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度颅脑创伤病人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的构建
1
作者 杜婷 孔凡平 孙星星 《循证护理》 2024年第9期1623-1628,共6页
目的:构建重度颅脑创伤病人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方法:组建研究团队,通过回顾文献、相关问题讨论,拟定临床护理方案的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征询专家意见,最终确定重度颅脑创伤病人损伤控制复苏的护理方案。结果:两轮专... 目的:构建重度颅脑创伤病人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方法:组建研究团队,通过回顾文献、相关问题讨论,拟定临床护理方案的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征询专家意见,最终确定重度颅脑创伤病人损伤控制复苏的护理方案。结果:两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33%、10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3,0.87,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5,0.39,最终形成的护理方案包括2个一级条目,15个二级条目,46个三级条目。结论:构建的重度颅脑创伤病人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科学、可靠、适用,可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创伤 颅脑损伤 损伤控制复苏 护理
下载PDF
舒芬太尼联合损伤控制复苏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谭向晖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1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损伤控制复苏(DCR)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THS)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严重T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损伤控制复苏(DCR)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THS)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严重T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DCR治疗,联合组接受舒芬太尼联合DCR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气指标[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血乳酸(BL)]、应激反应[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抢救成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复苏后TT、PT高于复苏前,但联合组TT、PT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后PaO_(2)、SaO_(2)高于复苏前,BL低于复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复苏后PaO_(2)、SaO_(2)、B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后CRP水平低于复苏前,Cor水平高于复苏前,且联合组CRP低于对照组,Co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DCR治疗严重THS能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气指标,减轻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舒芬太尼 损伤控制复苏 凝血功能 血气指标
下载PDF
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在创伤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管海洋 《全科护理》 2023年第15期2125-2127,共3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在创伤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病人38例设为对照组,实施急诊常规性救治,将2021年10月—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病人40例设为观察组,实施损伤...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在创伤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病人38例设为对照组,实施急诊常规性救治,将2021年10月—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病人40例设为观察组,实施损伤性控制复苏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复苏开始时间、复苏达标时间、纠正休克时间及相关临床指标恢复时间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72 h日均输液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及救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可有效改善创伤性休克病人复苏效果,预防相关并发症,促进病人恢复,提高病人救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复苏 创伤性休克 复苏 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损伤控制性复苏对急诊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王战 《医师在线》 2023年第10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复苏对急诊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急诊多发伤患者,根据救治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75例采取充分液体复苏方案,观察组75例采用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案,对两组救治效果及预后情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复苏对急诊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急诊多发伤患者,根据救治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75例采取充分液体复苏方案,观察组75例采用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案,对两组救治效果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输注胶体液量、晶体液量相比,观察组更少,两组输注血浆量、浓缩红细胞量相比,观察组更多(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急诊救治时间、乳酸清除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降钙素原(PCT)、迁移率蛋白-1(HMGB1)水平、ISS及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ICU 12例,转普通病房61例、死亡2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损伤控制性复苏救治急诊多发伤患者,可提高救治效果,促进患者恢复,也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性复苏 急诊 多发伤 预后
下载PDF
血必净在心肺复苏大鼠脑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吴毅 成翔 +3 位作者 衣昕 季达峰 韩笑 黄中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探讨中成药血必净对心肺复苏模型大鼠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Utstein模式建立心肺复苏大鼠模型,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血必净组和生理盐水组。血必净组和生理盐水组在建立心肺复苏大鼠模型后分别给予腹腔... 目的探讨中成药血必净对心肺复苏模型大鼠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Utstein模式建立心肺复苏大鼠模型,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血必净组和生理盐水组。血必净组和生理盐水组在建立心肺复苏大鼠模型后分别给予腹腔注射血必净和生理盐水。10d后采集鼠脑连冷冻切片后利用3DDoctor三维重建血必净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脑损伤区域并测算脑损伤面积与体积;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损伤区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成功建立心肺复苏大鼠模型,模型制作成功率50%;三维重建生理盐水组和血必净组大鼠鼠脑,经3D-Doctor 4.0测算,血必净组鼠脑皮质损伤面积和梗死灶体积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心肺复苏模型大鼠脑损伤区周围皮质出现凋亡细胞;给予血必净治疗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血必净可以下调损伤区周围皮质神经细胞的凋亡指数(AI)。结论大鼠心肺复苏脑损伤后,给予血必净治疗后能减少大鼠脑内皮质损伤区面积和梗死灶体积,抑制损伤区周围皮质神经细胞的凋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损伤 血必净 神经保护 三维重建 大鼠
