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6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心肌复极心电图比较
1
作者 谢璇红 洪亚娇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心肌复极心电图(ECG)的差异。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127例CHD患者为观察组,根据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9例)...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心肌复极心电图(ECG)的差异。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127例CHD患者为观察组,根据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42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46例)。另选择同阶段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各组临床资料,描记各组12导联ECG,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4组研究对象心肌复极异常ECG表现,比较观察组各亚组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观察各组T波峰-末(Tp-Te)间期、QT间期离散程度(QTd)、QTc间期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Tp-Te间期、QTd、QTc间期均长于对照组(P<0.001)。AMI组患者ST段和T波异常率、Tp-Te间期、QTd、QTc间期以及Gensini积分均高于SAP组和UAP组(P<0.001);UAP组以上指标均高于SAP组(P<0.001)。不同类型CHD患者Gensini积分均与Tp-Te间期、QTd、QTc间期呈正相关(P<0.05),其中AMI患者相关度最高。结论CHD患者较正常体检者Tp-Te间期、QTd、QTc间期均明显延长,CHD患者中AMI患者Tp-Te间期、QTd、QTc间期延长最为明显。不同类型CHD患者心肌复极ECG参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电描记术 心肌
下载PDF
早复极波及早复极综合征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中和(综述) 胡丹 夏豪(审校)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8-111,117,共5页
早复极既往长期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的心电图改变,且在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生率。近年来发现早复极波/早复极综合征是可以首发表现为晕厥乃至猝死的遗传相关性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加强对早复极综合征认知迫在眉睫。而目前... 早复极既往长期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的心电图改变,且在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生率。近年来发现早复极波/早复极综合征是可以首发表现为晕厥乃至猝死的遗传相关性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加强对早复极综合征认知迫在眉睫。而目前关于早复极综合征的细胞学机制是复极化还是除极化问题、遗传背景以及如何识别高危早复极等问题尚未完全清楚。文章结合早复极波及早复极综合征的最新研究进展做系统性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 基因 危险分层
下载PDF
心电图复极参数及血清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水平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福竞强 潘瑾 黄燕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6期1103-1106,共4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复极参数及血清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ST-2)水平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65例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分为研究组(76例,合... 目的:探讨心电图复极参数及血清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ST-2)水平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65例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分为研究组(76例,合并心力衰竭)与对照组(89例,未合并心力衰竭)。收集两组一般资料,所有病人均接受心电图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ST-2水平。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心电图复极参数、血清sST-2水平,分析心电图复极参数、血清sST-2水平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胸导联T波时间、胸导联QT间期及胸导联QTc间期长于对照组(P<0.05),血清sST-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胸导联T波时间、胸导联QT间期、胸导联QTc间期、血清sST-2水平及4者联合诊断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92,0.803,0.822,0.814,0.896,且4者联合的AUC值高于单独指标(P<0.05)。结论:心电图复极参数、血清sST-2水平在诊断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中具有重要价值,且4者联合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心电图参数 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 诊断价值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与心室复极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张蓉芳 李煜 +1 位作者 林铭源 林苏华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44-447,453,共5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与心室复极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ABI检测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BI值分为ABI异常(ABI≤0.9或≥1.3)组82例和ABI正常(0.9<ABI<1.3)组88例...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与心室复极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ABI检测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BI值分为ABI异常(ABI≤0.9或≥1.3)组82例和ABI正常(0.9<ABI<1.3)组88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信息、心脏彩超及心室复极参数。