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交为民——参与处理阿富汗恐袭事件追记
1
作者 李国瑞 《新华月报》 2024年第8期104-108,共5页
当地时间2004年6月10日凌晨1时20分,一伙恐怖分子持枪潜入中铁14局在阿富汗盖劳盖尔的工地。一名执勤巡逻警卫首先发现,喝问一声,枪声大作。两名持枪警卫奋力还击,一名中弹身亡。暴徒们向正在睡梦中的筑路员工疯狂射击,当场10人死亡,5... 当地时间2004年6月10日凌晨1时20分,一伙恐怖分子持枪潜入中铁14局在阿富汗盖劳盖尔的工地。一名执勤巡逻警卫首先发现,喝问一声,枪声大作。两名持枪警卫奋力还击,一名中弹身亡。暴徒们向正在睡梦中的筑路员工疯狂射击,当场10人死亡,5人重伤,另一名重伤员7小时后不治身亡。暴徒逃走时还在工地附近留下火箭弹。由于交通、通讯不便,两小时后,设在昆都士的中铁14局办事处才得到工地发生惨案的消息,3时30分向我国驻阿富汗大使馆商务参赞紧急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伤员 外交为民 警卫 阿富汗 恐怖分子
原文传递
领事保护:民生关切的外交践行
2
作者 黄永鹏 肖昱 《安顺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92-94,共3页
随着大量公民走出国门和国家利益日益全球化,中国海外公民和法人的权益受到侵害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大。本着"外交为民"的民生关切原则,中国政府加大了领事保护的力度,整合相关资源,为海外公民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人性化的保护。
关键词 海外公 领事保护 外交为民
下载PDF
深刻领悟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人民立场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江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5,139,共26页
习近平外交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以人民立场为根本立场。人民立场从本质上决定了新时代中国“从哪儿来、往哪儿去”的问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人民立场出发,... 习近平外交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以人民立场为根本立场。人民立场从本质上决定了新时代中国“从哪儿来、往哪儿去”的问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人民立场出发,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随着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须更加深刻地领悟习近平外交思想,更加努力地践行人民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外交思想 立场 外交为民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践行外交为民宗旨 做好留学人员工作
4
作者 杨新育 《神州学人》 2021年第12期6-7,共2页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康社会 外交为民 庄严宣告 全面建成 光明前景 光辉历程 奋斗目标 中华族伟大复兴
原文传递
试论中国人本外交的新发展——利比亚撤侨的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10
5
作者 阚道远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46,共5页
近期中国从利比亚大规模撤侨的成功实践,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赞誉,充分展现中国政府维护海外公民利益的决心,是中国公共外交和领事保护机制发展成熟的标志。此次撤侨行动彰显了"执政为民、外交为民"的宗旨和理念,为以人为本的... 近期中国从利比亚大规模撤侨的成功实践,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赞誉,充分展现中国政府维护海外公民利益的决心,是中国公共外交和领事保护机制发展成熟的标志。此次撤侨行动彰显了"执政为民、外交为民"的宗旨和理念,为以人为本的外交思想添加了生动的现实注脚,成为在日益融入世界的过程中深入思考中国特色人本外交的新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人本 外交为民 利比亚撤侨
下载PDF
21世纪初中国外交的新特点及未来走向刍议
6
作者 付冬梅 《黑河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2-26,共5页
21世纪,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外交也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外交理念实现了由静态和平到动态和谐的升华;外交实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外交为民";外交领域不断拓宽,外交主体日益多元化,公... 21世纪,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外交也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外交理念实现了由静态和平到动态和谐的升华;外交实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外交为民";外交领域不断拓宽,外交主体日益多元化,公共外交成为重要的开拓方向;外交社会化进程不断推进,中国与世界的契合度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和谐世界 外交为民 公共外交 社会化
下载PDF
“人本理念”与中国外交实践
7
作者 华英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1年第12期67-68,共2页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以来,中国外交理念发生深刻变化,其标志之一就是"人本理念"的兴起。中国外交政策表现可以分为国内层面的外交"为民"、"惠民"政策与国际层面的人道主义精神及关怀的展现。"人本理...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以来,中国外交理念发生深刻变化,其标志之一就是"人本理念"的兴起。中国外交政策表现可以分为国内层面的外交"为民"、"惠民"政策与国际层面的人道主义精神及关怀的展现。"人本理念"的兴起对中国外交的具体实践影响深远,尤其是对外交议程的设置、国家利益的界定以及中国与国际制度间关系的重新定位都带来一定挑战。中国相关外交外事机制与机构在应对外交理念转型及其所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使自身不断得以成长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理念 外交为民 外交实践
下载PDF
试析近年来中国领事保护机制的新发展 被引量:20
8
作者 夏莉萍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2,共5页
