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留日学生革命报刊与社会转型——以《夏声》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熊群荣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3-97,共5页
作为同盟会陕西分会的机关报,《夏声》因其先进的传播主体、丰富的传播内容、广泛的传播对象和网络化的传播渠道,使其成为留日学生推动陕西社会转型的有力"推手"。这表现在:一是反对外来侵略,抨击清朝专制统治,为陕西辛亥革... 作为同盟会陕西分会的机关报,《夏声》因其先进的传播主体、丰富的传播内容、广泛的传播对象和网络化的传播渠道,使其成为留日学生推动陕西社会转型的有力"推手"。这表现在:一是反对外来侵略,抨击清朝专制统治,为陕西辛亥革命作舆论准备;二是唤起民众觉醒,改变陕西社会风气;三是成为同盟会陕西分会联络各方面进步力量的枢纽;四是成为留日学生大力声援陕西境内爱国民主运动的重要舆论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声 留日学生 革命报刊 社会转型
下载PDF
《夏声》与其民主革命思想在西北地区的传播 被引量:1
2
作者 崔莉莉 《商洛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66-70,共5页
为探究陕西留日学生创办的期刊《夏声》及其民主革命思想在西北地区的传播和影响。采用原始文献分析考证法,结果表明《夏声》所传播的内容,一方面抨击了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另一方面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担忧... 为探究陕西留日学生创办的期刊《夏声》及其民主革命思想在西北地区的传播和影响。采用原始文献分析考证法,结果表明《夏声》所传播的内容,一方面抨击了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另一方面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担忧,并寄希望于国民之力量以求国家强盛。此外,还介绍了民主革命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夏声》在陕西留日学生创办的几种刊物中,影响最大,质量最高。面向当时交通不畅,消息闭塞的西北地区,坚持发出自己的声音,鼓舞民心,传递力量,对唤起西北地区人民的觉醒,推动民主革命运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声 留日学生 西北地区 民主革命思想
下载PDF
辛亥革命时期留日学生的刊物——《夏声》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公望 《兰州学刊》 1984年第3期81-84,共4页
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外创办了许多刊物,这些刊物疾呼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宣扬了民主革命思想。《夏声》是在中国同盟会的影响下,由在东京成立的同盟会陕西分会和陕西留日学生组织出版的杂志。它是各省留日学生创办的刊物中时... 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外创办了许多刊物,这些刊物疾呼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宣扬了民主革命思想。《夏声》是在中国同盟会的影响下,由在东京成立的同盟会陕西分会和陕西留日学生组织出版的杂志。它是各省留日学生创办的刊物中时间较长的刊物之一。一九○八年二月创刊至一九○九年九月停刊,为月刊,共发行九期。发行人为杨铭源,主要撰稿者有井勿幕、李元鼎,茹欲立、张季鸾和于右任等。《夏声》曾得到陕甘知识分子的捐款相助,当时甘肃的邓宗、原志迥和王钺等都曾是《夏声》的名誉赞成员。《夏声》的宗旨是“经营蒙疆,防卫西北”,“开通风气,涤除弊俗,发挥固有之文明,灌输最新之学说,鼓国民独立之精神”《夏声》抨击了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假骗局,历数帝国主义觊觎我国领土主权的罪行。对陕甘人民反对清朝的黑暗统治,确保陕甘利权的斗争,表示了迫切关注和支持。对唤起陕甘人民的觉醒,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日学生 辛亥革命时期 夏声 资产阶级革命派 预备立宪 于右任 茹欲立 革命思想 张季鸾 撰稿者
下载PDF
风雨沧桑话《夏声》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福荣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3-43,共1页
甲午战争以后,清廷政治腐败黑暗,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加剧。为了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大造革命舆论,先进的知识分子犹如矫健的海燕,为传播革命思想呼号奔涉。《夏声》月刊是在井勿幕领导主持下筹办的,于1908年2月创刊。井勿幕(1... 甲午战争以后,清廷政治腐败黑暗,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加剧。为了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大造革命舆论,先进的知识分子犹如矫健的海燕,为传播革命思想呼号奔涉。《夏声》月刊是在井勿幕领导主持下筹办的,于1908年2月创刊。井勿幕(1882—1918),陕西蒲城县人,17岁即加入同盟会;1906年夏在东京留学生中成立同盟会陕西分会;1908年冬,又于西安创建同盟会陕西支部,“奔走南北者十数年,经营蜀秦者百余战。”他以卓越的才干和大无畏的精神,深得黄兴、吴玉章、熊克武等人的赞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声 熊克 宣传群众 黄兴 传播革命 政治腐败 风雨沧桑 茹欲立 县人 危言危行
下载PDF
无限情怀忆恩师——敬祝“夏声”封至模校长百岁诞辰
5
作者 齐英才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12,共3页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瞬间,55年过去了.1938年,我们的母校夏声剧校成立,封至模先生任首届校长,1993年的12月26日是他老人家的百岁诞辰,作为深受恩译的夏声剧校学生,思绪澎湃,无限缅怀我们敬爱的封至模校长.
