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树轮稳定碳同位素重建贺兰山1890年以来夏季(6~8月)气温 被引量:41
1
作者 刘禹 马利民 +3 位作者 蔡秋芳 安芷生 刘卫国 高玲瑜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67-674,共8页
贺兰山油松稳定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当年6~8月的平均气温越高,树轮α-纤维素中的δ13C值则越高;反之,6~8月的平均气温越低,δ13C值越低.在此基础上,采用转换函数对贺兰山地区夏季6~8月气温进行了模拟重建,重建序列的解释方差为34.... 贺兰山油松稳定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当年6~8月的平均气温越高,树轮α-纤维素中的δ13C值则越高;反之,6~8月的平均气温越低,δ13C值越低.在此基础上,采用转换函数对贺兰山地区夏季6~8月气温进行了模拟重建,重建序列的解释方差为34.9%(F=15.01,p<0.001).中国夏季(6~8月)的最高气温时段(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在重建序列中被证实.同时1910年以来贺兰山地区夏季气温与热带太平洋海温遥相对应,尤其是1920年前后、1947年前后的极端低温时段与热带太平洋海温的冷气候态非常一致.表明贺兰山地区气候信号不仅含有区域特征,同时也受全球大尺度气候变化的影响.功率谱分析表明,贺兰山地区夏季(6~8月)气温存在2.56~2.63a的准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90年以来 6-8月 贺兰山 树轮稳定碳同位素 夏季气温重建 气候变化 树木年轮气候学 Α-纤维素
原文传递
利用兴安落叶松树轮最大晚材密度重建大兴安岭北部5~8月气温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孙毓 王丽丽 +1 位作者 陈津 段建平 《科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785-1793,共9页
对大兴安岭北部3个样点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树轮样本进行树轮密度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树轮最大晚材密度年表与夏季气温变化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利用其中两个样点的树轮最大晚材密度对研究区1855年以来5~8月的平均最高气温... 对大兴安岭北部3个样点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树轮样本进行树轮密度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树轮最大晚材密度年表与夏季气温变化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利用其中两个样点的树轮最大晚材密度对研究区1855年以来5~8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变化进行了重建,重建值的解释方差量为39.5%.在大兴安岭北部过去的154年里,存在4个冷期:1874~1893,1927~1948,1951~1960和1992~2002年;以及4个暖期:1855~1873,1894~1916,1961~1991和2003~2008年.该地区20世纪末冬季气温的变暖现象比夏季更为明显.重建结果与研究区周边的气温序列均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指示较大区域的气候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树木年轮 最大晚材密度 夏季气温重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