近年来,中国公民海外遇险遇难事件不断发生,引起各界高度关注。维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已被写入2 0 0 5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执政为民”和“外交为民”新理念的推动下,中国的领事保护机制取得了重大发展。本文阐述了... 近年来,中国公民海外遇险遇难事件不断发生,引起各界高度关注。维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已被写入2 0 0 5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执政为民”和“外交为民”新理念的推动下,中国的领事保护机制取得了重大发展。本文阐述了领事保护机制发展的主要内容,取得发展的原因及中国领事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面临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中国公安全 领事保护机制 外交为民
下载PDF
建构应对国外恐怖事件长效机制探析
9
作者 石红聚 《消费导刊》 2007年第7期250-250,253,共2页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人在海外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政府必须采取有效对策,建构应对国外恐怖事件长效机制,应对国外恐怖事件,切实保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 长效机制 外交为民 和谐世界
下载PDF
中国领事保护的整体思想与机制建设:以利比亚撤侨行动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丹丹 孙德刚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0-118,159,共20页
全球化时代下,领事保护工作的有序化与企业和人员"走出去"的无序化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中国在中东利益的拓展、中国参与中东事务的主体日益多元化以及中东热点问题久拖不决,使中国的领事保护面临新挑战。中国政府秉承"... 全球化时代下,领事保护工作的有序化与企业和人员"走出去"的无序化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中国在中东利益的拓展、中国参与中东事务的主体日益多元化以及中东热点问题久拖不决,使中国的领事保护面临新挑战。中国政府秉承"外交为民"理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强顶层设计,整体推进领事保护,倾力打造海外民生工程。撤侨行动是领事工作的重点,体现出中国的"整体思想"——通过自上而下的动员整合政府部门、驻外机构、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力量,维护海外公民人身与财产安全。2011年中国从利比亚撤侨体现出中国内外统筹、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的制度优势,是中国在中东领事保护的经典案例,推动了中国中东外交能力建设。在中东领事保护体系建设中,中国应进一步完善预警机制、应急机制与善后机制,与中东国家签订领事条约,参与中东安全治理,探索领事保护的社会化路径,利用中国中东整体外交的"组合拳",构建"大领事"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为民 利比亚撤侨 领事保护 安全治理 中国中东外交
下载PDF
论境外中国公民的保护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孔小霞 《探求》 2009年第5期55-59,共5页
全球化发展和境外安全威胁并存、"走出去"战略和国家海外利益维护、国际法的人本化趋势和中国政府的"外交为民"理念共同推动了境外公民保护的发展。鉴于中国境外公民权益保护存在诸多问题,建议从预防机制、一体化... 全球化发展和境外安全威胁并存、"走出去"战略和国家海外利益维护、国际法的人本化趋势和中国政府的"外交为民"理念共同推动了境外公民保护的发展。鉴于中国境外公民权益保护存在诸多问题,建议从预防机制、一体化应急处理体系、领事保护等国内立法、民间力量参与和多层次国际合作等方面改进和完善我国境外公民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发展 境外中国公 外交为民 领事保护
原文传递
论外交保护的人本化
12
作者 吕菲菲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12年第6期29-30,51,共3页
外交保护作为一项习惯国际法规则,在经济全球化与人权保护大发展的国际环境中,显示出人本化的发展趋势。"人的安全"理念的提出,《外交保护条款草案》的出台,"外交为国"到"外交为民"观念的转变等都是这一... 外交保护作为一项习惯国际法规则,在经济全球化与人权保护大发展的国际环境中,显示出人本化的发展趋势。"人的安全"理念的提出,《外交保护条款草案》的出台,"外交为国"到"外交为民"观念的转变等都是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也应进一步落实"外交为民"政策,努力为海外公民权益提供更充分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保护 人权保护 人本化 外交为民
原文传递
中国在中东的领事保护:理念、实践与机制创新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丹丹 孙德刚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0-122,共2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与中东国家人员交流日趋频繁,领事保护成为中国与对象国战略互动、外交部与其他部委统筹协调、政府与企业相互配合、应急机制与长效机制有机统筹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在中东的利益主体日益多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与中东国家人员交流日趋频繁,领事保护成为中国与对象国战略互动、外交部与其他部委统筹协调、政府与企业相互配合、应急机制与长效机制有机统筹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在中东的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和侨民等,领事保护成为中国中东外交的重要使命。中国在中东领事保护实践丰富,体现出对内统筹不断完善、领事保护制度日益健全、撤侨能力逐步增强、领事保护方式更加多元、通讯手段日渐智能、领事保护综合施策效果明显等特点。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外交部、商务部、国防部、公安部、中国驻外使领馆、地方政府和企业构成中国在中东领事保护的多元主体。中国政府立体多维的“大领事”机制,体现出中国政府加强海外危机管理的制度优势,为中国在中东地区领事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2010年底中东剧变以来该地区政治生态的复杂化和安全风险的多元化,推动了中国特色的中东领事保护机制不断走向成熟。未来,中国在中东领事保护仍需进一步加强常态化、危机管理及善后处理机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领事保护 外交为民 撤侨行动 中东安全 危机管理
原文传递
时事自测
14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2019年第2期124-131,共8页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体制机制 外交为民 世界第一 中华族伟大复兴 五四运动 党的政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