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夏族”——兼及夏文化研究中一些亟待解决的认识问题 被引量:13
1
作者 沈长云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68,共8页
作为夏文化创造者的“夏族”,是构成夏代国家主体的夏的“内服”氏族成员的统称,它包括与夏后氏同姓的诸姒姓氏族及其姻亲氏族。它们一开始都围绕在夏王所由产生的夏后氏周围,分布在古河济之间及其附近。今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第三期... 作为夏文化创造者的“夏族”,是构成夏代国家主体的夏的“内服”氏族成员的统称,它包括与夏后氏同姓的诸姒姓氏族及其姻亲氏族。它们一开始都围绕在夏王所由产生的夏后氏周围,分布在古河济之间及其附近。今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第三期文化层具有都邑性质,只是表明夏王朝在其发展后期一度将势力伸展至河洛地区并在此建立一个新的政治中心。目前考古界一些学者在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之间划上等号的做法是难于理解的,因为一个已经进入文明的王朝的居民绝不会由一个单纯的族系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文化 夏族 内服 外服 二里头遗址
下载PDF
从夏族北上晋南看夏族的起源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国硕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6期101-105,共5页
夏族起源诸观点之一的“晋南说”认为夏族起源于山西南部地区,并南下发展。笔者通过对文献材料和考古材料的分析,认为自夏禹开始至夏王朝灭亡之后,夏族存在着北上进程,而非南下发展。北上进程包括三个阶段:一是夏禹后期夏族北上控... 夏族起源诸观点之一的“晋南说”认为夏族起源于山西南部地区,并南下发展。笔者通过对文献材料和考古材料的分析,认为自夏禹开始至夏王朝灭亡之后,夏族存在着北上进程,而非南下发展。北上进程包括三个阶段:一是夏禹后期夏族北上控制晋南,二是帝宁之后夏族重新北上对晋南地区进行直接统治,三是夏王朝灭亡后部分夏族北上亡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族 豫西 晋南 二里头 东下冯
下载PDF
论夏舞与夏朝、夏族无关 被引量:2
3
作者 吴锐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9-83,共5页
《礼记》记载贵族子弟的教育内容,有"舞《大夏》",古代注疏家一致注解为夏代的歌舞,其实《诗经》记载万舞的表演是"左手执籥,右手秉翟"。翟是翟羽,即雉鸟的羽毛。因此这种舞蹈又叫羽舞。《春秋·隐公五年》:&qu... 《礼记》记载贵族子弟的教育内容,有"舞《大夏》",古代注疏家一致注解为夏代的歌舞,其实《诗经》记载万舞的表演是"左手执籥,右手秉翟"。翟是翟羽,即雉鸟的羽毛。因此这种舞蹈又叫羽舞。《春秋·隐公五年》:"初六献羽",《榖梁传》:"榖梁子曰:‘舞夏,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初献六羽,始僭乐矣。"范宁《集解》:"夏,大也。谓大雉。大雉,翟雉。"可见"舞夏"并不是表演夏代之舞,而是舞蹈有羽毛作为装饰。"夏"字本身还有彩色的意思,也是从雉鸟的羽毛而来。如果着眼于乐器,那么这种乐舞可以叫籥舞,可能即《夏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夏,中国之人也,从夊从页从臼。臼,两手。夊,两足也。"清代阮元已经指出"夏"与"颂"字义同,"颂"即"容"。"夏"字的本义可指跳舞的人,舞者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因此"夏"字从夊从页从臼。舞者经常用到夏翟(雉鸟羽毛)作装饰,这种舞蹈因此得名为"夏"。可见"夏"舞之得名是因为舞者手持彩色羽毛,与夏国、夏代、夏朝、夏禹、夏族没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夏 夏翟 夏代 夏族
下载PDF
大禹治水与夏族东迁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华松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1-4,共4页
距今4200至4000年,因全球性气候异常的影响,我国北方的确存在一个持续时间大约200年之久的洪水期。因此大禹治水的各种传说,剔除其中过分神异的成分,还是可以作为传说期的历史材料来予以认识和利用的。大禹治水的重点在兖州,平治兖州水... 距今4200至4000年,因全球性气候异常的影响,我国北方的确存在一个持续时间大约200年之久的洪水期。因此大禹治水的各种传说,剔除其中过分神异的成分,还是可以作为传说期的历史材料来予以认识和利用的。大禹治水的重点在兖州,平治兖州水患的方略为"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有夏姒姓集团正是伴随大禹疏浚济、漯而东进,并于大禹登基为王以后立国于济、漯流域的;此不仅有传世古史资料为证,也有田野考古资料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禹 治水 兖州 夏族 陶鬲
下载PDF
龙是夏族的图腾吗?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立柱 《民间文化论坛》 2004年第5期97-102,共6页
