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调艺术视域下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解读
1
作者 王绍舫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5-112,共8页
以现代作家林语堂的散文集《吾国与吾民》作为研究文本,运用复调艺术理论和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从文体复调、情感复调和时空观念复调三个层面进行观察和解读,探究其在中西文化对话时体现的包容性、特殊性和艺术魅丽。认为复调艺术使他... 以现代作家林语堂的散文集《吾国与吾民》作为研究文本,运用复调艺术理论和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从文体复调、情感复调和时空观念复调三个层面进行观察和解读,探究其在中西文化对话时体现的包容性、特殊性和艺术魅丽。认为复调艺术使他的文化立场挣脱了西方思想传声筒角色的限制,为“一带一路”中国文化传播和参与全球化语境下的世界文化建构给出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吾国与吾民》 复调艺术 中国文化传播 示范性贡献
下载PDF
试论史铁生散文中的复调艺术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小凤 张志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9-111,共3页
复调艺术理论的诞生,对世界文艺理论的发展和文学作品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深受这一理论的影响,在其散文创作中,呈现出纷繁的复调现象。这种艺术手法在其散文中的运用,深化了作者的表达理念,其审美价值对后世产生... 复调艺术理论的诞生,对世界文艺理论的发展和文学作品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深受这一理论的影响,在其散文创作中,呈现出纷繁的复调现象。这种艺术手法在其散文中的运用,深化了作者的表达理念,其审美价值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调艺术 意象 对话 审美价值
下载PDF
论库切《凶年记事》中的音乐结构和复调艺术 被引量:2
3
作者 汪正平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28-131,共4页
小说《凶年记事》全书分为上中下三栏,犹如一首乐曲的三个声部。构成主大调的上栏是小说主人公C先生应邀为出版社撰写的言辞颇为激烈的政论性杂文和抒发柔性人文情怀的札记,小调部分则是伴随主调前行的分别取自C先生和安雅为视角的叙事... 小说《凶年记事》全书分为上中下三栏,犹如一首乐曲的三个声部。构成主大调的上栏是小说主人公C先生应邀为出版社撰写的言辞颇为激烈的政论性杂文和抒发柔性人文情怀的札记,小调部分则是伴随主调前行的分别取自C先生和安雅为视角的叙事爱情小说,是小说的中栏和下栏。三个部分在对当下时政问题进行理性的剖析和对人生诸如老境等柔性的关怀中相互碰撞,共同谱写了一首跌宕起伏的优美乐曲。对话性是复调小说的核心。作家将自己和小说中的人物置于"平等的位置,使各具独立、主体的声音实现平等的"对话和意识间的"对位交流,充分体现了复调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年记事》 音乐结构 对话 复调艺术
下载PDF
简论米兰·昆德拉的幽默与复调艺术
4
作者 龙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第10期234-235,共2页
米兰·昆德拉是当代著名作家,其创作具有哲学意味,特别是对存在主题进行了深入阐释。存在主题使得他的小说具有了多义性的特点,深刻的主题使得作家对小说艺术有着别样的认识,他擅长幽默和复调等多种艺术手法。昆德拉所使用的幽... 米兰·昆德拉是当代著名作家,其创作具有哲学意味,特别是对存在主题进行了深入阐释。存在主题使得他的小说具有了多义性的特点,深刻的主题使得作家对小说艺术有着别样的认识,他擅长幽默和复调等多种艺术手法。昆德拉所使用的幽默和复调艺术手法本身就有着多义性的特点,而此特点又和作品多义性主题不谋而合,也就是说艺术主题的多义性和艺术手法的多义性之间存在着不可回避的关联。本文拟就对和作品主题多义性相适应的幽默和复调艺术手法进行简单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幽默艺术 复调艺术
下载PDF
浅谈复调艺术在米兰·昆德拉小说中的运用
5
作者 李惠然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第4期41-41,25,共2页
复调小说理论最早是巴赫金针对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特点提出的,创立了小说的新形式。而在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中,复调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复调艺术 小说特点 音乐性
下载PDF
《呼兰河传》和《生死场》的复调艺术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红明 丁晓萍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66-71,共6页
以往研究者多谈萧红小说叙述视角的复调性、小说的音乐性、审美心理的复调建构等,但鲜有注意到她笔下的小说世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声音,呈现出鲜明的复调特征。从萧红文本中的声音出发,结合巴赫金的相关复调理论,从人与人、人与神、人与... 以往研究者多谈萧红小说叙述视角的复调性、小说的音乐性、审美心理的复调建构等,但鲜有注意到她笔下的小说世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声音,呈现出鲜明的复调特征。从萧红文本中的声音出发,结合巴赫金的相关复调理论,从人与人、人与神、人与自然三个层面的对话入手,由声音对话的表层潜入主题深层,联系小说创作的社会生活背景,以一个新的角度去探索萧红《呼兰河传》和《生死场》中的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呼兰河传》 《生死场》 复调艺术
下载PDF
多声部的独白——论《倾城之恋》的复调艺术
7
作者 李菲 《天府新论》 CSSCI 2009年第B06期174-175,共2页
