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夏季蔬菜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1
作者 尚庆茂 张锋 +6 位作者 吴华瑞 廖道龙 罗丰 孙晓东 庞强强 伍壮生 陈贻诵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29,共6页
海南是南菜北运重要基地,然而夏季高温、高湿、台风、暴雨、病虫害等严重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夏淡”极为突出,个别地区蔬菜自给率不足10%。综合应用耐逆抗病丰产品种、降温避雨防虫设施、集约化育苗、高畦高垄地膜覆盖宽行栽培、精准... 海南是南菜北运重要基地,然而夏季高温、高湿、台风、暴雨、病虫害等严重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夏淡”极为突出,个别地区蔬菜自给率不足10%。综合应用耐逆抗病丰产品种、降温避雨防虫设施、集约化育苗、高畦高垄地膜覆盖宽行栽培、精准灌溉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有助于海南夏季蔬菜高效生产和稳定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蔬菜 抗病丰产 南菜北运 生产技术规程 夏季高温 集约化育苗 病虫害 自给率
下载PDF
2023年夏季我国气候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支蓉 高辉 孙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2023年夏季,我国气候特征整体表现为“温高雨少”,区域性、阶段性高温、旱涝等气象灾害明显。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主要多雨区位于我国北方,松花江、海河流域出现严重汛情。生成和登陆台风频数均较常年同期偏少,但北上台风却对京津... 2023年夏季,我国气候特征整体表现为“温高雨少”,区域性、阶段性高温、旱涝等气象灾害明显。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主要多雨区位于我国北方,松花江、海河流域出现严重汛情。生成和登陆台风频数均较常年同期偏少,但北上台风却对京津冀等地造成极其严重的雨涝灾害。2023年夏季我国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次高,北方地区暖异常明显,华北、西北等地区阶段性高温热浪尤为突出。华北、东北地区降水偏多是由不同环流系统造成的。其中,华北南部降水异常偏多主要由7月底至8月初一次极为罕见的天气尺度持续性极端降水过程所致,台风杜苏芮和卡努外围环流与异常偏西、偏北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相配合,再加上太行山东麓的地形效应是其主要原因。盛夏东北东部异常偏南风引导的水汽输送在整个对流层都异常偏强,造成东北北部和东部降水明显偏多,这一异常环流与初夏巴伦支海海冰密集度减小及盛夏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均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高温热浪 巴伦支海海冰密集度 台风杜苏芮 台风卡努
下载PDF
新气候态下西南地区夏季气候变化特点及其成因
3
作者 唐红玉 吴遥 +1 位作者 董新宁 魏麟骁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8,共14页
利用1981~2020年中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393站气象观测台站夏季气温、降水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西南地区夏季气温、降水的气候值在新旧气候态下的不同特征和变化差异,并从大气环流影响角度,对变化成因进行了分析。... 利用1981~2020年中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393站气象观测台站夏季气温、降水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西南地区夏季气温、降水的气候值在新旧气候态下的不同特征和变化差异,并从大气环流影响角度,对变化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旧气候态,新气候态下西南地区夏季降水总体呈略减少的变化,气温具有一致性变暖的变化特征。相对于旧气候态,新气候态下四川盆地东部降水的减少和云南北部、四川西部及贵州夏季降水的增多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相对偏西偏北有关。同时中高纬阻高等系统的相对不活跃、贝加尔湖槽的减弱,对西南大部地区的暖干变化起到了积极作用。新气候态下,西南地区夏季贵州呈弱暖湿变化、而云南为较强的暖干变化、四川和重庆则呈强的暖干变化,这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水汽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气候态 西南地区 夏季 成因
下载PDF
MJO对西藏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
4
作者 罗布 列杰班宗 +2 位作者 黄晓清 普次仁 顿玉多吉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4年第1期57-66,共10页