龙被视为夏族的图腾是近代以来受西方影响而形成的一种观念。本文对夏族与龙有关系诸重要史料进行了分类、辨析,利用直接而明确的材料证说龙是夏之巫师沟通人神协于上下的“乘物”,即物之精灵,夏时去图腾时代已远。从而证明龙为夏族图... 龙被视为夏族的图腾是近代以来受西方影响而形成的一种观念。本文对夏族与龙有关系诸重要史料进行了分类、辨析,利用直接而明确的材料证说龙是夏之巫师沟通人神协于上下的“乘物”,即物之精灵,夏时去图腾时代已远。从而证明龙为夏族图腾说法的错误,并且指出了这种错误产生的根源在于泛图腾主义的思考与研究工作的粗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族 图腾 巫师 乘物
下载PDF
论夏族的起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克林 《文物世界》 1997年第3期32-41,共10页
论夏族的起源王克林(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由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变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这已为目前我国历史、考古学界大多数学者所公认。但是有关夏族起源的时空序列,夏族的文化面貌、典章制度和社会性质等历史... 论夏族的起源王克林(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由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变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这已为目前我国历史、考古学界大多数学者所公认。但是有关夏族起源的时空序列,夏族的文化面貌、典章制度和社会性质等历史问题,人们的认识还不如对商代那样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族 东下冯类型 文化阶段 陶寺遗址 龙山 二里头 文化遗址 山西 夏文化 考古学文化
下载PDF
夏族起源、活动区域与禹都阳城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隆文 《殷都学刊》 2010年第4期44-54,共11页
夏族兴起於河济之间、禹都阳城在河南濮阳的说法均不正确。夏族兴起应在伊洛流域,禹都阳城在河南登封。
关键词 夏族 都阳城 伊洛流域
下载PDF
“崇山”即“塔儿山”说新证——夏族起源新探之二
8
作者 刘铮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先秦文献中的"崇山",不仅与鲧、禹密切相联,而且与尧、驩兜休戚相关。从文献记载来看,"崇山"又名"汤山""狄山""蛩山"和"岳山"。"汤山"即"唐山",应与... 先秦文献中的"崇山",不仅与鲧、禹密切相联,而且与尧、驩兜休戚相关。从文献记载来看,"崇山"又名"汤山""狄山""蛩山"和"岳山"。"汤山"即"唐山",应与唐人、唐地有关;"狄山"当与狄人、狄地有关;"蛩山"乃"崇山"之异写;"岳山"则"崇山"之尊。从民族学的角度来说,尧、舜、禹同祖同源,属于同一文化系统,并先后继任同一部落联盟的首领,那么尧之陶唐氏、舜之有虞氏和禹之有夏氏三部族之聚集地相距就不会太远。目前,学界多认为山西陶寺古城即是尧舜之都城——平阳。今山西翼城的塔儿山,既处于狄地,又毗邻唐地,且距陶寺古城不远,尤为重要的是,其亦有"崇山"之称。所以,塔儿山当即古之"崇山",尧葬于此,驩兜放于此,夏亦兴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族 起源 崇山 塔儿山
下载PDF
台湾赛夏族研究综述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萌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8-22,共5页
噶玛兰族是高山族群的一支,噶玛兰研究的第一个阶段以日据时期的台湾旧惯调查会为标志。其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番族惯习调查报告书》第三卷《赛夏族》,这是第一本赛夏族形式完整的民族志。台湾光复之后,赛夏族的研究有了实质性的发展... 噶玛兰族是高山族群的一支,噶玛兰研究的第一个阶段以日据时期的台湾旧惯调查会为标志。其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番族惯习调查报告书》第三卷《赛夏族》,这是第一本赛夏族形式完整的民族志。台湾光复之后,赛夏族的研究有了实质性的发展。著名的研究者有林修澈等人,他的《赛夏族史篇》是赛夏族历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在赛夏族研究中,赛夏族的宗教祭仪受到了特别的关注。当前,“赛夏学”的提出标志着赛夏族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族 原住民 赛夏学 综述
下载PDF
台湾赛夏族服饰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强 刘洋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64-69,共6页
