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复种玉米两撒直播模式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新月 《山西农业科学》 2002年第2期19-21,共3页
对小麦复种玉米模式在晋南麦区乃至黄淮麦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通过比较小麦复种玉米两撒直播与常规栽培模式产量的差异 ,分析了两撒直播模式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在目前生产水平下 ,该模式不仅实现了简化、高效、满负荷栽培 ,而... 对小麦复种玉米模式在晋南麦区乃至黄淮麦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通过比较小麦复种玉米两撒直播与常规栽培模式产量的差异 ,分析了两撒直播模式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在目前生产水平下 ,该模式不仅实现了简化、高效、满负荷栽培 ,而且是一种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复种玉米 两撒直播模式 晋南麦区
下载PDF
灌区冬麦后复种玉米适宜移栽期研究
2
作者 吴彦梅 杨海龙 +2 位作者 张瑞娟 杨占喜 马玲 《宁夏农林科技》 2013年第9期13-14,共2页
在冬麦后进行籽粒型玉米适宜移栽期试验,结果表明:籽粒型玉米品种生育期在80 d左右的,在6月20日前育苗,6月30日前进行移栽,玉米单株性状较好、籽粒产量较高、空秆率较低,且能保证籽粒正常成熟,移栽较易成功;生育期在120 d左右的品种,由... 在冬麦后进行籽粒型玉米适宜移栽期试验,结果表明:籽粒型玉米品种生育期在80 d左右的,在6月20日前育苗,6月30日前进行移栽,玉米单株性状较好、籽粒产量较高、空秆率较低,且能保证籽粒正常成熟,移栽较易成功;生育期在120 d左右的品种,由于生育期较长,没有形成籽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复种玉米 移栽期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冬麦复种玉米栽培技术
3
作者 王彦华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4年第12期11-11,共1页
本文介绍了冬麦复种玉米的种子处理、选茬与耕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玉米等栽培技术。
关键词 冬麦 复种玉米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大棚黄瓜复种玉米栽培技术
4
作者 马建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1年第3期7-7,共1页
关键词 大棚黄瓜 复种玉米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塑料大棚甘蓝套糯玉米复种黄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5
作者 国秀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0176-0179,共4页
为充分利用设施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最大化,技术人员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在土壤肥力较好的水浇地上开展了塑料大棚甘蓝套糯玉米复种黄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工作,完善了当地套、复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为充分利用设施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最大化,技术人员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在土壤肥力较好的水浇地上开展了塑料大棚甘蓝套糯玉米复种黄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工作,完善了当地套、复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经应用效果显著。因此,本文作者通过生产实践,详细总结了塑料大棚甘蓝套糯玉米复种黄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同类地区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大棚 甘蓝套糯玉米复种黄瓜 高产栽培
下载PDF
辽宁玉米-油菜复种模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何余堂 刘岩 +1 位作者 马春颖 孟良玉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3-125,共3页
利用裂区试验设计,对玉米收获后复种油菜的栽培技术与生态效益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复种油菜可延长土壤绿色覆盖时间,控制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油菜用作绿肥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性能。油菜生长速度快,可作为蔬菜开发,... 利用裂区试验设计,对玉米收获后复种油菜的栽培技术与生态效益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复种油菜可延长土壤绿色覆盖时间,控制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油菜用作绿肥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性能。油菜生长速度快,可作为蔬菜开发,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油菜复种 土壤肥力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保护
下载PDF
玉米与油菜复种栽培的综合效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何余堂 陈兴奎 +1 位作者 解玉梅 薛艳颖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80,共3页
