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闽南、粤东浮滨文化玉(石)器看中原夏商文明的南渐 被引量:5
1
作者 石荣传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69,共10页
浮滨文化是商末周初活跃于闽南、粤东一带的一支东南沿海土著文化。该文化中常见的璋、戈等皆为中原夏、商文化的代表器形,这些文化因素如何辗转进入东南沿海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文章通过剖析浮滨文化玉石器中包含的外来文化因素,初步蠡... 浮滨文化是商末周初活跃于闽南、粤东一带的一支东南沿海土著文化。该文化中常见的璋、戈等皆为中原夏、商文化的代表器形,这些文化因素如何辗转进入东南沿海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文章通过剖析浮滨文化玉石器中包含的外来文化因素,初步蠡测中原文化因素进入粤东、闽南的时空、路线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滨文化 玉石器 夏商文明
原文传递
夏商文明探索之路——“夏商考古研究”系列论文读后
2
作者 张国硕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30,共7页
夏商考古学科具有独特性。进行夏商文明探索,考古与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和“多学科结合、多角度支持”的研究方法是必由之路。在文献与考古的结合上,应坚持“认真、慎重、有理有据”的方针,避免胡乱结合、乱戴“帽子”的现象发... 夏商考古学科具有独特性。进行夏商文明探索,考古与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和“多学科结合、多角度支持”的研究方法是必由之路。在文献与考古的结合上,应坚持“认真、慎重、有理有据”的方针,避免胡乱结合、乱戴“帽子”的现象发生。文献材料与考古材料发生抵牾无法解释时,应以考古材料显示的信息为准绳。近年研究过程中新出现的“让碳十四数据牵着鼻子走”的现象不值得提倡。“夏商考古研究”系列论文选题紧扣学术前沿问题,多为作者近年重点关注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研究方法适宜,所得结论具有程度不同的创新性或新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商考古 夏商文明 研究方法 学术传承
原文传递
治国大法的古老传承——《尚书·洪范》的早期书写研究
3
作者 赵敏俐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6,共15页
《尚书·洪范》号称中国古代的“治国大法”,据说最初是由上天赐给大禹的,夏商两代世世传承,在周初由箕子口述记载下来。近代以来学者对这一传统说法提出质疑,认为是战国以后所作,由此解构了它的经典价值。但是通过考古发现,近年来... 《尚书·洪范》号称中国古代的“治国大法”,据说最初是由上天赐给大禹的,夏商两代世世传承,在周初由箕子口述记载下来。近代以来学者对这一传统说法提出质疑,认为是战国以后所作,由此解构了它的经典价值。但是通过考古发现,近年来学界已经重新认识到传统说法的可靠,无论是《洪范》本身的内容,还是“五行”“五纪”“稽疑”“庶征”等观念的产生,都证明它与夏商两代文化思想紧密相关。从《洪范》一文简洁的表述、明晰的文本形态来看,它经过了商周史官的精炼加工,具有中华文明早期书写的鲜明特点。这说明以“尊天”“敬人”“道德垂范”为核心思想的“洪范九畴”,的确是自夏商两代以来先民们总结出来的治国要义,也是后世君王必须遵守的治国准则。而古人之所以将其说成是天赐大禹,它体现了中华先民对王权国家得以成立的文化思考,代表了国家得到长治久安、人民生活美满幸福的殷切期望,因此具有至高无上地位,也是其成为“治国大法”的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洪范》 治国大法 夏商文明 早期书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