下载PDF
损伤控制复苏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殷保兵 蔡端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4期307-310,共4页
近30年来.损伤控制的理念在危重创伤病人救治中的广泛应用和深人研究是创伤外科的重大进展。21世纪以来,特别是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后.对大批战伤病人的救治.再一次推动了损伤控制的发展[1]。
关键词 损伤控制复苏 致死三联征 损伤控制外科
下载PDF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损伤控制性复苏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匡澜 石忠琪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98-201,共4页
临床上收治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盆骨骨折患者多是由剧烈创伤所致,多数患者伴有一定的脏器及组织损伤,多发伤盆骨骨折大量出血会引起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异常,若不能进行及时救治,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损伤控制性复苏(DCR)理论近年... 临床上收治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盆骨骨折患者多是由剧烈创伤所致,多数患者伴有一定的脏器及组织损伤,多发伤盆骨骨折大量出血会引起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异常,若不能进行及时救治,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损伤控制性复苏(DCR)理论近年来被逐渐应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盆骨骨折患者救治中,并为创伤患者大出血的临床急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必要指导,DCR理论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积极评估,以此为基础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降低患者的致残和致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紊乱 不稳定型骨折 损伤控制复苏
下载PDF
损伤控制性复苏对家兔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蒋勇 张义胜 赵国海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405-407,415,共4页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性复苏对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兔的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制备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家兔模型,按复苏方法不同随机分成传统的液体复苏组、损伤控制性复苏组,建模60min后开始复苏...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性复苏对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兔的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制备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家兔模型,按复苏方法不同随机分成传统的液体复苏组、损伤控制性复苏组,建模60min后开始复苏,各组检测心率、血压、凝血功能变化以及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结果:损伤控制性复苏较传统的液体复苏可显著改善凝血功能异常,降低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减轻心肺肝肾各器官功能障碍。结论:损伤控制性复苏能减轻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引起的凝血功能异常、全身炎症反应、多器官功能障碍,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性复苏 失血性休克 凝血功能 全身炎 症反应 多器官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严重创伤大出血的处理新策略——损伤控制性复苏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建国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3期151-155,共5页
近年来,损伤控制性复苏(damagecontrolresusuci.tation,DCR)的概念,已成为严重创伤复苏的一个热门话题。出血休克占创伤死亡的30%-40%,是创伤死亡的第一位的可预防原因。DCR就是针对创伤患者的大出血为治疗靶的新型复苏策略。... 近年来,损伤控制性复苏(damagecontrolresusuci.tation,DCR)的概念,已成为严重创伤复苏的一个热门话题。出血休克占创伤死亡的30%-40%,是创伤死亡的第一位的可预防原因。DCR就是针对创伤患者的大出血为治疗靶的新型复苏策略。一般文献中,大出血的定义为24h内失血达到1个血容量,或3h内失血达到血容量的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大出血 损伤控制性复苏
下载PDF
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法在失血性休克、DIC产妇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薛晓艳 刘丽娜 饶芝国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3年第5期449-450,共2页
目的观察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策略在羊水栓塞导致大出血、DIC产妇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产后5h产妇因羊水栓塞导致失血性休克、DIC,血色素32g/L,切除子宫后仍不能止血。遂运用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策略进行救治:①停止晶体液输注,给予压... 目的观察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策略在羊水栓塞导致大出血、DIC产妇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产后5h产妇因羊水栓塞导致失血性休克、DIC,血色素32g/L,切除子宫后仍不能止血。遂运用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策略进行救治:①停止晶体液输注,给予压积红、血浆、血小板按比例输注;根据凝血监测结果补充纤维蛋白原、冷沉淀等;②小剂量肝素终止DIC对凝血因子的消耗;③控制性低血压。结果启动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策略后半小时患者出血逐渐减少,1h后成功关闭腹腔,6h后意识恢复,凝血监测显示PT、APTT逐渐恢复(降低);15h后尿量恢复正常,20h后停止血管活性药血压稳定,成功避免了输血后肺损伤、休克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多学科协作、运用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策略在救治产后大出血、DIC作用明确,并能成功避免多脏器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 DIC 孕产妇 失血性休克
下载PDF
严重多发伤的急救处理与损伤控制性复苏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隗世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27期73-76,共4页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性复苏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多发伤急救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多发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积极液体复苏)、观察组(损伤控制性复苏)各43例,对比两组...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性复苏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多发伤急救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多发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积极液体复苏)、观察组(损伤控制性复苏)各4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胶体液量、晶体液量、浓缩红细胞量少于对照组,血浆量多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病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处理中,施行损伤控制性复苏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多发伤患者,可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血流动力学 损伤控制性复苏 液体复苏 急救处理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损伤控制复苏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孔金水 刘子永 黄波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3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复苏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损伤控制性复苏观察组和传统正压液体复苏对照组,各30例。