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5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故事法“三事件”视角下夔州诗歌英译研究
1
作者 邱玉华 刘丽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0-46,共7页
文章以收集的《夔州诗三百首》诗集中45首诗歌及其59首译诗为例,基于奥斯汀、米勒和伊格尔顿提出的以言行事概念和理论,探讨故事叙述的三事件(原生事件、意识事件、意义事件)是否能用于古诗词翻译批评,从而应用于古诗词翻译。研究结果表... 文章以收集的《夔州诗三百首》诗集中45首诗歌及其59首译诗为例,基于奥斯汀、米勒和伊格尔顿提出的以言行事概念和理论,探讨故事叙述的三事件(原生事件、意识事件、意义事件)是否能用于古诗词翻译批评,从而应用于古诗词翻译。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译诗在原生事件和意识事件层面翻译质量相对较好,即在第一层面和第二层面的以文行事质量较优。但在意义事件层面上,仅一半译诗对事件意义精准提炼,且绝大多数没有行为引导,在引发读者情感共鸣或道德情感体验方面效果不佳,甚至可能不及原诗,即在此层面以文行事实现较差。此研究表明,通过运用故事法的三事件理论来进行古诗翻译批评,能准确判断译诗是否较好地传递了中国古诗独有内涵及丰富意义,能助益诗词等非物质文化外译及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州诗歌 以言行事 故事三事件 三峡文化
下载PDF
陆游羁宦生涯心态变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以任夔州通判时期为例
2
作者 索慧敏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4-29,共6页
陆游在乾道六年(1170年)至淳熙四年(1177年)期间游历巴蜀,先后在夔州、南郑、成都等地度过了对他一生有着重要意义和重要转变的8年时光。在这之后,他的诗歌逐渐摆脱江西诗派的藩篱臻于成熟。从入蜀的首站夔州出发,对与夔州时期相关的文... 陆游在乾道六年(1170年)至淳熙四年(1177年)期间游历巴蜀,先后在夔州、南郑、成都等地度过了对他一生有着重要意义和重要转变的8年时光。在这之后,他的诗歌逐渐摆脱江西诗派的藩篱臻于成熟。从入蜀的首站夔州出发,对与夔州时期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结合宋代通判权利的变化,考察其在夔州任通判时期的心路历程,进而从心态变化角度考察其对文学作品的影响,从而对陆游的文学作品进行更全面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州通判 任职感受 文学作品 心态变化
下载PDF
中华书局《夔州府志》三种版本对比研究
3
作者 曾香依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0期71-73,共3页
地方志是记载一地古今综合情况的志书,可以说是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中华书局《夔州府志》有正德、乾隆、道光三个版本,其中明朝正德版《夔州府志》十二卷,内容简略,清朝乾隆版和道光版《夔州府志》在内容和体例上更为完善,体现出清代... 地方志是记载一地古今综合情况的志书,可以说是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中华书局《夔州府志》有正德、乾隆、道光三个版本,其中明朝正德版《夔州府志》十二卷,内容简略,清朝乾隆版和道光版《夔州府志》在内容和体例上更为完善,体现出清代修志事业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州府志》 版本 体例 校勘
下载PDF
从杜甫的夔州诗看唐代夔州经济 被引量:4
4
作者 卢华语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50,共5页
杜甫在夔州寓居两年多,留下430多首诗篇,其中不少篇章述及当州物产、农业、手工业及商业、交通等。杜甫夔州诗反映,唐代夔州农业整体水平滞后,手工业稍有可称者,然一枝独秀的则是商业,这也正好反映了唐代整个重庆地区经济开发的实况。
关键词 杜甫 州诗 唐代 州经济
下载PDF
夔龙纹小考 被引量:6
5
作者 朱淑姣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2期89-91,共3页
夔龙纹是商代青铜器主要装饰图案之一,在此后每个时期的器物上都出现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化人类学方法,对夔纹、夔龙纹进行比较分析,笔者认为,夔纹是夔龙纹的早期形象,而不应该只是双足动物的侧面形象。
关键词 龙纹 青铜器
下载PDF
夔州文化论纲(上) 被引量:2
6
