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瞬态传递矩阵法分析复杂转子系统碰摩故障 被引量:8
1
作者 姚红良 刘长利 +1 位作者 李鹤 闻邦椿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2-65,共4页
采用Raccati传递矩阵和Newmark β法相结合的瞬态传递矩阵法分析碰摩故障转子系统的瞬态和稳态响应,用多次迭代的方法确定瞬时碰摩力的精确值·该方法能够分析多盘、多跨转子系统等复杂的非线性转子系统的碰摩故障,并且可以同时考... 采用Raccati传递矩阵和Newmark β法相结合的瞬态传递矩阵法分析碰摩故障转子系统的瞬态和稳态响应,用多次迭代的方法确定瞬时碰摩力的精确值·该方法能够分析多盘、多跨转子系统等复杂的非线性转子系统的碰摩故障,并且可以同时考虑陀螺力矩、非线性油膜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最后利用本方法分析了一个含有非线性碰摩刚度的局部碰摩故障双跨转子系统的运动,发现了其中的拟周期、混沌等丰富的非线性现象,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传递矩阵法 NEWMARK-Β法 瞬态响应 混沌 复杂转子系统 碰摩故障 旋转机械
下载PDF
改进整体传递矩阵法计算复杂转子系统临界转速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育锡 王三民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3-417,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整体传递矩阵法的改进传递矩阵法。新方法将Riccati变换及奇点消除方法应用于整体传递矩阵方程,导出了耦合单元和非耦合单元的Riccati传递矩阵计算公式。这种方法克服了传统传递矩阵法的缺点,易于开发通用计算程序。文末... 提出了一种基于整体传递矩阵法的改进传递矩阵法。新方法将Riccati变换及奇点消除方法应用于整体传递矩阵方程,导出了耦合单元和非耦合单元的Riccati传递矩阵计算公式。这种方法克服了传统传递矩阵法的缺点,易于开发通用计算程序。文末给出了数值算例,计算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复杂转子系统 整体传递矩阵法 临界转速 奇点消除
下载PDF
复杂转子系统特征值问题的随机摄动分析
3
作者 董亚军 刘保国 《轻工机械》 CAS 2016年第2期34-36,48,共4页
在实际工程中转子系统的参数往往具有不确定性,为了更好地对转子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故障诊断等方面进行研究,正确分析随机参数对转子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使用随机摄动传递矩阵方法研究复杂转子系统的随... 在实际工程中转子系统的参数往往具有不确定性,为了更好地对转子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故障诊断等方面进行研究,正确分析随机参数对转子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使用随机摄动传递矩阵方法研究复杂转子系统的随机特征值问题,计算分析了中介轴承随机参数对双转子系统阻尼特征值的影响,将计算结果与Monte Carlo随机模拟法的计算结果比较,验证了随机摄动传递矩阵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该随机摄动分析方法可以应用在研究随机参数对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和响应影响的计算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转子 随机参数 特征值 随机摄动 传递矩阵
下载PDF
复杂转子系统支承阻尼优化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朱芸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53-57,共5页
用拟模态综合法分析计算复杂转子系统的不平衡响应 ;以系统的不平衡响应和支承动载荷为目标函数 ,对支承阻尼进行了优化设计 .通过对一双转子系统的分析计算 ,说明所提出的理论、方法对于旋转机械的动力特性设计和改进是有价值的 .
