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亚洲夏季风指数与我国降水量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王馨宁 崔琳琳 蒋伦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4年第5期1452-1468,共17页
亚洲夏季风是十分复杂的天气系统,并且其对我国降水量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已建立了许多亚洲夏季风指数定量地衡量亚洲夏季风的强弱,但由于各个指数的侧重点不同,导致其对我国降水量的相关性也有所差异。文章选取目前已建立的11种亚洲夏... 亚洲夏季风是十分复杂的天气系统,并且其对我国降水量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已建立了许多亚洲夏季风指数定量地衡量亚洲夏季风的强弱,但由于各个指数的侧重点不同,导致其对我国降水量的相关性也有所差异。文章选取目前已建立的11种亚洲夏季风指数,根据定义利用1981~2016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各指数序列,同时分析其与我国降水量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季风子系统对我国降水量影响范围不同,南亚夏季风指数主要与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存在正相关关系;东亚夏季风指数与我国西南、东部地区存在强相关性。根据定义将亚洲季风指数按所使用的要素类型分为气压场类、风场类、环流场类和综合类,以不同气候要素定义的季风指数其影响范围亦不同。此外,东亚夏季风指数影响区域的年内变率与我国雨带变率一致。The Asian summer wind is a very complex weather system, and it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precipitation in China. Many Asian summer wind indic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o quantitatively measure the strength of the Asian summer winds, but due to the different focuses of each index, their relevance to the precipitation in China is also different. In this paper, we select 11 Asian summer wind indices that have been established so far, and use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from 1981 to 2016 to calculate the sequence of each index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and analyze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and the precipitation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monsoon subsystems have different ranges of influence on precipitation in China, and the South Asian summer wind index mainly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North China;the East Asian summer wind index has a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the southwestern and eastern regions of China.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the Asian monsoon index, the Asian monsoon index is categorized into baroclinic field, wind field, circulation field, and composite field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elements used, and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are briefly described in the paper. In addition, the intra-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Index in the area of influenc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variability of the rain band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夏季风 夏季风指数 中国降水 相关系数
下载PDF
一个新的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的定义 被引量:7
2
作者 晏红明 胡娟 +2 位作者 周建琴 姚愚 孙丞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3-210,共18页