作者 滕新才 陈厚清 雷庭军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18,共18页
从语源学视阈探究,夔是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夔龙和夔牛,后者在华夏民族融合过程中作出了贡献。又传说夔是尧舜时的乐师,制作了上古雅乐《大章》和《箫韶》,被尊为"后夔"。奉节民间传说把夔龙、夔牛、后夔融为一体,成为夔传说的... 从语源学视阈探究,夔是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夔龙和夔牛,后者在华夏民族融合过程中作出了贡献。又传说夔是尧舜时的乐师,制作了上古雅乐《大章》和《箫韶》,被尊为"后夔"。奉节民间传说把夔龙、夔牛、后夔融为一体,成为夔传说的集大成,体现了独特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从历史学层面考察,夔子国是三峡地区的古老方国,与楚国同宗,考古学成果证实夔文化与楚文化有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国
下载PDF
“夔一足”新解
7
作者 韩文涛 曹现娟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88-89,共2页
将"夔一足"两种传统含义纠缠在一起的,表面上看是音节停顿的不同,实质原因则是儒家的治国理想。将"夔一足"与《庄子》的"技与道"相结合,则能发掘其新的含义:夔的修养只在音乐领域值得称道,而对更高修养... 将"夔一足"两种传统含义纠缠在一起的,表面上看是音节停顿的不同,实质原因则是儒家的治国理想。将"夔一足"与《庄子》的"技与道"相结合,则能发掘其新的含义:夔的修养只在音乐领域值得称道,而对更高修养境界的追求,应该永不停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足 神兽 乐官 技与道
下载PDF
鱓·鼍·夔:鼓在中国远古仪式之初的演进和地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法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0,共10页
鼓在远古因对仪式之舞的规范进入仪式中心,鱓、鼍、夔,既象征各地区族群之鼓的空间多样性,又代表鼓的观念演进的三个阶段,鱓是鳄皮鼓与中杆仪式的结合,鼍是鳄皮鼓显示了鱼与蛙与龙的关联,夔意味着鼓进入远古文化诗乐舞合一的乐之最高级... 鼓在远古因对仪式之舞的规范进入仪式中心,鱓、鼍、夔,既象征各地区族群之鼓的空间多样性,又代表鼓的观念演进的三个阶段,鱓是鳄皮鼓与中杆仪式的结合,鼍是鳄皮鼓显示了鱼与蛙与龙的关联,夔意味着鼓进入远古文化诗乐舞合一的乐之最高级和礼乐合一的礼的最高级。鼓进入仪式的最高级在于巫王-鳄鼓-天道的统一。鼓进入最高级与鼓的威猛形象在仪式中的主导地位相关,当鼓的音律一面占主导时,就从其最高级开始位移出来。鼓在整个仪式中的各方面也起了变化,但鼓因曾为最高级,其产生过的巨大影响仍留存在后来的文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远古仪式 鱓·鼍· 人神以和 威猛 和谐
下载PDF
杜甫的夔州七律与盛唐气象 被引量:2
9
作者 雷恩海 李天保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61,58,共4页
杜甫的夔州七律是其生命创作高峰期间的代表作 ,虽然此期已跨入中唐 ,但诗人的夔州七律仍然体现了盛唐气象的特点 ,这也说明盛唐气象不仅是时代的特征 。
关键词 杜甫 州七律 盛唐气象 美学范畴
下载PDF
夔、嚳、夋、舜的演变关系再检讨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开焱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8-52,共5页
王国维先生将甲骨文中某一类符号认定为"夔"即"嚳"字,并认为"夋"(即俊)字是"夔"字讹误的结果。同时,他又接受春秋以后众多注家观点,将"嚳"与古代某些文献中的告、俈、诰字认定为同... 王国维先生将甲骨文中某一类符号认定为"夔"即"嚳"字,并认为"夋"(即俊)字是"夔"字讹误的结果。同时,他又接受春秋以后众多注家观点,将"嚳"与古代某些文献中的告、俈、诰字认定为同一个字,这一认定具有较高权威性。文章从字构形与字义角度,论析甲骨文中被王国维认定为"夔"(即"嚳")的字符从构形角度看,其本字应该认定为"夋"(即俊,帝俊),"夔"字义项与"夋"多有类同,应该是"夋"字构形在后世繁复化的产物。同时,在甲骨文中,"告"字的字义与"嚳"无关,由"告"字衍生的告、俈、诰等字本义都和"嚳"没有关系。后世文献中作为商人高祖的"嚳"在商代并不存在,商人甲骨文的高祖是"夋"(即俊),后演化为夔,嚳是周初出现的称谓,是周人为了在意识形态的神话层面颠覆商人神话中商周地位等级而从"夔"字衍生的一个神帝。而舜则是周人去神话化、神话历史化过程中,由商人神话至上祖神帝俊转化为历史传说人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夋、嚳、舜 甲骨文 商周神话
