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时程复合亚低温改善长时间室颤家猪复苏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恒 杨正飞 +2 位作者 黄子通 李永勤 余涛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比较短时程亚低温对长时间室颤家猪短期复苏预后的影响。方法采取体质量34—36kg左右健康雄性种猪14头,通过右心室致颤电极诱发室颤并维持11min,之后采取人工胸外按压及球囊面罩通气,按压通气比为30:2,每2min轮换操作者。复苏6... 目的比较短时程亚低温对长时间室颤家猪短期复苏预后的影响。方法采取体质量34—36kg左右健康雄性种猪14头,通过右心室致颤电极诱发室颤并维持11min,之后采取人工胸外按压及球囊面罩通气,按压通气比为30:2,每2min轮换操作者。复苏6min后给予120J双向波除颤,若未能获得自主循环恢复(retum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继续给予心肺复苏及必要时电除颤。连续复苏12min仍无ROSC认为复苏失败。对ROSC家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常温组(normothermia group,NT)及复合降温组(combined hypothermia group,CH)。CH组立即给予4℃生理盐水静脉输注并联合体表物理降温,在120min内将核心体温降至32~34℃并维持2h后主动复温,2h将体温升至基础体温水平。记录两组家猪致颤前基础状态下血流动力学、血气及乳酸。记录ROSC后心输出量、心率、核心体温变化。每24h评估动物神经功能直至观察终点。组间比较采用Fisher检验或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动物基础状态下体质量、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pH、呼气末二氧化碳水平、血乳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苏过程中,两组动物在总复苏时间、首次除颤成功率、ROSC比例、首次除颤ROSC比例、总除颤次数及肾上腺素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时间上,CH组明显长于NT组[(96.00±0.00)h vs.(49.71±43.65)h,P=0.031],同时NT组96h生存率亦高于N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方面,CH组在复苏后96h内各时间段均优于N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使2h短时程的亚低温,也可以明显改善11min室颤家猪的短期复苏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亚低温 短时程 复苏预后
原文传递
探讨重症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相关因素
2
作者 李淑刚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1期28-29,共2页
目的:分析影响重症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对心肺复苏患者早期预后价值做出判断。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0月行心肺复苏术后恢复自主循环的ICU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跟踪回访的形式对相关因素进行收集并... 目的:分析影响重症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对心肺复苏患者早期预后价值做出判断。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0月行心肺复苏术后恢复自主循环的ICU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跟踪回访的形式对相关因素进行收集并统计。结果:影响重症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心搏骤停到复苏开始时间、复苏后患者72 h体温、复苏后患者血液pH值、患者年龄及性别等。除此之外,还与CPR抢救持续时间、胸外按压方式、电除颤的应用、高级生命支持等有关。结论:影响重症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相关因素较多,临床急救中需要医护人员针对具体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患者提高预后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心肺复苏患者 预后 相关因素 影响分析
下载PDF
气囊面罩结合气管插管通气对急救心肺复苏结局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晓玲 胡谊容 江秀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气囊面罩结合气管插管通气对急救心肺复苏结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接受急救心肺复苏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通气治... 目的探讨气囊面罩结合气管插管通气对急救心肺复苏结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接受急救心肺复苏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气囊面罩结合气管插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H、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水平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气道开放、呼吸恢复、心跳恢复及意识改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命体征指标恢复情况、复苏成功率、最终存活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H、PO_(2)、PCO_(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H、PO_(2)均有所升高,但是观察组pH(7.29±0.12)mmHg低于对照组(7.53±0.22)mmHg(P<0.05),观察组PO_(2)(89.34±7.69)mmHg高于对照组(71.56±6.98)mmHg(P<0.05);两组患者的PCO_(2)均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的PCO_(2)(37.43±5.25)mmHg低于对照组(44.32±6.51)mmHg(P<0.05)。观察组气道开放、呼吸恢复、心跳恢复及意识改善时间都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氧饱和度(85.32±11.76)%高于对照组(43.54±9.12)%(P<0.05),平均动脉(72.32±9.56)mmHg高于对照组(36.78±7.32)mmHg(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52.94%VS 25.49%)、最终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33.33%VS 11.76%)(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86.27%VS 62.75%)(P<0.05)。结论采用气囊面罩与气管插管通气结合进行急救心肺复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pH、PO_(2)、PCO_(2),促进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的恢复,缩短患者气道开放、呼吸恢复、心跳恢复及意识改善时间,提高复苏成功率及最终存活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心肺复苏 气囊面罩 气管插管通气 复苏结局及预后
下载PDF
新生儿重度窒息采取延迟断脐带的作用分析12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易海艳 尹明华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10期59-59,61,共2页
目的:探讨延迟断脐带与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效果评价,研究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的方法。方法:试验组,将12例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全部采取延迟断脐带;对照组,对同时期生产的1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采取早断脐带,观察复苏成功率、死亡率和后遗... 目的:探讨延迟断脐带与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效果评价,研究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的方法。方法:试验组,将12例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全部采取延迟断脐带;对照组,对同时期生产的1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采取早断脐带,观察复苏成功率、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对新生儿的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延迟断脐带组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延迟断脐带对纠正低血容量、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有明显作用,对预后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断脐带 新生儿窒息 复苏预后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474例临床诊治分析
5
作者 朱栋森 明英娥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年第10期1207-1208,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特点、复苏效果及预后情况,以便为临床诊治该病及制定防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2003年1月-2012年12月间南郑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474例Apgar评分1min评分≤7分的新生儿的发病特点、复苏效果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特点、复苏效果及预后情况,以便为临床诊治该病及制定防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2003年1月-2012年12月间南郑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474例Apgar评分1min评分≤7分的新生儿的发病特点、复苏效果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大幅下降,复苏成功率大幅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县妇幼保健工作特别是产前保健扎实到位,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法的强化培训对窒息新生儿的成功复苏成效显著,致残率大大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发病 复苏预后分析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黄达 王东信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825-829,共5页
背景 麻醉深度判断一直是临床医师非常关注的问题.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量化麻醉深度的监测手段,随着BIS监测的普及,其应用价值也不断得到更深入的认识. 目的 就BIS临床应用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背景 麻醉深度判断一直是临床医师非常关注的问题.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量化麻醉深度的监测手段,随着BIS监测的普及,其应用价值也不断得到更深入的认识. 目的 就BIS临床应用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内容 术中BIS监测可以使麻醉医师以适合的麻醉深度为目标个体化按需给药,既有助于避免麻醉过浅导致术中知晓,也可避免不必要的麻醉过深而造成的术后恢复延迟,这对于慢性肝病患者的麻醉尤其重要.术中BIS监测有助于通过避免麻醉过深加快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并可能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对于围术期全脑缺血的高危患者,术中BIS突然下降可能提示脑灌注不足.BIS监测可能还有助于对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的预后判断,但用于预后判断的最佳监测时间和界值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趋向 术中BIS监测能够预防术中知晓和避免麻醉过深,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并在肝病患者神志判断和麻醉、高危手术围术期脑缺血监测及心肺复苏患者的预后判断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 麻醉深度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术中脑缺血 心肺复苏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