为了促进台湾赛夏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创新,并将其服饰文化元素融入于现代服饰创意设计中,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等方法,结合赛夏族服饰的典型图片对其男女服装款式、配饰、纹样、色彩进行归纳总结,得出赛夏族服饰具有款式剪裁... 为了促进台湾赛夏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创新,并将其服饰文化元素融入于现代服饰创意设计中,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等方法,结合赛夏族服饰的典型图片对其男女服装款式、配饰、纹样、色彩进行归纳总结,得出赛夏族服饰具有款式剪裁简单、材质自给自足、色彩寓意丰富等方衣系统特征。分析气候、地域、人文、自然等因素对服饰款式、材质、色彩的影响,探讨宗教信仰、部落标记、神话传说、部落等级、荣耀象征等文化内涵在服装型制上的不同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赛夏族 服饰 方衣系统 装饰工艺 文化内涵 创意设计
下载PDF
周族先民图腾崇拜考辨——兼说黄帝族、夏族的图腾信仰 被引量:12
11
作者 龚维英 《人文杂志》 1983年第1期77-82,共6页
图腾(totem)是印第安语,意为亲属。它“表示氏族的标志或符号”。某个氏族崇拜某一图腾(多数为动物,少数为植物或自然物),即自认是这个图腾的嫡系裔孙,对之诚惶诚恐,顶礼膜拜。这种古老的风习,曾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中国上古亦如是。
关键词 周族 图腾崇拜 黄帝族 图腾信仰 夏族 姜螈 帝喾 考辨 后稷 轩辕
下载PDF
“虫伯”与文王伐崇地望研究——兼论夏族兴起于晋南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昌远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20-26,共7页
周原出土甲骨“虫伯”卜辞,有的认为:“‘虫’与‘崇’疑为同声字。‘虫伯’,似为‘岽伯’。……《周本纪》‘文王……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自歧下而徙都丰’。二十二号卜甲的‘虫伯’(崇伯)疑即崇侯虎。持相同观点者还认为‘崇为方国名... 周原出土甲骨“虫伯”卜辞,有的认为:“‘虫’与‘崇’疑为同声字。‘虫伯’,似为‘岽伯’。……《周本纪》‘文王……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自歧下而徙都丰’。二十二号卜甲的‘虫伯’(崇伯)疑即崇侯虎。持相同观点者还认为‘崇为方国名’。但对其地望提出不同意见,说“商末周初之崇伯,亦即崇侯虎,皇甫谧以为崇在丰、镐之间,恐误会《诗》‘诗伐于崇,作邑于丰’的意思,……按‘崇’一作,崈’亦作‘嵩’、‘崧’。王念孙谓古无‘嵩’字,原作‘崇’。其地望“据《水经注》青要山在新安县,即在今崇山附近”。而持相反观点者则进一步指出;“‘虫伯’即‘崇伯’,即指‘崇侯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侯虎 文王 崇山 夏族 晋南 鬼方 地望 周原甲骨 陶寺 冀州
下载PDF
台湾赛夏族臀铃艺术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强 刘洋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8年第2期168-169,共2页
台湾赛夏族臀铃造型设计款式丰富,装饰技法多种多样,色彩选取特色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运用服饰品设计与民俗文化的理论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结合赛夏族臀铃典型图片从造型设计、制作工艺、装饰艺术三个方面研究其艺术特征。赛夏... 台湾赛夏族臀铃造型设计款式丰富,装饰技法多种多样,色彩选取特色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运用服饰品设计与民俗文化的理论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结合赛夏族臀铃典型图片从造型设计、制作工艺、装饰艺术三个方面研究其艺术特征。赛夏族臀铃地域性鲜明,民族性浓郁,彰显了赛夏族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赛夏族臀铃的研究既能拓展设计师的设计空间,又可以有效地促进民族审美意识和装饰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赛夏族 臀铃 造型设计 制作工艺
下载PDF
论夏族的起源
14
作者 姚政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53-61,共9页
根据古文献记载,在我国的历史上,商代之前有一个夏代,这一点,已为史学界和考古学界普遍承认.但是,记载夏代史实的文献资料很少,而且零散。根据文献资料还无法弄清夏史的全貌,这就必须依靠考古发掘资料来研究夏代的历史.自五十年代以来,... 根据古文献记载,在我国的历史上,商代之前有一个夏代,这一点,已为史学界和考古学界普遍承认.但是,记载夏代史实的文献资料很少,而且零散。根据文献资料还无法弄清夏史的全貌,这就必须依靠考古发掘资料来研究夏代的历史.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考古学界在探索夏文化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发掘出一批同夏朝年代相当的文化遗址,对于这些文化遗址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所以,对史学界和考古学界普遍关心的夏文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夏族 羌族 考古学 商王朝 文献记载 东夷族 史记 文献资料 中原地区