监测及比较两...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复苏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损伤控制性复苏观察组和传统正压液体复苏对照组,各30例。监测及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4h内输注液体量、浓缩红细胞量及血浆量,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DIC发病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24h内输注的晶体液量、胶体液量及浓缩红细胞悬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血浆量明显增多,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DIC发病率、死亡率明显缩短或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损伤控制性复苏治疗严重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可纠正代谢异常及凝血功能障碍,快速恢复体温,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失血性休克 损伤控制复苏
下载PDF
损伤控制复苏治疗创伤的系统评价与 Meta 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筑生 范颖楠 尹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14-918,共5页
目的:综合分析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 DCR)治疗创伤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创伤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OvidSP、ScienceDirect和ProQuest Health&Medical Comple... 目的:综合分析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 DCR)治疗创伤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创伤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OvidSP、ScienceDirect和ProQuest Health&Medical Complete 等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DCR治疗创伤的相关文献,依据 Cochrane 系统评价手册5.1.0版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对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 RCT)进行评价,依据Newcastle Ottawa Scale 量表中病例对照研究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病例对照研究(case control study, CCS)进行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 5.2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综合,并绘制森林图、漏斗图。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其中CCS 7篇, RCT 0篇,共7786例患者, DCR组2581例,非损伤控制复苏( non -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 , NDCR)5205例。 DCR组与NDCR组相比:总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1.76,95%CI (1.25,2.27),P<0.05],ICU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90,95%CI (-0.73,2.52), P=0.28],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6,95%CI(0.42,1.03),P=0.06],但纳入研究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依据目前的资料,尚不能认为DCR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和缩短ICU住院时间,同时DCR组总住院时间更长。但由于所纳入的研究都是CCS,未纳入RCT,证据等级较低,迫切需要有多中心的RCT以获得更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复苏( DCR) 创伤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损伤控制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疗效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志全 谭仁斌 黎勇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10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损伤控制组(n=52)和积极复苏组(n=51)。积极复苏组给予积极液体复苏治疗,损伤控制...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10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损伤控制组(n=52)和积极复苏组(n=51)。积极复苏组给予积极液体复苏治疗,损伤控制组采用损伤控制复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 2)、心率(HR)、凝血功能、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休克指数(SI)及并发症、存活率情况。结果:治疗后,损伤控组总有效率86.54%,较积极复苏组64.71%更高(P<0.05);两组MAP、SpO 2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且损伤控制组高于积极复苏组(P<0.05);HR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且损伤控制组低于积极复苏组(P<0.05);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均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且损伤控制组低于积极复苏组(P<0.05);两组患者GCS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且损伤控制组高于积极复苏组(P<0.05);SI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且损伤控制组低于积极复苏组(P<0.05);损伤控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积极复苏组,且存活率高于积极复苏组(P<0.05)。结论:在创伤性休克中应用损伤控制复苏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复苏 创伤性休克 疗效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骨盆型严重多发伤的损伤控制复苏 被引量:19
15
作者 付常国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5期399-403,共5页
目的 :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al resuscitation,DCR)在救治骨盆型严重多发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28例骨盆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21~51岁,平均32.5岁。骨... 目的 :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al resuscitation,DCR)在救治骨盆型严重多发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28例骨盆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21~51岁,平均32.5岁。骨盆骨折Tile分型:B型16例,C型12例;ISS评分32.0±3.4。采用骨科损伤控制手术的同时应用DCR策略救治。即入院时迅速采用小容量平衡盐液维持收缩压80~90 mm Hg,同时急诊Ⅰ期简易清创、外固定支架或捆绑带固定骨盆,优先处理胸腹部合并伤。四肢骨折临时骨牵引或石膏外固定等。手术控制出血后快速容量复苏,按照悬浮红细胞(RBC)∶血浆(FFP)=2 U∶1 U^3 U∶2 U的比例给予血浆综合救治。记录休克纠正前的平衡盐液用量及输血量,观察血清乳酸和凝血功能恢复时间。结果:5例入院后4~15 h抢救无效死亡(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23例休克均在伤后1.6~4.3 h纠正,平均2.4 h。Ⅰ期手术持续时间(78.2±10.3)min。平衡盐液平均用量(3 798±340)ml,输入悬浮红细胞14~18 U,新鲜冰冻血浆(FFP)(1 267±58)ml(1U FFP=100 ml);9例输注血小板(PLT)8~12 U。乳酸清除时间(11.4±2.1)h,PT、APTT恢复时间(4.3±0.8)h。监测电解质及酸碱无失衡。复苏成功率约82.2%(23/28)。结论:DCR整合了损伤控制性手术、允许性低血压(或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止血性复苏等主要环节,是骨盆型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复苏 骨盆 骨折 休克 出血性
