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育种现状及创新 被引量:50
1
作者 郭庆法 高新学 +4 位作者 刘强 刘铁山 张成华 董瑞 叶金才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共4页
黄淮海夏玉米产区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30%以上,生产上用的主栽品种较少,种质基础狭窄,抗风险能力较弱。解决的关键是在加强育种技术创新和种质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出能够支撑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新自交系和杂交种。
关键词 黄淮海夏玉米区 玉米育种 创新
下载PDF
室内外评价在黄淮海夏玉米区释放玉米螟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的可行性 被引量:4
2
作者 袁曦 张宝鑫 +1 位作者 李敦松 宋子伟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2-487,共6页
为了评价在黄淮海夏玉米区释放米蛾卵繁育的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防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可行性,本试验在室内组建了玉米螟赤眼蜂在亚洲玉米螟卵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的基础上,在河南省鹤壁市滑县测定了玉米... 为了评价在黄淮海夏玉米区释放米蛾卵繁育的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防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可行性,本试验在室内组建了玉米螟赤眼蜂在亚洲玉米螟卵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的基础上,在河南省鹤壁市滑县测定了玉米螟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筛选出了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释放密度和释放方法。结果显示,米蛾卵繁育的玉米螟赤眼蜂在亚洲玉米螟卵上的净生殖力R0为9.8240,单雌平均产雌率R0'为12.6256,2013年在河南省鹤壁市滑县释放玉米螟赤眼蜂能使亚洲玉米螟虫口密度减退73.91%,释放密度为2.25×105头/hm2。2014年在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采用传统的人工挂卡和新型的无人机释放玉米螟赤眼蜂,亚洲玉米螟虫口密度减退54.55%-68.16%。结果表明,在黄淮海夏玉米区释放米蛾卵繁育的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赤眼蜂 亚洲玉米 黄淮海夏玉米区 生命表 虫口减退率
下载PDF
冀鲁豫夏玉米区玉米杂交种群体生育型演变 Ⅲ 强优势玉米杂交种群体生育型因素组合的选育模式
3
作者 赵殿轩 苏方宏 +3 位作者 刘玉梅 步丰池 王泽立 亢伟民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0-14,共5页
基于群体生育型结构决定其功能的规律,分析了冀鲁豫夏玉米区玉米杂交种群体生育型演化进程至端的第Ⅳ演化阶段特征和演进趋向,以及该演化阶段群体生育型演化特征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结果显示,符合群体生育型演变进化趋向,希冀突破第Ⅳ... 基于群体生育型结构决定其功能的规律,分析了冀鲁豫夏玉米区玉米杂交种群体生育型演化进程至端的第Ⅳ演化阶段特征和演进趋向,以及该演化阶段群体生育型演化特征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结果显示,符合群体生育型演变进化趋向,希冀突破第Ⅳ演化阶段玉米杂交种产量水平的强优势玉米杂交种群体生育型因素组合选育模式,主要有二:1)“穗行数(X_3)+百粒重(X_6)+穗粗(X_(16))+行粒数(X_(12))”,其决定株粒重的多元线性回归式是Y=117.89+1.08X_3+1.83^(**)X_6+2.17^(**)X_(12)+23.24^(**)X_(16),与Y的复相关系数R=0.543^(**)决定系数R^2=0.295;2)“百粒重(X_6)+行粒数(X_(12))+穗粗(X_(16))”,其决定株粒重的多元线性回归式是Y=106.45+1.75^(**)X_6+2.12^(**)X_(12)+24.77^(**)X_(16),与Y的复相关系数R=0.451^(**),决定系数R^2=0.293.研究结果表明,若对群体生育型演进特征主导因素百粒重与穗行数、穗粗、行粒数关系处理得当,可选育出高产水平的强优势玉米杂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鲁豫夏玉米区 玉米杂交种 群体生育型 因素组合选育模式
下载PDF
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籽粒带菌检测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金柳艳 郭宁 +3 位作者 石洁 张海剑 刘树森 张家齐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508-3519,共12页
