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鲧禹是夏民族父权制战胜母权制的标志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宇信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86-87,49,共3页
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世系依母系计算,氏族男性成员死亡以后,财产归母氏族所有,并由他同氏族的母方亲属所继承。因为当时实行的是氏族外的对偶婚,男子的子女必须留在女方氏族,依传统是不能继承他的财产的。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财产... 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世系依母系计算,氏族男性成员死亡以后,财产归母氏族所有,并由他同氏族的母方亲属所继承。因为当时实行的是氏族外的对偶婚,男子的子女必须留在女方氏族,依传统是不能继承他的财产的。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财产的增加,男子在氏族中的地位愈益重要,便产生了改变传统继承制度以利于自己子女的意图。废除依母系计算世系及其继承制度的一场“人类所经历过的最激进的革命之一”终于发生了。从此,世系依男性计算,男性成员的子女留在父亲氏族并继承他父亲的财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系氏族社会 鲧禹 母权制 夏民族 父权制 涂山氏 母石 世系 男根崇拜 父系氏族社会
下载PDF
宁夏民族立法建设五十年
2
作者 李温 蔡伟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5期26-30,35,共6页
宁夏的民族立法自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后,在选举制度、婚姻家庭制度、计划生育制度、教育制度、经济制度以及尊重少数民族习俗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发展。表现为制定了一批相关的、适合地方特点的。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立法 回族自治区 立法建设 清真食品 夏民族 民族工作 义务教育 人大常委 计划生育
下载PDF
《天问》和夏民族史诗故事考 被引量:2
3
作者 房松令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1987年第3期61-68,共8页
《天问》是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一首奇诗。诗人用一百七十二个问句对神活传说山川地理发出了疑问,表达了诗人对谁是历史兴替人生沉浮的主宰者的思考。由于全诗用疑问句组成,所问内容又史多阙闻,不易理解,汉代王逸说此诗“文义不相次”。... 《天问》是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一首奇诗。诗人用一百七十二个问句对神活传说山川地理发出了疑问,表达了诗人对谁是历史兴替人生沉浮的主宰者的思考。由于全诗用疑问句组成,所问内容又史多阙闻,不易理解,汉代王逸说此诗“文义不相次”。现代人对《天问》的研究已基本弄清楚了它的内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问》 夏民族 伟大诗人屈原 玄妻 祝融八姓 文化 历史传说 魏绛
下载PDF
原始夏民族图腾信仰问题考辩
4
作者 陈代兴 《天中学刊》 1990年第4期42-48,共7页
大量的现代文化人类学研究资料表明,世界各民族在远古时代都曾实行过图腾崇拜制度,当时的人们大都虔诚地相信他们的氏族或部落与自然界的某些动物或自然物存在着一定的血缘关系。并选定这种动物或自然物作为他们的标志,这就是图腾。那么... 大量的现代文化人类学研究资料表明,世界各民族在远古时代都曾实行过图腾崇拜制度,当时的人们大都虔诚地相信他们的氏族或部落与自然界的某些动物或自然物存在着一定的血缘关系。并选定这种动物或自然物作为他们的标志,这就是图腾。那么,我国原始夏民族是否也经历过这样的图腾崇拜制阶段?其图腾崇拜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曾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热烈讨论,但是意见颇不一致,而且大都语焉不详,言犹未尽,这里笔者不揣浅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民族 信仰问题 言犹未尽 现代文化人类学 考辩 不揣浅陋 龟鳖 三足鳖 涂山氏 共工
下载PDF
化工脊梁 民族骄傲──记发展中的宁夏民族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
作者 鲜丽 《中华儿女》 2000年第18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有限责任公司 夏民族 化工集团 石灰氮 西部大开发 石嘴山市 双氰胺 新材料 发展中 矿产资源