利用1958—2014年夏季NCEP/NCAR大气环流资料和中国486站降水观测资料,通过多种统计诊断方法,从与夏季中国东部3类不同雨型分布相联系的东亚高低层风场变化特征出发,依据与雨带变化密切联系的高层200 hPa纬向风定义了一个新的东亚副热... 利用1958—2014年夏季NCEP/NCAR大气环流资料和中国486站降水观测资料,通过多种统计诊断方法,从与夏季中国东部3类不同雨型分布相联系的东亚高低层风场变化特征出发,依据与雨带变化密切联系的高层200 hPa纬向风定义了一个新的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分析表明,该指数不仅能反映夏季东亚大气环流的变化特征,兼顾北方冷空气活动和南方东亚夏季风环流变化,同时还能反映夏季中国东部降水南北差异的年际特征。强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年,高层中纬度西风急流位置偏北,低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有利于冷空气活动位置偏北和东亚东部西南暖湿气流向北推进,中国东部多以Ⅰ类雨型为主;弱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年的环流变化刚好相反,中国东部多以Ⅲ类雨型为主。与现有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指数在反映中国东部南北区域降水变化的差异方面有很大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 中国东部夏季3类雨型 西北太平洋环流异常 东亚高空西风急流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分类及物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海山 陈健康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9-309,共11页
利用1961—2010年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较有代表性的16个东亚夏季风指数,讨论了不同季风指数反映的环流及降水之间的异同,探讨了不同季风指数与东亚夏季风不同空间模态之间的可能关联。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指数大致分为两类:1)第一类... 利用1961—2010年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较有代表性的16个东亚夏季风指数,讨论了不同季风指数反映的环流及降水之间的异同,探讨了不同季风指数与东亚夏季风不同空间模态之间的可能关联。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指数大致分为两类:1)第一类季风指数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反映了东亚夏季风强弱的整体一致型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环流第一模态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高指数年,整个东亚区域夏季风活动整体偏强;贝加尔湖地区为深厚气旋性环流控制,副高位置略偏北;华北、东北地区降水显著偏多,长江流域及其以南降水偏少,降水异常型与我国夏季偶极型季风降水相似,这类指数对我国华北地区降水有较好的指示作用。2)第二类季风指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反映的是东亚夏季风强弱的南北反相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环流第二模态相对应。高指数年,我国东南地区夏季风偏弱,东北部夏季风偏强;西北太平洋为深厚的气旋性距平环流控制,副高偏北,该分布型与东亚—太平洋(EAP)遥相关十分相似;我国东北、内蒙古地区,华南地区降水增多,长江流域降水显著减少,降水异常型与我国夏季三极型季风降水异常型相似,这类指数对我国长江流域降水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指数 空间多模态 大气环流异常 夏季降水 分类讨论
下载PDF
关于东亚夏季风指数的比较 被引量:32
4
作者 高辉 张芳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9-86,共8页
Four typical East Asia Summer Monsoon Indexes (EASMI) are enumerated and comparted here.Results show that they are good at reflecting the abnormality of rainfall and temperature of China as lower level wind fields of ... Four typical East Asia Summer Monsoon Indexes (EASMI) are enumerated and comparted here.Results show that they are good at reflecting the abnormality of rainfall and temperature of China as lower level wind fields of East Asia in summer,and the SCHI is the best comparatively.Further discussion indicates that high temperature will be seen almost all over China and there will be flood in north/south China in summer,but drought in Changjiang-Huaihe Valley in case that summer monsoon is strong,and vice ver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大陆地区 夏季风强度指数 气温 降水 中国
下载PDF
用湿位涡表征的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
5
作者 丛宽 毕云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7-752,共6页
