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良渚文化的社会性质及其与夏王朝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方酉生 《浙江学刊》 CSSCI 1997年第5期109-111,共3页
在当前的良渚文化研究中,大家普遍重视和关心的有二个问题:一是良渚文化的社会性质问题;一是良渚文化及其江山肩头弄。
关键词 良渚文化 社会性质 夏王朝 二里头遗址 随葬品 杭州湾地区 太湖流域 建筑基址 大汶口文化 良渚遗址
下载PDF
夏王朝的建立与我国古代文明的形成
2
作者 郑杰祥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24-27,共4页
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上的、世袭制的、政权和族权牢固结合的、崇尚礼制的、相对统一的中央王权的形成,是夏王朝即我国古代国家政权出现的五个基本特征和主要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说,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家政权... 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上的、世袭制的、政权和族权牢固结合的、崇尚礼制的、相对统一的中央王权的形成,是夏王朝即我国古代国家政权出现的五个基本特征和主要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说,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家政权,也是我国正式进入文明时代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王朝 古代文明 基本特征 主要标志
下载PDF
再论藏汉民族的共同渊源——青藏高原古藏人之古象雄(古支那)、西女国中的“嘉(夏)”部落与中原夏王朝的亲属渊源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龙西江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2,共12页
位于西藏的古象雄、苏毗女国是公元前10世纪以前至公元前6世纪之间,逐渐从今青海省的汉藏交界处迁徙到西藏的。古象雄是古轩辕国、古支那国、古昆仑;苏毗女国是西王母国。它们是我国夏王朝在西北地区的遗族和母国。 青海玉树嘉二十五族... 位于西藏的古象雄、苏毗女国是公元前10世纪以前至公元前6世纪之间,逐渐从今青海省的汉藏交界处迁徙到西藏的。古象雄是古轩辕国、古支那国、古昆仑;苏毗女国是西王母国。它们是我国夏王朝在西北地区的遗族和母国。 青海玉树嘉二十五族( )、外象雄西藏丁青三十九族和川西北嘉绒( ),均是象雄和苏毗女国的“嘉( )(夏)部落”,是我国古代夏王朝的同族。吐蕃亦是夏的部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藏汉民族 古象雄 苏毗女国 夏王朝 共同渊源
下载PDF
再论藏汉民族的共同渊源——青藏高原古藏人之古象雄(古支那)、西女国中的“嘉”(夏)部落与中原夏王朝的亲属渊源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龙西江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32,共12页
位于西藏的古象雄、苏毗女国是公元前 10世纪以前至公元前 6世纪之间 ,逐渐从今青海省的汉藏交界处迁徙到西藏的。古象雄是古轩辕国、古支那国、古昆仑 ;苏毗女国是西王母国。它们是我国夏王朝在西北地区的遗族和母国。青海玉树嘉二十五... 位于西藏的古象雄、苏毗女国是公元前 10世纪以前至公元前 6世纪之间 ,逐渐从今青海省的汉藏交界处迁徙到西藏的。古象雄是古轩辕国、古支那国、古昆仑 ;苏毗女国是西王母国。它们是我国夏王朝在西北地区的遗族和母国。青海玉树嘉二十五族 ()、外象雄西藏丁青三十九族和川西北嘉绒() ,均是象雄和苏毗女国的“嘉 () (夏 )部落” ,是我国古代夏王朝的同族。吐蕃亦是夏的部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古藏人 古象雄 西女国 “嘉”部落 中原地区 夏王朝 亲属渊源关系 藏族 汉族
下载PDF
夏王朝中心在伊洛和汾浍河流域考析──兼与《夏后氏居于古河济之间考》一文商榷 被引量:4
5
作者 方酉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6年第3期104-110,共7页
夏王朝中心在伊洛和汾浍河流域考析──兼与《夏后氏居于古河济之间考》一文商榷方酉生夏代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奴隶制王朝。可是,由于时代悠远,文献阙如,单依靠文献记载来研究夏代的历史是远远不够的。1959年夏天,徐旭生先生... 夏王朝中心在伊洛和汾浍河流域考析──兼与《夏后氏居于古河济之间考》一文商榷方酉生夏代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奴隶制王朝。可是,由于时代悠远,文献阙如,单依靠文献记载来研究夏代的历史是远远不够的。1959年夏天,徐旭生先生等人,在充分掌握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遗址 夏王朝 文献记载 王城岗遗址 考古实物 陶寺遗址 考古调查 《史记·本纪》 晋南地区 阳城
下载PDF
夏王朝前夕的社会形态 被引量:2
6
作者 许顺湛 《中州学刊》 1981年第1期144-148,共5页
夏王朝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它开始出现在中原大地。在夏王朝出现以前,著名的领袖人物有尧、舜、禹等人,据史书记载,他们曾实行过“禅让”制度。因此,不少人都认为那时的社会形态还属于原始社会,也有人把它... 夏王朝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它开始出现在中原大地。在夏王朝出现以前,著名的领袖人物有尧、舜、禹等人,据史书记载,他们曾实行过“禅让”制度。因此,不少人都认为那时的社会形态还属于原始社会,也有人把它称为军事民主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王朝 社会形态 部落联盟 人骨 首领 龙山 尧舜禹 议事会 刑法 政权机构
下载PDF
从神话传说看夏王朝之建立 被引量:3
7