原文传递
《夏小正》之天文观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闻玉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62-68,共7页
《夏小正》本以《小正》为书名,是华夏先民数千年观象授时的结集,是现存最古老的月令。与《尧典》相比,《小正》记录观测星象的方法十分古远,必先于《尧典》而作。与《诗·七月》相比,《小正》与之建正一致,乃建丑而不是建子、建寅... 《夏小正》本以《小正》为书名,是华夏先民数千年观象授时的结集,是现存最古老的月令。与《尧典》相比,《小正》记录观测星象的方法十分古远,必先于《尧典》而作。与《诗·七月》相比,《小正》与之建正一致,乃建丑而不是建子、建寅。《小正》对参宿格外重视,反映了夏民族观星象的习俗。与《月令》相比,两者所记天象一致,《月令》实源于《小正》。而作《月令》者笃信夏正,将《小正》天象以夏正理解,又配以夏正的物候。《月令》之天象与物候错位正好是一个月。据记载的星象位置研究,《夏小正》成书虽在东周,然所保存的天象资料,确是夏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正 夏民族 《尧典》 建丑 参宿 大辰 建寅 四仲中星 实源
下载PDF
大禹与汉民族的起源 被引量:2
7
作者 徐杰舜 《浙江学刊》 CSSCI 1995年第4期27-28,共2页
大禹与汉民族的起源徐杰舜徐杰舜,男,1943年生。现为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教授。大禹作为夏王朝的“开国皇帝”,其盖世功勋历来为学者们所称颂。本文想就人们较少涉及的汉民族起源问题上,略陈大禹在汉民族起源史上的地位,... 大禹与汉民族的起源徐杰舜徐杰舜,男,1943年生。现为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教授。大禹作为夏王朝的“开国皇帝”,其盖世功勋历来为学者们所称颂。本文想就人们较少涉及的汉民族起源问题上,略陈大禹在汉民族起源史上的地位,就教于同仁、方家。在汉民族形成的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部落联盟 夏民族 《史记·本纪》 血缘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 民族起源 氏族部落 氏族公社 《尚书·禹贡》
下载PDF
夏与西北 被引量:2
8
作者 易华 《丝绸之路》 2013年第10期5-13,共9页
夏有三义:夏王朝、夏民族、夏文化,均与西北中国密切相关。我们假定商朝之前有一个夏王朝或X朝,其准确年代和具体世系不清楚,其民族和文化亦是正在探索的对象。夏王朝、夏民族、夏文化可循环论证:夏民族很可能兴起于西北,入主中原,建... 夏有三义:夏王朝、夏民族、夏文化,均与西北中国密切相关。我们假定商朝之前有一个夏王朝或X朝,其准确年代和具体世系不清楚,其民族和文化亦是正在探索的对象。夏王朝、夏民族、夏文化可循环论证:夏民族很可能兴起于西北,入主中原,建立夏王朝,其先进文化大体来自中亚或西亚;西北是上古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朝 夏民族 文化 西北中国
下载PDF
商民族来源新说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宁 《民族论坛》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79-81,共3页
中国在上古时代有两大显族,即夏族和商族。这两个民族是构成古代中国民族的两大主干。其中夏民族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是由诞生于今山东一带的远古人类演化来的,后来这个民族就在今山东境内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 ... 中国在上古时代有两大显族,即夏族和商族。这两个民族是构成古代中国民族的两大主干。其中夏民族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是由诞生于今山东一带的远古人类演化来的,后来这个民族就在今山东境内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 而商民族的来源却颇成问题。因为商民族的文化与中国的土著文化有太多的不同,而与巴比仑文化(即苏美尔·阿卡得文化)相同或相通之处甚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来源 夏民族 郭沫若 游牧民族 苏美尔 蒙古人 吕振羽 中国历史 人类演化 上古时代
下载PDF
华夏神话传说源于山东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景以恩 《民间文学论坛》 1996年第1期2-9,共8页
华夏神话传说发源地问题历来有东方说与西方说。徐旭生先生认为:华夏族源于西方。傅孟真也主张夷夏东西说。但王国维先生却说:“自古以来,帝王之都皆在东方”。杨向奎先生认为:“夏民族起于东方”。吕思勉先生指出:“汉族缘起,必在震方。”
关键词 神话传说 东西说 穷桑 杨向奎 王国维先生 轩辕丘 共工 夏民族 八泽