【目的】明确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籽粒带菌量,为玉米安全生产、储藏加工以及检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玉米乳熟期及完熟期,采集黄淮海夏玉米区4个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90个市/县的玉米果穗,每个市/县采集表面未发生病症且... 【目的】明确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籽粒带菌量,为玉米安全生产、储藏加工以及检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玉米乳熟期及完熟期,采集黄淮海夏玉米区4个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90个市/县的玉米果穗,每个市/县采集表面未发生病症且果穗饱满的玉米穗4个,共采集720个样本。对所有样本进行籽粒外部及内部带菌量及带菌种类的检测,外部检测采用洗涤检测法,通过统计菌落总数与稀释倍数,计算籽粒表面的孢子负荷量及分离到的各菌属的分离比例;内部检测采用PDA平板法,对籽粒外部检测过的10个籽粒消毒后置于PDA平板上进行培养,统计每个籽粒带菌情况,计算籽粒带菌率及各菌属的分离频率。并且对籽粒内部分离频率较大的菌群进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供试样本带菌量较大,乳熟期籽粒孢子负荷量在0—1 886个/粒,均值为439个/粒,籽粒带菌率在0—65.0%,均值为23.6%;完熟期籽粒孢子负荷量在18—2 658个/粒,均值为942个/粒,籽粒带菌率在10.0%—100.0%,均值为59.6%。完熟期带菌量大于乳熟期,但部分地区乳熟期带菌量仍较大。不同地区玉米籽粒带菌量存在差异,河南省的玉米籽粒带菌量较大,安徽省带菌量最少,河北省与山东省居中且差异不明显。玉米籽粒内部以及外部均携带的真菌类群有镰孢菌(Fusarium spp.)、青霉菌(Penicillium spp.)、曲霉菌(Aspergillus spp.)、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根霉菌(Rhizopus spp.)、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spp.)、毛霉菌(Mucor spp.)。乳熟期籽粒外部和内部镰孢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59.1%和36.1%,说明玉米在乳熟期时即有大量镰孢菌侵入;籽粒外部青霉菌和曲霉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8.9%与0.7%,籽粒内部的分离频率分别为6.0%与1.9%,说明乳熟期青霉菌与曲霉菌也已经开始侵染玉米果穗。完熟期籽粒外部与内部镰孢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71.9%和58.5%,籽粒外部青霉菌和曲霉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17.0%和0.9%,籽粒内部分离频率分别为9.3%和2.6%,说明镰孢菌、青霉菌、曲霉菌为本研究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籽粒携带的主要真菌。形态与分子鉴定结果显示,镰孢菌属中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的分离频率为29.7%,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的分离频率为25.9%,禾谷镰孢(F.graminearum)的分离频率为1.3%,表明轮枝镰孢为优势菌;青霉菌主要分离到绳状青霉(P.funiculosum)和草酸青霉(P.oxalicum),分离频率分别为5.0%和3.6%;曲霉菌主要为黄曲霉(A.flavus)和黑曲霉(A.niger),分离频率分别为1.4%和1.2%。【结论】表面无症状的玉米籽粒在乳熟期及完熟期均携带大量病原菌,且完熟期带菌量大于乳熟期;镰孢菌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的分离频率最大,轮枝镰孢为当地玉米籽粒携带的优势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籽粒 真菌检测 分离频率 黄淮海夏玉米区
下载PDF
黄淮夏玉米区灰飞虱发生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白雪峰 王延玲 +2 位作者 王鹏 李国强 刘书义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3期70-72,共3页
2007~2009年对黄淮夏玉米区灰飞虱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本区域一代灰飞虱虫量突增突减现象明显,具有大面积区域性同期发生现象,本地虫源的越冬地为江淮和周边稻茬麦,在本地玉米或杂草上一般不能正常越夏,这些均符合迁... 2007~2009年对黄淮夏玉米区灰飞虱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本区域一代灰飞虱虫量突增突减现象明显,具有大面积区域性同期发生现象,本地虫源的越冬地为江淮和周边稻茬麦,在本地玉米或杂草上一般不能正常越夏,这些均符合迁飞昆虫的判断标准,说明灰飞虱除近距离扩散外还存在远距离迁飞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夏玉米区 灰飞虱 发生规律 迁飞
下载PDF
京津冀早熟夏玉米区域市场特点及开发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志友 张伟 +4 位作者 石云翔 翟明远 宋建社 路明远 刘立名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10期23-24,共2页
京津冀早熟夏玉米区域即原京津唐夏播玉米早熟区域,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中北部夏播区,光照比较充足,雨热同季,较适合夏玉米生长。该区域介于东华北春播和黄淮海夏播区之间。具有两区域类似的特征同时又有着独特的区域市场特点。... 京津冀早熟夏玉米区域即原京津唐夏播玉米早熟区域,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中北部夏播区,光照比较充足,雨热同季,较适合夏玉米生长。该区域介于东华北春播和黄淮海夏播区之间。具有两区域类似的特征同时又有着独特的区域市场特点。笔者总结了市场特点,并对品牌建设、渠道建设和精准农服等方面提出新的见解和主张,为该市场的开发起到了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早熟夏玉米区 品种集群化 品牌集团化 渠道下沉 精准农服
下载PDF
黄淮海夏玉米区草地贪夜蛾为害籽粒玉米的产量损失与防治阈值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国平 刘彬 +8 位作者 张大明 李松科 黄博 陶子龙 黄建荣 王根松 田彩红 张永军 封洪强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72-1481,共10页