关键词 封至模 夏声 百岁诞辰 戏曲学校 词作家 应云卫 上海京剧院 郑君里 日本侵略者 校学
下载PDF
夏声剧校创办及董事改组事件真相考述——兼与李友军、李静茹二君商榷
6
作者 吴彬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76,共8页
夏声剧校是抗战时期创办的著名戏曲专科学校,以救济难童,改革京剧,培养人才,宣传抗战为己任。1943年暑期,校董会改组,夏声剧校从夏声剧社中独立出来。从积极的角度讲,一是赴川旅行公演终于成为现实,二是刘仲秋、郭建英的京剧改革思想及... 夏声剧校是抗战时期创办的著名戏曲专科学校,以救济难童,改革京剧,培养人才,宣传抗战为己任。1943年暑期,校董会改组,夏声剧校从夏声剧社中独立出来。从积极的角度讲,一是赴川旅行公演终于成为现实,二是刘仲秋、郭建英的京剧改革思想及其以培养人才为主的教学理念可以自由大胆地实验。但风险同样存在,它意味着千难万险都要由剧校师生自己承担,演出势必成为其收入的唯一来源,盈亏皆由自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员的流失。考述夏声剧校内讧事件,目的是还其事实的本真,揭橥其创办的艰辛,针砭其周遭的时弊,研判其艺术的功过,以为后世之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声剧校 董事改组 旅行公演
原文传递
夏声剧社京剧艺术生产体制探賾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有军 李静茹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6-125,共10页
1938年,刘仲秋、郭建英、封至模、任桂林等人以救助难童和改良国剧为动机,在西安发起创办了夏声剧社。“董事改组事件”后,夏声剧社四个附属机构仅存夏声戏剧学校。1943年,夏声戏剧学校离开西安,前往重庆、成都、上海等城市“旅行公演... 1938年,刘仲秋、郭建英、封至模、任桂林等人以救助难童和改良国剧为动机,在西安发起创办了夏声剧社。“董事改组事件”后,夏声剧社四个附属机构仅存夏声戏剧学校。1943年,夏声戏剧学校离开西安,前往重庆、成都、上海等城市“旅行公演”。夏声剧社在经费拮据的情况下培养了马科、齐英才等京剧名家,开创了颇具现代意识的京剧艺术生产体制。“民主共和制”的运行体制规避了传统京剧“班主制”的弊端。夏声剧社制定的管理机制与夏声戏剧学校推行的“实验戏剧教育”培养机制,均成为剧社运行体制的有效补充。夏声戏剧学校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尽管“顶层设计”艺术生产体制存在执行的“完成度”问题,但作为战时京剧改良组织的“制度空间”无疑是富有现代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声剧社 “寓救于教” 艺术生产体制 夏声戏剧学校
原文传递
刘仲秋与夏声戏剧学校——为纪念戏曲教育家刘仲秋同志逝世十周年而作 被引量:2
8
作者 若痴 《戏曲艺术》 1982年第4期12-20,共9页
戏曲艺术教育家刘仲秋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作为和他一起共同度过艰难岁月的老战友,我时刻怀念他。 刘仲秋同志(1905——1972)一生酷爱京剧,解放前创办夏声戏剧学校,成绩斐然。解放后全力投入戏曲教学工作,为党的戏曲教育事业贡献... 戏曲艺术教育家刘仲秋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作为和他一起共同度过艰难岁月的老战友,我时刻怀念他。 刘仲秋同志(1905——1972)一生酷爱京剧,解放前创办夏声戏剧学校,成绩斐然。解放后全力投入戏曲教学工作,为党的戏曲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仲秋 夏声戏剧学校 戏曲教育 梅先生 戏曲教学 艺术教育家 毕生精力 天蟾舞台 戏曲学校 封至模
原文传递
忆“夏声”,怀念刘仲秋校长
9
作者 齐英才 《戏曲艺术》 1983年第1期16-19,共4页
