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衡还是外交摩擦?——法、德、俄等欧洲国家反对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形式及动因浅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帆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19,共6页
法、德、俄等欧洲国家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此现象引起了国际政治学界和政策界的关注。美国部分学者依据所谓的“软”制衡理论,从反对形式和动因两个方面来阐释、分析这一现象,并得出这种反对具有“制衡”性质的结论。本文针对这一结... 法、德、俄等欧洲国家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此现象引起了国际政治学界和政策界的关注。美国部分学者依据所谓的“软”制衡理论,从反对形式和动因两个方面来阐释、分析这一现象,并得出这种反对具有“制衡”性质的结论。本文针对这一结论,仍从反对形式和动因两个方面来考察欧洲有关国家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一现象,但得出的结论是,这种反对不是制衡,而是传统的外交摩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衡 外交摩擦 对伊战争
下载PDF
中日两国在地区与全球中的摩擦对抗
2
作者 姜跃春 《东北亚学刊》 2017年第3期3-7,共5页
2016年,中日关系虽然出现一些缓和迹象,但双方实际上的矛盾和争斗有增无减。竞争与对抗并存成为两国关系的突出特征,且对抗的一面表现得更加抢眼。安倍政府一方面高喊与我国恢复"战略互惠"关系;另一方面在内政外交和多边领域... 2016年,中日关系虽然出现一些缓和迹象,但双方实际上的矛盾和争斗有增无减。竞争与对抗并存成为两国关系的突出特征,且对抗的一面表现得更加抢眼。安倍政府一方面高喊与我国恢复"战略互惠"关系;另一方面在内政外交和多边领域与我国展开全面对抗,逢"中"(指中国)必反,逢"中"必争的做法十分突出。中日关系这种新变化将是未来双边关系的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关系 全球竞争 多边外交摩擦与对抗
下载PDF
政体转型与冷战后日韩关系发展的困境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帅宇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4-154,I0005,共32页
冷战结束前后,韩国和日本相继开启政体转型,韩国政坛逐步分化为进步阵营与保守阵营,日本政治则呈现出右倾化趋势,日韩关系受到与冷战时期截然不同的国内政治环境的塑造。韩国民主化进程带动公民社会在外交领域影响力上升,随着清算日本... 冷战结束前后,韩国和日本相继开启政体转型,韩国政坛逐步分化为进步阵营与保守阵营,日本政治则呈现出右倾化趋势,日韩关系受到与冷战时期截然不同的国内政治环境的塑造。韩国民主化进程带动公民社会在外交领域影响力上升,随着清算日本殖民侵略历史的诉求被纳入追求转型正义议题,民选政府在开展对日外交时不再能够垄断议程设定,并且时常受到显著的民意压力。日本在“55年体制”终结后,选举制度和行政体制改革引发了政党体系和政策过程的巨大变化,在选举中基于公共政策的政党竞争得到强化,摆脱在野党和党内派系有力制约的首相决策地位显著提升。因此,在选举政治和大众动员中,日韩两国政治家不惜以损害双边关系为代价、借助对外政策议题以获取民众支持。随着政体转型,两国对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等争议性问题的处理非但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冷战时期限制这些问题产生负面效应的机制也不复存在,日韩关系陷入了延续至今的困境。日韩尽管经贸关系不断密切、民间交流深入拓展,东北亚冷战格局的延续更创造了广泛的共同利益,但两国的和解进程却趋于停滞,在双边和地区议题上也难以实现有效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韩关系 外交摩擦 政体转型 历史问题 东亚区域合作 冷战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