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儿镜下治疗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的手术护理配合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姗 王彦林 +5 位作者 杲丽 华人意 张艳 孙金铃 吴怡 赵欣荣 《上海护理》 2019年第12期40-42,共3页
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主要包括双胎输血综合征、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及选择性生长受限等并发症,这些情况都将对母婴结局产生不良的影响。随着近年来胎儿镜在宫内治疗中的不断发展,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得到了相应治疗。本文总结4例胎儿... 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主要包括双胎输血综合征、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及选择性生长受限等并发症,这些情况都将对母婴结局产生不良的影响。随着近年来胎儿镜在宫内治疗中的不断发展,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得到了相应治疗。本文总结4例胎儿镜下治疗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的手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术前对患者充分告知、备齐手术物品,术中熟练配合,术后严密观察随访、心理支持等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镜 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 手术 护理
下载PDF
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产前诊断及妊娠结局 被引量:4
2
作者 商梅娇 周祎 +6 位作者 黄林环 黄轩 罗艳敏 陈坤兰 石晓梅 陈宝江 方群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3期4-8,共5页
目的分析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产前诊断结果及其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2年1月在本中心行羊膜腔穿刺的56例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病例,分析其染色体核型结果及妊娠结局。结果①56例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病例,3... 目的分析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产前诊断结果及其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2年1月在本中心行羊膜腔穿刺的56例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病例,分析其染色体核型结果及妊娠结局。结果①56例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病例,3例失访,入选病例53例。53例双胎均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43.4%(23/53)病例分别行双羊膜囊穿刺,余30例仅行单羊膜囊穿刺,平均羊膜腔穿刺孕周为(23.0±3.6)周。②根据超声诊断,将53例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分组,TTTS组24例(45.3%),sIUGR组15例(28.3%)及TRAP组14例(26.4%)。18例行选择性减胎术,其中3例行射频消融减胎术,15例行脐带双极电凝减胎术。③共有106例胎儿,获得72例(67.9%)胎儿羊水标本,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异常率为2.8%(2/72),核型分别为46XY[14]/46XX[36]和47,XY,+18。④追踪被保留的53例胎儿妊娠结局,1例胎儿流产,17例胎儿引产,25例胎儿早产和10例胎儿足月产,平均分娩孕周为(35.0±2.8)周。18例减胎术均成功完成,分娩12例活婴新生儿,平均分娩孕周为(35.6±3.2)周,平均出生体重为2.3kg,总存活率为66.7%。对比2组足月产的比率,减胎组高于未减胎组,但是无统计学意义(50%VS 17.4%,P=0.059)。结论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妊娠,尤其是可能行宫内介入治疗的病例有必要行介入性产前诊断;双胎产前诊断应对2个胎儿分别取样查各自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双胎行羊膜腔穿刺在严格把握指征和掌握熟练的穿刺技术前提下是可行且相对安全的;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宫内选择性减胎可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妊娠 腔穿刺 染色体核型 选择性减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微波消融和射频消融减胎术治疗复杂性单绒毛膜妊娠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家磊 吴天晨 +5 位作者 王晓莉 魏瑗 程子怡 原鹏波 王学举 赵扬玉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评估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减胎术对复杂性单绒毛膜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收集2012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进行MWA和RFA减胎术治疗的复杂性单绒... 目的评估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减胎术对复杂性单绒毛膜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收集2012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进行MWA和RFA减胎术治疗的复杂性单绒毛膜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资料、手术资料和妊娠结局。比较MWA和RFA减胎术的手术过程和妊娠结局。结果181例减胎孕妇中,132例行MWA,49例行RFA。两组手术过程比较显示,MWA组比RFA组消融时长短(6.0 min和7.5 min,P=0.010)、消融功率低(35.0 W和50.0 W,P<0.001)。妊娠结局比较显示,RFA组和MWA组的保留胎儿存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7%和66.2%),但在胎死宫内率(42.0%和23.4%,P=0.011)、新生儿出生低体重率(55.6%和31.1%,P=0.021)以及新生儿转重症监护室率(60.0%和32.2%,P=0.011)上,RFA组要高于MWA组。结论MWA作为一种新的减胎手术方式,与RFA减胎术术后的胎儿存活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但保留胎儿胎死宫内率和出生低体重率更低,并且手术消融时长更短、消融功率更低,手术更为便捷,在临床应用中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 微波消融减 射频消融减