为解决西藏延伸期降水预报方法少、可预报性低等问题,文章采用带通滤波、时滞相关、合成分析以及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HYSPLIT模式对MJO与西藏东部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首先,MJO对西藏东部夏季降水有显著的影响;其次,... 为解决西藏延伸期降水预报方法少、可预报性低等问题,文章采用带通滤波、时滞相关、合成分析以及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HYSPLIT模式对MJO与西藏东部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首先,MJO对西藏东部夏季降水有显著的影响;其次,MJO第4位相后西藏东部降水有明显的“准20天”低频振荡特征,即在前20天偏低,第20天起降水概率呈指数式增加;最后,对MJO事件和西藏东部个别站夏季降水事件统计关系的个例诊断分析,及后向轨迹追踪模式的模拟证实了降水事件的水汽源头均来自MJO第4位相主体对流区域,进一步验证了MJO活动与西藏东部夏季降水之间存在显著的季节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JO 西藏东部 夏季降水
下载PDF
济南市典型区夏季VOCs分布特征及臭氧生成机制
5
作者 张桂芹 樊联欢 +4 位作者 韩立钊 周梅 魏征 孙秀芹 魏小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7-310,共14页
基于2020年6—8月济南市石化区、市区和南部山区VOCs以及臭氧和气态污染物等在线监测数据,结合气象因素分析了各典型区夏季VOCs污染特征,并通过计算臭氧生成潜势(OFP)和MCM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污染等级VOCs对臭氧生成的影响,采用... 基于2020年6—8月济南市石化区、市区和南部山区VOCs以及臭氧和气态污染物等在线监测数据,结合气象因素分析了各典型区夏季VOCs污染特征,并通过计算臭氧生成潜势(OFP)和MCM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污染等级VOCs对臭氧生成的影响,采用PMF模型对市区夏季VOCs进行了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石化区VOCs浓度(158.29μg·m^(-3))明显高于市区(47.71μg·m^(-3))和南部山区(24.65μg·m^(-3)),VOCs中均以烷烃占比最大,其次为芳香烃,3个区域VOCs浓度均随污染等级升高而升高;不同污染等级下均为石化区OFP(743.7—1474.9μg·m^(-3))大于市区(156.9—378.1μg·m^(-3))和南部山区(113.4—168.7μg·m^(-3)),3个区域均是芳香烃OFP占比最大,其次为烯烃,说明芳香烃和烯烃类VOCs对臭氧生成的贡献最大,其中OFP贡献最大的单体为间/对-二甲苯;MCM模拟结果表明石化区O_(3)净生成速率(33.51×10^(-9)·h^(-1))最高,其次为市区(22.97×10^(-9)·h^(-1))和南部山区(3.91×10^(-9)·h^(-1));石化区的1-戊烯、甲苯、异戊二烯、间-乙基甲苯和邻二甲苯,市区的1-丁烯、间/对-二甲苯和顺式-2-丁烯,南部山区的顺式-2-丁烯、异戊二烯、反式-2-丁烯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较大,对臭氧生成的影响较为明显.PMF模型解析结果表明济南市区夏季燃烧源、移动源和餐饮油烟源对VOCs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分布特征 不同污染等级 臭氧生成机制 夏季 PMF
下载PDF
印-太暖池高温暖水的移位与南海夏季风爆发
6
作者 刘秦玉 宋子涵 +1 位作者 郑小童 解晗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7,共13页
为了揭示高温暖水在中国南海(文中简称南海)夏季风爆发中所起的作用,依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发布的第5代全球大气海洋再分析资料,发现气候平均意义下印度洋—太平洋暖池中30℃以上高温暖水会在5月出现移位:5月上旬高温暖水出现在孟加... 为了揭示高温暖水在中国南海(文中简称南海)夏季风爆发中所起的作用,依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发布的第5代全球大气海洋再分析资料,发现气候平均意义下印度洋—太平洋暖池中30℃以上高温暖水会在5月出现移位:5月上旬高温暖水出现在孟加拉湾中部,而到下旬消退并移位到南海南部。通过分析局地天气尺度的海洋-大气相互作用过程,揭示了上述高温暖水月内移位的物理机制:在孟加拉湾夏季风爆发后,逐渐增强的潜热释放和减少的短波辐射会导致孟加拉湾高温暖水的面积逐渐缩小;与此同时,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南海菲律宾岛西南高温暖水出现,并因其面积逐渐增大,并与泰国湾的高温暖水共同构成了南海南部的高温暖水。研究发现南海季风爆发几乎都出现在上述高温暖水移位之后,因此孟加拉湾中部和南海南部海表温度的差由正转负可以作为南海季风爆发的先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风爆发 孟加拉湾 中国南海 暖水 天气尺度海-气相互作用
下载PDF
石笋δ^(18)O揭示的亚洲夏季风变化及机制综述
7
作者 杨会会 周祐民 +1 位作者 仲义 刘青松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5,共13页