研究玉米与油菜的复种模式,分析了复种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玉米与油菜复种可延长土壤绿色覆盖时间,控制水土流失,改良土壤肥力。4种复种模式的经济效益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玉米—冬油菜—玉米复种的净利润比对照高10.4%,收益极显著... 研究玉米与油菜的复种模式,分析了复种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玉米与油菜复种可延长土壤绿色覆盖时间,控制水土流失,改良土壤肥力。4种复种模式的经济效益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玉米—冬油菜—玉米复种的净利润比对照高10.4%,收益极显著高于对照,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玉米—冬油菜—玉米复种的综合效益高,为最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油菜复种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下载PDF
河北省小麦-玉米复种区域微咸水灌溉利用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农户调研数据
8
作者 王桂荣 王慧军 张新仕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7年第2期71-79,共9页
根据渤海粮仓小麦-玉米复种区域微咸水灌溉利用技术调研数据,运用DEAP2.1和SPSS软件回归分析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小麦-玉米复种区域微咸水灌溉利用技术效率较高,达0.907,但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优势未完全发挥,存在... 根据渤海粮仓小麦-玉米复种区域微咸水灌溉利用技术调研数据,运用DEAP2.1和SPSS软件回归分析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小麦-玉米复种区域微咸水灌溉利用技术效率较高,达0.907,但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优势未完全发挥,存在技术效率损失,可通过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提高技术效率。投资成本与经营面积、技术培训与参加保险、地块数量分别在1%、5%和10%显著水平下影响技术效率。经营面积、技术培训、参加保险、投资成本呈正相关,地块数量呈负相关。建议通过提高技术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加强农户技术培训、健全和完善微咸水灌溉利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微咸水灌溉利用技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复种 微咸水利用 技术效率
下载PDF
绿洲灌区小麦复种绿肥并翻压还田对翌年玉米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苏向向 于爱忠 +1 位作者 吕汉强 王玉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08-1218,共11页
【目的】针对农田化学氮肥施用量高、利用率低等问题,探究绿肥替代部分化肥氮对玉米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优化绿洲灌区玉米的施氮制度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于2019—2021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开展小麦复种绿肥并翻压还田... 【目的】针对农田化学氮肥施用量高、利用率低等问题,探究绿肥替代部分化肥氮对玉米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优化绿洲灌区玉米的施氮制度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于2019—2021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开展小麦复种绿肥并翻压还田后翌年轮作玉米减施氮肥田间试验。玉米季设传统施氮量(Nck)和绿肥替代10%、20%、30%、40%的化肥氮处理(即N10、N20、N30、N40处理)。分析了各处理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和氮素积累量、转运量及利用效率。【结果】与Nck相比,N10、N20处理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差异,玉米植株氮素总积累量、籽粒氮素积累量及转运氮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也无显著差异;2020年N10、N20处理对玉米茎叶的氮素积累量、转运量及转运率无显著影响,2021年N20处理玉米叶片和茎的氮素积累量分别降低5.0%和17.8%,叶片和茎的氮素转运量分别提高5.5%和9.1%,氮素转运率分别提高5.0%和14.1%。相比Nck,N30、N40处理提高了茎叶的氮素积累量,但降低了氮素转运量和转运率,降低了转运氮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以及籽粒和植株的氮素积累量,N30、N40处理籽粒产量分别降低了16.8%~19.0%、27.9%~28.9%。与Nck相比,N10和N20处理氮素利用效率无显著变化,2021年N20处理氮素收获指数显著提高了3.5%,N30和N40处理降低了氮素利用效率与氮素收获指数。绿肥替代化肥氮各处理均显著提高氮肥偏生产力,以N20处理提高幅度最大。【结论】小麦–绿肥–春玉米体系下,绿肥翻压替代翌年玉米20%的化肥氮投入能有效协调玉米产量形成和氮素的积累转运,维持玉米籽粒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提高氮素收获指数与氮肥偏生产力,实现绿洲灌区玉米稳产和减氮的生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绿肥复种玉米轮作体系 绿肥替代化肥氮 玉米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下载PDF
小麦套种玉米复种青贮玉米种植模式的效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秀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9期37-37,39,共2页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传统春小麦套种玉米光、热未能充分利用的现状,进行小麦套种玉米复种青饲玉米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小麦套种玉米,小麦套种玉米复种青贮玉米种植模式的太阳总辐射、生理辐射、日照、积温、降水利用率依次提高15.30%...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传统春小麦套种玉米光、热未能充分利用的现状,进行小麦套种玉米复种青饲玉米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小麦套种玉米,小麦套种玉米复种青贮玉米种植模式的太阳总辐射、生理辐射、日照、积温、降水利用率依次提高15.30%、16.20%、17.51%、30.20%和33.30%,土地利用率提高了45%,每1 kg N、P_2O_5生产的农产品总量分别多220.6、813.5 kg,平均产青贮玉米45 t/hm^2,产投比提高了12.3%,为引黄灌区现代农业发展开拓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套种玉米 复种青饲玉米 效益分析
