科收治的40例CRPSⅠ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采用随机法,将选择的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镜像组,每组20例。均采取基础以及常规康复治疗,镜像组额外追加镜像治疗,两组每天上下午各治疗1次,5次/周,共治疗3周。采用休息状态视觉模拟评分(resting state visual analogue scale,R-VAS)与被动运动视觉模拟评分(passive movement state visual analogue scale,P-VAS)来评估上肢肩关节疼痛状况,选择运用排水法来评估手部肿胀状况,并且选择运用Fugl-Meyer量表,评估上肢运动功能,采用ELISA检测技术进行测定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含量。结果镜像组患者治疗3周后的肩关节R-VAS、P-VAS评分及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P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CGR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组能更有效地改善CRPSⅠ期患者肩关节疼痛、手部肿胀及上肢功能障碍,调节血清CGRP及SP细胞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镜像神经元疗法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期 肩关节疼痛 P物质 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例报道 被引量:3
8
作者 倪兵 陶蔚 +1 位作者 遇涛 李勇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03-703,共1页
病例简介患者女性,62岁,左侧小腿及足部疼痛、肿胀8个月入院。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趾缝处疼痛,逐渐蔓延至左足背、足底及小腿外侧部。疼痛性质为烧灼样、刀割样;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疼痛范围逐步向上扩展。外院考虑为腰椎... 病例简介患者女性,62岁,左侧小腿及足部疼痛、肿胀8个月入院。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趾缝处疼痛,逐渐蔓延至左足背、足底及小腿外侧部。疼痛性质为烧灼样、刀割样;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疼痛范围逐步向上扩展。外院考虑为腰椎管狭窄,行椎管减压及内固定术,术后疼痛无缓解,且逐渐加重,VAS评分10分,并伴左膝部以下肿胀、肤色加深、皮肤易出汗、发热、痛觉过敏,轻触患侧皮肤可诱发剧烈疼痛。口服多种镇痛药物效果不佳。既往体健。双下肢血管超声示:双下肢深静脉未见明确异常,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腰椎MRI示:脊髓栓系,圆锥结束于L4椎体下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脊髓栓系 电刺激治疗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腰椎管狭窄 小腿外侧 VAS评分 下肢深静脉
下载PDF
皮下5%葡萄糖注射治疗2型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1例 被引量:5
9
作者 邱智 韦忠娜 刘洪举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99-400,共2页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pain syndrome, CRPS)指的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自发性、区域性慢性疼痛。其疼痛区域不符合神经支配的皮节区,其疼痛程度与诱发因素的发生时间和严重程度不呈比例,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改变、自...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pain syndrome, CRPS)指的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自发性、区域性慢性疼痛。其疼痛区域不符合神经支配的皮节区,其疼痛程度与诱发因素的发生时间和严重程度不呈比例,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改变、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皮肤感觉改变、运动功能改变和萎缩的症状[1]。 CRPS 分为两种类型。第一型旧称为反射性交感性肌萎缩(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第二型(CRPS II)旧称为灼痛[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综合征 区域 复杂性 注射治疗 葡萄糖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2 皮肤改变
下载PDF
白藜芦醇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大鼠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春燕 石小乐 +2 位作者 李倩雨 刘玉珠 吴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61-1764,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Ι型(CRPS1)大鼠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1(C组)、模型组2(D组),模型组3(E组)。A、B、C 3组予5%DMSO溶液,D组予MIF抑制剂ISO...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Ι型(CRPS1)大鼠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1(C组)、模型组2(D组),模型组3(E组)。A、B、C 3组予5%DMSO溶液,D组予MIF抑制剂ISO-1 1 mg/(kg·d),E组予白藜芦醇20 mg/(kg·d);连续腹腔注射14 d。第0、7、14天测疼痛行为,血MIF、TNF-α浓度;第14天测坐骨神经中MIF、ERK1/2和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第7及14天,D、E组疼痛阈值较前明显改善,血清MIF、TNF-α水平下降,坐骨神经MIF及p-ERK1/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且显著低于C组(P<0.05),第7天血清MIF、TNF-α已降至正常,第14天大鼠疼痛阈值也降至正常,与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显著改善CRPS1大鼠模型的疼痛行为,下调MIF和ERK1/2磷酸化水平的表达,通过抑制MIF/ERK信号通路干预CRPS1大鼠的疼痛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白藜芦醇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ERK1/2
下载PDF
不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对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大鼠骨折模型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锐 殷章圣 李荣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激素治疗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1(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type 1,CRPS1)大鼠的疗效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P物质(SP)、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表达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激素治疗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1(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type 1,CRPS1)大鼠的疗效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P物质(SP)、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每组10只:治疗1、2组、对照组在进行骨折制动造模结束后分别以甲强龙4、20 mg/(kg.d)和生理盐水对应治疗,腹腔注射,连续1周。治疗前后检测动物疼痛行为,治疗结束后8 h、1、3周检测血清SP、MIF及TNF-α水平。结果两治疗组在不同剂量激素治疗后,肢体肿胀、疼痛不同程度缓解。治疗2组血清SP、MIF、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在各个观察点疼痛阈值均高于治疗1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对大鼠骨折CRPS1模型疗效优于小剂量,且对炎症因子有显著且持续抑制作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部分缓解肢体肿胀及疼痛,对部分细胞因子表达有即时抑制作用。