下载PDF
王十朋悠然治夔州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邦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9-176,共8页
王十朋高中状元,毕竟一介书生。他知夔州仅两年,这个虽秀美但贫瘠的地方竟悄然而治。王十朋既悠闲自乐,又深得民心。他从政为官,有何独到之处?本文从其理念与行止两大方面,作了一些揭示与剖析。
关键词 南宋 王十朋
下载PDF
论陆游夔州诗对早期诗风的沿袭与新变 被引量:3
12
作者 伍联群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1-165,共5页
陆游在夔州创作的60首诗,包含着两种不同的风格特征:一方面是对自己早期诗风的沿袭,另一方面又有对早期诗风的新变。陆游夔州诗的新变主要表现在诗歌的情感厚度增强、散文句法和用典大为减少,形成了阔大豪壮的诗风。正是夔州之行促进了... 陆游在夔州创作的60首诗,包含着两种不同的风格特征:一方面是对自己早期诗风的沿袭,另一方面又有对早期诗风的新变。陆游夔州诗的新变主要表现在诗歌的情感厚度增强、散文句法和用典大为减少,形成了阔大豪壮的诗风。正是夔州之行促进了陆游诗歌的新变。陆游夔州诗在陆游诗风的转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州诗 早期诗风 沿袭 新变
下载PDF
生命体验的诗化形态──杜甫夔州诗的生存论美学意蕴 被引量:3
13
作者 程地宇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1-96,共6页
生命体验的诗化形态──杜甫夔州诗的生存论美学意蕴程地宇写于杜甫去世之前不久的夔州诗,是杜甫生命旅程最后阶段的挽歌。关注现实,心忧民生的政治诗情,仍是其创作主旨,是杜甫主体生命的社会价值的延伸。面对死亡,杜甫以特有的敏... 生命体验的诗化形态──杜甫夔州诗的生存论美学意蕴程地宇写于杜甫去世之前不久的夔州诗,是杜甫生命旅程最后阶段的挽歌。关注现实,心忧民生的政治诗情,仍是其创作主旨,是杜甫主体生命的社会价值的延伸。面对死亡,杜甫以特有的敏感,展示了他从生存状态上向终结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州诗 生命体验 生存论美学 生存状态 生存论哲学 政治理想 悲剧意识 儒家人生哲学 现身情态 生与死
下载PDF
《九歌·山鬼》源于祀夔乐臆说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华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0-184,共5页
《九歌·山鬼》所祀何神 ,历来众说纷纭。但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 ,“山鬼”的本字应为“隗” ,“隗”与“归”、“夔”通用 ,这说明作为“山神”的“山鬼” ,并非一般的鬼怪 ,而应是古“归国”的始祖———夔。考稽史料中关于夔、夔... 《九歌·山鬼》所祀何神 ,历来众说纷纭。但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 ,“山鬼”的本字应为“隗” ,“隗”与“归”、“夔”通用 ,这说明作为“山神”的“山鬼” ,并非一般的鬼怪 ,而应是古“归国”的始祖———夔。考稽史料中关于夔、夔族、夔国的记载 ,也显示出《九歌·山鬼》与夔其人及祀夔乐内容的某种一致性。因此 ,作为中国上古音乐文学性质作品的《九歌·山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歌·山鬼》 中国 古典诗歌 文字学 楚国 民间文学
下载PDF
夔与东夷文化--《孔丛子·论书》所引《尚书》文字考之一 被引量:2
15
作者 雷欣翰 《文化遗产》 CSSCI 2015年第6期78-88,共11页
《孔丛子·论书》篇中记载了一段关于孔子对"夔一足"的解释。夔本来是灵长类动物的象形字,在商族宗教传统的影响下,这个字又成为祖先之名。巴蜀地区的高大之牛被记为夔牛,是东夷部族南迁、东夷文化随之南下的结果。由于... 《孔丛子·论书》篇中记载了一段关于孔子对"夔一足"的解释。夔本来是灵长类动物的象形字,在商族宗教传统的影响下,这个字又成为祖先之名。巴蜀地区的高大之牛被记为夔牛,是东夷部族南迁、东夷文化随之南下的结果。由于东夷族拥有发达的祭天传统和制乐技术,音乐成为该族群重要的文化标志。涿鹿之战中"夔牛鼓"的传说,就是东夷族制乐传统的反映。蟒、鳄这类水生爬行动物是龙的原型,又和牛一样,是制鼓的原材料,牛和龙都是东夷部族图腾崇拜的对象,夔在神话传说中的形象就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与龙发生融合。由此,夔牛又变成了夔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正 东夷