在综合考虑了东亚夏季风的热力和动力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湿位涡定义了一个新的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并利用1948—200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近60年来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该指数可以很好地反映东亚副热带夏季风... 在综合考虑了东亚夏季风的热力和动力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湿位涡定义了一个新的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并利用1948—200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近60年来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该指数可以很好地反映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的季节变动、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等特征。另外,该指数与我国160个测站降水的相关分析表明:高指数年,夏季季风强,华北、西南内陆及华南沿海地区多雨,江淮地区少雨;反之,低指数年,夏季季风弱,华北、西南内陆及华南沿海地区偏旱,江淮流域偏涝。最后,通过与其它四种有代表性的指数的对比,发现本指数在指示江淮夏季降水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位涡 东亚副热带 夏季风指数 降水
下载PDF
鄂尔多斯市夏季降水特征及其与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关系
6
作者 孙玉 《江苏科技信息》 2019年第31期25-27,共3页
文章利用鄂尔多斯市11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67-2018年夏季降水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市夏季降水气候特征以及与东亚夏季风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67-2018年鄂尔多斯市夏季平均降水量呈现出明显的经向分布特点,自东向西逐渐递减,夏... 文章利用鄂尔多斯市11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67-2018年夏季降水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市夏季降水气候特征以及与东亚夏季风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67-2018年鄂尔多斯市夏季平均降水量呈现出明显的经向分布特点,自东向西逐渐递减,夏季降水量在1996-2010年为降水偏少时段,2011年开始转为偏多的趋势,在2017年有一次突变过程,之后降水增多。鄂尔多斯南部夏季降水与东亚夏季风指数的相关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东亚夏季风指数 Mann-Kendall突变检验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特征及其指数 被引量:24
7
作者 李崇银 张利平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1999年第6期536-541,共6页
资料分析表明南海夏季风与南亚(印度)夏季风有极为明显的差异,尤其是经向风分量和纬向风分量有同等重要作用.因此用国外较普遍采用的Webster等提出的指数来描写南海夏季风并不合适,提出3种用对流层上下层散度差来描述南海夏季风的新指数... 资料分析表明南海夏季风与南亚(印度)夏季风有极为明显的差异,尤其是经向风分量和纬向风分量有同等重要作用.因此用国外较普遍采用的Webster等提出的指数来描写南海夏季风并不合适,提出3种用对流层上下层散度差来描述南海夏季风的新指数.它不仅物理含义清楚,而且能很好描述夏季风的活动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夏季风指数 季风 大气环流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和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的选取 被引量:24
8
作者 高辉 梁建茵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5-532,共8页
对近几年来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和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的选取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全面的概述,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建立日期 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 夏季风强度指数 东亚 研究成果
下载PDF
两种反映东亚夏季风异常的指数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峰 孙秀荣 +1 位作者 李宇梅 王黎娟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8-185,共8页
本文利用文献 [4 ] 提出的一种新的反映东亚夏季风异常的海陆温差指数分析了夏季风异常时我国气温、降水异常以及东亚环流状况 ,通过分析指出 ,东亚夏季风偏强 ,则中国东部夏季气温偏高 ,江淮干旱 ,华北多雨 ;夏季风偏弱则夏季气温偏低 ... 本文利用文献 [4 ] 提出的一种新的反映东亚夏季风异常的海陆温差指数分析了夏季风异常时我国气温、降水异常以及东亚环流状况 ,通过分析指出 ,东亚夏季风偏强 ,则中国东部夏季气温偏高 ,江淮干旱 ,华北多雨 ;夏季风偏弱则夏季气温偏低 ,江淮多雨 ,易涝 ,华北少雨。通过两种夏季风指数的对比 ,海陆温差指数能更好得反映东亚夏季环流及天气气候异常。文中还指出 ,海陆温差指数能更好的反映夏季风异常的原因是它的定义方法更科学 ,更全面的反映东亚海陆热力差异 ,既包含了东亚纬向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 ,又考虑了东亚经向海陆热力差异的因素 ,并用地表气温和海表温度差来表示海陆热力差 ,好于以往用海平面气压差来反映海陆热力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海陆温差指数 夏季风强度指数 原因 地表气温 海表气温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环流异常指数与夏季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黄刚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62-70,共9页