为确定我国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重点防范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该虫为害籽粒玉米的防治阈值,于2020—2021年分别在籽粒玉米小喇叭口期(6~8叶)、大喇叭口期(8~10叶)和抽雄吐丝期(12~14叶),通过人工接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进行田... 为确定我国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重点防范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该虫为害籽粒玉米的防治阈值,于2020—2021年分别在籽粒玉米小喇叭口期(6~8叶)、大喇叭口期(8~10叶)和抽雄吐丝期(12~14叶),通过人工接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虫口密度和为害株率下玉米的产量损失,并确定相应防治阈值。结果显示,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密度为2~12头/株时,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吐丝期的玉米产量损失率分别为16.78%~31.91%、10.45%~25.14%和15.71%~29.17%,在3个玉米生育期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阈值分别为2龄幼虫55~67头/百株、97~118头/百株和59~71头/百株;当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为害株率为5%~60%时,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吐丝期的玉米产量损失率分别为8.81%~22.43%、4.83%~17.75%和8.16%~20.43%,在3个玉米生育期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阈值为害株率分别为4.24%~5.22%、7.61%~9.49%和4.46%~5.55%。表明黄淮海夏玉米区草地贪夜蛾在不同生育期为害籽粒玉米的产量损失和防治阈值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黄淮海夏玉米区 产量损失 防治阈值 籽粒玉米
原文传递
河北省夏玉米主栽品种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文霞 赵发辉 《河北农业》 2015年第3期10-11,共2页
玉米是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居各类作物首位。据统计,2010年河北省玉米播种面积为300.9万公顷,到2013年达到328.1万公顷。根据玉米生长发育对自然气候条件的要求,河北省玉米生产品种布局可分为春播和夏播两种耕... 玉米是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居各类作物首位。据统计,2010年河北省玉米播种面积为300.9万公顷,到2013年达到328.1万公顷。根据玉米生长发育对自然气候条件的要求,河北省玉米生产品种布局可分为春播和夏播两种耕作类型区。其中,夏玉米区是指河北省中南部热量资源较充足,耕作制度一年二熟的地区,主要指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播种面积 夏玉米区 玉米生长发育 品种布局 热量资源 类型 栽培技术 玉米 紧凑型品种 一年二熟
下载PDF
夏玉米品种健玉2号及栽培技术
9
作者 刘耀刚 张碧海怡 《天津农林科技》 2012年第3期27-,共1页
健玉2号由成都健禾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母本为GH32,来自(丹9046×78599)X9046.父本为JH106,来自(苏湾2号×黄早四)X丹340.2008年通过天津市品种审定.审定编号:津审玉2008008.是天津市良种补贴推介品种. 特征特性生育期夏播96 d... 健玉2号由成都健禾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母本为GH32,来自(丹9046×78599)X9046.父本为JH106,来自(苏湾2号×黄早四)X丹340.2008年通过天津市品种审定.审定编号:津审玉2008008.是天津市良种补贴推介品种. 特征特性生育期夏播96 d,苗期长势旺盛,雄花发达,株高234.7 cm,稳位高96.0 cm,株型半紧凑,穗长17.3 cm,穗粗5.0 cm,秃尖长0.4cm,穗行数18.4行,单穗粒质量187.6 g,100粒重35.8 g,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白色,出籽率85.7%.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容重728 g/L,粗蛋白(干基)8.38%,粗脂肪(干基)3.17℃,赖氨酸(干基)0.24%.粗淀粉(干基)76.22%,是高淀粉玉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区 天津市 籽粒 底肥 基肥 干基
下载PDF
南阳宛城区玉米生产与品种利用现状
10
作者 马爱全 《河南农业》 2015年第9期57-58,共2页
玉米是粮食、饲料、化工、医药、能源多元用途作物,被誉为21世纪的"谷中之王"。目前,玉米已成为南阳市宛城区第一大作物。在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已超过0.33亿hm2,占粮食作物的第1位。饲料业、加工业的需求,特别是近年来以玉米为原料的... 玉米是粮食、饲料、化工、医药、能源多元用途作物,被誉为21世纪的"谷中之王"。目前,玉米已成为南阳市宛城区第一大作物。在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已超过0.33亿hm2,占粮食作物的第1位。饲料业、加工业的需求,特别是近年来以玉米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的迅速发展,决定了玉米需求将持续增长的基本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宛城 夏玉米区 饲料业 生物燃料 种植面积 种植密度 持续增长 关键技术措施 播种质量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丰乐358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11