关键词 支承 阻尼 优化设计 复杂转子系统
下载PDF
股骨转子下复杂骨折内固定物选择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7
5
作者 刘云鹏 刘万军 +3 位作者 杨绍霞 姜俊杰 洪焕玉 王振海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9期610-613,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的转子下骨折选用不同的内固定物时钢板的应力变化。方法 取成人新鲜尸体股骨75根分三组,分别制作成Seinsheimer转子下骨折Ⅲ、Ⅳ型骨折模型,并取各自5枚DCP、95°角钢板、135°角钢板、DHS及γ钉分别对其进...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的转子下骨折选用不同的内固定物时钢板的应力变化。方法 取成人新鲜尸体股骨75根分三组,分别制作成Seinsheimer转子下骨折Ⅲ、Ⅳ型骨折模型,并取各自5枚DCP、95°角钢板、135°角钢板、DHS及γ钉分别对其进行固定。置于力学试验机上,进行非破坏性的不同应力加载试验,以电阻应变测量法行钢板应变量测试。结果 Ⅲ_A型骨折,DCP、DHS、γ钉加载至1000N时塑性变仍不显著,95°角钢板、135°角钢板加压同级载荷即可发生塑性形变;Ⅲ_B型其内固定物抗压缩弯曲应变力由弱到强的顺序依次为95°(840N)、135°(1000 N)、DCP(1000N)、DHS(1000N)和γ钉(1000N);Ⅳ型DHS及γ钉固定组加压1000N仅有微量的塑性形变。所有固定组卸载时应变量均有较明显的波动,且内固定物的机械强度越高应变量的波动越大。结论 DHS、γ钉适合于每一类型的转子下骨折的固定;DCP不适合于固定Ⅳ型以上的骨折;角钢板用于Ⅲ、Ⅳ、Ⅴ型粗隆下骨折的固定,具有力学的缺陷;而卸载(患肢术后早期的部分负重)时对内植物可产生极为有害的慢性疲劳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复杂骨折 内固定物 选择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复杂齿轮耦合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的规范建模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夏伯乾 蒋熹 张泽斌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4,共10页
由于齿轮的耦合作用,齿轮-转子-轴承系统中各个转子的振动是相互耦合、相互影响的,研究齿轮-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必须基于系统的、整体的观念进行分析。因此,齿轮-转子-轴承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和模型降阶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基... 由于齿轮的耦合作用,齿轮-转子-轴承系统中各个转子的振动是相互耦合、相互影响的,研究齿轮-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必须基于系统的、整体的观念进行分析。因此,齿轮-转子-轴承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和模型降阶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基于齿廓啮合基本定理,给出了直齿轮、斜齿轮、直齿锥齿轮、弧齿锥齿轮共4种齿轮的几何耦合模型(或称运动耦合模型);利用耦合模型矩阵,给出了含以上4种齿轮副的复杂齿轮转子-轴承系统纵-弯-扭耦合动力学研究的统一、方便、规范的建模方法。为复杂齿轮-转子-轴承耦合系统动力学分析研究提供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齿轮耦合转子-轴承系统 动力学建模 规范建模方法 几何耦合模型 耦合模型变换矩阵
下载PDF
PFNA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邱剑华 《基层医学论坛》 2016年第12期1655-1656,共2页
目的分析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PFNA治疗的40例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锁定加压钠板(LCP)治疗的40例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患... 目的分析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PFNA治疗的40例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锁定加压钠板(LCP)治疗的40例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 PFNA LCP 疗效对比
下载PDF
抗旋髓内钉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57例分析
8
作者 胡东 张屹 +3 位作者 臧红春 张永光 吴新淼 朱发军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660-661,共2页
目的:探讨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IFF)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114例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以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将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5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PFNA治疗的57例患者则纳入研究... 目的:探讨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IFF)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114例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以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将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5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PFNA治疗的57例患者则纳入研究组,比较近期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缩短(P<0.05);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骨折愈合时间等康复指标恢复更为快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例髋内翻,2例内固定松动,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7.02%,研究组无一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P=0.041)。结论: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PFNA治疗效果满意,在力学特性及生物学特性上均可满足内固定需求,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旋髓内钉 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 疗效
下载PDF
股骨转子周围复杂骨折应用带大粗隆稳定钢板的动力髋24例临床报道
9
作者 胡起茂 张素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044-2045,共2页
目的 探讨带大粗隆稳定钢板的动力髋在股骨转子周围复杂骨折中的应用及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 对24例股骨转子周围复杂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动力髋内固定,采用粗隆部骨折疗效三级评定方法进行观察。结果 24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 目的 探讨带大粗隆稳定钢板的动力髋在股骨转子周围复杂骨折中的应用及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 对24例股骨转子周围复杂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动力髋内固定,采用粗隆部骨折疗效三级评定方法进行观察。结果 24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骨不连、髋内翻和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优良率100%。结论 带大粗隆稳定钢板的动力髋用于股骨转子周围复杂骨折的治疗符合生物学原理,正确的内固定物置入及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周围复杂骨折 动力髋 稳定钢板