岁月如流,我们夏声剧校的老校长、敬爱的戏曲艺术教育家刘仲秋同志,于1972年8月7日去世后,至今已整整十年了。然而,他那恳切真诚的话语、慈祥和蔼的面影、朴实正直的品性和为戏曲教育事业埋头苦干的献身精神,还是那么清晰地铭刻在我的... 岁月如流,我们夏声剧校的老校长、敬爱的戏曲艺术教育家刘仲秋同志,于1972年8月7日去世后,至今已整整十年了。然而,他那恳切真诚的话语、慈祥和蔼的面影、朴实正直的品性和为戏曲教育事业埋头苦干的献身精神,还是那么清晰地铭刻在我的心中。我是夏声戏剧学校第一期入学的学生,从1938年起,与刘校长朝夕相处十二年之久,直到1951年因工作单位变动才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仲秋 夏声 艺术教育家 戏曲教育 刘校 戏曲学校 中国戏曲学院 戏改政策 献身精神 封至模
原文传递
当好农民的“田保姆”--记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永康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夏声广
10
作者 谭孝军 沈超 《今日浙江》 2020年第3期82-83,共2页
头戴草帽,脚踏雨靴,肩背摄像包,腰别病虫防治工具……这是永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夏声广的工作素描。30多年来,不管天晴下雨,寒来暑往,永康的田间地头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脚印。他被农民亲切地称为“老夏”,而他的手机更是成了农技... 头戴草帽,脚踏雨靴,肩背摄像包,腰别病虫防治工具……这是永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夏声广的工作素描。30多年来,不管天晴下雨,寒来暑往,永康的田间地头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脚印。他被农民亲切地称为“老夏”,而他的手机更是成了农技“急救箱”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技推广中心 永康 夏声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病虫防治 浙江省
原文传递
《周南》、《召南》之“南”正义——兼论二《南》与“楚风”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志强 周颖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6期82-87,共6页
自《毛诗序》问世以来,关于《诗经》首篇《周南》、《召南》之“南”的解释,一直以“周公、召公治下的南方地区”一解占主流,但这种解释是错误的。《周南》、《召南》之“南”的正义应释为“南乐”,它首创于夏禹之妻涂山氏,后经夏、商... 自《毛诗序》问世以来,关于《诗经》首篇《周南》、《召南》之“南”的解释,一直以“周公、召公治下的南方地区”一解占主流,但这种解释是错误的。《周南》、《召南》之“南”的正义应释为“南乐”,它首创于夏禹之妻涂山氏,后经夏、商和周初的广泛流传,演化成为一种具有特定曲调、主题和乐舞风格的经典乐歌,在长期的流变过程中,它最终被纳入“楚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二南 南乐 夏声 楚风
下载PDF
秦陇人吼出的华夏之声——清末陕甘旅日学生创办的进步刊物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明 裴晓军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60-64,共5页
清朝末年,陕甘留日学生创办的报刊,揭露列强侵华图谋,剖析陕甘社会危机,鞭挞国民弱点,为关陇之人敲响警钟。身处异国他乡的陕甘爱国学子,通过报刊杂志与深陷绝境的同胞们携手作战,以刊为阵地,以文为号角,为国民吹响救亡图存的集结号和... 清朝末年,陕甘留日学生创办的报刊,揭露列强侵华图谋,剖析陕甘社会危机,鞭挞国民弱点,为关陇之人敲响警钟。身处异国他乡的陕甘爱国学子,通过报刊杂志与深陷绝境的同胞们携手作战,以刊为阵地,以文为号角,为国民吹响救亡图存的集结号和改革变法的冲锋号,与垂死挣扎的清朝政府和虎视眈眈的外国列强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旅日学生 《秦陇报》 《关陇》 夏声