下载PDF
台湾赛夏族矮人传说与祭仪流变
15
作者 王人弘 《民间文化论坛》 2016年第4期96-104,共9页
赛夏族至今仍广泛流传祖先是如何与矮人相处的传说,也有以祭祀矮人灵魂的祭典仪式"矮灵祭"。在赛夏族中传说与祭仪有着相当紧密联系,许多的仪式行为与过程能够呼应到传说的内容,当族人要解释祭仪举行原因时也会以传说来进行... 赛夏族至今仍广泛流传祖先是如何与矮人相处的传说,也有以祭祀矮人灵魂的祭典仪式"矮灵祭"。在赛夏族中传说与祭仪有着相当紧密联系,许多的仪式行为与过程能够呼应到传说的内容,当族人要解释祭仪举行原因时也会以传说来进行说明。在时空的转变中,传说仍稳定流传于赛夏族的社会之中,而祭仪本身虽保持许多传统精神与行为,但面临现代化以及外族进入的影响,仍产生了部分的改变。对于赛夏族人来说,矮人传说以及矮灵祭是族群重要的文化表现,即便现代生活中族人大多离乡背井,只要接近祭仪期间,族人大多会主动回乡帮忙以及参与为期将近一个礼拜的矮灵祭。正因为赛夏族人面对自身文化的态度,也让矮人传说与矮灵祭能够生生不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族 矮灵祭 芒草 矮人传说
下载PDF
探访台湾少数民族之三 赛夏族及其神秘的“矮灵祭”
16
作者 黄俊群 蒋春发 《民族论坛》 2006年第6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台湾省 神秘 夏族 “矮灵祭” 民族史志
下载PDF
夏族兴起于古河济之间的考古学考察 被引量:24
17
作者 沈长云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6,共13页
通过对考古发现的古河济地区中心即今濮阳龙山古城聚落群的考察,可证濮阳即文献所称禹都阳城。整个豫东鲁西自仰韶至龙山时期聚落的急剧增长以及大批龙山古城的涌现,说明了以夏后氏为首的夏族在这一带的兴起。通过古河济地区聚落的骤兴... 通过对考古发现的古河济地区中心即今濮阳龙山古城聚落群的考察,可证濮阳即文献所称禹都阳城。整个豫东鲁西自仰韶至龙山时期聚落的急剧增长以及大批龙山古城的涌现,说明了以夏后氏为首的夏族在这一带的兴起。通过古河济地区聚落的骤兴与相邻豫西、关中等地聚落的衰退相对比,结合古代中原气候环境的变迁及相应人口结构变化,更显示出古河济地区在虞夏之际已发展成四方辐辏、聚落繁庶的经济文化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族 禹都阳城 古河济之间
原文传递
“嵩山”非“崇山”辩——夏族起源新探之一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铮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32,共5页
三国韦昭以降,学者多以为河南嵩山即是夏族兴起之地——崇山。然此说实是一种讹传,因为嵩山不仅从无"崇山"之称,而且"嵩"、"崇"二字亦不相通,崇山当另在他处。
关键词 夏族 起源 嵩山 崇山
原文传递
试论夏族精神符号的内涵与起源——以传世文献与考古发现相结合的解读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106,共6页
传世文献中,夏族祖先被神话化,并被赋予上"终极"、"恒定"的内涵意义,传达出夏人超越有形、认识本源的精神诉求;这与夏文化遗址的观念性建筑——宫殿建筑中的"向心"结构,在阐释模式上是一致的。传世文献... 传世文献中,夏族祖先被神话化,并被赋予上"终极"、"恒定"的内涵意义,传达出夏人超越有形、认识本源的精神诉求;这与夏文化遗址的观念性建筑——宫殿建筑中的"向心"结构,在阐释模式上是一致的。传世文献与考古发现的吻合性均表明夏人已孕育出"一元——中心"的思想模式,这一模式来源与本时期为夏人所接受的"盖天"宇宙学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族 神话 二里头宫殿 盖天说
原文传递
龙图腾与夏族的起源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克林 《文物》 1986年第6期55-56,共2页
不少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中心分布地的河南是夏族及其文化的发祥地,夏文化是从河南发展到山西晋南地区的。我在中国考古学会1983年第四次年会上提交的《试论东下冯类型文化的渊源》一文中,根据晋南地区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 不少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中心分布地的河南是夏族及其文化的发祥地,夏文化是从河南发展到山西晋南地区的。我在中国考古学会1983年第四次年会上提交的《试论东下冯类型文化的渊源》一文中,根据晋南地区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的陶器形制及其发展变化具有连续性等现象,提出了晋南是夏族及其文化的发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图腾 二里头文化 夏族 发展变化 晋南 夏文化 河南 中国考古学 文化中心 崇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