下载PDF
高速涡轮泵转子系统动力学集成建模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卫红 伊建辉 +1 位作者 张帆 袁小阳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54-1258,共5页
针对高速涡轮泵转子系统多摩擦学元件耦合的特点,建立了计入密封装置、推力轴承、轴向平衡装置等多摩擦学元件耦合时复杂转子系统的集成动力学模型。对某液氢高速涡轮泵转子动力学性能的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计入端面密封、推力轴承及... 针对高速涡轮泵转子系统多摩擦学元件耦合的特点,建立了计入密封装置、推力轴承、轴向平衡装置等多摩擦学元件耦合时复杂转子系统的集成动力学模型。对某液氢高速涡轮泵转子动力学性能的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计入端面密封、推力轴承及平衡盘等的力矩刚度影响,系统1阶临界转速提高25%,失稳转速提高50%,为高速涡轮泵转子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措施的选择和论证提供了新思路。为进一步提高转子系统的稳定性,在轴承中引入了超导可倾瓦块,并对引入该附件后转子系统动力学集成建模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涡轮泵 复杂转子系统 多摩擦副 耦合 动力学建模
下载PDF
旋转机械现场动平衡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雪辉 焦瀚晖 +3 位作者 胡东旭 李文 左志涛 陈海生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67-1377,共11页
现场动平衡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复杂高速转子的不平衡故障问题,该研究需要同时考虑方法的适用性、稳定性、结构设计及实施方法。针对现场运行过程中旋转机械的不平衡问题,对目前整机动平衡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其现... 现场动平衡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复杂高速转子的不平衡故障问题,该研究需要同时考虑方法的适用性、稳定性、结构设计及实施方法。针对现场运行过程中旋转机械的不平衡问题,对目前整机动平衡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其现场应用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概述了现场动平衡方法的基础和研究现状,从方法原理及现场应用的角度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根据现场实际案例,对各方法在现场动平衡中的应用现况进行了介绍,对现场动平衡各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在推广时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总结;为解决旋转机械不平衡问题,提出了三维一体的动平衡体系。以上系统性方法可作为今后动平衡方法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机械 现场动平衡 复杂高速转子 不平衡故障
下载PDF
科技精英——张文
12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08年第9期73-73,共1页
张文教授主要从事转子动力学和振动研究。他深入现场参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同时发挥理论优势,把结果推向一般。在复杂转子系统建模理论和方法、转子运动稳定性等理论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至2006年,负责完成国家“973计划”和... 张文教授主要从事转子动力学和振动研究。他深入现场参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同时发挥理论优势,把结果推向一般。在复杂转子系统建模理论和方法、转子运动稳定性等理论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至2006年,负责完成国家“973计划”和基金重大项目等34项研究项目,发表论文144篇、专著和译著4本,论文他引200余次,主持开发工程软件4个。获国家和省部级奖9项,包括: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技进步二等奖 转子动力学 复杂转子系统 工程软件 自然科学 运动稳定性 973计划
下载PDF
超长加压钢板联合折断式加压螺纹钉治疗复杂型转子下骨折(附18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焰祥 余国庆 +3 位作者 方斌 巴振国 陈述伟 陈飞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超长加压钢板 折断式加压螺纹钉 复杂转子下骨折 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下肢
14
《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 2004年第1期41-46,共6页
关键词 肢体假性不等长 股骨转子复杂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交锁髓内钉 下肢痉挛 髌骨半脱位 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SELF-ADAPTIVE CONTROLS OF A COMPLEX CELLULAR SIGNALING TRANSDUCTION SYSTEM 被引量:4
15
作者 LIHong ZHOUZhiyuan DAIRongyang LUOBo ZHENGXiaoli YANGWenli HETao WUMinglu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Complexity》 SCIE EI CSCD 2004年第3期349-368,共20页
In cells, the interactions of distinct signaling transduction pathways originating from cross-talkings between signaling molecules give rise to the formation of signaling transduction networks, which contributes to th... In cells, the interactions of distinct signaling transduction pathways originating from cross-talkings between signaling molecules give rise to the formation of signaling transduction networks,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changes (emergency) of kinetic behaviors of signaling system compared with single molecule or pathway. Depending on the known experimental data, we have constructed a model for complex cellular signaling transduction system, which is derived from signaling transduction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 neuron. By the computational simulating methods, the self-adaptive controls of this system have been investigated. We find that this model exhibits a relatively stable selfadaptive system, especially to over-stimulation of agonist, and the amplitude and duration of signaling intermediates in it could be controlled by multiple self-adaptive effects, such as 'signal scattering', 'positive feedback', 'negative feedback' and 'B-Raf shunt'. Our results provide an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 behaviors of complex biological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ical complexity self-adaptive system EMERGENCY computer simulation cellular signaling transdu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