作者 张德华 《农家科技》 2023年第6期26-27,共2页
丰乐358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高产、优质的育种目标引领下,为重点解决品种的抗逆性及广适性问题而选育出的中早熟、多抗、高产、优质的玉米新品种,2020年通过安徽省审定(审定编号:皖审玉20200001)。笔者结合生产试验,对玉米新... 丰乐358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高产、优质的育种目标引领下,为重点解决品种的抗逆性及广适性问题而选育出的中早熟、多抗、高产、优质的玉米新品种,2020年通过安徽省审定(审定编号:皖审玉20200001)。笔者结合生产试验,对玉米新品种丰乐358的品种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为其在安徽等地的黄淮海夏玉米区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目标 丰乐 玉米新品种 品种特征特性 广适性 黄淮海夏玉米区 中早熟 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PDF
周年耕作模式对夏玉米耕层土壤及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赵东波 高建胜 +3 位作者 郭良海 郭建军 崔慧妮 郭智慧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5期20-25,共6页
为促进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高质量农田可持续发展,2018—2021年,采取裂区设计,冬小麦播种前旋耕(A)、深松(B)、深翻(C)作为主处理,夏玉米播种前免耕(X)、灭茬(Y)和旋耕(Z)作为副处理,对周年不同耕作模式与耕层土壤特征、夏玉... 为促进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高质量农田可持续发展,2018—2021年,采取裂区设计,冬小麦播种前旋耕(A)、深松(B)、深翻(C)作为主处理,夏玉米播种前免耕(X)、灭茬(Y)和旋耕(Z)作为副处理,对周年不同耕作模式与耕层土壤特征、夏玉米产量及稳定性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季深松或深翻与玉米季直接播种或灭茬播种结合的周年轮作(B-X、B-Y、C-X、C-Y),能有效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容重和坚实度,达到改善耕层土壤特性,有助于维持优良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在黄淮海一年两熟区要优于其它周年耕作模式;且夏玉米产量稳定,其中C-Y耕作模式比A-Z增产18.6%。小麦季播种前深松或深翻与玉米季播种前免耕或灭茬组成的周年耕作模式,是黄淮海区域值得推广的周年耕作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年耕作模式 冬小麦-玉米轮作 土壤特性 产量
下载PDF
玉米大小斑病和丝黑穗病防治研究十年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吉成 《东北农业科学》 1985年第4期1-8,共8页
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三亿亩左右,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18%。从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由于各地种植的玉米杂交种多数不抗大小斑病和丝黑穗病,造成了三病的流行,一般年份减产20%左右。当时农业部列为重点防治研究课题,并予1974年组成... 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三亿亩左右,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18%。从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由于各地种植的玉米杂交种多数不抗大小斑病和丝黑穗病,造成了三病的流行,一般年份减产20%左右。当时农业部列为重点防治研究课题,并予1974年组成全国玉米病害防治研究协作组,有三十多个单位参加。十年来基本研究明确了发生和防治的主要问题,为控制三病的危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小斑病 丝黑穗病 三病 春播玉米 玉米 病害防治 合理追肥 夏玉米区 种子部门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NK971的选育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元东 张华生 +5 位作者 段民孝 张春原 张雪原 刘新香 陈传永 赵久然 《中国种业》 2016年第2期54-55,共2页
黄淮海夏玉米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之一,近几年种植面积在1000万hm2左右,被农业部列为我国玉米生产优势产业带。该地区气候复杂多变,温度高、湿度大、阴雨寡照,病虫害严重,为促进该地区夏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生产中需... 黄淮海夏玉米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之一,近几年种植面积在1000万hm2左右,被农业部列为我国玉米生产优势产业带。该地区气候复杂多变,温度高、湿度大、阴雨寡照,病虫害严重,为促进该地区夏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生产中需要不断选育出高产、稳产、优质、抗病、耐密植等的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区 玉米品种 制种技术要点 NK971 品种种性 玉米主产 阴雨寡照 我国玉米生产 核心种质 粮食安全
下载PDF