亚洲夏季风(ASM,Asian Summer Monsoon)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地球系统科学的热点问题。亚洲石笋δ^(18)O揭示的亚洲古季风变化,加深了我们对其时空演化机制的理解。然而,目前东亚夏季风区和印度夏季风区石笋δ^(18)O... 亚洲夏季风(ASM,Asian Summer Monsoon)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地球系统科学的热点问题。亚洲石笋δ^(18)O揭示的亚洲古季风变化,加深了我们对其时空演化机制的理解。然而,目前东亚夏季风区和印度夏季风区石笋δ^(18)O记录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相互关系和主控因素仍存在一些争议。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综述了东亚夏季风(EASM,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区和印度夏季风(ISM,Indian Summer Monsoon)区的高分辨率石笋δ^(18)O记录,发现两者在轨道尺度上都受控于岁差驱动的北半球夏季日照量的变化,其机制涉及海陆热力差异强度、辐合强度和上升气流强度以及夏季时长的变化。这些机制共同导致了在北半球夏季日照高值期EASM和ISM区夏季降雨量增加以及降雨和石笋的δ^(18)O值负偏。在千年尺度上,EASM区和ISM区的石笋δ^(18)O记录则响应于北大西洋区的气候变化,具体响应机制主要有热带辐合带南移导致的印度洋水汽分馏减弱(主要影响ISM区和EASM区),以及西风带调节的水汽来源和降雨季节性变化(主要影响EASM区)。在百年及以下尺度,EASM区和ISM区石笋δ^(18)O记录都受到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有关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影响。未来在关键区域构建更多高分辨率的石笋δ^(18)O记录及相关的降雨指标,将有助于理解大气环流变化与东亚夏季风区降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氧同位素 东亚夏季 印度夏季 北半球日照 HEINRICH事件
下载PDF
基于印度洋海温信号的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组合降尺度预测方法研究
8
作者 朱晓炜 李清泉 +4 位作者 孙银川 王璠 王岱 高睿娜 刘颖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7-369,共13页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气候模式预测业务系统(BCC-CPSv2)预测产品,引入印度洋海温信号,采用组合降尺度方法建立了西北地区东部汛期降水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对1991—2017年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回报技巧较BCC-CPSv2预测技巧显著提高...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气候模式预测业务系统(BCC-CPSv2)预测产品,引入印度洋海温信号,采用组合降尺度方法建立了西北地区东部汛期降水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对1991—2017年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回报技巧较BCC-CPSv2预测技巧显著提高,空间相关系数由0.42提高到0.75,均方根误差明显减小,最多下降达80%。预测模型对降水空间分布型的预测能力较好,很好地回报了典型年份(1987年和2010年)夏季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分布。通过抓住气象变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组合降尺度方法可以修正动力模式产品的预测误差,为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预测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海温 西北地区东部 夏季降水 组合降尺度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与热带海气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文 于甜甜 +2 位作者 冯娟 陈尚锋 朴金玲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87,共28页
在东亚夏季风变异的众多影响因子中,热带海温是影响夏季风系统变化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热带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影响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从季节内、年际到年代际时间尺度,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关于热带海气相互作... 