不同剂量激素在CRPS1型的疗效差异与其能否抑制MIF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1 P物质 糖皮质激素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电针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大鼠模型局部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晓洁 尹诚语 +8 位作者 郑小莉 聂慧敏 曾丹怡 王洁 陈瑞香 刘伯宇 台燕 邵晓梅 刘伯一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3-601,共9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昆仑"穴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大鼠模型机械痛过敏的治疗作用,并研究电针对CRPS-Ⅰ大鼠模型患侧足底组织中氧化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探讨电针镇痛作用相关机制。方法采用O型...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昆仑"穴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大鼠模型机械痛过敏的治疗作用,并研究电针对CRPS-Ⅰ大鼠模型患侧足底组织中氧化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探讨电针镇痛作用相关机制。方法采用O型橡胶圈加压套扎踝关节方式进行慢性缺血痛模型(chronic post ischemic pain,CPIP)制备,以模拟CRPS-Ⅰ。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模型组(Sham组)、CPIP模型组(CPIP组)、CPIP模型+电针组(CPIP+EA组)和CPIP模型+假电针组(CPIP+Sham EA组)。于模后1 d开始,每天进行电针治疗,电针干预30 min后,采用von Frey法测定大鼠患侧足底50%机械缩足反应阈值(PWTs);采用氧化分子检测试剂盒检测大鼠患侧足底组织氧化应激相关分子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足底组织中细胞氧化损伤标记物8-OHG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CPIP组大鼠患侧足底50%PWTs明显降低(P<0.01),且一直持续到实验观察结束,提示模型建立成功;电针干预后,与CPIP+Sham EA组相比,CPIP+EA组大鼠患侧50%PWTs显著上升(P<0.01);与Sham组相比,CPIP组大鼠患侧足底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均显著下降,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8-OHG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电针治疗后,与CPIP+Sham EA组相比,CPIP+EA组大鼠患侧足底组织中SOD和GSH水平均显著提升,H2O2和MDA含量以及8-OHG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电针可显著降低CPIP模型大鼠患侧足底组织氧化应激反应水平,这一机制很可能参与了其缓解CPIP模型大鼠机械痛过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氧化应激 针刺镇痛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下载PDF
手法淋巴引流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攀 张春军 +1 位作者 王文丽 姚黎清 《循证护理》 2022年第17期2299-2302,共4页
目的:评价手法淋巴引流(MLD)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 目的:评价手法淋巴引流(MLD)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中有关MLD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对比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的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12月18日。提取相关随机对照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试验组和对照组共涉及病人2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改善疼痛(VAS)评分[SMD=-0.86,95%CI(-1.40,0.14),P=0.11]、患肢水肿[SMD=-1.74,95%CI(-3.50,0.02),P=0.05]、运动功能评价(FMA)评分[SMD=5.25,95%CI(-4.02,14.52),P=0.27]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LD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VAS评分、患肢水肿、FMA评分方面并不优于常规康复治疗,但由于纳入的研究数量较少,且质量普遍较低,未来需要文献质量高、样本量大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MLD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淋巴引流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 康复 META分析
下载PDF
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手水肿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傅海群 叶晓红 +1 位作者 宋成城 朱文宗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10期28-30,共3页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后CRPSⅠ型的主要症状包括手肿胀,长期的手部肿胀可导致疼痛、僵硬,严重阻碍手功能的恢复。笔者通过对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发现治...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后CRPSⅠ型的主要症状包括手肿胀,长期的手部肿胀可导致疼痛、僵硬,严重阻碍手功能的恢复。笔者通过对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发现治疗脑卒中后CRPSⅠ型手水肿的主要方法包括西医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手术介入及中医药治疗等,为CRPSⅠ型手水肿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 手水肿 文献综述
下载PDF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磊 彭金林 孙予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9-552,共4页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开发的康复技术,近年用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的康复,研究显示可改善患者的疼痛和运动功能,可能与提高运动皮质的兴奋性、激活镜像神经元系统等有关。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 康复 肩手综合征 综述
下载PDF
超前镇痛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2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谦 王爱新 +4 位作者 甘学凤 严香菊 李琳 李鹏霖 张同军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8期91-92,共2页
目的观察超前镇痛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2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Ⅱ)的效果。方法将97例CRPSⅡ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用地佐辛超前镇痛后在超声引导下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照组给予经皮电刺激配合物理疗法、针灸疗... 目的观察超前镇痛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2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Ⅱ)的效果。方法将97例CRPSⅡ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用地佐辛超前镇痛后在超声引导下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照组给予经皮电刺激配合物理疗法、针灸疗法,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5、28天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各时点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同时点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2.69%,高于对照组的62.22%(P均<0.05)。结论超前镇痛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CRPSⅡ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星状神经节 神经阻滞术 超前镇痛 地佐辛 经皮电刺激