下载PDF
深耕时间和方式对旱地麦-玉复种体系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11
作者 汪洪涛 赵凯男 +7 位作者 张军 黄修利 赵雯馨 李淑靖 黄明 李友军 吴金芝 蒋向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为筛选适于旱地冬小麦-夏玉米复种体系中冬小麦高产的深耕时间和方式,于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豫西典型的旱作麦-玉复种轮作种植区设置夏深翻(SP)、夏深松(SS)、秋深翻(AP)和秋深松(AS)4个处理,研究了2个试验年度的小麦产量、产量构成... 为筛选适于旱地冬小麦-夏玉米复种体系中冬小麦高产的深耕时间和方式,于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豫西典型的旱作麦-玉复种轮作种植区设置夏深翻(SP)、夏深松(SS)、秋深翻(AP)和秋深松(AS)4个处理,研究了2个试验年度的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和穗部性状,以及2020-2021年度的小麦群体茎蘖数、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特性。深耕时间和方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穗部性状、茎蘖数、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均有显著影响。与夏深翻相比,秋深松的冬小麦产量、穗数、返青-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总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开花-成熟期氮素积累总量、花前氮素转运量、灌浆中后期旗叶SPAD值和抽穗-灌浆后期旗叶净光合速率分别显著提高18.38%~19.55%,16.85%~26.05%,15.33%~20.28%,16.47%,20.43%,26.11%~33.81%,36.49%,5.24%~9.69%和5.55%~23.70%。秋深松能够增加小麦的茎蘖数、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改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特性,最终在增加穗数的同时稳定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显著提高籽粒产量,是适宜于旱地麦-玉复种体系小麦生产的耕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复种体系 旱地 耕作时间 耕作方式 产量 光合特性 积累转运
下载PDF
麦后复种青贮玉米浅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军成 段如文 周勇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2年第S1期72-72,共1页
通过对麦后复种青贮玉米形成的背景、意义和栽培技术及经济效益的分析,提出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麦后复种青贮玉米 经济效益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白菜、糯玉米—稻—蒜苗、芫荽”复种多熟栽培技术
13
作者 刘琳 《农技服务》 2013年第7期681-,683,共2页
总结了"白菜、糯玉米—稻田—蒜苗、芫荽"复种多熟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出在不同地区科学合理安排最佳茬口和配置的种植品种,在单位有效面积上获高产、高效、低投入的种植模式,以期为晴隆县农业经济增长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白菜、糯玉米—稻—蒜苗、芫荽”复种多熟 科学安排茬口 有效面积 高产高效
下载PDF
山区旱作间套复种栽培模式两例
14
作者 李全拴 《河北农业》 1997年第2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栽培模式 地膜马铃薯 间套复种 栽培技术要点 覆膜种植 复种玉米 栽培品种 田间管理 目标产量法 覆膜栽培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玉米-豇豆种植系统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帅艳菊 刘天奇 +1 位作者 曹凑贵 李成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63-1772,共10页
在等施氮量条件下,比较有机肥与无机肥施用后旱地玉米-豇豆复种系统土壤硝化与反硝化作用、N_2O排放与作物产量的变化,有助于正确认识肥料施用对N_2O排放的影响,为制定大田合理的丰产减排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利用静... 在等施氮量条件下,比较有机肥与无机肥施用后旱地玉米-豇豆复种系统土壤硝化与反硝化作用、N_2O排放与作物产量的变化,有助于正确认识肥料施用对N_2O排放的影响,为制定大田合理的丰产减排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利用静态箱技术和BaPS气压过程分离技术研究了不同肥料类型处理(无机肥、有机肥、有机无机肥配施)下玉米-豇豆种植系统土壤N_2O排放、硝化与反硝化作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相对于单施无机肥或有机肥,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显著降低土壤硝化作用速率;在玉米生长季,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平均土壤硝化作用速率分别比化肥和有机肥处理显著降低了28.74%和13.96%,豇豆生长季显著降低了24.66%和13.28%。土壤反硝化作用速率在各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降低土壤N_2O排放;在玉米生长季,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分别比无机肥处理和有机肥处理显著降低33.44%和32.29%,在豇豆生长季分别显著降低27.00%和15.14%。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N_2O排放与硝化作用速率呈极显著相关,而与反硝化作用速率呈不显著相关。4)有机无机配施处理玉米和豇豆产量最高。因此,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有效降低玉米-豇豆系统土壤N_2O排放和提高作物产量,是一项丰产低N_2O排放的施肥技术,但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N_2O排放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豇豆复种系统 有机无机肥配施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N2O排放 产量