利用东亚夏季风环流异常指数IEAP,研究了该指数对东亚地区夏季气候要素的描述能力及其与中、日、韩三国的气候要素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指数可以较好地反映东亚地区的夏季气候要素场的变化.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环流异常指数 大气遥相关 年际变化 旱涝
下载PDF
华北和西北区干湿年间水汽场及东亚夏季风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93
11
作者 蔡英 钱正安 宋敏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23,共10页
为了更好地理解华北及西北地区的夏季降水气候 ,我们利用NCEP的再分析格点资料等 ,对华北和西北两区干、湿年 (月 )的水汽场及夏季风状况作了对比分析。主要结论是 :(1)近 5 0年来华北和西北区东部明显干旱化 ,这可能与同期内东亚夏季... 为了更好地理解华北及西北地区的夏季降水气候 ,我们利用NCEP的再分析格点资料等 ,对华北和西北两区干、湿年 (月 )的水汽场及夏季风状况作了对比分析。主要结论是 :(1)近 5 0年来华北和西北区东部明显干旱化 ,这可能与同期内东亚夏季风强度趋弱 ,大气可降水量逐渐减少有关 ;(2 )两地区干、湿年 (月 )间气柱可降水量差别明显 ;(3)两地区干、湿年 (月 )的夏季风、水汽输送通道的位置及强度 ,以及水汽通量的辐散辐合情况均不同 ;(4 )高原与太平洋间的海陆温差指数及东亚夏季风指数(SMI)对表征东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及夏季风强度的年际变化有一定的能力。冬春季高原与太平洋间的海陆温差对其后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及西北和华北区的干湿状况有部分指示意义 ;作西北区夏季降水预报时要注意四川盆地的水汽场及广元—汉中一带 ,以及闽、台和两广的水汽输送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场 可降水量 水汽输送通量 海陆对比 夏季风指数 华北地区 东亚地区 湿年 干年 降水 西北地区
下载PDF
夏季风北推和强度对我国北方夏季降水影响的年代际特征 被引量:33
12
作者 吴长刚 刘鸿升 谢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6-665,共10页
利用近50年NCEP/NCAR的候平均风场和比湿场资料,计算了东亚夏季风北界的位置,发现季风北界存在着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季风北界偏北的年份集中于1950年代和1960年代,而偏南的年份则集中于1980年代和1990年代,并且各个季风区的季风北界的年... 利用近50年NCEP/NCAR的候平均风场和比湿场资料,计算了东亚夏季风北界的位置,发现季风北界存在着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季风北界偏北的年份集中于1950年代和1960年代,而偏南的年份则集中于1980年代和1990年代,并且各个季风区的季风北界的年代际变化比较一致.利用这些资料定义了'区域夏季风指数',更好地反映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和北方各地区旱涝之间的关系;用合成分析方法比较了夏季风强度与北方各干旱半干旱区域旱涝变化的关系,说明华北地区最为敏感,区域季风指数与7,8月降水量的关系最好.最后用小波分析方法,讨论了这些区域的夏季风强度和夏季降水量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关系,发现区域季风强度指数和各季风区降水量的关系在15年左右的年代际尺度上关系最好,在3~5年的年际尺度上也有比较好的相关.这些结果对于北方地区的气候趋势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季风北界 年代际变化 区域夏季风指数 北方旱涝 小波分析
下载PDF
热带海温异常对东南亚夏季风爆发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尔旭 赵刚 琚建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30-936,共7页
通过季风指数Im定义了能表征东南亚地区降水实况的东南亚夏季风指数,根据东南亚夏季风指数测算出东南亚夏季风爆发的平均时间为5月7日。利用东南亚夏季风指数分析热带海温场及垂直速度场的变化后发现,在东南亚夏季风爆发的前期秋、冬季... 通过季风指数Im定义了能表征东南亚地区降水实况的东南亚夏季风指数,根据东南亚夏季风指数测算出东南亚夏季风爆发的平均时间为5月7日。利用东南亚夏季风指数分析热带海温场及垂直速度场的变化后发现,在东南亚夏季风爆发的前期秋、冬季节,中东太平洋地区以及中西印度洋地区的冷海温有利于东南亚地区夏季风的提前爆发。当中东太平洋地区是冷(暖)海温时,对应着纬向的Walker环流及季风环流圈强(弱),东南亚地区的对流也强(弱),则东南亚地区夏季风爆发早(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SST 夏季风指数 对流 东南亚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对山西省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智才 宋燕 +1 位作者 武永利 王沛涛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7-807,共11页
利用NCEP1948~2007年逐日再分析资料、中国600站1960~2007年逐月降水资料和山西省1960~2007年65个测站的逐月、逐日降水资料,确立了850hPa112.5°E上候平均的假相当位温(θse)为340K和候平均的经向风为南风且南风风速≥2.5m·... 利用NCEP1948~2007年逐日再分析资料、中国600站1960~2007年逐月降水资料和山西省1960~2007年65个测站的逐月、逐日降水资料,确立了850hPa112.5°E上候平均的假相当位温(θse)为340K和候平均的经向风为南风且南风风速≥2.5m·s-1等值线同时通过35°N的日期,将其作为山西省夏季风建立的时间,以θse≥340K的持续候数与平均持续候数相比的标准化值构造为东亚夏季风对山西省影响的强度指数I,可以较好地表征东亚季风区夏季风的强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也可以较好地反映山西省夏季降水的强度和空间分布。该季风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和线性趋势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亚夏季风对山西省的影响有明显减弱的趋势,并且在1967年季风指数突变性地由强变弱。对山西省夏季风的建立和撤退时间的分析表明,近60年来东亚夏季风对山西省的影响时间越来越短。最后,分析了强弱夏季风指数年大气环流场的异常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风指数 降水异常 夏季风的建立和撤退 环流场异常