下载PDF
综合治疗仅累及腕手部的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例报道 被引量:6
17
作者 金丽霞 王瑜元 +2 位作者 华艳 孙莉敏 白玉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总结脑卒中后仅累及腕手部的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患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方法对1例患者采用综合训练方法治疗6周。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体积和手指周径测量、腕和手指被动关节活动度测量和改良Ba... 目的总结脑卒中后仅累及腕手部的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患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方法对1例患者采用综合训练方法治疗6周。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体积和手指周径测量、腕和手指被动关节活动度测量和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患手VAS评分、手体积和手指周径减少,关节活动度改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结论脑卒中后Ⅰ型CRPS可仅累及腕手部,综合治疗后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康复
下载PDF
膏肓穴刺血联合越婢加术汤治疗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傅海群 宋丰军 +2 位作者 叶必宏 蒋越 朱文宗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10期1786-1789,共4页
目的 观察膏肓穴刺血联合越婢加术汤治疗脑卒中后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膏肓放血,治疗组采用膏肓穴刺血联合越婢加术汤治疗,共治疗28 d。在治疗前、治... 目的 观察膏肓穴刺血联合越婢加术汤治疗脑卒中后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膏肓放血,治疗组采用膏肓穴刺血联合越婢加术汤治疗,共治疗28 d。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8天,对患者进行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严重程度(CSS)评分、手指周径测量、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在第1天、第28天治疗前后进行肩关节活动度的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CSS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健患侧手指周径之差,两组均有显著降低(P <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第1天治疗前后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外展、上举、后伸)较前均有改善(P <0.01);治疗第28天前,治疗组肩关节活动度(外展、上举、后伸)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膏肓放血联合越婢加术汤能有效缓解复杂性区域CRPSI,包括减轻患肢手部肿胀、肩部疼痛,缓解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严重程度,膏肓放血能即刻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且联合越婢加术汤有更明显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膏肓穴 越婢加术汤
下载PDF
镜像疗法治疗高位脊髓损伤后上肢Ⅱ型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的有效性:自身交叉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唐朝正 丁政 +3 位作者 张晓莉 丁力 吴毅 贾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6-720,共5页
背景:镜像疗法最早用于截肢术后患肢痛的治疗,研究显示该疗法对其他损伤引起的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有效,但针对高位脊髓损伤后3年余的上肢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患者还未见报道。目的:探讨镜像疗法对高位脊髓损伤后上肢Ⅱ型复杂性局部... 背景:镜像疗法最早用于截肢术后患肢痛的治疗,研究显示该疗法对其他损伤引起的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有效,但针对高位脊髓损伤后3年余的上肢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患者还未见报道。目的:探讨镜像疗法对高位脊髓损伤后上肢Ⅱ型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患者疼痛缓解的有效性。方法:采用自身交叉对照的试验设计分别应用经皮电神经刺激、镜像盒对该高位脊髓损伤后上肢Ⅱ型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为期2周和3周的疼痛治疗,2种干预手段之间的洗脱期为1周,随访时间为1个月。结果与结论:前2周的经皮电神经刺激治疗患者疼痛没有实质性缓解,甚至一度加重,而洗脱期(第3周)后经过3周的镜像治疗,患者的疼痛感受明显减轻;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表明镜像疗法作为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综合治疗的补充,可能是一种有效地减轻Ⅱ型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疼痛的康复手段,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来确证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及脊髓损伤模 上肢 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神经病理性疼痛 颈髓损伤 镜像疗法 经皮电神经刺激 作业疗法 康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上肢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 被引量:7
20
作者 文翠凤 王晓文 +2 位作者 华艳 陈英伦 白玉龙 《上海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53-57,共5页
目的 :比较镜像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CRPS)患者上肢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Ⅰ型CRPS患者随机分为镜像疗法组... 目的 :比较镜像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CRPS)患者上肢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Ⅰ型CRPS患者随机分为镜像疗法组(32例,给予镜像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和对照组(28例,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3、6周后,分别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结果 :镜像疗法组患者在治疗3和6周后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水肿容积差值、上肢Brunnstrom分期、上肢动作研究量表评分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6周后的改善程度较治疗3周后明显更大。治疗6周后,镜像疗法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水肿容积差值和上肢Brunnstrom分期的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镜像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后Ⅰ型CRPS患者的上肢疼痛程度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镜像疗法 脑卒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