下载PDF
华夏文明崛起于东方考
11
作者 景以恩 《管子学刊》 CSSCI 2013年第1期111-118,2,共8页
夏民族,扩大而言之,即华夏族的起源问题,历来有东西方两说。早年,王国维主张华夏族起源于东方,后杨向奎先生因之。后来,傅斯年主张夷夏东西说,即夷族居东土,夏族居西方。近年,李学勤先生认为:夏朝管辖地域不仅限于西方,也包括东方。笔... 夏民族,扩大而言之,即华夏族的起源问题,历来有东西方两说。早年,王国维主张华夏族起源于东方,后杨向奎先生因之。后来,傅斯年主张夷夏东西说,即夷族居东土,夏族居西方。近年,李学勤先生认为:夏朝管辖地域不仅限于西方,也包括东方。笔者根据古史记载,认为李先生所说夏朝兼有东西方地区实为晚夏时代情形。早夏时代,夏民族不仅源于东方,且在山东建早夏王朝。后来,夏朝西迁,始兼有东西方之地。同时,夏祖尧舜禹及始祖黄帝亦皆源自东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民族 东方说 东西说 西迁
下载PDF
夏文化概念新解
12
作者 阎忠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30-32,共3页
夏文化概念如何表述?考古界、史学界的传统观点都认为,夏文化就是指夏王朝时期夏民族的文化。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欠妥。正确的说法应为,夏文化是原始社会时期姒姓氏族、夏王朝时期姒姓部族和其他同盟的异姓部族,以及商代初期被征服的夏... 夏文化概念如何表述?考古界、史学界的传统观点都认为,夏文化就是指夏王朝时期夏民族的文化。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欠妥。正确的说法应为,夏文化是原始社会时期姒姓氏族、夏王朝时期姒姓部族和其他同盟的异姓部族,以及商代初期被征服的夏代各族所创造的文化的总和。具体说来,可分为先夏文化、夏代文化,商初夏代遗民文化三部分,三者缺少任何一者,都不是完整的夏文化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原始社会时期 王朝 文化特征 夏民族 考古界 民族斗争 二里头文化 商代文化 磨光黑陶
下载PDF
关于夏代史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读《鼏宅禹迹——夏代信史的考古学重建》书后
13
作者 王宁 《枣庄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11-116,共6页
孙庆伟《鼏宅禹迹》一书,意在利用考古学成果重建夏代的信史。由于对文献梳理有问题,信从“夷夏东西说”,故在考古学成果的利用上出现偏差,讨论的考古学文化遗址多与夏人无关。夏人应该是从北方迁徙到山东半岛地区的民族,他们是夏人及... 孙庆伟《鼏宅禹迹》一书,意在利用考古学成果重建夏代的信史。由于对文献梳理有问题,信从“夷夏东西说”,故在考古学成果的利用上出现偏差,讨论的考古学文化遗址多与夏人无关。夏人应该是从北方迁徙到山东半岛地区的民族,他们是夏人及夷人的祖先。此后从鲁东地区西进,在鲁西、豫东地区与有虞氏方国联盟融合,并开始了夺权争斗,最终取得了方国联盟的统治权,建立了夏王朝。夏代的考古学文化就是岳石文化,其延续是东夷文化和西北戎狄文化,文献记载加上对岳石文化、东夷文化和戎狄文化的研究,是唯一重建夏史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岳石文化 东夷 夏民族
下载PDF
从习水便舟文化特征看夏越民族的同源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谷因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0-58,共9页
我国台湾已故著名民族学家凌纯声先生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中国最下和最古老的基层文化,可能是以滨海的夷越文化为代表的海洋文化①。这一观点对研究构成华夏文化重要基础之一的夏文化的来源有启发意义。我们曾经论证过“骆”是夏越民... 我国台湾已故著名民族学家凌纯声先生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中国最下和最古老的基层文化,可能是以滨海的夷越文化为代表的海洋文化①。这一观点对研究构成华夏文化重要基础之一的夏文化的来源有启发意义。我们曾经论证过“骆”是夏越民族最早的名称,从而认为夏越民族存在同源关系,即都出自新石器时代居住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带的古骆人②。古骆人属海洋型民族,习水便舟是其显著的文化特征,因此同源于古骆人的夏越民族亦都具有习水便舟的文化特征。本文试以此作为一个观照点,分别对古骆人和夏越民族习水便舟的文化特征作人略探述,籍以作为说明夏越民族同源于古骆人的一个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特征 新石器时期 习水 骆人 治理洪水 沿海地带 河姆渡遗址 夏民族 《史记·本纪》 水生野菜
原文传递