下载PDF
夏玉米塑料软盘育苗移栽获高产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连祥 赵文 《河北农业》 1999年第5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玉米 塑料软盘 育苗移栽 营养土 小麦玉米复种 育苗盘 育苗移栽技术 试验示范推广 作业道 技术要点
下载PDF
耕作方式与施氮量对小麦-玉米复种系统玉米季土壤氮素转化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丁世杰 熊淑萍 +5 位作者 马新明 张娟娟 王小纯 吴懿鑫 杜盼 张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150,共9页
在黄淮砂姜黑土区冬小麦-夏玉米复种两熟种植体系中,研究了小麦季3种耕作方式(常规翻耕、旋耕和深松)结合夏玉米播前3个施氮量(120、225和330 kg·hm^(-2))对玉米季主要生育时期根际土壤氮素转化微生物怍用强度及酶活性、无机氮含... 在黄淮砂姜黑土区冬小麦-夏玉米复种两熟种植体系中,研究了小麦季3种耕作方式(常规翻耕、旋耕和深松)结合夏玉米播前3个施氮量(120、225和330 kg·hm^(-2))对玉米季主要生育时期根际土壤氮素转化微生物怍用强度及酶活性、无机氮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旋耕方式下氨化作用强度最高,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氮素转化微生物作用强度及酶活性增强.深松方式下根际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强度与脲酶活性明显高于常规与旋耕方式.增施氮肥可加强深松方式对土壤氮素转化的促进作用,而过量施氮虽然提高了土壤无机氮含量及玉米产量,但会对土壤氮素转化微生物作用强度及酶活性产生抑制.深松方式结合225 kg·hm^(-2)施氮量更有利于砂姜黑土区夏玉米土壤氮素转化,而深松方式结合330kg·hm^(-2)施氮处理下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复种系统 砂姜黑土 耕作方式 氮素 微生物
原文传递
小麦玉米复种区域高效用水技术模式采用机理分析——基于河北平原农户调研数据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桂荣 王慧军 +3 位作者 张新仕 王晓夕 李敏 李英杰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8-117,共10页
本文以河北平原微灌水肥一体化、微咸水灌溉利用和雨养旱作粮食增产增效技术模式为研究对象,采取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采用三种技术模式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程度、对技术模式的了解、省肥和减少成本的认知、参加技... 本文以河北平原微灌水肥一体化、微咸水灌溉利用和雨养旱作粮食增产增效技术模式为研究对象,采取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采用三种技术模式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程度、对技术模式的了解、省肥和减少成本的认知、参加技术培训、需要政府补贴对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的采用呈正向影响;土地细碎化、省工的认知对其采用呈负向影响。户主年龄、经营规模、土地细碎化程度、了解技术模式、省工和减少成本的认知、需要政府补贴对微咸水利用模式的采用起到正向影响;而家庭总收入增加产量的认知对其采用呈负向影响。户主年龄、家庭总收入、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耕地细碎化程度、对技术的模式的了解、增加产量的认知对雨养旱作技术模式采用起到正向影响。因此,简化高效用水技术操作过程,形成规模经营机制,制定激励和扶持政策,加强高效用水技术宣传力度,适当提高农业用水价格是河北平原小麦玉米复种区域高效用水技术模式推广必须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平原 小麦玉米复种 高效用水技术模式 影响机理 LOGISTIC模型
原文传递
华北平原主要种植模式农业地下水足迹研究——以河北省吴桥县为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凯 周婕 +4 位作者 赵杰 裴宽 王志敏 胡跃高 曾昭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8-336,共9页
本研究采用地下水足迹分析方法,以华北平原传统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区河北省吴桥县为例,开展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复种体系农业地下水资源消耗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作物地下水足迹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以期为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区种植... 本研究采用地下水足迹分析方法,以华北平原传统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区河北省吴桥县为例,开展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复种体系农业地下水资源消耗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作物地下水足迹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以期为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区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自1949年以来,吴桥县冬小麦地下水足迹均高于夏玉米,历年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地下水足迹均值分别为89.02 km^2和29.84 km^2。