玉米杂交新品种鲁宁776的选育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成卫 孔晓民 +3 位作者 蒋飞 曾苏明 宋春林 吴秋平 《中国种业》 2015年第10期74-75,共2页
鲁宁776是济宁市农科院2009年以自选系L277作母本、J106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于2015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15011号)。该品种株型紧凑、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易制种,... 鲁宁776是济宁市农科院2009年以自选系L277作母本、J106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于2015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15011号)。该品种株型紧凑、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易制种,适宜于山东省夏玉米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宁 玉米单交种 杂交新品种 黄淮海 自选系 夏玉米区 主推品种 高产稳产 农作物品种审定 鲁农
下载PDF
高产 广适 粮饲兼用玉米杂交种——衡玉321
16
作者 谢俊良 卜俊周 +3 位作者 彭海成 岳海旺 陈淑萍 魏建伟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第8期106-106,共1页
衡玉321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以自选系H14为母本、H1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7年通过河北省审定,品种审定号:冀审玉20170049,突出特点高产、广适、粮饲兼用。
关键词 粮饲兼用玉米 自选系 河北省审定 推广品种 审定号 小斑病 农林科学院 熟期 冀中南 夏玉米区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豫玉23
17
作者 申为民 李俊杰 《河南科技》 2002年第5X期8-8,共1页
豫玉23是安阳市农科所1992年用外引系掖478作母本,自选系昌7-2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199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获国家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二等奖,200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产... 豫玉23是安阳市农科所1992年用外引系掖478作母本,自选系昌7-2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199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获国家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二等奖,200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产量表现:1994年和1995年在省玉米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502.7公斤,比对照种“豫玉5号”增产12.3%.居参试品种首位。1995年和1996年参加河南大区生产示范,平均亩产455.86公斤,比对照种“豫玉12号”增产9.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选系 农作物品种审定 半马齿型 夏玉米区 粗淀粉含量 年平均 适宜密度 麦垄套种 出籽率 长筒形
下载PDF
山东省当前主要玉米品种介绍
18
作者 张承毅 《农业知识》 2004年第13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玉米品种 夏玉米区 半马齿型 品种介绍 出子率 高抗矮花叶病 玉米研究所 小斑病 中抗大斑病 种植习惯
下载PDF
竖叶大穗型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豫玉9号的选育
19
作者 王懿波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4期149-149,共1页
玉米杂交种郑单11号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1992年4月审定命名为豫玉9号,现将选育经过概括如下:1 育种目标的确立根据以往研究结果,玉米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库容量不足。我国华北夏玉米区麦垄套种的产量明显高于麦后直播,选用竖... 玉米杂交种郑单11号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1992年4月审定命名为豫玉9号,现将选育经过概括如下:1 育种目标的确立根据以往研究结果,玉米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库容量不足。我国华北夏玉米区麦垄套种的产量明显高于麦后直播,选用竖叶型品种增加种植密度可明显提高产量,但麦垄套种时又很难达到其适宜的种植密度,而'竖叶大穗’可协调两者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穗型 种植密度 夏玉米区 麦垄套种 育种目标 农作物品种审定 限制因素 高产育种 库容量 父母本行比
全文增补中
2007年安徽玉米主导品种 被引量:2
20
《种业导报(麦类文摘)》 2007年第4期49-50,共2页
  1 郑单958  郑单958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郑58为母本,昌7-2为父本组配的玉米杂交品种,2000年通过河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玉米 父本 组配 亲本 苞叶 宽窄行种植 乳线 粗淀粉 穗位高 黄淮海夏玉米区 果穗 籽粒 小斑病 黑穗病 黑粉病 茎腐病 叶期 早间苗 马齿形 大斑病 安徽 主导品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