在东亚夏季风变异的众多影响因子中,热带海温是影响夏季风系统变化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热带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影响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从季节内、年际到年代际时间尺度,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关于热带海气相互作用影响东亚夏季风变异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特别综述了关于ENSO(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热带印度洋和大西洋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系统的影响和机理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此外,本文还系统回顾了热带海温对东亚夏季风与冬季风关联的影响及过程。最后,提出了在热带海温异常影响东亚夏季风季节内尺度变化、全球变暖下热带海温的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等方面值得深入探讨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 西北太平洋异常环流 ENSO 热带印度洋 热带大西洋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中国夏季降水延伸期预报及土壤湿度的可能贡献
10
作者 叶宇辰 陈海山 +1 位作者 朱司光 董寅硕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198,共15页
延伸期预报准确率较低的问题仍然是目前重要的科学难题,做好延伸期预报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开展了中国夏季降水延伸期(5~30天)预报试验,并探讨了土壤湿度对降水延伸期预报的可能贡献。结果表明机器学习方法的... 延伸期预报准确率较低的问题仍然是目前重要的科学难题,做好延伸期预报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开展了中国夏季降水延伸期(5~30天)预报试验,并探讨了土壤湿度对降水延伸期预报的可能贡献。结果表明机器学习方法的预报结果准确率要比传统线性模型方法有较大改善,且在诸多机器学习方法中,以Catboost, Lightgbm和Adaboost三个机器学习模型为最优。进一步分析发现长江流域表层土壤湿度异常导致的蒸发异常和感热异常,能够引起大气环流和垂直运动异常,最终对夏季降水产生影响。使用三个最优的机器学习方法的集合计算出模型中各个预报因子的贡献率,发现在长江流域的延伸期降水中,局地土壤湿度主要在5~10天占主导作用,而前期降水主要在10~15天占主导作用,长江流域20~30天的延伸期降水基本上受到大尺度环流控制。还评估了非局地土壤湿度在延伸期降水中的作用,发现中南半岛表层土壤湿度主要对15~30天的长江流域延伸期降水有重要贡献。将中南半岛表层土壤湿度加入到东北地区延伸期降水模型中,发现对该地区延伸期降水预报准确率并无提升作用,验证了机器学习模型的可用性。该研究为延伸期降水预测以及探究预报因子贡献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延伸期预报 夏季降水 土壤湿度
下载PDF
夏季欧亚环流的低频振荡对长江流域降水影响的多尺度诊断
11
作者 杨丹 王黎娟 鲍瑞娟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6,共13页
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与欧亚中高纬大气低频振荡密切相关,定量诊断不同尺度环流异常对降水的贡献,对于提高旱涝灾害预测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ERA5逐日再分析资料和CN05.1逐日降水资料,通过定义环流指数(CI),将夏季欧亚环流划分为两脊一... 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与欧亚中高纬大气低频振荡密切相关,定量诊断不同尺度环流异常对降水的贡献,对于提高旱涝灾害预测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ERA5逐日再分析资料和CN05.1逐日降水资料,通过定义环流指数(CI),将夏季欧亚环流划分为两脊一槽(DR)型和两槽一脊(DT)型,并探究了其低频特征以及不同尺度环流异常对长江流域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类环流型是环流指数低频循环周期中的两个不同位相,均具有10~30 d振荡周期,对长江流域低频降水有着重要影响。其主要表现为:①两类环流型对应的500 hPa低频环流场在欧亚中高纬呈现正、负位势高度异常交替的波列结构,具有明显向东传播的特征,平均传播速度约为每天5°(经度);②当DR型达峰值位相时,850 hPa低频风场中鄂霍次克海反气旋南侧的东北风引导中高纬干冷空气向长江流域入侵,与来自南海反气旋西侧的西南气流交汇,使太平洋和南海的大量水汽向长江流域输送,低频降水正异常滞后于环流2 d达到最强,DT型的特征则与之相反;③欧亚环流对长江流域低频降水的影响以大于30 d的背景水汽条件和10~30 d低频尺度环流的共同作用为主导,小于10 d的天气尺度环流次之,大于30 d的背景环流较前二者作用偏弱,并且水汽辐合项约为水汽平流项贡献的3倍,先由湿平流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再通过较强的水汽辐合产生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环流 夏季降水 多尺度诊断 低频振荡 传播特征 水汽通量 长江流域
下载PDF
海气相互作用在模式FGOALS-g3模拟东亚夏季风及其对前冬El Niño响应中的贡献
12
作者 丁天 郭准 +4 位作者 周天军 胡帅 陈晓龙 何林强 巫明娜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703,共17页