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是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的文艺学理论,90年代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巴赫金发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作者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诗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打破了作者作为全知全能的上帝式的角色设定。巴赫金复调理论的应... 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是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的文艺学理论,90年代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巴赫金发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作者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诗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打破了作者作为全知全能的上帝式的角色设定。巴赫金复调理论的应用,特别是对我国现当代小说进行分析的并不多。其实,巴赫金的有关复调理论与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的复调艺术不谋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城之恋 复调艺术 独立意识 对话主义
下载PDF
《狂人日记》复调艺术再论 被引量:2
8
作者 裴争 季红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1-244,共14页
《狂人日记》以复调对话结构推动小说艺术现代转型的同时,也完成了作者的多面性、矛盾性表达。作为隐含作者的鲁迅把深层自我的矛盾性以多重面影投射在三个承担着不同话语体系的叙事人形象中,并且在高层结构的对话中,保留了深层自我思... 《狂人日记》以复调对话结构推动小说艺术现代转型的同时,也完成了作者的多面性、矛盾性表达。作为隐含作者的鲁迅把深层自我的矛盾性以多重面影投射在三个承担着不同话语体系的叙事人形象中,并且在高层结构的对话中,保留了深层自我思想斗争的过程,《狂人日记》因此成为破解鲁迅心灵密码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狂人日记》 复调艺术 多面自我
原文传递
“聚合性”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艺术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志耕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艺术有着基于俄罗斯文化及正教理念的深刻背景 ,其主要制约因素是“聚合性”。“聚合性”的核心内容是“多样性中的自由统一” ,因此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艺术中 ,既有基于“爱”的彼此互为主体 ,也存在着统一...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艺术有着基于俄罗斯文化及正教理念的深刻背景 ,其主要制约因素是“聚合性”。“聚合性”的核心内容是“多样性中的自由统一” ,因此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艺术中 ,既有基于“爱”的彼此互为主体 ,也存在着统一性原则或整体性空间 ,它使得个体的自由成为可能 ;自由只能以诫律为前提 ,也只有这样的自由才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调艺术 巴赫金 陀思妥耶夫斯基 聚合性 复调 统一 诗学 文化背景 自由 统一 整体性空间
原文传递
多声相契的复调表达:《天之骄女》的叙事艺术及其价值启迪
10
作者 崔潇月 《探索与批评》 2022年第1期136-148,共13页
英国当代剧作家卡里尔·丘吉尔创作的《天之骄女》常被认为是女性主义戏剧的代表,但她的创作手法表现出多元价值观,不应局限于女性主义的批评范围。本文通过剖析其多声部对话、角色对位和场景独立的复调戏剧叙事手法来阐释丘吉尔对... 英国当代剧作家卡里尔·丘吉尔创作的《天之骄女》常被认为是女性主义戏剧的代表,但她的创作手法表现出多元价值观,不应局限于女性主义的批评范围。本文通过剖析其多声部对话、角色对位和场景独立的复调戏剧叙事手法来阐释丘吉尔对现代社会人的生存境遇与价值的思考:个体通过自我超越解决所面临的价值冲突,社会尊重不同个体的生命经验而实现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里尔·丘吉尔 《天之骄女》 复调艺术 生命价值
下载PDF
略论李锐《无风之树》的复调叙事艺术
11
作者 邓春霞 《武夷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97-100,共4页
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M·巴赫金为概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而创设的概念。19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在苏联多次再版,随后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学界同样也掀起了复调小说热。创作于1994年的《... 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M·巴赫金为概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而创设的概念。19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在苏联多次再版,随后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学界同样也掀起了复调小说热。创作于1994年的《无风之树》正是从叙事视角、结构布局以及叙述语言等多个方面建构了一个复调的多声部性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风之树 李锐 复调艺术 巴赫金
下载PDF
绿洲艺术复调下的《击石舞》研究
12
作者 桑兆帅 《艺术评鉴》 2022年第19期49-52,共4页