下载PDF
《左传》词语辨诂
13
作者 王卫峰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50-51,共2页
本文对《左传》中“公闻其期”等五个词语的语义进行了辨析和训释。
关键词 公闻其期 薄而观之 差池 夏声 肃爽
下载PDF
坤生翘楚王则昭
14
作者 甄光俊 《天津政协公报》 2015年第3期39-42,共4页
2015年2月7日,天津市表演艺术咨询委员会终身委员、京剧谭派艺术研究会会长王则昭先生,以93岁高龄辞世。京剧谭派失去辈分最高的领军人,惜哉。经多位名师雕琢王则昭9岁学戏,10岁登台,早年曾被著名的夏声戏剧学校校长破例吸收为该校唯一... 2015年2月7日,天津市表演艺术咨询委员会终身委员、京剧谭派艺术研究会会长王则昭先生,以93岁高龄辞世。京剧谭派失去辈分最高的领军人,惜哉。经多位名师雕琢王则昭9岁学戏,10岁登台,早年曾被著名的夏声戏剧学校校长破例吸收为该校唯一女学员,得到名师刘仲秋、柴佩如指教,后在兰州献艺,青年时代即已成名。新中国成立后,她先后在兰州群众京剧团、西北军区文工团京剧队、北京新声京剧团、北京京剧四团等专业团体领衔主演,1955年加入天津建华京剧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声戏剧学校 刘仲秋 谭派 领衔主演 西北军区 奚啸伯 女学员 专业团体 昭先 艺术研究会
下载PDF
明清以来“西北”概念的变迁 被引量:4
15
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24,167,共6页
明清时代的水利论所用的"西北"往往指大运河北段地区,有时包括北京周边。到了19世纪后半叶,清朝官僚为了对付回民起义或者伊犁问题,将陕西、甘肃、新疆地区称为"西北"。"西北"成为中国国内的地区名称是2... 明清时代的水利论所用的"西北"往往指大运河北段地区,有时包括北京周边。到了19世纪后半叶,清朝官僚为了对付回民起义或者伊犁问题,将陕西、甘肃、新疆地区称为"西北"。"西北"成为中国国内的地区名称是20世纪初期的历史现象,从刊于《夏声》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吾西北"的说法,其前提是中国国土意识的形成,加以各省的地方认同的成熟。因此,在本来的方位概念上,加上了区域概念的用法。1949年共和国建立之后"西北"成为一个大行政区的名称;经常被作为地区概念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 西北水利 夏声 开发西北论
下载PDF
张季鸾笔名轶事 被引量:4
16
作者 牛济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5-36,共2页
张季鸾,名炽章,一生所用笔名主要有少白、一苇、榆民、老兵、记者、幕刘等。这些笔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具有特定的内涵,反映着张季鸾在各个阶段的精神风貌。 “少白”是张季鸾在报刊开始发表文章所用的第一个笔名。 1908年2月26日,... 张季鸾,名炽章,一生所用笔名主要有少白、一苇、榆民、老兵、记者、幕刘等。这些笔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具有特定的内涵,反映着张季鸾在各个阶段的精神风貌。 “少白”是张季鸾在报刊开始发表文章所用的第一个笔名。 1908年2月26日,同盟会陕西分会部分留日学生在日本东京创办《夏声》杂志时,张季鸾仅21岁,他以“少白”笔名,积极为《夏声》杂志撰写稿件,除了第三、八、九三期外,每期《夏声》都有他的文章。 “少白”,即少年头白。张季鸾自幼聪颖绝伦,十四五岁即能走笔写三四千言文章,故在乡里素有神童之目。1903年秋,张季鸾与其侄张崇基及延榆绥道陈兆璜之子陈燮前往礼泉县烟霞草堂,拜关中大儒刘古愚先生为师。古愚师弟子不少,但格外赏识张季鸾。旋张季鸾赴日本留学,学习日语,进步最速,四五月后即能用日语交谈,为同侪所不能及。张季鸾由于刻苦学习,且身体素质较差,所以20岁刚出头,头发就白了。