结果ABI异常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均大于ABI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BI异常组的T波峰-末(Tpeak-Tend,Tp-e)间期、校正的QT间期(corrected QT interval,QTc)、Tp-e/QTc、额面QRS-T(frontal QRS-T,fQRS-T)夹角均大于ABI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Tp-e间期(r=-0.393,P<0.01)、QTc(r=-0.198,P<0.01)、Tp-e/QTc(r=-0.557,P<0.01)与ABI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ABI与主要心室复极参数Tp-e间期、QTc、Tp-e/QTc呈负相关。针对ABI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要更加关注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踝肱指数 心室参数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早期复极综合征
5
作者 康钰淇 蔡天志 马鸿兰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680-684,共5页
早期复极综合征可能与特发性心室颤动和心源性猝死有关,而早期复极模式在1%~13%的健康人群中可以观察到。这一现象的机制与心外膜和心内膜之间电流的不平衡有关,这种不平衡导致了去极化和复极的离散。大多数展现无症状、孤立早期复极模... 早期复极综合征可能与特发性心室颤动和心源性猝死有关,而早期复极模式在1%~13%的健康人群中可以观察到。这一现象的机制与心外膜和心内膜之间电流的不平衡有关,这种不平衡导致了去极化和复极的离散。大多数展现无症状、孤立早期复极模式的个体通常不需要进一步的干预。然而,对于早期复极患者可能遭遇的致命和严重后果之间的不匹配,仍然是临床上的一个挑战,需要通过细致的风险评估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综合征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危险分层 心律失常
下载PDF
不同年龄患者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特征比较
6
作者 陈思维 郭玲 +3 位作者 刘娟 谷建峰 赖小娣 杨艳敏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52-54,59,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年龄患者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年龄分为A组(<18岁,n=30)、B组(18~45岁,n=38)和C组(>45岁,n=32)。三... 目的探究不同年龄患者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年龄分为A组(<18岁,n=30)、B组(18~45岁,n=38)和C组(>45岁,n=32)。三组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比较三组各项参数包括HRV指标、J波出现的导联情况、ST改变程度及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B组和C组的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极低频(VLF)、低频(LF)、高频(HF)、LF/HF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V2~V3高于A组,V4~V5低于A组,B组的Ⅱ、Ⅲ、aVF低于A组,C组的Ⅱ、Ⅲ、aVF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ST段抬高距离高于A组,且Q-T离散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ERS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且监测动态心电图对判断ERS患者的预后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从不同角度为ERS的临床监测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正确评估疾病的进展及预后,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综合征 动态心电图 年龄
下载PDF
心电图复极参数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诊断效能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7
作者 张蕾 马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 探究心电图复极参数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效能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因不同程度胸痛、胸闷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后排除心肌梗死的患者120例为对照组,两组在入院之后的24 h... 目的 探究心电图复极参数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效能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因不同程度胸痛、胸闷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后排除心肌梗死的患者120例为对照组,两组在入院之后的24 h内均接受心电图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两组实施心电图检查时的复极相关参数指标、心功能指标的差异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心电图复极相关参数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同时两组在入院后的24 h内对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红蛋白(Mb)及肌钙蛋白(cTn)I水平进行测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心电图复极相关参数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对比心电图联合复极参数、CK-MB、Mb、cTnI及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肢体导联、胸导联Qtc间期、QT间期、T波时间均较高,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值均较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K-MB、Mb、cTn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导联与肢体导联QTc间期、QT间期、T波时间分别与LVESD、LVEDD呈明显正相关,与LVEF之间呈现明显负相关(均P<0.05)。ROC曲线可见,心电图联合复极参数、CK-MB、Mb、cTnI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要明显高于心电图联合极参数诊断、CK-MB、Mb、cTnI单独诊断,且心电图联合复极参数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CK-MB、Mb、cTnI单独诊断(P<0.05)。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实施心电图检查时其复极时间明显延长,复极指标与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比存在明显差异,与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具有密切关系;通过采用心电图复极参数联合诊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参数 诊断效能 心功能