下载PDF
羊水NT-proBNP及cTnT水平与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爱清 周祎 +1 位作者 陈坤兰 陈燕君 《新医学》 2018年第8期551-556,共6页
目的探讨羊水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与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收集行羊水穿刺的MCDA双胎100例,排除母体严重并发症者及胎儿畸形者14例,共86例MCDA双胎纳入研究。按其并发... 目的探讨羊水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与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收集行羊水穿刺的MCDA双胎100例,排除母体严重并发症者及胎儿畸形者14例,共86例MCDA双胎纳入研究。按其并发症分为双胎输血综合征受血胎(TTTS-R)组37例、sIUGR大胎(sIUGR-L)组14例、sIUGR小胎(sIUGR-S)组14例,将至妊娠晚期母体及胎儿未发生并发症的正常MCDA双胎3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胎儿羊水中NT-proBNP、cTnT水平,分析其与分娩孕周及新生儿阿普加评分1 min分值的相关性。结果 TTTS-R组、sIUGR-L/sIUGR-S组和对照组孕妇的年龄、检测时孕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TTS-R组羊水NT-proBNP水平高于其他3组(P均<0.008),TTTS-R组羊水cTnT水平高于sIUGR-L组、sIUGR-S组(P均<0.008)。86例MCDA中,减胎14例、引产7例、流产3例、胎儿宫内死亡4例,失访12例,期待治疗并且获随访妊娠结局者共46例,其中对照组29例、TTTS-R组11例、sIUGR组6例。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TTTS-R组的分娩孕周与羊水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r_s=-0.415,P=0.020),且TTTS-R组新生儿阿普加评分1 min分值与NT-proBNP(r_s=-0.412,P=0.031)及cTnT(r_s=-0.641,P=0.022)水平有关。结论 TTTS-R的不良妊娠结局可能与胎儿心功能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 脑利钠肽前体 心肌肌钙蛋白T 儿心功能
下载PDF
胎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5
5
作者 郭晓玥 邵珲 +1 位作者 王妍 赵扬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82-585,共4页
胎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母体因素、胎儿因素及胎盘因素,其中母体因素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宫内感染等;胎儿因素包括胎儿生长受限(FGR)、单绒毛膜双胎中的复杂性双胎等;胎盘因素包括胎盘早剥。... 胎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母体因素、胎儿因素及胎盘因素,其中母体因素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宫内感染等;胎儿因素包括胎儿生长受限(FGR)、单绒毛膜双胎中的复杂性双胎等;胎盘因素包括胎盘早剥。加强发病原因及机制的研究,对预防和降低胎儿脑损伤的发生至关重要。随着胎儿治疗的开展,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导致的胎儿脑损伤备受关注,胎儿因素中复杂性双胎如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双胎之一死亡(SIUD)、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s IUGR)等,其脑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复杂性双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脑损伤 危险因素 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
下载PDF
新生儿脑损伤产前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郭晓玥 王妍 +5 位作者 邵珲 魏瑗 刘云峰 朴梅花 童笑梅 赵扬玉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脑损伤产前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4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分娩并转入儿科的新生儿,行头颅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脑损伤者351例,非脑损伤者28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损伤组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 目的探讨新生儿脑损伤产前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4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分娩并转入儿科的新生儿,行头颅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脑损伤者351例,非脑损伤者28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损伤组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低于非脑损伤组[(34.0±3.5)周vs.(35.0±2.8)周;(2059.0±839.6)g vs.(2250.9±726.6)g,均P〈0.05]。28~30周、〉30~32周分娩新生儿发生脑损伤的风险分别是足月分娩的6.6倍和2.1倍。孕周越小新生儿发生脑损伤的风险越高(趋势χ2=26.801,P=0.000)。出生体重小于1500g新生儿发生脑损伤的风险是2000g以上的3.9倍。出生体重越小新生儿发生脑损伤的风险越高(趋势χ2=29.555,P=0.000)。脑损伤组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比例明显高于非脑损伤组(13.1%vs.4.5%,P=0.000)。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新生儿发生脑损伤的风险是单胎的3.0倍。多因素分析显示新生儿发生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分娩孕周(OR=0.891,95%CI 0.842~0.943)、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OR=2.180,95%CI 1.108~4.288)。结论分娩孕周越早新生儿脑损伤风险越高,早产尤其是不足30周且出生体重低于1500g时发生新生儿脑损伤的风险明显增高。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是发生脑损伤的另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脑损伤 产前危险因素 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