因此,他激励自己,“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他用“少白”为笔名,表示自己的头发已经变白,更应抓紧时间加倍努力,趁早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寓有自勉自励之意。 “少白”是张季鸾早期在报刊发表文章的主要笔名,还用于《民立报》、《民信日报》等报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季鸾 夏声 留日学生 榆民 刘古愚 民立报 九三 历史时期 《大公报》 军阀混战
下载PDF
辛亥革命前陕西旅日学生报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玉文 《新闻传播》 2014年第5期187-187,189,共2页
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外创办了很多刊物,这些刊物疾呼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同时宣扬了民主革命的思想。《秦陇报》和《关陇》《夏声》就是在这一时期由陕西旅日学生在东京创办的杂志,《秦陇报》最先创办,但存活时间也最短,只出... 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外创办了很多刊物,这些刊物疾呼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同时宣扬了民主革命的思想。《秦陇报》和《关陇》《夏声》就是在这一时期由陕西旅日学生在东京创办的杂志,《秦陇报》最先创办,但存活时间也最短,只出版了一期。之后由于旅日学生来自不同学校分成两派,分别创办《关陇》和《夏声》,这两份杂志与《秦陇报》既有传承也有沿革,本文从三份期刊的文本内容分析《秦陇报》至《关陇》《夏声》的宗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陇报》、《关陇》 夏声 陕西旅日学生报刊
下载PDF
张学良将军与东北大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陆可平 《兰台世界(上旬)》 1993年第5期12-13,共2页
在辽宁省档案馆保存了有关东北大学的档案和资料,既有文字材料,又有照片,资料完整,内容详实,记载了东北大学建立、发展的历史,是研究东北大学的宝贵资料。在东北大学复名之际,笔者认真研究了这些材料,成此文,以飨读者。一张学良之父张... 在辽宁省档案馆保存了有关东北大学的档案和资料,既有文字材料,又有照片,资料完整,内容详实,记载了东北大学建立、发展的历史,是研究东北大学的宝贵资料。在东北大学复名之际,笔者认真研究了这些材料,成此文,以飨读者。一张学良之父张作霖掌握东北政权后,深感人才非常缺乏。这时的奉天教育厅厅长谢荫昌向张作霖建议,联合吉林、黑龙江两省创办东北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良将军 张作霖 谢荫昌 复名 于凤至 夏声 章士钊 专门学校 政治系 周年纪念
下载PDF
“鲁连耻帝秦 程婴能存赵”——陕西民主革命先躯李元鼎
19
作者 郭昭明 马文良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92-96,共5页
本文以丰富翔实的史料,褒扬了李元鼎先生刚正不阿、清政廉洁的节操和反对将巨额军费用于围剿中央苏区的勇气,以期引起后人怀念,促进廉政建设。
关键词 主持《夏声 乾州解围 审计军费 廉政楷模
下载PDF
辛亥革命先烈 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
20
作者 路信 白志清 《陕西档案》 2015年第5期32-33,共2页
此文深切怀念井勿幕先生。论西北革命事业,勿幕先生实为开山拓荒首功之一,而其平生之实践又完全在忠于民国忠于人民两点,无一毫自私自利之念掺杂其间。勿幕先生一生虽短,但他那济世扶危的雄才大略永远启示后人!
关键词 革命事业 文深 靖国军 井岳秀 于右任 陈树 李体仁 三原 夏声 临时约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