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革命多余人的复调和声——刘醒龙长篇小说《圣天门口》的艺术形象论
1
作者 周薇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年第1期50-53,64,共5页
刘醒龙的长篇革命历史小说《圣天门口》由革命历史的表象突进到人的潜意识领域与文化传统的深层心理结构,由正统文化的中心走向民间文化的边缘,通过塑造一系列性格独特而丰满的人物群像多元地展示了作者心目中真实的革命场景,同时也通... 刘醒龙的长篇革命历史小说《圣天门口》由革命历史的表象突进到人的潜意识领域与文化传统的深层心理结构,由正统文化的中心走向民间文化的边缘,通过塑造一系列性格独特而丰满的人物群像多元地展示了作者心目中真实的革命场景,同时也通过对终极价值的追问实现了一种精神的建构与文学的承诺。这些人物在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无一不拥有各自不同的理想与实现方式,但最终都成为一群革命的多余人。笔者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他们被放逐到边缘的原因,并通过这些人物之间展开的、平等的对话空间分析作品的复调性,最后将他们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之中探究作者面对当下文化语境而产生的复杂的创作动机与潜藏的文化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多余人 复调和声 回归传统
原文传递
关于构建《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康和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87-91,102,共6页
本文从和声功能的模式化原理与法则的角度,并结合基础二部复调音乐的规则学习复调与和声,可以达到将两者有限地融为一体的目的,从而起到从读谱简单的二部多声音乐的写作逐渐过渡到读谱复杂的四部写作的目的。
关键词 共性 模式化 复调和声 调化 课程
下载PDF
论巴赫音乐的多重风格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巧云 姬红兵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99-102,共4页
文章以西方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复调音乐大师约·塞·巴赫及其音乐创作风格为研究内容,论述巴赫在继承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开启主调和声风格乃至近现代音乐思维的音乐创作中所形成的多重风格特征。从历史的视角提供了认识巴赫... 文章以西方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复调音乐大师约·塞·巴赫及其音乐创作风格为研究内容,论述巴赫在继承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开启主调和声风格乃至近现代音乐思维的音乐创作中所形成的多重风格特征。从历史的视角提供了认识巴赫及其音乐风格较为广泛的文献背景与史料知识,为研究巴赫的音乐文献,把握其创作风格,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 多重特征 宗教世俗 理性感性 复调和声
下载PDF
罗曼·英伽登文学艺术作品理论探析
4
作者 周晋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46-49,共4页
波兰文艺美学家罗曼·英伽登是现象学文艺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将胡塞尔"本质直观"的哲学方法运用到文学艺术领域,形成了自己的文学艺术作品理论。他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意向性客体",其存在方式和同一性保全的基... 波兰文艺美学家罗曼·英伽登是现象学文艺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将胡塞尔"本质直观"的哲学方法运用到文学艺术领域,形成了自己的文学艺术作品理论。他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意向性客体",其存在方式和同一性保全的基础是文学作品的基本结构。他将作品分为四个基本层次,每一层又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从而形成"复调和声"的审美价值。要对文学艺术作品进行认识,读者需要对作品进行"具体化"的填充,而作品的审美价值也是在读者的"具体化"中得以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意向性客体 作品层次 复调和声 具体化 艺术价值 审美价值
下载PDF
“殊途同归”或“异彩纷呈”?——“言象意”与英伽登文学作品理论差异性
5
作者 周晋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30-34,共5页
"言""象""意"及三者关系是中国传统文论的重要概念,其理论内涵对后世文论、画论等影响深远。罗曼·英伽登的现象学文学理论将作品看作是一个"意向性客体",认为文学作品具有四层基本的结构... "言""象""意"及三者关系是中国传统文论的重要概念,其理论内涵对后世文论、画论等影响深远。罗曼·英伽登的现象学文学理论将作品看作是一个"意向性客体",认为文学作品具有四层基本的结构层次。通过对中国传统的"言""象""意"理论与英伽登的文学作品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二者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在这些相同的背后,有着巨大的不同。进行中西理论比较研究之时,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二者各自不同的哲学根源与各自的艺术特点,而不是盲目地将二者进行比附或者试图通过其中一方来确立另一方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象”“意” 现象学作品结构 悬隔 得意忘言 复调和声
下载PDF
罗曼·英加登论文学作品的性质和结构以及它和读者的关系
6
作者 张振辉 《世界文学研究》 2015年第3期101-106,共6页
罗曼·英加登(1893~1970)是波兰著名的哲学家和文艺理论家,西方20世纪现象派美学的主要代表,他在哲学和美学方面的研究范围很广,在哲学方面包括价值论、伦理学、认识论和本体论等,美学方面涉及到文学、电影、绘画、建筑和音乐等诸... 罗曼·英加登(1893~1970)是波兰著名的哲学家和文艺理论家,西方20世纪现象派美学的主要代表,他在哲学和美学方面的研究范围很广,在哲学方面包括价值论、伦理学、认识论和本体论等,美学方面涉及到文学、电影、绘画、建筑和音乐等诸多方面,发表了许多新颖独特的观点,他的美学研究对西方20世纪各派美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他的文学美学的研究及其取得的成果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客体 文学作品的层次结构 文学作品的具体化 复调和声 形而上学质
下载PDF
英伽登文学四层次理论之图式化观相层管窥 被引量:1
7
作者 杜锋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50-52,共3页
图式化观相层是英伽登文学结构理论的第四层次,它以人的意识为前提,是主体对外部感官的洞见,但投射的内容是实在客体。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质。作为文学作品的骨架,图式化观相层参与了整个作品... 图式化观相层是英伽登文学结构理论的第四层次,它以人的意识为前提,是主体对外部感官的洞见,但投射的内容是实在客体。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质。作为文学作品的骨架,图式化观相层参与了整个作品的复调和声,对作品的审美把握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相 图式化观相 审美价值质 复调和声
下载PDF
文学作品存在论──英伽登现象学美学研究之一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心武 《临沂师专学报》 1996年第2期33-39,共7页
英伽登坚持胡塞尔“回到事物本身”的原则,系统考察了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和基本结构。文学作品既不是实在的客体,也不是观念的客体和“想象的客体”。在保持内在统一性与基本性质的条件下.每部文学作品都由四个层次,即“语词声音和... 英伽登坚持胡塞尔“回到事物本身”的原则,系统考察了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和基本结构。文学作品既不是实在的客体,也不是观念的客体和“想象的客体”。在保持内在统一性与基本性质的条件下.每部文学作品都由四个层次,即“语词声音和更高级的语音构成层次”、“不同等级的意义单元层次”、“再现的客体层次”和“图式化观相层次”构成。这四个基本层次所形成的审美价值属性互相作用,共同构成“复调和声”。而“形而上学性质”,只有伟大的文学作品中才能显示出来,它是本真的存在,是生存顶点的高峰体验,是让人感到生活是值得留恋的东西。形而上学性质是文学作品的思想,是神秘的、非理性的最高境界,是伟大作品与普通作品的根本界限,它的具体化使文学作品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价值,使之成为一种真正令人赞叹的奇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伽登 现象学 文学作品 存在 图式化观相 复调和声 形而上学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