作者 萧兵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45-54,共10页
“夏文化”与“夏史”是当前史学界研究争论的重点之一。夏王朝之建立由于史料和出土实物之贫乏,成为最难攻克而又亟待探讨的一大课题。这里主要从神话传说学角度提供一些资料和线索(着重使用《楚辞》里的史料),供学术界研究参考。
关键词 神话传说 夏王朝 龙山文化 奴隶制 洪水 奴隶主 左传 吴越春秋 吕氏春秋 二里头
下载PDF
夏王朝在中原崛起论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玉娥 于向英 《中华文化论坛》 2004年第4期55-59,共5页
夏王朝是在尧舜联邦的基础上崛起的 ,尧舜联邦的中心是在中原地区。在尧舜联邦的基础上 ,大禹通过治水树立了崇高的威信 ,启迪了集权统一的思想观念 ,而且在征战中牢固掌握了兵权 ,得以定贡赋、颁夏时于邦国 ,又明赏罚、制刑法、广交诸... 夏王朝是在尧舜联邦的基础上崛起的 ,尧舜联邦的中心是在中原地区。在尧舜联邦的基础上 ,大禹通过治水树立了崇高的威信 ,启迪了集权统一的思想观念 ,而且在征战中牢固掌握了兵权 ,得以定贡赋、颁夏时于邦国 ,又明赏罚、制刑法、广交诸侯、招揽人才 ,为夏王朝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同时为夏政权的建立作了充分的全面准备工作 ,继承帝舜的位置非禹莫属。大禹取代舜建立起中国第一个世袭制夏王朝 ,这是历史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王朝 中原地区
下载PDF
楚王族起源与《天问》中所见夏王朝初期事迹的关系
9
作者 杨邓旗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27-129,共3页
楚王族源自颛顼一脉吴回祝融部族。这一部族和夏启是同宗同盟部族,并且长期和夏王朝保持同盟关系。吴回祝融部族的芈姓季连部落后来发展成为楚王族。因而,夏王朝早期的历史传说也通过吴回祝融部族的芈姓季连部落传承至楚王族成员之中。... 楚王族源自颛顼一脉吴回祝融部族。这一部族和夏启是同宗同盟部族,并且长期和夏王朝保持同盟关系。吴回祝融部族的芈姓季连部落后来发展成为楚王族。因而,夏王朝早期的历史传说也通过吴回祝融部族的芈姓季连部落传承至楚王族成员之中。楚王族成员屈原将其继承发展,大量应用于《天问》的创作。因此,《天问》中所见的夏王朝早期历史传说可能是最原始的,而且与上古传说的原貌更为接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王族 夏王朝 吴回祝融部族 屈原
下载PDF
一个先民的时代——夏王朝
10
《神州》 2012年第6S期14-16,共3页
自1959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后的50多年间,有关二里头遗址与夏文化的争论持续不断。面对一座如此巨大辉煌的"城墟",连严谨保守的考古学专家们也禁不住感叹它所散发出的"王者之气"。但这是否就是失落的夏王朝的... 自1959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后的50多年间,有关二里头遗址与夏文化的争论持续不断。面对一座如此巨大辉煌的"城墟",连严谨保守的考古学专家们也禁不住感叹它所散发出的"王者之气"。但这是否就是失落的夏王朝的遗存,至今仍旧是待解之谜。20世纪初,国学大师王国维解读了甲骨文,证明《史记·殷本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王朝 偃师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 殷本纪 商王 文化 履癸 方国 本纪 太康失国
下载PDF
夏王朝二里头文化 或许就是最早的“中国”
11
《青年与社会(中)》 2018年第7期11-16,共6页
上世纪20年代,“古史辨派”将史料文献中有关中国上古史的论断推翻,此前对中国文明起源理所当然地认知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此后,以1926年考古学家李济在西华阴村展开考古发掘为开端,重建上古史就一直是中国考古学界的目标,从某种... 上世纪20年代,“古史辨派”将史料文献中有关中国上古史的论断推翻,此前对中国文明起源理所当然地认知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此后,以1926年考古学家李济在西华阴村展开考古发掘为开端,重建上古史就一直是中国考古学界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考古学之所以能够在上世纪20年代迅速被中国学者所吸纳,也是出于对这一问题的紧迫关切。此后的90年,随着多处遗址发掘的展开,学者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逐渐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二里头文化 夏王朝 中国文明起源 考古学家 中国学者 现代考古学 古史辨派
下载PDF
夏王朝的早期在海青
12
作者 鲍义志 《群文天地》 2024年第2期5-9,共5页
2023年12月9日,国家文物局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最新成果。这个发布认定,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进入了王朝时代,以二里头... 2023年12月9日,国家文物局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最新成果。这个发布认定,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进入了王朝时代,以二里头和三星堆遗址为代表的考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国家文物局 三星堆遗址 二里头 文明起源 夏王朝 加速阶段 社会分化
原文传递
夏商周王朝“五服”制述略
13
作者 龚荫 《文史杂志》 2024年第2期49-51,共3页
从夏朝中经商再至周朝都实行以天子为核心、根据王城距离远近和亲疏关系形成的“五服”制度以及相应的朝贡制度;其间各代亦有所变化发展。
关键词 夏王朝 王朝 西周王朝 东周王朝
下载PDF
《天问》中所见夏王朝的历史传说--兼论后益、后羿、有扈
14
作者 林庚 《北方论丛》 1979年第6期2-7,共6页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 閔妃匹合厥身是继, 胡为嗜不同味而快朝饱? 启代益作后卒然离孽, 何启性忧而能拘是达?