下载PDF
心电图复极参数、血清SIRT6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中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
8
作者 韩星 王佳 高帅飞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5期59-62,共4页
目的:分析心电图复极参数、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SIRT6)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程中的变化,并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经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组(n=136),另选... 目的:分析心电图复极参数、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SIRT6)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程中的变化,并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经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组(n=136),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136),根据患者术后半年不同预后疗效情况分为预后不良患者及预后良好患者;对比两组入院时心电图复极参数、血清SIRT6水平;对比不同预后患者入院时及治疗3 d、7 d、14 d时心电图复极参数、血清SIRT6水平;ROC分析治疗14 d时心电图复极参数、血清SIRT6水平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入院时心电图复极参数均高于对照组,血清SIRT6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患者入院时、治疗3 d、7 d、14 d时心电图复极参数显著高于预后良好患者,血清SIRT6显著低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治疗14 d时心电图复极参数、血清SIRT6水平联合预测预后不良的AUC为0.784,最佳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1.79%、79.59%。结论:心电图复极参数、血清SIRT6水平与患者预后疗效显著相关,临床可通过检测其水平预测患者预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参数 SIRT6 急性心肌梗死 疗效
下载PDF
心电图复极相关参数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价值探究
9
作者 黄晓静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746-1748,1824,共4页
目的:分析心电图复极相关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5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入院时接受心电图检查,得到心电图复极相... 目的:分析心电图复极相关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5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入院时接受心电图检查,得到心电图复极相关参数(胸导QT均值、胸导QTc均值)。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nenzymes,CKMB)以及N端脑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将患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分析心电图复极参数对AMI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结果:65例AMI患者中50例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6.92%。发生组的cTnI、CKMB、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发生组,胸导QT间期均值、胸导QTc间期均值均明显低于未发生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结果显示,AMI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复极参数胸导QT均值、胸导QTc均值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80、0.837,有中等预测价值,联合预测AUC为0.882,联合预测价值更高。结论:AMI患者心电图复极参数存在异常表现,主要表现为胸导QT间期均值与胸导QTc间期均值减小,二者可用于预测AMI患者恶性心律失常风险,且联合预测价值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心电图相关参数
下载PDF
心电图心室复极指标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10
作者 张锡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3年第26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心电图心室复极指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为临床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轻中度狭窄组(95例,管腔面积缩小51%-75%)和重... 目的分析心电图心室复极指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为临床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轻中度狭窄组(95例,管腔面积缩小51%-75%)和重度狭窄组(55例,管腔面积缩小76%-100%),同期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T波峰末间期(TpTe)、QT变异度(QTv)、QT间期离散程度(QTd)水平,分析心电图心室复极指标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性。结果对照组的TpTe、QTv、QTd水平低于轻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轻中度狭窄组TP-Te、QTv、Qtd水平低于重度狭窄组(P<0.05)。TpTe、QTd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存在正向相关性(P<0.05)。TpTe、QTd预测冠脉狭窄程度的AUC分别为0.796、0.831(P<0.05)。结论心电图心室复极指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可预测冠状动脉狭窄,为冠心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狭窄 心电图 心室指标 相关性
下载PDF
心电图复极参数结合hs-CRP、MYO、cTnT检测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效果 被引量:6
11
作者 丁佩芳 张钰婕 万标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5期880-883,共4页