本文基于观测、再分析资料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最新版本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3,探究了海气相互作用在模拟东亚夏季风及其对前冬El Niño响应中的贡献。大气环流模式(AGCM... 本文基于观测、再分析资料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最新版本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3,探究了海气相互作用在模拟东亚夏季风及其对前冬El Niño响应中的贡献。大气环流模式(AGCM)模拟的气候态夏季风雨带偏东,东亚季风区表现为干偏差,耦合模式(CGCM)虽模拟出了夏季风雨带的位置,但降水仍偏弱。AGCM由于缺乏海气耦合过程,夏季西北太平洋地区对流模拟过强,使得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偏东、南中国海季风槽偏东,造成东亚夏季风雨带偏东;东亚陆地区域水汽偏少,也是降水干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此两项可以解释70%以上的干偏差。在考虑海气相互作用后,西北太平洋的降水正异常减弱了局地海表温度,因此CGCM显著改进了副高以及南中国海季风槽偏东等偏差,使得夏季风雨带位置得到改进,季风区降水干偏差减小了36%,但由于水汽偏少,水汽纬向输送偏少,东亚季风区仍维持着显著的干偏差。另一方面,对前冬El Niño的响应,CGCM能够再现El Niño衰减年夏季印度—西太平洋电容器效应(IPOC机制)对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WNPAC)的维持作用及偶极型分布的降水异常。而AGCM中夏季西北太平洋以及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周围海域对流对于海温的响应过于敏感,一方面西北太平洋局地暖异常造成的对流质量输送一定程度上抑制了WNPAC的建立,另一方面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周围海域过强的上升异常,通过局地环流,抑制了其南侧印度洋的对流异常,导致无法模拟出IPOC机制对衰减年夏季WNPAC的维持作用。因此,缺乏海气耦合过程是AGCM不能模拟出东亚夏季风对前冬El Niño滞后响应的关键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OALS-g3 模式 东亚夏季 海气相互作用 厄尔尼诺 气候态
下载PDF
2021年山东夏季降水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13
作者 商林 孟祥新 汤子东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2期61-67,共7页
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和山东省122个国家地面观测站数据,对2021年山东夏季降水异常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2021年夏季山东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5.3%,降雨过程较多,其中,6月降水偏多主要是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北抬造成;7... 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和山东省122个国家地面观测站数据,对2021年山东夏季降水异常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2021年夏季山东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5.3%,降雨过程较多,其中,6月降水偏多主要是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北抬造成;7月中旬降水偏多主要是由于副高强度偏强,副高边缘暖湿气流为山东降水提供了充足水汽,下旬降水偏多是由于台风“烟花”带来强降水;8月降水偏多主要是下旬副高强度偏强,水汽输送充沛造成。此外,2021年夏季山东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呈西多东少的空间分布。进一步分析近3次拉尼娜事件发现,夏季副高强度偏强是造成近3个拉尼娜衰减年夏季山东降水空间分布异常的主要原因。夏季副高强度是拉尼娜次年山东夏季降水的重要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夏季降水 拉尼娜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位势高度场 风场
下载PDF
基于FVCOM的夏季珠江冲淡水年际变化特征
14
作者 骆明钧 李骏旻 +2 位作者 丁扬 张丛 周玲玲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37,共17页