古代西域的绿洲是东西方交往的中间枢纽,各地与之的贸易往来甚为广泛,造就了经济、文化、政治的多方面的融合交流态势,广纳了当时东西方乐舞文化之长。这种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形成了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众多民族。它们不仅传承了... 古代西域的绿洲是东西方交往的中间枢纽,各地与之的贸易往来甚为广泛,造就了经济、文化、政治的多方面的融合交流态势,广纳了当时东西方乐舞文化之长。这种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形成了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众多民族。它们不仅传承了古西域乐舞文化的精髓,而且也创新发展出了韵味悠长的绿洲文化艺术脉络。多元、和谐、融汇、纷呈的有价值的“声音”建构出了独具核心意义的绿洲艺术复调。如果说地理因素是绿洲艺术的物质载体,那么绿洲艺术便成了名副其实的西域文化之源泉,具有不竭的动力。以此出发,本文对在绿洲文化中以维吾尔族民间舞蹈表演的“四块瓦”为雏形的“击石舞”进行了深入的考析与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文化 艺术复调 击石舞 形态研究
下载PDF
复调:从音乐到小说——解读库切《凶年纪事》的音乐结构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晓媛 陈燕 《红河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9-41,共3页
"复调音乐大师"巴赫通过高超的复调手法,将复调音乐发展到了极完美的境地,巴赫金则将复调引入小说理论体系,而南非后殖民文学代表人物J.M.库切将音乐和小说的复调性渗透到他的文学创作中,2007年出版的小说《凶年纪事》在形式... "复调音乐大师"巴赫通过高超的复调手法,将复调音乐发展到了极完美的境地,巴赫金则将复调引入小说理论体系,而南非后殖民文学代表人物J.M.库切将音乐和小说的复调性渗透到他的文学创作中,2007年出版的小说《凶年纪事》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表现了故事的单声部纵向发展,而且还体现了不同声部的横向发展。三个声部的合音,组成了一曲完整而又跌宕起伏的完美乐章。库切通过不同的叙述角度塑造独特的人物、故事情节、叙述艺术,对文学与政治、文化与民族等诸多重大问题展开探讨,以此体现独特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调艺术 音乐结构 巴赫音乐 《凶年纪事》
下载PDF
电影的“复调”创作及其时代变迁 被引量:3
14
作者 钟丽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共3页
随着当代文化多元性的增强,艺术的“复调”性也日益明显,自20世纪前期以来,“复调”性创作追求从文学扩散到其他各类艺术中.影视艺术由于其鲜明的集体创作特性,更易呈现出“复调”特色.胶片时代影视艺术的文化多元性主要依赖创作前期的... 随着当代文化多元性的增强,艺术的“复调”性也日益明显,自20世纪前期以来,“复调”性创作追求从文学扩散到其他各类艺术中.影视艺术由于其鲜明的集体创作特性,更易呈现出“复调”特色.胶片时代影视艺术的文化多元性主要依赖创作前期的编、导合作;进入数字时代后,由于数字化作品的易于流传、便于改写,受众可以在创作中期和后期介入对作品(理论上无限次)的改制,因此数字影像的“复调”创作空间将更为宏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影视 "复调"艺术 多元文化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中鲁迅思想的复调性
15
作者 葛杰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41-44,共4页
鲁迅在中国文学界、思想界是一个伟大而孤独的存在,其思想的复调影响了他进入新文化运动的姿态与心态,也注定了其思想的复杂性和独特性,而这种复调的产生又与他的童年经验、留日经历渊源颇深,成为他思想乃至性格的胎记。文章从新文化运... 鲁迅在中国文学界、思想界是一个伟大而孤独的存在,其思想的复调影响了他进入新文化运动的姿态与心态,也注定了其思想的复杂性和独特性,而这种复调的产生又与他的童年经验、留日经历渊源颇深,成为他思想乃至性格的胎记。文章从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小说创作中的复调切入,回溯鲁迅复调思想产生的脉络和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鲁迅 复调艺术 思想复调
下载PDF
《约伯记》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观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珊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7期70-73,共4页
文章尝试从独立思想者的塑造、戏剧化的情节结构以及多重共生的对话体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圣经.旧约》中的《约伯记》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之文学观的影响,从而加深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理解,体会作家对圣经文本的化用及其精神上的宗教情节。
关键词 思想者 戏剧性 复调艺术
下载PDF
歌德《浮士德》的复调性艺术思维探析
17
作者 温馨 《大观(论坛)》 2020年第6期162-163,共2页
歌德的《浮士德》因主题宏大、意蕴丰富,成为欧洲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在文学批评视域下,《浮士德》具有典型的复调性艺术思维,复调结构贯穿诗剧始终:浮士德性格的多层次、复杂性,使这一形象成为多声部的复调交织体;剧中人物的对立、思... 歌德的《浮士德》因主题宏大、意蕴丰富,成为欧洲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在文学批评视域下,《浮士德》具有典型的复调性艺术思维,复调结构贯穿诗剧始终:浮士德性格的多层次、复杂性,使这一形象成为多声部的复调交织体;剧中人物的对立、思想潮流的相互冲突与依存,呈现出多元的价值选择;主人公不是作者意识的单纯客体,而是具有独立的主体价值和思维逻辑,与作者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因此,文章结合西方文论中著名的"复调理论",试从全新的角度解读诗剧《浮士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 复调艺术思维 思想激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