目的探究心电图复极参数结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T(cTnT)检测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期间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接治的8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AMI组... 目的探究心电图复极参数结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T(cTnT)检测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期间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接治的8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AMI组,另选取7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后排除AMI的因胸闷、胸痛入院患者作为非AMI组,对比两组患者及不同心功能分级的AMI患者的心电图复极参数、hs⁃CRP、MYO、cTnT检测结果,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AMI组胸导联及肢体导联的QTc间期、QT间期、T波时间明显长于非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hs⁃CRP、MYO、cTnT水平明显高于非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的AMI患者胸导联及肢体导联的QTc间期、QT间期、T波时间及hs⁃CRP、MYO、cTnT水平:Ⅱ级<Ⅲ级<Ⅳ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复极参数+hs⁃CRP+MYO+cTnT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等明显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的诊断效能(P<0.05)。结论心电图复极参数结合hs⁃CRP、MYO、cTnT检测对老年AMI患者早期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参数 hs⁃CRP MYO CTNT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复极离散度指标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业莹 沈傲 +2 位作者 黄晶晶 白雪松 梁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3期3965-3967,3964,共4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相关复极离散度指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2月于徐州市中医院治疗的68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34例,非恶性心律失常... 目的:探讨心电图相关复极离散度指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2月于徐州市中医院治疗的68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34例,非恶性心律失常组34例。分析两组间心电图指标QT间期、心率校正QT间期、Tp-Te间期、Tp-Te间期离散度、Tp-Te/QT是否存在差异,这些指标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否具有预测价值。结果:两组间比较,QT间期、心率校正QT间期无显著差异(P>0.05);Tp-Te间期、Tp-Te间期离散度、Tp-Te/Q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p-Te间期(P<0.05),Tp-Te间期离散度、Tp-Te/QT(P<0.001)。绘制ROC曲线分析得出Tp-Te间期离散度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最高,AUC、最佳临界值、灵敏度、特异度、95%CI分别为0.947、38ms、88.2%、94.1%、0.891~1.000,Tp-Te/QT次之,QT、QTc、Tp-Te三者预测价值较低。结论:心电图相关复极离散度指标中,Tp-Te间期离散度是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最佳预测指标,Tp-Te间期、Tp-Te/QT也可为诊断提供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离散度指标
下载PDF
复极后不应期
13
作者 郭继鸿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3年第6期455-466,共12页
早在1974年,Gettes就发现并提出复极后不应期(postrepolarization refractoriness,简称PRR)这一心脏电生理的新概念。近几年,对复极后不应期进行了更为深入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关键词 复极后不应期 复极后 新型除颤药物 雷诺嗪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复极相关参数及其对胸痛患者临床综合评估的指导作用
14
作者 李艳 乔高娟 常瑾瑾 《医师在线》 2023年第12期61-64,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复极相关参数及其对胸痛患者临床综合评估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纳入的1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时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评估两组心电图胸导...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复极相关参数及其对胸痛患者临床综合评估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纳入的1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时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评估两组心电图胸导联以及肢体导联复极相关参数。根据急性心肌梗死类型的不同,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组(n=70)、后壁心肌梗死患者组(n=76),评估两组心电图胸导联以及肢体导联复极相关参数。结果观察组心电图肢体导联及胸导联QTc间期、QT间期、T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肢体导联及胸导联T波振幅、QRS时间、RR间期等心电图参数经比较无差异(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T波时间明显长于下壁心肌梗死组(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患者T波振幅明显大于后壁心肌梗死组(P<0.05);两组QTc间期、QRS时间、RR间期等心电图参数经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与健康人群相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复极时间明显延长。临床上可通过心电图复极相关参数变化对胸痛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为胸痛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相关参数 胸痛 临床综合评估 指导作用
下载PDF
复极后不应期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继鸿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2年第4期316-316,共1页