下载PDF
北太平洋涛动与东亚夏季风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廉毅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19-27,共9页
利用1948-2002年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海平面气压场资料、月平均海温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1961-2000年151站逐月降水量资料、西北太平洋夏季副热带高压指数资料,采用作者曾定义的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ISMφ)和北太平洋涛动(NPO)指数[N... 利用1948-2002年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海平面气压场资料、月平均海温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1961-2000年151站逐月降水量资料、西北太平洋夏季副热带高压指数资料,采用作者曾定义的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ISMφ)和北太平洋涛动(NPO)指数[NPOL和NPOW(Wallace)],用相关和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分析了NPO区指数、海平面气压场、500 hPa高度场和北太平洋海温(SST)场与,ISMφ西北太平洋夏季副热带高压指数和中国大陆夏季降水量场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沿117.5°E的30°N和35°N的ISMφ与当年冬季的NPOw呈负相关,而前一年冬季的NPOw与当年的沿117.5°E30°N的ISMφ也呈负相关,表明当东亚副热带和中纬度地区夏季风强劲时,冬季NPO将呈现北高南低负位相阶段为主的形势,而如果前一年冬季NPO呈现北低南高的正位相阶段形势时,当年东亚副热带地区(30°N)的夏季风偏弱;②前一年冬季NPOL和NPOw与中国大陆夏季降水量场相关分布很相似,与中国的西北地区、长江以南的中下游地区呈正相关,与东北地区大部、江淮地区和福建省及西南地区呈反相关;③前一年冬季NPO区500 hPa高度场与中国大陆夏季降水量场SVD1呈由北向南的"+、-"相关波列,也就是当前一年冬季NPO区呈负位相涛动阶段时,中国东北地区大部、华南东部沿海、长江以北和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量偏多,长江以南、东北地区西部、华北大部和西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偏少;④前一年冬季海平面气压场与中国大陆夏季降水量场的SVD1同前一年冬季NPO区500 hPa与中国大陆夏季降水量场的SVD1很相似;⑤前一年冬季NPO区正、负位相与中国大陆夏季降水量场的SVDl同前一年冬季ENSO位相与中国大陆夏季降水量场的SVD1具有耦合性特征;⑥前一年冬季NPOL5个正、负位相典型年所对应的当年夏季850 hPa流场和200 hPa Vx差值合成场显示,前一年冬季海平面气压场正、负位相涛动阶段的差异,将强迫出滞后半年的东亚大气环流形势和物理场的某些遥响应特征是,西太平洋副高显著偏南,200 hPa Vx的正距平中心亦偏南,反映影响东亚夏季风的加热场偏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O指数 东亚夏季风指数 遥响应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影响下的中国东部降雨空间特征格局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欣欣 邵雪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9-732,共4页
应用地理统计学分析中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地统分析手段,以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观测气象站点的降雨资料及东亚夏季风指数作为地理统计分析的空间要素变量,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法(EOF)、相关分析以及普通克里金空间插值等方法,研究我国... 应用地理统计学分析中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地统分析手段,以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观测气象站点的降雨资料及东亚夏季风指数作为地理统计分析的空间要素变量,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法(EOF)、相关分析以及普通克里金空间插值等方法,研究我国夏季降雨与季风指数之间的时空关系,分析中国受东亚夏季风影响地区降雨类型分布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量 东亚夏季风指数 经验正交函数展开法 空间插值
下载PDF
1998年东亚夏季风波包传播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湘 肖天贵 向洋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65-368,共4页