下载PDF
损伤控制性复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创伤性凝血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连佳伟 曾辉 许新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10期41-43,共3页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性复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创伤性凝血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复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损...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性复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创伤性凝血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复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性复苏法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指标、创伤性凝血障碍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1)观察组的胶体液量、晶体液量、浓缩红细胞量均少于对照组,血浆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低体温时间、凝血功能时间、酸中毒时间、住院时间均相对较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创伤性凝血障碍发生率和病死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性复苏可减少出血量,及时纠正酸中毒和低体温,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创伤性凝血障碍的发生风险和死亡风险,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因此,此种复苏方法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性复苏 传统复苏 严重多发伤 创伤性凝血障碍 发生风险 死亡风险
下载PDF
浅析损伤控制复苏在严重腹部创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建林 《浙江创伤外科》 2018年第1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复苏在严重腹部创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并总结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院前救治情况并进行经验教训总结。结果 45例抢救成功,2例死亡。结论在严重腹部创伤院前急救中科学运用以损伤控制复苏理论为...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复苏在严重腹部创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并总结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院前救治情况并进行经验教训总结。结果 45例抢救成功,2例死亡。结论在严重腹部创伤院前急救中科学运用以损伤控制复苏理论为指导的综合急救措施是院前抢救患者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腹部创伤 损伤控制复苏 院前急救
下载PDF
战术区损伤控制复苏的进展及启发 被引量:3
18
作者 宗兆文 叶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361-2365,共5页
战时有相当比例的伤员在被送到战地医院时就已经发生了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cute traumatic coagulopathy,ATC)和低体温,死亡率高。为降低由此导致的伤亡率,需要从战现场急救阶段就实施损伤控制复苏(tactical 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 战时有相当比例的伤员在被送到战地医院时就已经发生了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cute traumatic coagulopathy,ATC)和低体温,死亡率高。为降低由此导致的伤亡率,需要从战现场急救阶段就实施损伤控制复苏(tactical 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TDCR)。TDCR近年的主要进展包括:(1)从预测大出血向预测创伤性凝血病转变,以尽早识别需要实施控制损伤复苏的伤员;(2)复苏策略从固定比例的成分输血向以纤维蛋白原浓缩物等为基础的、实验室指标指导下的精确复苏转变;(3)与复苏策略演变相适应,复苏制剂的选择也在不断演变中。这些进展对我军战现场急救的启发包括:在加强不同类型战伤的凝血病变化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精确的战现场ATC预测体系,并加强TDCR技术的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医学 战现场损伤控制复苏 急性创伤凝血病
下载PDF
损伤控制性复苏在严重肝外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田志强 罗昆仑 +2 位作者 余锋 方征 刘洪 《肝胆外科杂志》 2014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复苏在严重肝外伤救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 2013年6月收治的116例严重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57例采用传统液体复苏救治,B组59例采用损伤控制性复苏救治.损伤控制性复苏包括:允许维持较...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复苏在严重肝外伤救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 2013年6月收治的116例严重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57例采用传统液体复苏救治,B组59例采用损伤控制性复苏救治.损伤控制性复苏包括:允许维持较低血压,红细胞、血浆与血小板按比例输入,早期采取保温措施,积极纠正酸中毒.比较2组间ICU复苏前后乳酸水平、pH值、体温、PT值、INR值等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结果 ICU复苏前,2组患者乳酸水平、pH值、体温、PT和INR值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复苏期,2组PH值、体温较复苏前升高,且B组升高较A组明显(P<0.05);乳酸水平、PT和INR值较复苏前降低,且B组降低较A组明显(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损伤控制性复苏是严重肝外伤救治的较好方法,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伤 损伤控制性复苏 创伤和损伤
下载PDF
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法联合模块化护理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妇中的应用
20
作者 邓悦 郭爱英 吴波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法联合模块化护理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2021年4月30日收治的96例DIC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损伤控制性复苏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损伤控制...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法联合模块化护理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2021年4月30日收治的96例DIC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损伤控制性复苏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法联合模块化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后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体温回升时间、DIC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体温回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纤维蛋白、DIC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法联合模块化护理应用于DIC产妇,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缩短体温回升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性复苏 模块化护理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产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