关键词 历史传说 《天问》 夏王朝 后羿
下载PDF
论夏王朝存在的依据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国硕 《中国历史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66,共9页
商王朝之前存在一个由夏族人建立的夏王朝,这在较为可靠的先秦文献中有充分的论述。考古学为夏的存在提供了坚实依据,传世文献有关夏的一些记载得到了考古上的印证,地下出土夏至东周时期有关夏史的金文、甲骨文、竹简、陶文、骨刻辞等... 商王朝之前存在一个由夏族人建立的夏王朝,这在较为可靠的先秦文献中有充分的论述。考古学为夏的存在提供了坚实依据,传世文献有关夏的一些记载得到了考古上的印证,地下出土夏至东周时期有关夏史的金文、甲骨文、竹简、陶文、骨刻辞等文献材料,也为夏的存在提供了实证或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王朝 考古 二里头文化 古史辨
原文传递
夏王朝年代的另类推测和夏都钩迹——兼论夏文化有关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洪波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55,共12页
本文对夏王朝年代做了依三代以后王朝积年世数的另类推测,得出由启建立的夏王朝应始于公元前20世纪中叶,并结合考古资料对相关夏代都城及夏文化问题做了探讨,认为:登封王城岗古城为禹都阳城,禹州瓦店遗址可能是禹、启所居,新砦古城为夏... 本文对夏王朝年代做了依三代以后王朝积年世数的另类推测,得出由启建立的夏王朝应始于公元前20世纪中叶,并结合考古资料对相关夏代都城及夏文化问题做了探讨,认为:登封王城岗古城为禹都阳城,禹州瓦店遗址可能是禹、启所居,新砦古城为夏启至少康时的早期夏都,二里头遗址为帝槐以后的夏代中晚期都城;夏文化应是一个将考古学与历史学整合的概念,指夏代在其王朝统辖地域内夏族或以夏族为主体的人群创造的文化,"新砦期"遗存是形成期夏文化,二里头文化是成熟期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王朝 年代 都城 文化 新砦期 二里头文化
原文传递
二里头:华夏王朝文明的开端 被引量:5
17
作者 许宏 《寻根》 2010年第3期4-12,共9页
说到二里头的历史意义,大家经常说它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应当说,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中国考古学近百年的研究探索,使我们知道华夏文明的源头要上溯到更久远的新石器时代,而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则是华夏王朝文明的开端。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 文明 夏王朝 新石器时代 二里头遗址 历史意义 考古学 源头
原文传递
夏王朝·青铜时代·都市国家——读饭岛武次《中国夏王朝考古学研究》一书
18
作者 高江涛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8-150,共3页
近段,在日本研修,见到饭岛武次先生2012年出版的一本新著,书名叫《中国夏王朝考古学研究》,研习之后,觉得很值得一读。本书是饭岛先生继《中国考古学概论》之后的又一部研究中国考古学的专著。
关键词 《中国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研究 夏王朝 青铜时代 国家 都市
原文传递
夏王朝的真正建立者是禹还是启?
19
作者 陈江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06年第4期93-95,共3页
关键词 夏王朝 教科书编写 《历史课程标准》 华东师范大学版 国家教育部 华东师大版 中学历史
原文传递
二里头:触摸夏王朝的脉动
20
作者 桂娟 《瞭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6期54-55,共2页
二里头文化与后来的商周文明一道,构成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的主流,确立了以礼乐文化为根本的华夏文明的基本特质。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 夏王朝 脉动 文明 基本特质 礼乐文化 商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