古代苗族与古傩产生的历史契机及特征试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向昌卿 《民族论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9-44,12,共7页
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的最古老民族之一。苗族古代历史同古华夏民族历史有深厚的、错综复杂的渊源关系。以巫傩文化为主要特征的苗族远古文化同远古华夏民族文化互相交织、互相影响和吸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 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的最古老民族之一。苗族古代历史同古华夏民族历史有深厚的、错综复杂的渊源关系。以巫傩文化为主要特征的苗族远古文化同远古华夏民族文化互相交织、互相影响和吸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宝库 文化特征 黄帝时代 渊源流长 远古文化 夏民族 古代历史 黄金四目 古华 方相氏
下载PDF
祭祀大禹:布依族“六月六”节探源 被引量:2
16
作者 谷因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44-49,共6页
关键词 布依族 夏民族 社神 渊源关系 民族节日 小三角旗 白马 民族文化 骆人 古代传说
下载PDF
郭沫若在古文字考释方面的创见──兼驳梁漱溟、余英时先生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述鑫 《郭沫若学刊》 1997年第1期71-74,共4页
关键词 郭沫若 梁漱溟 文字考释 余英时 《史记》 二里头文化 甲骨文 两周金文 文化遗址 夏民族
下载PDF
《九歌》——楚人的“神曲”
18
作者 祝恩发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6-101,共6页
根据《天问》中“启棘宾商,九辩九歌”和《离骚》中的“启九辩与九歌兮”、“奏九歌而舞韶兮”等记载,可以说明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九歌》这首古乐远在屈原之前就早已在楚地流传许久了;二是,屈原在作《天问》写《离骚》之前就已经很重... 根据《天问》中“启棘宾商,九辩九歌”和《离骚》中的“启九辩与九歌兮”、“奏九歌而舞韶兮”等记载,可以说明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九歌》这首古乐远在屈原之前就早已在楚地流传许久了;二是,屈原在作《天问》写《离骚》之前就已经很重视《九歌》,甚至可能已经改写完《九歌》了。这就是《九歌》写作时代最有力的内证。 《天问》和《离骚》还说明《九歌》是夏人流传下来的一首夏歌。《山海经·大荒西经》也说:“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歌》 楚人 先祖 《天问》 屈原 祝融 夏民族 《离骚》 《国殇》 祖先神
下载PDF
试论先秦时期江西居民和文化的土著性
19
作者 肖文评 《南方文物》 1993年第3期76-78,47,共4页
关于先秦时代南方古越族的来源,史学界众说纷坛,有的认为“古越族很象是马南族的祖先留居在大陆的一部分”;有的认为“越族是夏民族的演称,是商灭夏后,夏族南迁的一支”,有的则主张越族是几何印纹陶文化遗存的主人,是由当地原始居民发... 关于先秦时代南方古越族的来源,史学界众说纷坛,有的认为“古越族很象是马南族的祖先留居在大陆的一部分”;有的认为“越族是夏民族的演称,是商灭夏后,夏族南迁的一支”,有的则主张越族是几何印纹陶文化遗存的主人,是由当地原始居民发展而形成的。而具体落实到文化遗存的族属问题上,也就见仁见智。如吴城文化,有的认为是“殷人的一支”创造的;有的认为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城文化 几何印纹陶 越族 众说纷坛 夏民族 族属 原始青瓷 指南方 新石器晚期 殷人
下载PDF
青天如大道 高路入云端
20
作者 蔡艾萍 何铿 《中国产业》 1994年第2期82-83,共2页
"见青烟白道而思行",是我国古典文化中对于远行、壮游的形象概括,那时的华夏民族,商旅行客无论走向何方,其赖以跨越千山万水的交通工具,非舟即马;"大道如青天"的宽畅通途,是彼时人们的理想或梦想。历史上曾经是十... "见青烟白道而思行",是我国古典文化中对于远行、壮游的形象概括,那时的华夏民族,商旅行客无论走向何方,其赖以跨越千山万水的交通工具,非舟即马;"大道如青天"的宽畅通途,是彼时人们的理想或梦想。历史上曾经是十二个朝代帝王之都的西安,在那些遥远的岁月里,也是凭借着驿路驼队、黄尘骠骑而一步一个脚印写下它与世界交流的篇章。时代在前进,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以惊人的速度走向未来,迈向世界;随着陕西经济发展的需要,1992年在古城西安,一家经陕西人民政府批准的地方航空运输企业——长安航空公司正式成立了。这家公司一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企业 古城西安 壮游 十二个 经济发展 古典文化 驿路 三峡旅游 夏民族 旅游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