珠江冲淡水对南海北部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1993至2012年连续20年的FVCOM(The Finite 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模型后报模拟数据为基础,将海表盐度32等值线与岸线所围面积定义为珠江冲淡水的扩展范... 珠江冲淡水对南海北部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1993至2012年连续20年的FVCOM(The Finite 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模型后报模拟数据为基础,将海表盐度32等值线与岸线所围面积定义为珠江冲淡水的扩展范围,对珠江冲淡水在夏季(6月、7月和8月)的年际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南海季风和珠江径流量等因素对珠江冲淡水的影响。在西南风和较大的珠江径流量的作用下,夏季是珠江冲淡水同时向粤西和粤东两侧扩展的唯一季节,冲淡水扩展范围最大,且夏季珠江冲淡水的扩展形态和扩展面积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1994年的东风异常极大增强了冲淡水的西向扩展。通过对2008年台风“风神”的分析,发现热带气旋引起的表层对流和垂向混合对珠江冲淡水具有明显的作用,但是由于其持续时间较短,对年际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1998年夏季的强厄尔尼诺事件导致6月、7月和8月均出现了西南风异常,强西南风阻碍了冲淡水的西向扩展,促进了区域的上升流和表层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VCOM 珠江口 珠江冲淡水 夏季 年际变化
下载PDF
舒兰市夏季鸟类资源及多样性研究
15
作者 张宝亮 王洪岩 +1 位作者 王碧晨 任鹏飞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2022年6-8月,采用样点法对舒兰市的鸟类进行调查,共调查到鸟类63种,隶属于13目32科。雀形目鸟类最多,占种总数的53.97%。国家二级保护鸟类9种,占种总数的14.29%。记录的鸟类以夏候鸟为主。在4种生境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天然林... 2022年6-8月,采用样点法对舒兰市的鸟类进行调查,共调查到鸟类63种,隶属于13目32科。雀形目鸟类最多,占种总数的53.97%。国家二级保护鸟类9种,占种总数的14.29%。记录的鸟类以夏候鸟为主。在4种生境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天然林最高、水域最低;Simpson优势度指数天然林最高,人工林最低;E.Pielou均匀度指数水域最高,天然林最低;相似性上,天然林和农田相似性最高,水域和其他生境相似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兰市 夏季 鸟类资源 多样性
下载PDF
银川市夏季臭氧污染特征及敏感性分析
16
作者 杨丽蓉 徐学哲 +2 位作者 季群 潘佳颖 孙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对2022年7月银川市夏季臭氧(O_(3))污染特征及生成敏感性进行分析,以期为银川市O_(3)污染防控提供科学策略。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银川市出现O_(3)超标日共9 d,日最大8 h滑动平均质量浓度平均值较非超标日高32.6%,NO_(2)峰值较非超标日升高... 对2022年7月银川市夏季臭氧(O_(3))污染特征及生成敏感性进行分析,以期为银川市O_(3)污染防控提供科学策略。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银川市出现O_(3)超标日共9 d,日最大8 h滑动平均质量浓度平均值较非超标日高32.6%,NO_(2)峰值较非超标日升高近20%;太阳辐射增强、高温低湿等气象特征容易导致O_(3)超标风险增大;银川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中烷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卤代烃占比较高,但对O_(3)生成潜势(OPF)的贡献则呈现出烷烃>烯烃>芳香烃>OVOCs>炔烃>卤代烃的趋势,间/对-二甲苯、2-甲基-1,3-丁二烯、乙烯是O_(3)防控的关键VOCs物种;观测期银川市气团以中老化状态(94.3%)为主,其中机动车尾气对VOCs贡献率最大,为33.3%,燃烧源和工业排放贡献率相当,均为21.4%;7月银川市O_(3)生成主要受VOCs控制,现阶段VOCs减排是银川市O_(3)污染防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生成潜势 敏感性分析 夏季 银川市
下载PDF
中国夏季月际—季节平均降水动力和统计结合实时预测模型
17
作者 范可 田宝强 戴海霞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9-375,共17页
中国夏季降水大幅度月际尺度变化往往造成极端旱涝事件交替或转折,但其月际异常会被季节平均掩盖,影响季节尺度气候预测准确度,因此亟需考虑月际气候预测,提升月际—季节尺度气候预测准确度。本文首先采用年际增量和场信息耦合型预测方... 中国夏季降水大幅度月际尺度变化往往造成极端旱涝事件交替或转折,但其月际异常会被季节平均掩盖,影响季节尺度气候预测准确度,因此亟需考虑月际气候预测,提升月际—季节尺度气候预测准确度。本文首先采用年际增量和场信息耦合型预测方法研制中国夏季6~8月月际尺度降水动力和统计结合气候预测模型,之后根据月际尺度降水预测,开展季节平均降水预测。首先,基于前期观测信息和美国第二代气候预测系统(CFSv2)预测结果,选取前期12月观测的南太平洋中高纬关键区海温、1月北极关键区海冰密集度以及CFSv2预测系统2月起报的夏季同期关键区海温作为月际尺度降水预测因子,分别研制以上具有物理意义的单预测因子预测模型,并采用奇异值分解(SVD)误差订正方法对其改进;之后,利用多因子择优集合方案,研制预测效能较高且稳定的中国160站夏季月际尺度降水动力和统计结合预测模型,进而基于月际尺度预测开展夏季季节平均气候预测。