复极后不应期(Postrepolarizationref ractoriness)并非是一个全新概念,早在1974年,Gettes就已注意并观察到这一心电现象。近年来,对其研究更加深入,并有了显著进展。【定义】正常心肌或心肌细胞的复极常与其不应期同时结束,但... 复极后不应期(Postrepolarizationref ractoriness)并非是一个全新概念,早在1974年,Gettes就已注意并观察到这一心电现象。近年来,对其研究更加深入,并有了显著进展。【定义】正常心肌或心肌细胞的复极常与其不应期同时结束,但缺血心肌却不如此,即兴奋性的恢复明显滞后于复极结束。顺名思义,在复极完成后,心肌细胞仍处于不应期的时问段即为复极后不应期,对心房肌和心室肌均为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极后不应期 药物的选择性 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心力衰竭犬跨室壁心肌复极时间和不应期离散度的致心律失常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谭含璇 初红霞 +12 位作者 樊静静 阮磊 全小庆 刘宁 王文隆 刘洋 林立 宋玉娥 吕家高 刘启功 张存泰 王琳 白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7-424,共8页
目的:从复极和不应期两个角度,观察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力衰竭犬三层心肌跨室壁复极和不应期离散度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致心律失常机制。方法:正常犬8只和心力衰竭模型犬5只,模拟临床上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情况,分别从右... 目的:从复极和不应期两个角度,观察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力衰竭犬三层心肌跨室壁复极和不应期离散度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致心律失常机制。方法:正常犬8只和心力衰竭模型犬5只,模拟临床上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情况,分别从右心室心内膜、左心室心外膜和双心室发放刺激,在体记录和比较犬三层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时程、不应期及其跨室壁离散度。在心力衰竭犬组,给予维拉帕米进行干预并重复上述实验。结果:心力衰竭犬三层心肌的动作电位时程与不应期均有延长,中层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延长最明显[(279.30±54.81)ms vs(270.03±57.58)ms,P<0.01],跨室壁复极离散显著增大[(29.80±25.67)ms vs(20.60±12.65)ms,P<0.01],不应期离散有所减小[(29.21±15.83)ms vs(31.25±20.83)ms,P>0.05];左心室心外膜和双心室刺激增加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但对跨室壁不应期离散度无明显影响;维拉帕米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中层和心外膜下心肌的动作电位时程与不应期,减小跨室壁复极和不应期离散[心力衰竭犬给予维拉帕米后(24.50±15.18)msvs正常犬(31.25±20.83)ms,P<0.05]。结论:心力衰竭犬跨室壁复极离散增大、不应期离散减小;维拉帕米减小心力衰竭犬跨室壁复极与不应期离散;左心室心外膜参与的起搏方式对心肌不应期无明显影响,但增大跨室壁复极离散,且这一效应不能被维拉帕米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应期 跨室壁离散 维拉帕米 心力衰竭 心肌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跨壁复极离散度变化及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杨琦 吴尚勤 姚青海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变化和室性心律失常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急性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且未能接受成功血管再通治疗的患者129例(STEMI组)和正常对照36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变化和室性心律失常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急性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且未能接受成功血管再通治疗的患者129例(STEMI组)和正常对照36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2组以及STEMI组入院即刻、第2天、第3天校正的跨壁复极离散度值(TDRc);分析STEMI组24h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值和入院即刻TDRc的相关性;将STEMI患者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组和非MVA组,比较2组入院即刻的TDRc值。结果:(1)STEMI组的TDRc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STEMI组上述3个时段的TDR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TEMI组TDRc值和SDNN呈负相关(r=-0.258,P<0.05)。(3)MVA组TDRc显著大于非MVA组(P<0.01)。(4)2例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于心室纤颤,且均发生于MVA组。结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参与了ST段抬高的AMI患者跨壁复极离散度扩增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病 心电描记术 心律失常 心性 跨壁离散度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家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单相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凯强 高鸿 +3 位作者 刘军 刘艳秋 龙娟 李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家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心肌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探讨其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电生理特性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0.5)kg,成功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家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心肌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探讨其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电生理特性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0.5)kg,成功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min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C组):持续平衡灌注37℃K-H液150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K-H液继续灌注15min后停止,注射Thomas液(4℃,10 ml/kg)使心脏停搏60 min,心脏周围用低温(4℃)Thomas液保护,30min半量复灌Thomas液(4℃,5ml/kg),60min时复灌K-H液;右美托咪定组(DEX组):于K-H液及Thomas液中加入右美托咪定(25ng/ml),余同IR组。