从变化趋势来看,吴桥县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地下水足迹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而作物地下水足迹胁迫指数(GF/Aaq),冬小麦基本处于中等程度胁迫(0.1<GF/Aaq<1),夏玉米绝大多数年份处于较轻程度胁迫(0.01<GF/Aaq<0.1),但两种作物胁迫指数近年来不断增加。对该区域其他作物地下水足迹计算结果表明,夏花生和马铃薯的每平方米地下水足迹较低,分别为2.08×10^(-7)km^2和1.94×10-7 km^2,且两者的每平方米地下水足迹胁迫指数在被比较作物中同样最低,分别为3.57×10^(-10)和3.34×10^(-10)。根据作物比较认为传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可以通过在农作制度调整过程中将花生、马铃薯作为替代作物引入到当地的种植结构中,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消耗,从而缓解区域环境中的地下水资源压力。因此,为改善华北平原农业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可以通过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增加低耗水作物与主粮作物复种轮作的面积有效控制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复种 地下水足迹 地下水足迹胁迫指数 种植结构 华北平原
下载PDF
温度和生物因子对农田生态系统呼吸的影响——以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复种农田生态系统为例(英文)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泽梅 于贵瑞 +2 位作者 温学发 张雷明 孙晓敏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6-662,共7页
生态系统呼吸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碳循环中仅次于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第二大通量组分。除温度和水分外,生物因子对生态系统呼吸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生物因子往往与温度、水分有着相似的季节变化,并且温度还对这些... 生态系统呼吸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碳循环中仅次于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第二大通量组分。除温度和水分外,生物因子对生态系统呼吸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生物因子往往与温度、水分有着相似的季节变化,并且温度还对这些因子有重要的影响,这加深了探讨生物因子对生态系统呼吸影响的难度。复种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因子与气象因子季节变化的非同步性为探讨生物因素对生态系统呼吸时间变异的影响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复种农田LAI的季节动态与温度的季节动态存在非同步性这一天然试验条件,本研究通过该农田生态系统连续两年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了温度和生物因子对该农田生态系统呼吸季节及年际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各个生育阶段,其夜间生态系统呼吸都受到土壤温度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在作物不同的生育阶段有所差异,尤其当土壤温度与叶面积指数(LAI)的季节变化非同步时,LAI会改变土壤温度对生态系统呼吸的控制。基于直线回归方程,LAI能分别解释2003年和2004年冬小麦生态系统参考呼吸(10℃下的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变异的97%和74%,能分别解释夏玉米生态系统参考呼吸变异的85%和42%。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复种农田的生态系统呼吸呈"双峰"季节动态模式,且与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及LAI的季节动态模式相一致,两次峰值分别出现在冬小麦的LAI和夏玉米的LAI达到最大时。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呼吸的最大值在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为6.6gC(/m2.d)和5.5gC(/m2.d),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呼吸的最大值在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为7.7gC(/m2.d)和6.9gC(/m2.d)。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在2003年和2004年2个生育期的总呼吸量分别为402gC/m2(累计220天)和486gC/m2(累计232天)。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在2003年和2004年两个生育期的总呼吸量分别为557gC/m2(累计131天)和481gC/m2(累计107天)。冬小麦及夏玉米生育期生态系统呼吸的年际差异受土壤温度和受LAI影响的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协同作用控制。冬小麦秸秆还田引起的生态系统呼吸底物的增加以及夏季降雨对土壤湿度的改善都促进了夏玉米生长前期生态系统CO2排放量的增加。相对于自然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受到更多的管理措施的影响,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农业管理措施以及人类活动对农田生态系统呼吸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冬小麦-夏玉米复种农田 生态系统呼吸 土壤温度 华北平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