下载PDF
洪咨夔行年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荣平 丁晨晨 《中国韵文学刊》 2011年第4期98-104,共7页
南宋著名重臣、诗人洪咨夔生平事迹未见有专文考证。笔者据洪氏本集及相关文献,详细考出洪氏家世、事迹、著述等方面的情况,希望为进一步研究洪氏诗文词创作成就者提供资料。
关键词 洪咨 行年 考证
下载PDF
杜甫夔州诗歌的“纪异”意识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俊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0-135,共6页
杜甫夔州时期的诗歌受到纪异传统的影响,记载了大历元年到大历二年之间夔州的旱雷、冬雷、苦寒等反常气象状况,由此申论到政局的得失和时局的安危,表达内心的忧患。同时,杜诗也写了夔州特殊的物候、特殊的风俗,并以此强化他和夔州风物... 杜甫夔州时期的诗歌受到纪异传统的影响,记载了大历元年到大历二年之间夔州的旱雷、冬雷、苦寒等反常气象状况,由此申论到政局的得失和时局的安危,表达内心的忧患。同时,杜诗也写了夔州特殊的物候、特殊的风俗,并以此强化他和夔州风物之间的矛盾。因为担心在异域夷风中沉沦,他用纪异的手法不断疏离自己与夔州的关系,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过客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州诗歌 “纪异”意识
下载PDF
夔州气象与杜甫诗歌创作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超 《阅江学刊》 2010年第3期107-112,共6页
由于夔州地区特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气象变化十分丰富,杜甫对此多有描写和记录。对气象现象的诗意表达和人文色彩的融入,是杜甫此类诗歌的一大特点。这些描写体现了作者深沉的家国情怀。夔州的气象现象对杜甫的诗歌创作、题材取向... 由于夔州地区特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气象变化十分丰富,杜甫对此多有描写和记录。对气象现象的诗意表达和人文色彩的融入,是杜甫此类诗歌的一大特点。这些描写体现了作者深沉的家国情怀。夔州的气象现象对杜甫的诗歌创作、题材取向和风格形成都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现象 人文内涵
下载PDF
《夔州府志》修纂源流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熊茂松 《图书馆学刊》 2014年第5期126-130,共5页
唐代夔州地区始有图经,共3部,至今无存。宋代夔州地区有图经方志6部,亦散佚无可考。唐宋时期夔州的图经方志为明清《夔州府志》的成熟定型奠定了基础。明代修纂《夔州府志》3部,内容不够完善,但体例定型。清代修纂《夔州府志》3部,内容... 唐代夔州地区始有图经,共3部,至今无存。宋代夔州地区有图经方志6部,亦散佚无可考。唐宋时期夔州的图经方志为明清《夔州府志》的成熟定型奠定了基础。明代修纂《夔州府志》3部,内容不够完善,但体例定型。清代修纂《夔州府志》3部,内容不断充实,体例进一步完善,至道光《夔州府志》,内容上承续前志并极为翔实,体例上与《大清一统志》基本一致,实现了为《一统志》取材的目的。明清《夔州府志》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有助于我们认识夔州地区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明清 州府志》 修纂源流 内容体例
下载PDF
宋代夔路食盐博弈与社会互动 被引量:2
20
作者 裴一璞 《盐业史研究》 2013年第4期42-48,共7页
宋代夔路作为重要的井盐产地,食盐在当地行政、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成为夔路社会各群体间竞相争夺的对象。围绕食盐资源,各方展开激烈的博弈,其间既有暴力冲突也有相互妥协。最终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实现了盐... 宋代夔路作为重要的井盐产地,食盐在当地行政、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成为夔路社会各群体间竞相争夺的对象。围绕食盐资源,各方展开激烈的博弈,其间既有暴力冲突也有相互妥协。最终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实现了盐权分配的均衡,促进了地区盐权秩序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食盐 博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