记录平衡灌注15min(T0)、继续灌注15min/平衡30min(T1)、复灌30min/平衡120min(T2)、复灌60min/平衡150min(T3)的HR及三层心肌[内膜(Endo)、中膜(Mid)、外膜(Epi)]单相动作电位振幅(monophonic action potential amplitude,MAPA),0相最大上升速率(Vmax),90%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onophonic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MAPD90)并计算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TDR),观察心脏复灌时心律失常、复跳时间,均不使用药物恢复心律。结果 DEX组心脏复跳时间(16.67±3.78)s明显短于IR组(46.33±7.29)s(P〈0.05);心脏复跳时IR组有6例发生心律失常,2min内有2例恢复正常节律;DEX组有2例发生心律失常,2min内有1例恢复正常节律。与T0时比较,T2、T3时IR组,T1-T3时DEX组HR明显减慢(P〈0.05);与T1时比较,T2、T3时DEX组HR明显减慢(P〈0.05);与T2时和C组比较,T3时DEX组HR明显减慢(P〈0.05);T1-T3时DEX组HR明显慢于IR组(P〈0.05)。与T0时比较,T1时DEX组Mid部位,T2、T3时DEX组Epi、Mid、Endo部位的MAPD90明显延长(P〈0.05)。与T1时比较,T3时DEX组Epi、Mid、Endo部位的MAPD90明显延长(P〈0.05);T3时DEX组Mid部位的MAPD90明显长于C组(P〈0.05);T2、T3时DEX组Epi、Mid、Endo部位的MAPD90明显长于IR组(P〈0.05)。与T0时和C组比较,T2、T3时IR组,T1-T3时DEX组TDR明显增大(P〈0.05);T2、T3时DEX组TDR明显小于IR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延长MAPD、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具有稳定缺血-再灌注心肌电生理特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缺血-再灌注损伤 离体心脏 单相动作电位 跨室壁离散度 电生理学技术
下载PDF
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正常犬和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犬模型在体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白融 卜军 +5 位作者 刘念 吕加高 周强 阮燕菲 牛惠燕 王琳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22-730,共9页
实验以正常犬和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犬(dilated cardiomyopathy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DCM-CHF)模型为对象、以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的相关参数为指标,研究左心室心外膜起搏、双心室起搏(模拟临床上心室再同步治疗的方法)后的心肌电... 实验以正常犬和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犬(dilated cardiomyopathy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DCM-CHF)模型为对象、以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的相关参数为指标,研究左心室心外膜起搏、双心室起搏(模拟临床上心室再同步治疗的方法)后的心肌电生理特性变化。实验以快速右心室起搏的方法制备DCM-CHF犬模型;正常犬和DCM-CHF犬均经射频消融希氏束制备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模型;采用同步记录犬体表心电图和内膜下、中层、外膜下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s,MAP)的方法,测定不同部位起搏时的QT间期、Tpeak-Tend(Tp-Te)间期和三层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 duration,MAPD)、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ization,TDR)。结果显示:在正常犬,左室心外膜与双心室起搏后三层心肌的MAPD均延长,同时TDR增大(左室心外膜起搏47.16 ms、双心室起搏37.54 ms、右室心内膜起搏26.75 ms,P<0.001),体表心电图Tp-Te间期的变化与之平行;在DCM-CHF犬较正常犬已表现出中层心肌MAPD延长(276.30 ms vs 257.35 ms,P<0.0001)和TDR(33.8 ms vs 27.58 ms,P=0.002)增大的基础上,左室心外膜参与起搏后仍进一步使三层心肌的MAPD延长和TDR增大。研究结果提示,左室心外膜起搏和双心室起搏后使内膜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充血性心力衰竭 起搏 动作电位 跨室壁离散
下载PDF
早期复极及其形态与STE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传俊 韩永生 +5 位作者 陈晨 朱红军 余晓凡 陈鸿武 马礼坤 褚俊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早期复极(ER)及ER形态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VA)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98例STEMI患者临床资料和心电图资料。根据J点形态分为:切迹型ER组、顿挫型ER组及对照组,比较三组住院... 目的探讨心电图早期复极(ER)及ER形态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VA)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98例STEMI患者临床资料和心电图资料。根据J点形态分为:切迹型ER组、顿挫型ER组及对照组,比较三组住院期间发生VA的风险和远期全因死亡的风险。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患者住院期间发生VA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切迹型ER组住院期间VA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4%vs 4.5%,P<0.05);随访(21.7±8.8)月,与对照组比较,切迹型ER组全因病死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6%vs 5.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切迹型ER和LVEF<50%是STEMI患者发生VA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切迹型ER增加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VA的风险和远期全因死亡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早期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