利用NCEP/NCAR 850hPa风场资料和高度场资料,分析了1998年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与波动能量传播特征,表明东亚夏季风存在着加强和减弱的阶段性特征,其季风的爆发、加强、北推东扩与波包的加强和传播有显著的联系。在季风加强期,中、低纬地... 利用NCEP/NCAR 850hPa风场资料和高度场资料,分析了1998年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与波动能量传播特征,表明东亚夏季风存在着加强和减弱的阶段性特征,其季风的爆发、加强、北推东扩与波包的加强和传播有显著的联系。在季风加强期,中、低纬地区一般为波包大值区并有波包加强和向东传播。东亚夏季风爆发前,季风加强主要受中低纬度系统能量的东传影响;东亚夏季风爆发后,季风加强期波包的经向传播十分明显,但期间波包也表现出一定的北传特征,表明低纬地区的系统能量也起一定作用。在东亚夏季风减弱期东亚为波包小值区控制,显示出在季风减弱阶段波包能量的传播也有减弱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东亚夏季风指数 波包传播 WPD
下载PDF
东亚地区夏季风活动与对流层顶臭氧含量变化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世昌 刘佳 +3 位作者 吕达仁 李跃清 戴敏 李琼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7年第6期1-6,12,共7页
利用1976~2001年东亚地区的风场、气压场和对流层顶臭氧浓度观测资料,选取并计算了3种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东亚季风指数,分析了夏季期间上述指数与对流层顶臭氧的相关,从而对东亚地区季风活动与对流层顶臭氧含量分布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利用1976~2001年东亚地区的风场、气压场和对流层顶臭氧浓度观测资料,选取并计算了3种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东亚季风指数,分析了夏季期间上述指数与对流层顶臭氧的相关,从而对东亚地区季风活动与对流层顶臭氧含量分布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1)东亚SMI夏季风指数的强弱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区的对流层顶臭氧之间存在着正相关,且相关性较好;(2)指数EAMI与对流层顶臭氧存在相关,具体表现为在南海热带季风区存在着负相关、在大陆——日本副热带季风区存在正相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区存在较好的正相关;(3)而在副热带梅雨锋区,EASMI指数的强弱与对流层顶臭氧含量变化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在热带季风槽区,EASMI指数的强弱与对流层顶臭氧含量变化存在较好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风指数 对流层顶臭氧 东亚地区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模式跨季预测的EOF-相似误差订正 被引量:8
19
作者 程娅蓓 任宏利 谭桂容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5-292,共8页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第2代季节气候预测模式BCC_CSM1.1(m)的1991—2010年每年2月起报的历史回算资料集,考察模式对于5个夏季风指数的预测能力,并通过发展基于经验正交函数分解与相似分析的EOF-相似误差订正方法,对5个夏季风指数的模式预测...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第2代季节气候预测模式BCC_CSM1.1(m)的1991—2010年每年2月起报的历史回算资料集,考察模式对于5个夏季风指数的预测能力,并通过发展基于经验正交函数分解与相似分析的EOF-相似误差订正方法,对5个夏季风指数的模式预测进行再修正。交叉检验和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对1991—2010年东亚夏季风指数与西北太平洋夏季风指数预测技巧较高;EOF-相似误差订正方法适用于模式预测技巧较低的指数,这些指数经订正后预测效果均有不同程度改进,而预测技巧较高的夏季风指数经订正后改进效果不明显;在交叉检验中,线性部分订正多优于非线性部分订正效果,而对于独立试报的年份,非线性部分订正多优于线性部分订正效果,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风指数 动力预测 相似分析 统计订正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强弱年季节内振荡的传播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蒋镇 朱伟军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0-467,共8页
利用1979—2007年的逐日OLR资料和1960—2007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风场资料,采用合成分析和波谱分析方法研究了强弱夏季风年北半球夏季季节内振荡(BSISO)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BSISO的能谱主要分布在1波和2波范围内,在热带地区,主要是... 利用1979—2007年的逐日OLR资料和1960—2007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风场资料,采用合成分析和波谱分析方法研究了强弱夏季风年北半球夏季季节内振荡(BSISO)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BSISO的能谱主要分布在1波和2波范围内,在热带地区,主要是以1波东传为主,在较高纬度,可以看到明显的西传分量;而在经向上主要是以30~60 d周期的北传为主。在强(弱)夏季风年时,纬向方向上,热带地区ISO东传加强(减弱),而20°N以北的较高纬度,ISO西传是减弱(加强)的;经向方向上,最显著的差异是西太平洋地区北传ISO是加强(减弱)的。造成强弱夏季风年ISO传播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强弱夏季风年中西太平洋地区纬向风场和对流场存在明显差异,在这种大范围大气环流异常的情况下,ISO的经向和纬向传播产生了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风指数 季节内振荡 波谱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