1983~2022年夏季(6~8月)中国160站逐月降水预测模型的交叉检验结果表明:逐月回报与观测降水距平百分率的时间相关系数通过90%置信水平的站点占比分别为90%,88%,82%,多年平均的空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39、0.40和0.39,均通过99%置信水平。针对2020~2022年连续三年同样拉尼娜背景下但不同中国夏季降水形势,开展月际—季节独立回报检验,其结果显示,2020~2022年6、7、8月预测降水距平百分率的趋势异常综合检验(PS)平均分分别为75、75和70分;夏季季节平均降水的PS评分分别为72、76和73分,均高于多年业务预测平均分。由此,考虑月际异常开展季节尺度气候预测是提升月际—季节尺度气候预测准确度的一个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夏季月际—季节尺度 动力和统计结合降水预测 SVD误差订正 择优集合方案 实时预测
下载PDF
中医暑疫理论对夏季传染病防治的启示
18
作者 王斯曼 尧明慧 +1 位作者 张梦楚 燕海霞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对历代医家所阐释的暑疫理论及其诊疗特色进行探析,为夏季传染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通过梳理周扬俊、余霖、王士雄等医家基于不同角度、层次对暑疫的论述,分析暑疫的病因病机、治法选方,并应用暑疫理论探讨手足口病、登... [目的]对历代医家所阐释的暑疫理论及其诊疗特色进行探析,为夏季传染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通过梳理周扬俊、余霖、王士雄等医家基于不同角度、层次对暑疫的论述,分析暑疫的病因病机、治法选方,并应用暑疫理论探讨手足口病、登革热及2022年多地散发的新冠病毒感染等夏季传染病的辨治规律。[结果]几位医家将暑疫病因病机归类为主气偏盛、阴虚邪盛、暑热蒸腾及尸毒弥漫,多用清里和表、凉血开窍法治疗。手足口病、登革热、新冠病毒感染三类夏季传染病的病因病机、临证特点及治法选方与暑疫理论较为相符。[结论]三类夏季传染病的证治规律符合暑疫理论,暑疫理论可为中医药临床诊治夏季传染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暑疫 夏季传染病 病因病机 防治 手足口病 登革热 新冠病毒感染
下载PDF
影响中国夏季降水的前冬北半球中高纬大气环流年际变异主模态
19
作者 王雅媛 杨修群 +1 位作者 罗悦 赵萌初 《气象科学》 2024年第1期25-34,共10页
本文利用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通过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分析,发现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是显著影响中国夏季降水年际异常的前冬中高纬大气环流变异的主模态。AO在冬季发展成熟,在春季衰亡,在夏季发生... 本文利用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通过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分析,发现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是显著影响中国夏季降水年际异常的前冬中高纬大气环流变异的主模态。AO在冬季发展成熟,在春季衰亡,在夏季发生位相反转。AO会导致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夏季降水异常呈现三极型分布。伴随正位相的AO,在黄海至日本海上空的异常低压伴随的东北风异常引起华北和东北水汽通量异常辐散及降水减少,而西北太平洋的异常高压不仅增强其北侧的西南风水汽输送,和北部异常低压共同作用导致长江中下游水汽通量异常辐合及降水增加,而且使得华南水汽通量异常辐散,降水减少。因此,本文发现的前冬AO模态与我国夏季三极型异常降水分布的关系可为我国夏季旱涝预测提供一个重要的中高纬前期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北极涛动 中国夏季降水 水汽异常 年际变率
下载PDF
华南地区灌木月季夏季栽培管理技术探讨
20
作者 朱嘉润 王凤兰 +1 位作者 李永红 徐菁菁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高温胁迫成为现今月季栽培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在夏季,灌木月季存在开花不佳、生长不良、易染病、易受水涝等问题,本研究从修剪方法、浇水施肥、栽培方式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华南地区灌木月季夏季栽培管理技术进...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高温胁迫成为现今月季栽培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在夏季,灌木月季存在开花不佳、生长不良、易染病、易受水涝等问题,本研究从修剪方法、浇水施肥、栽培方式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华南地区灌木月季夏季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促进灌木月季的推广应用,为华南地区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月季 夏季高温 华南地区 栽培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